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無論是在清晨還是在深夜,只要漫步在桂林的街頭巷尾,總會聞到一種撲鼻的陣陣米粉香。假如旅遊到桂林,隨便問一過路的桂林當地老百姓:桂林有什麼東西最好吃?行人一定會不假思索回答:桂林米粉!

是的,三分之二的桂林人從小到大,無論早餐還是宵夜,一天中至少有一餐是以米粉為主食的。它是桂林歷史最悠久,同時也是最負盛名的小吃。所以,桂林米粉店便像天女散花般散佈在桂林的大街小巷,可見桂林米粉在桂林人心目中的地位。對於外地來的遊客,只要吃過,也會終身難忘。

桂林米粉店

臺灣桂籍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所作的《花橋榮記》一書中,對於桂林米粉店和米粉的描寫,無不帶著濃濃的鄉愁。白先勇的父親白崇禧,在南京任職時,也忍不住要空運桂林的米粉和滷水到南京。不少旅居國外的桂林人,在離桂之前,還忘不了捎幾團桂林米粉回去。據說,在上世紀90年代,肯德基、麥當勞等快餐連鎖店遲遲不敢進入桂林市場,就是因為物美價廉的桂林米粉。

花橋榮記中的描述

▲米粉

米粉的製作過程並不複雜,但一定要用桂林產的秈米,用清水泡脹研磨成漿,濾幹揣成粉團煮熟,然後壓榨成根鬚狀,最後在水中團成二兩一團。因為桂林人習慣吃二兩米粉,這樣就不用再進行區分,在米粉店,聽到最多的話就是:老闆,來二兩米粉!米粉的外表潔白光亮,細滑柔韌,口感極佳。

幹米粉的製作過程

米粉本身是沒有味道的,關鍵在於滷水的鮮美。桂林米粉最初得名當然是靠滷菜米粉。滷菜米粉的好壞在於滷水的調味,其次才是滷菜的製作。

▲滷水

滷水的調味,如果誰能勝過別家,立刻就會名聲大振,全城的人無論遠近都會聞風而來。滷水的調味各有奧秘,每家味道都會不同,這就是為什麼桂林米粉沒有正宗之說,但滷水的熬製方法基本相同。首先是將豬筒骨加入豆豉、桂皮、甘草、八角及桂林特有的羅漢果等香料,放進鍋裡熬製,濾淨去渣後,再放入牛肉等進入滷。如此製作出來的滷水,味濃芬芳、營養豐富,與米粉攪拌,頓時成為一道美食。

熬製滷水的藥材

▲滷菜

要說滷水是桂林米粉的靈魂,那滷菜就是伴侶了。講到滷菜的製作,也很有講究,當天新滷的新肉不能用,必須重複滷過兩三天之後才有味。肉類經過多次滷過後,肉才堅實,稍有硬度,便於切片。這其中不得不說的是滷菜中的極品-鍋燒,鍋燒必須酥化,嚼起來酥軟香脆。再加入黃豆、辣椒、蔥花、酸筍、酸豆角等,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滷菜米粉就齊全了。

配菜齊全的滷菜米粉

滷菜米粉是桂林米粉的基礎粉型,透過調料和配菜的變更,還可以細分為湯粉、牛腩粉、馬肉粉,其中又以起源於清朝道光年間的馬肉米粉最為有名。一般盛馬肉米粉的碗很小,一兩米粉通常裝成5個小碗,直接在馬骨湯中燙熱。滷菜中起碼至少要有一片臘制過的馬肉,它風味特別,鬆軟香脆,其餘才用新鮮馬肉,但也要在熱油中炸過。民間素有“不吃馬肉米粉,不知天下美味”的諺語。

馬肉米粉

▲歷史名店

桂林米粉品類繁多,要想脫穎而出,必須要有些看家本領。清末,有【三齋】爭雄,他們分別是軒榮齋、會仙齋和易容齋。

軒榮齋的拿手好戲是“炒片”,炒片是將鮮嫩的牛肉蒙在竹罩上,焙乾,再放水燜,燜好後切片再炒過,它既保持了牛肉鮮甜的本味,又鬆軟、有嚼頭。

會仙齋的則是羅漢果滷水,滷水放羅漢果調味,餘味生津,耐人尋味。

易容齋的殺手鐧是牛腩米粉,為了使牛腩更甜,就將肉桂用布包好放牛腩裡煮,這樣的牛腩異常鮮美。

舊時騎樓米粉攤

▲擔子米粉

舊時桂林除了有米粉店外,還有走街串巷沿街叫賣的擔子米粉,擔子一頭放爐子燒熱水冒米粉,另一頭放著砧板米粉滷水,其中要以王駝子的最為有名。他的滷菜品種多:有牛肉巴、肚子、尾節、豬肝、黃喉等十幾種。一碗米粉每樣來點,可以讓顧客嚐鮮品美,吃得舒服。王駝子為人老實、生意實在,滷菜給得多,油水放得足,他走街串巷,哪裡有人吃宵夜,哪裡有人吃晌午,他了如指掌。他的擔子米粉大大方便了群眾,不到幾年便開了一家米粉店,由他老婆坐莊,他仍然挑擔子上街。

圍著擔子吃米粉

看到這,各位朋友是否也和我一樣有著帶不走的鄉愁?但真正的鄉愁不是一碗小小的米粉,而是。。。先賣個關子,大家可以猜猜,稍後揭曉答案。

10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神秘的可可西里,它到底是美如畫?還是人類的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