首頁>旅遊>

明清時期,每年大批船隻從各地向京城運送物資漕糧,通州的京杭大運河畔漕運一派繁忙。現在這一景象在博物館裡得以“重現”。10月8日,首都糧食博物館開館。館內一處微縮場景,再現了昔日通州大運河畔場面巨集大、氣氛熱烈的“開漕節”活動。

糧食直接關乎溫飽和生存。從上世紀90年代糧票取消,至今不過二十餘年,很多人對糧食的記憶仍然深刻難忘。來到糧食博物館裡,如同走進一條歷史長廊,遊客不僅可以全方位了解糧食的起源,還能看到扇車、谷礱、石磨、踏碓等古代糧食加工工具,甚至還能徜徉在北京的明清小巷,感受老北京糧店、酒館的場景,了解一代代北京糧食人為保障首都糧食供應,維護首都糧食安全不懈努力的奮鬥歷程。

博物館負責人介紹,首都糧食博物館全面挖掘、整理北京糧食歷史與文化,按照“追本溯源,糧食尋根”、“千古運河,帝都漕運”、“首都糧倉,民生保障”等幾大主要篇章,通過實物展示、場景復原、聲光電多媒體等形式,從糧食的起源、種植、儲藏、運輸、加工、供應、利用多角度全方位尋找、展示北京糧食記憶,描述了從落後到先進,傳統到現代,計劃到市場,現在到未來的北京糧食變遷。

博物館所在的大磨坊文創園,原址是具有百年曆史的北京大磨坊麵粉公司。隨著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大磨坊麵粉廠的加工產能從這裡外遷六環外,老廠區被改造為大磨坊文化產業園。目前園區已開園,一批文創企業已在此落戶。漫步園區,還能看到清粉機、打麩機、磨粉機等一批麵粉廠老裝置,傳承著園區的工業基因。

據《北京志》商業卷記載,大磨坊麵粉廠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1918年成立的天民機制麵粉廠,而後又歷經“唯一”麵粉廠、永定門糧食加工廠、北京市面粉二廠等不同階段。1982年,當時北京市糧食工業公司從日本引進了首條油炸泡麵生產線,就落戶於此。這條生產線的產品“天壇牌”泡麵,成為很多北京人記憶中的美味。1992年,由北京市糧食工業公司同法國食品企業合資成立北京大磨坊麵粉有限公司,引進瑞士現代化小麥麵粉生產線,日加工能力達200噸。隨著城市發展變遷,2014年根據北京市“疏整促”要求,企業完成老廠區關停,生產線搬遷升級。可以說,這座新中國前成立、具有百年曆史的麵粉廠,承載了首都百姓對生存和溫飽的記憶,也承載了幾代糧食人的工作記憶和對企業的深厚情懷。

京糧集團負責人表示,將把首都糧食博物館打造成為反映北京糧食歷史的專業展館,使其成為收藏糧食文物,研究糧食歷史,傳播糧食文化,普及糧食知識,展示糧食行業成就,服務糧食行業發展,具有首都人文和歷史特徵的,集文化交流、形象展示、宣傳教育和智性休閒功能於一體的公共文化場所,首都具有影響力的文化名片。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珠穆朗瑪峰只有一半在中國,為什麼全世界都認為是中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