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在海南,有那麼一種說法:迴文昌,尋家宅。

一個多世紀以來,數以萬計的文昌華僑在海外艱難求生,努力奮鬥。當事業有成後,大批的華僑都帶著自己奮鬥的資本回到文昌修路建房,造福鄉梓。

這其中華僑們修建的僑鄉大宅,堪稱中西合璧的藝術傑作,曾經是文昌僑鄉最美麗的風景線。而今,看似美輪美奐的外牆下,或多或少都隱藏著一段段悲歡離合,承載了半個多世紀文昌僑鄉的濃濃鄉愁。

這天,我前往文昌頭苑鎮松樹下村,跟著符姓友人,尋訪他記憶深處的家宅,符家宅。沿著村道前行至數百米,便能尋得到這處家宅。

開啟手機,翻找資料,不難發現關於符家宅,前人堆砌了太多太多讚譽的詞藻,以及華美的詞彙。當親身走到宅院門前,我還是不免被宏大的建築規模和精美的建造藝術所折服。

符家宅整體佈局、橫屋、正屋、屋頂、廳堂等主體建造,採用文昌本地鄉村傳統民居的建造形式,以戶型貫穿、相依呼應式排列,前後通風好,視野開闊。

橫屋牆壁頂端,還有門窗上均採用了本地的花、草、鳥和走獸彩繪、雕刻圖案,象徵著傳統文化吉祥、美好的寓意。

而大門、納涼樓、正屋牆體、門窗、前後廊道、天井等採用的卻是南洋騎樓與伊斯蘭拱券的建築風格,牆體、柱尖、欄杆、門窗等卻採用了南洋歐式泥塑雕花的做法。如此巧奪天工的設計,讓整座大宅創造出南洋特色的建築外貌,富有異域風情,彰顯萬千風情。

跟隨符家朋友的步伐,我走進了他的“家宅”,也走進了符家宅的前世今生。符家宅,又稱松樹大屋,由在新加坡經商的三兄弟,老大符永質、老二符永潮與老三符永秩共同興建。

1915年,符家兄弟透過在東南亞經營橡膠生意發跡後,衣錦還鄉,從南洋運回大量光銀和名貴建材,修建了這座富麗堂皇的家宅大院。

1917年,俄國爆發了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震動了全世界,也照亮了中國革命的道路。也是這一年,符家宅正式建成。從此,也開啟了符家兄弟半個多世紀興衰沉浮的序幕。

符家朋友說他的父親曾在這裡上過學,也跟村裡人在這裡吃過大鍋飯。不難看出,如同符家三兄弟半個多世紀的沉浮往事一般,符家宅歷經了數十年的燈火闌珊,數十年的熱火朝天,數十年的清幽寧靜,沉澱了各個時代的斑駁印跡與陳年舊事。

如今,隨處可見崩壞的牆體,剝落的彩繪,以及肆意生長的蔓藤,卻又讓人對這座百餘年的家宅心痛不已。在斑駁的牆上,精工細作的外沿窗依然清晰,大氣並凹凸有序地呈現著很美立體感的同時,也向外昭示著老宅榮耀的過往。

我站在家宅門牆之下,觸控著她每個時代的印記,忽然發現其魅力遠不止外觀的華麗。她就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貴婦人,歷經了滄海桑田,依然風采依舊。至今,吸引了眾多文化學者到此懷古嘆今,以及攝影愛好者採風。

現在符家三兄弟的家族裡外有一百多人了,有的在東南亞,也有在歐美,大多數在國外生活。即便如此,符家宅仍是這一大家族的念想,也是他們團聚的地方。

聽聞每年都會有許多海外華僑,以及符氏族人,都會不約而同到此“訪家宅”,“尋鄉愁”。或許可以這麼說,不管是新,亦或是舊,符家宅在他們心裡都是祖輩們、父輩們在故鄉留下的“根”,每一年一定要回來看一看。

回程之際,我想起了米蘭昆德拉書中的那句話:與你年輕時相比,我更愛你飽經滄桑的容顏。符家宅在歲月變遷中走過了近一個世紀,仍處處散發著古典之美,演繹著滄桑之變,牽絆著每一個曾經到訪的人們。

也正是這座有故事的僑鄉家宅,始終有著一份厚重的鄉愁情懷繚繞我的心間,悽美委婉,意蘊悠長,盡染歲月芳華。

11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到朝鮮羅先市旅遊的幾種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