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墨脫,藏語裡叫“梅朵”,

即花朵的意思,

所以墨脫是一個根據方言發音而來的地名。

相傳9世紀蓮花生大師曾到達此地,

發現這裡的地形猶如一朵盛開的蓮花,

十分殊勝,

於是就在此修行,

並取名“白瑪崗”。

●●●

刀尖上的路

墨脫作為中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縣城,因其山路險阻難以到達,而充滿神秘性。墨脫也如開在雅魯藏布江邊的空谷幽蘭一般,召喚著人們去探秘。

墨脫雲海。臧躍軍 攝

2013年10月31日,在海拔2100米左右的西藏墨脫縣達木鄉波弄貢村,西藏自治區主席洛桑江村宣佈:墨脫公路正式通車,標誌著這個全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縣城終於通車了。

其實墨脫很早就通了公路了,只是因為地質結構複雜,容易塌方,所以常年修路,不能保證道路暢通。

扎墨公路上的瀑布。張靜 攝

1994年2月,曾經修通了進入墨脫的一條土質公路。據說當時有幾輛汽車跌跌撞撞開進了墨脫縣城,可是因為塌方和泥石流,斷了後路,就再也沒駛出城。墨脫公路之艱險,是名副其實刀尖上的路,這讓開車進入墨脫的外地人又多了幾分心悸。

幽蘭一朵人未知

也正是因為墨脫公路之危險,所以墨脫如一朵蘭花養在山中人未知。不少攝影師風聞墨脫公路通車,就已經蠢蠢欲動的進山,去捕捉這朵幽蘭的倩影。

墨脫松林。臧躍軍 攝

已經是3月,但是嘎隆拉隧道口前還是茫茫一片雪原,道路上的積雪已經被清掃過,路邊的界碑提醒人們,翻過山就是墨脫的地界了。嘎隆拉隧道,隧道北口和南口的海拔高差就有110米,是世界上坡度最陡的高原隧道。抬頭仰望,山如一道無法跨越的屏障,難以想象沒有開通隧道以前,人們是如何翻越這道天險的。

隧道口兩邊都有暗冰,有經驗的司機最怕這種情況,容易打滑翻入山下。但眼前的綠色很快洗刷了攝影師的這種擔憂,嘎隆拉隧道猶如通往侏羅紀世界的大門,喜馬拉雅山南麓溫暖而溼潤的季風氣候,營造了另外一個世界。

墨脫四季之墨色冬季。臧躍軍 攝

車一路下山,海拔從3000多米下降到2000多米,植被帶垂直變化之快,植被物種之豐富,讓人目不暇接。路兩邊的竹林和野芭蕉林,山澗流下來的瀑布和泉水,還有植物活化石——恐龍時代的娑羅樹,眼前的美景全然讓人們忘記了腳下的艱險,汽車是在刀尖上賓士,感官感受超越電影《阿凡達》的影像世界,一部真正的3D大片。

墨脫被崩鄉全景。張靜 攝

如此多變的地貌風光,如何更好的表現墨脫,難住了不少攝影師。因為海拔跨度較大,所以驅車墨脫,一天的旅行就可以經歷四季。白色,綠色,黃色和紅色,這些色彩都不足以形容墨脫的美,幽蘭墨脫,也僅僅是不為人所熟悉的一面。

雙腳走進來的新移民

驅車到達縣城,會發現最後一個通公路的縣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並沒有想象中的那種閉塞和寂靜。但整個縣城蜿蜒曲折,完全依地勢而建。雖然墨脫有“高原孤島”之稱,但這種局面很早的時候就被打破了,我們在墨脫還看見了計程車,據說墨脫兩年之前就通上了計程車。更早走進墨脫的,是背夫,這些異鄉人,用自己的雙腳走進來,用雙手營造生活,成為這裡的新移民。

墨脫蘭花。張靜 攝

我們所落腳的措姆客棧家的男主人,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男主人叫老吳,陝西人。當時家裡生活困難,他於是就背井離鄉到了墨脫討生活。最初到了林芝,一窮二白,只能跟大多數的人一樣出賣苦力,當背夫,從林芝背東西進墨脫。在20年前,單走這樣一趟,就要3天的時間,翻越多雄拉雪山,一個人能揹負30公斤到50公斤不等,遇到大雪,還會被圍困。當時墨脫的幾乎所有東西,日用品到房屋建築的水泥,都是這樣一點一點背進墨脫的,走一趟能收入300元——500元不等。

墨脫藤索橋。張靜 攝

墨脫是名副其實的孤島,不僅人難以進來,進來之後也難以出去,於是老吳就這樣在墨脫安了家,並娶了當地的門巴族女子措姆為妻,構建家庭。這就像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來到這裡,努力工作生活 ,建立家庭,成為墨脫的一分子,融入當地的文化,老家的事情,似乎就漸漸變得遙遠而淡忘了。

老吳是一名漢族,吃苦耐勞的精神加上見過世面的經歷,使得他很快將自己的小家庭經營得有聲有色,他先是花了15萬元,用了一年的時間,在縣城裡蓋了一棟獨立的小木屋。從設計到建造甚至進材料,幾乎都是他一手完成的。這是一棟一樓為水泥結構、二樓為木屋結構的小木屋,小木屋冬暖夏涼,既避免了墨脫四季雨水造成的潮溼氣候,又有效的利用了自然的熱能。

墨脫。臧躍軍 攝

小木屋一建好,就成為當地的樣板房,左鄰右舍甚至縣裡的幹部都組織人們來參觀,並很快以此為樣板,在縣城建設了一批木屋別墅區域,這片木屋區是縣城的樣板工程,在半山腰看非常壯觀。

老吳將木屋規劃為客棧,接待客人,併為客人烹製具有門巴和珞巴特色、但又符合外地遊客口味的改良墨脫菜。墨脫通路了,老吳也不用做背夫了,他想擴大自家客棧的經營規模,可以的話,再把他選種培育多年的野生蘭花帶出去,據說現在珍貴的蘭花品種十分走俏。路通了,在墨脫的人們生活也多了各種可能性!

墨脫亞熱帶雨林。張靜 攝

很多人是在看了攝影作品之後才萌發去西藏的想法的,可是眼前的西藏和他們心中的西藏,是否又對得上號呢?走進墨脫,揭開墨脫的神秘面紗之後,是否又為墨脫的美所打動了呢?

墨脫果果塘大拐彎。張靜 攝

看著臧躍軍的“山水墨脫”,我們知道攝影師是被打動了,才能留下這樣黑白墨色,卻情感豐富的“墨脫印象”,走過墨脫,只是走過墨脫的一面,走過墨脫的四季,才是走過鮮為人知的真實墨脫。

13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輕鬆操作,這才是智慧酒店該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