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0年,這位符騰堡伯爵在從耶路撒冷返鄉的路上寫道:“有3件事既不能被鼓勵也不能被打擊:婚姻、戰爭和前往聖墓的旅行,因為它們很可能有個好開始卻沒有好結局。”雖然充滿了血腥與危險,但是十字軍東征可以說是中世紀規模最大的一項航海事業。在1000年至1300年,數10萬人往來於西歐的港口之間。這項運動為船東們帶來了財富,並促進了整個地中海地區的船舶設計的發展。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新一代的朝聖者熱衷於重走當年的征戰之路。在危機四伏的“見證聖地之旅”的推動下,旅遊產業誕生了,紀念品和旅行指南開始熱賣。到15世紀末,已經可以在威尼斯訂到去往朝聖之地的旅行套餐。
在格魯嫩貝格於1487年完成的這部有趣的遊記中,描繪了從威尼斯前往聖地雅法的途中所經過的。這是一艘由大型威尼斯3層槳帆船改裝成的客船,共有3個桅杆、58個槳位,每個槳位上有3只槳,共大約174名槳手。據估計,船上可以運載約120名朝聖者,以及貿易貨物、行李箱、備用物資和羊。
康拉德·格魯嫩貝格是一位德國騎士,他的業餘愛好是描繪紋章圖案以及騎士們參加馬上槍術比賽的場景,這些愛好和興趣使他帶著足夠的熱情和好奇心登上了一艘去往中世紀的亞得里亞海的遊輪。擁有貴族頭銜的格魯嫩貝格依舊是當地的名流,他的父親是康斯坦茨(Konstanz)的鎮長。這個繁華小鎮位於德國南部的博登湖區,在從義大利沿萊茵河延伸到北歐的貿易路線上。格魯嫩貝格本人後來成為一名建築商,並被選舉為地方議會的長老,負責監督市政建築。在業餘時間,他致力於研究紋章學,所繪製的許多紋章圖樣是現有史料中最為精妙的。
1486年4月22日,格魯嫩貝格踏上前往中東的旅程。他沿著標準路線航行,途經威尼斯並在那裡購買了足夠多的葡萄酒和活雞,再向南去往雅法。他在日記中抱怨船員的普遍不稱職、同行的乘客或是失眠或是暈船,同時還補充了一些旅行建議:“在行李中最好裝滿義大利脆餅和兩三條不容易變質的烤肉條。”這次旅行被頻繁的上岸打亂了節奏。
他在聖地停留了大約20天,每天騎著驢出行,避開劫匪和野獸,並盡力使自己在糟糕的食物和骯髒的旅館條件下生存下去。在離開家鄉33周後,他回到家中並將自己的旅行見聞寫成了一本書。根據他的日記,在一個月光皎潔的夜晚,他在耶路撒冷的聖墓教堂被封為爵士。當然,他是個幸運兒。在他記錄的30名同行者中,至少有9位的名字旁邊用紅色鉛筆標記了“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