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和法國鐘樓
這些鐘樓建於11至17世紀,其中23座位於法國北部,32座位於比利時,它們共同展現了羅馬,哥特式,文藝復興和巴洛克式的建築風格。鐘樓是城市景觀中的第三種塔,可與要塞(封建領主,即封建地主的標誌)和鐘塔(教堂的標誌)區別美,象徵著貴族的力量。幾個世紀以來,其已逐漸成為城鎮影響力和財富的象徵。
比利時和法國的鐘樓(法國比利時)
傑出的普遍價值簡要綜合
鐘樓建在市區中心,通常在主要廣場上占主導地位,鐘樓是其所屬城鎮的組織和代表性的基本要素。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遺址包括位於比利時的33個鐘樓(在法蘭德斯26個,在瓦隆大區7個)和在法國北部的23個鐘樓。
鐘樓是古代荷蘭和法國北部景觀的象徵元素,在市區中心代表著中世紀市政權的誕生。這座鐘樓是一棟實用的建築,裡面裝有公共鐘聲,儲存憲章和財寶,在這裡舉行了市議會會議,用作watch望塔和監獄,在過去的幾個世紀中,鐘樓已成為社群權力和繁榮的象徵。
鐘樓與市場大廳一起是歐洲民用建築和公共建築的重要代表。從“皇室遺蹟”到“公共遺蹟”的演變是值得注意的。教堂的鐘樓見證了社群內部公民與宗教權力之間的關係。與中世紀歐洲城鎮的擴張和管理密切相關的鐘樓,由於其型別的多樣性和外觀的演變,以及它們經常與之相關的複雜事物,從中世紀開始便成為公共建築中的重要元素。 11世紀開始。
除了其建築結構外,這些鐘樓還具有與社群歷史,建造時期,所使用的材料以及其主要建造者的個性有關的廣泛型別。在城市配置中,它們可以隔離,連線到市場或市政廳。在某些情況下,教堂的鐘樓行使著民事職能。鐘樓的建設時期從11世紀到20世紀,呈現出從羅馬藝術到裝飾藝術風格多樣的風格。
鐘樓具有鮮明的特色,遭受了武裝衝突的嚴重破壞,但直到今天進行的定期重建,都表達了其特殊的象徵作用以及社群對它們的依戀。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