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牛街
///
你對牛街的印象是什麼
千年歷史的清真寺|六百年曆史的老街
回民聚落|清真美食|宣武當年
總在排隊的店鋪前
保留著不變的樂趣和記憶
... 從"榴街"到"牛街"
牛街,擁有北京歷史最悠久的清真寺,因在這條街上的回族聚居而聞名。
這裡原本是一片石榴園,所以被稱為榴街,後因榴街的住戶多為回民,做牛肉出名的好吃,人們便改稱為牛街,清朝慈禧太后曾改名為"太平街",卻始終不被民間認同。
作為北京唯一一條以牛為名的大街,牛街這個名字,遠遠沒有這條街悠久,明朝便有一條名為"禮拜寺"的街道,據傳就是今日的牛街。
牛街並不長,北起廣安門內大街,南至南橫街的這一段就是牛街,街上許多建築都帶有伊斯蘭風格,有著獨特的美感和故事。
牛街之最|逛吃指南
2000年以前的牛街,街道還很窄小,1997年,牛街危改一期工程上馬,危房進行整治,才有了今日牛街寬闊的街道。
改變後的牛街,行政區域從宣武到西城,千年歷史的禮拜寺一如往昔,清真美食變網紅受人追捧喜愛...
這裡有了些改變,又似乎沒變,牛街還是牛街。
-01-
總在排隊的清真美食,是許多人對牛街的第一印象。不大的門臉兒對外售出小吃,店員麻利地要稱,裝袋,收款,邊問著:“下一位,您來點兒什麼?”。
伊寶荷葉甑糕
姚記肚包肉
德瑞齋餡餅
牛街寶記豆汁
聚寶源涮肉
馬記糖葫蘆
牛街買牛羊肉熟食也是一絕,還有人大老遠專門跑來買生的牛羊肉。晚上要想去聚寶源搓頓火鍋,得下午提前去排隊拿號。
出門上蘭大優鮮買些新鮮的牛羊肉,或者隨意進家館子吃碗牛拉,誰還說北京是美食荒漠?
正興德是京城的老茶莊,也是北京少見的清真茶莊,內部的裝飾也頗具穆斯林風格。
-02-
| | 歷史最悠久的禮拜寺 | |
北京牛街禮拜寺是北京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清真古寺,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清真寺之一,中式古代宮殿和阿拉伯式清真寺結合,成為牛街上獨特的風景,每年的教歷十月,著名的開齋節也吸引很多遊客去參觀。
牛街清真寺的佈局很有特點,大殿坐西向東,入口設立在殿的後面。寺門以望月樓代替,隔街的這面牆為照壁,以強調入口。
Sunny從枝杈間灑落
寺廟前來來往往的行人
是這裡寧靜安逸的日常
-03-
| | 最多樣的綠色元素 | |
牛街建築的主色調是綠色的
無論店鋪建築還是禮拜寺
都是住在牛街的人們喜愛的綠色
小區內的涼亭也頗有伊斯蘭風格
綠色的亭子和周圍的樹木相應
異域美感中也不覺得突兀
·社群
·建築
·學校
社群的大門標牌
路兩旁的建築裝飾
學校特色的拱形門建築
栽種的樹木和一旁的路牌
綠色在這裡,隨處可見
這,就是牛街
對於當地的居民而言,牛街不單單是那條擠滿遊客和美食的寬敞大道,還有西街和東街覆蓋的街區,與那些或長或短的衚衕。
-01-
| | 生活的地方 | |
順著長椿街來牛街,一眼就能看到這座印象深刻的建築,牛街的似海怡家小區,由兩座聯體塔樓和與之相連的裙樓組成,正下方的大中電器,一開就開了很多年。
傳統的老小區,看起來頗有年代感,卻也乾淨整潔。
樓下停放的單車,擱在護網上的鹹菜罈子,掛起來的蒜辮,廢棄家居上休息的居民,還有那些在天空飛翔的家鴿,都是北京熟悉的記憶。
開在小區裡的學校,七十多年校名幾經更改,在1982年更名為宣武區回民小學,直到現在名字還保留著宣武。
主路旁的牛街清真食品超市,對於遊客而言,是打卡買小吃的地方,對於當地居民而言,是生活間隙裡的日常。
-02-
| | 安靜的日常 | |
喜歡這些老城區的日常,路上有阿姨提著滿手的空瓶子,挽著胳膊在街上聊天,生活就是不斷尋找讓自己開心的事情。
·玩耍
·路過
·聊天
牛街把網紅打卡地和日常生活很好地融合
彼此不打攪影響,也不去做什麼改變
去吃清真的特色美食
去感受北京的人文風情
牛街都算得上是一個好去處紅
///
排隊買上一兜子吃的
看樹蔭下的車來車往
這,就是牛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