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時下立夏已過去十天多了,氣溫一路攀升,讓人感覺到了夏天的炎熱。兩天淅淅瀝瀝的小雨過後天氣放晴,空氣清新,滿目新翠,山山水水彷彿換了新裝,更加鮮亮,使人心情無比的愉悅。我們幾人相約去百里探訪“三女”的足跡。

乘車從靈臺出發,沿達溪河逆流而上,一路向西,過了古密須國所在地百里鎮,繼續西行20分鐘到了崖灣村,隨行的民俗專家萬老師指著南面的被薄霧籠罩著的山口說那就是白馬川。下了車,我們一行人穿過人工栽植過百畝山楂林,過了達溪河上的土木橋,沿八十年代興修的鄉間小路進入白馬川。雨後的早晨大山裡瀰漫著薄霧,山頭、森林、都被霧嵐籠罩著,只能模模糊糊的看見川道里的引路樹和連片的小樹林,聽到小溪中潺潺的流水聲,百米以外視線模糊。近幾年來由於黨的扶貧政策的落實,這裡的村民都被整體搬遷到大川裡的移民新村裡去了,平時很少有人出現,已沒了往日的農人吆喝、畜叫鈴響、雞鳴狗吠聲,就連鳥兒的鳴叫聲也沒有,四周一片寂靜,霧嵐飄來飄去,小川縹緲空靈,更增加了白馬川的神秘感。我們幾人靜靜的沿著以前的生產小路向前走著,希望看到傳說中的白馬飛騰一幕,唯恐我們的說話聲驚擾了白馬的出現。

隨行的萬老師邊走邊輕聲講述著民間傳說:相傳周共王起大兵伐密,這是密須大地上的第二次大的戰亂。密康公自知兵力不抵,一場災難是必不可避免的,諸派遣他的精銳侍從,護送三個愛妃逃離戰事之地。她們衝破周軍的重圍,連夜向西逃循。侍從拼命抵抗追兵,掩護她們沿達溪河西上,一路狂奔,天亮時,她們逃到眼下的這條小川,遠離了周軍的追擊堵截。已是人困馬乏,口渴難忍。此時白馬前蹄躍起,後腿站立,前蹄奮力踏下,馬蹄落處瞬間出現一眼清泉,泉水甘甜清涼,三女飲水解渴,洗了臉上的汗漬和塵土,也精神多了。他們翹首東望,盼望康公能取勝,她們好返回國城與康公團聚。這時從密城逃出的百姓告訴她們密須城已被周兵佔領,密康公為了吸引追兵,在城破時乘著他的黑公牛坐騎向東逃去,逃出約二里許,陷於洞山腳下的達溪河的淤泥中,被追來的周兵連牛帶人斬殺,密國已經亡。(密康王被淤泥陷爛處,就是今天的“爛牛灣”),這訊息猶如晴天霹靂,三位妃子聽到後嚎啕悲啼悲痛萬分,哭的死去活來,眼下自己的國家已經滅亡,心愛的康公也已經離開了人世,決不辜負密康公的厚愛,生是康公的人,死是密國的鬼,決心追隨密康公一起離開這個世界。三人相互攙扶爬向西邊的山峰。此時白馬也仰天哀鳴,騰起四蹄飛奔向川的深處。這條小川,被後人稱著“三女川”,馬蹄踏出的泉叫“公主泉”,為後世當地人世世代代飲用。又據當地人相傳,那匹白馬,在三個女子殉難以後,一直徘徊在這裡,嘶鳴狂奔,因留戀主人久久不願離去,並時常出沒在山川和村落,特別是大霧天偶爾還能看到白馬飛奔,能聽到賓士的馬蹄聲,一見人影便四蹄生煙,無影無蹤,因此這裡又叫“白馬川”。我們今天來訪,若能在這大霧天一睹白駿馬的飛馳英姿,聽聽“噠噠噠”的馬蹄聲,將是何等的幸運。然而傳說畢竟是傳說。

這時霧嵐也慢慢的退去,我們才看清了的白馬川的真面目。一條不太寬的小川,我們所走過的這段呈現S形,川道向南延伸通向幽深之處,兩邊的山體染滿新翠,顯得小川深處空靈而幽深,神秘而生動。我們一行原路返回直奔三女殉難的山峰。

出了“白馬川”,沿達溪河南岸向西,來到“三女峰”的腳下抬頭眺望“三女峰”滿目清翠,靚麗雄偉。我們從東邊的山樑上的是路非路的羊腸小道緩步上山。雨後雖然有些溼滑,在強烈的探訪心理驅駛下,我們抓住路邊的蒿草艱難的向上攀爬。

五月天,流火滴翠,紅肥綠瘦,長林舞綠,鶯歌燕舞,草長蝶飛,蟲鳴鳥啼,山坡上,眾阜榮榮,野花陸離,一步一景,步步生幽。

半小時後我們終於爬上了山頂。顧不得擦拭臉上的汗水,仔細打量淹沒在荒草之中三座隆起的墳冢,墳冢在這塊約幾畝大的山頭草地上,草地平坦,只有低矮的蒿草,沒有一顆樹木,就連小灌木也沒有。舉目遠眺,南邊的無數條山嶺從深邃的崇山峻嶺中向北延伸,到了大溪河畔都被東去的溪水截斷,形成了山樑夾川道的地貌,而三女峰所在的山嶺向北延伸中到了大溪河畔時,突然隆起,有形成了一條東西走向的數百米長山峰,和南北走向的山嶺形成了T字型,且高出南北走向的山嶺數十米。難怪站在川道遠眺三女墳,其輪廓那樣的清晰。站在峰頂,向北俯瞰,山腳下是由西向東晝夜奔流不息的達溪河,如同白色緞帶飄向遠方,山坡上層層梯田裡麥子隨著輕風翻著綠浪,川道里大片農田中長著綠油油玉米和在栽植的山楂園,有不少農民在田地裡勞作。新集、車家坡一帶一排排小康屋,白牆灰瓦,錯落有置,在樹木掩映中形成了一幅優美的風景畫。山峰的西邊是萬寶川,萬寶川再向西就是連線天際的崇山峻嶺,東面就是神秘的白馬川和小南川。

來到峰頂的北崖邊,萬老師指著腳下的懸崖說這邊可能就是傳說中的三女跳崖殉情處吧,他滔滔不決的講起了三女殉情的故事。傳說三女爬上山峰峰頂,整理衣衫,穿戴整齊,手抹指捋整理了亂髮,向密城方向行拜別之禮後相互攙扶,手拉手一同跳下了山崖,投入波濤滾滾的達溪河,追隨密康公去了。第二天密人發現成群喜鵲在山頭盤旋啼鳴,前去檢視,在山腳下河邊發現了三女屍體,他們憐念“三女”死的壯烈,並被她們對愛情忠貞的行為所感動,更欽佩他們英勇獻身的精神,就把她們的埋葬在了這座高頂,後人把這裡叫著“三女墳”。久而久之,這座山峰也被稱為“三女峰”了。傳說“三女”殉情以後,魂魄不散,遊蕩在密國的山川峻嶺中,後遇仙人點化變為“啼山鳥”到處尋找密康公,它們在的密林裡晝伏夜出,行蹤不定,每當夏夜,啼山鳥徹夜不停的呼喚“康公”“康公”。此鳥從未露過真容,因此鳥鳴叫聲酷似小狗夜吠,當地人又稱它“看山狗娃”直到現在為這裡奇特一寶。

我們用步量法對三女峰頂進行了粗約的勘量,峰頂平旦,南高於北,東西長168步,南北寬62步;每個墳冢之間各15步,三墳居於峰頂的中心,目測每座墳冢垂直高度有2.5米,墳冢的周長約20步。三座墳冢靜靜的躺在這寧靜荒涼的高山之頂,幾多神秘,幾多蒼涼!

站在三女峰上,看著被荒草淹沒的三個墓冢,思緒萬千,與綠水為鄰和青山長伴,已經在這裡沉睡了三十多個世紀的“三女墳” ,警示著權貴,也讓後世的人有諸多的感慨和遐想。其一,三女殉國正是中華民族子孫前仆後繼忠於國家的愛國精神寫照,因為有這種精神,才有中華民族綿延不斷五千年悠久而燦爛輝煌的歷史。其二、三女殉情正是中華民族婦女忠於愛情、從一而終的封建社會愛情觀的縮影,正因為在漫長的封建社會形成的這種愛情觀,才出現了無數“貞節烈女”和諸如“梁山伯與祝英臺”美妙動人的愛情故事。三女不向周共王屈服,為愛情忠貞不二,應為後世人們所敬慕和頌揚。其三、 “三女誤國”“三女亡國,”讓人不寒而粟,奴隸社會婦女的社會地位是何等的低下,婦女是附屬於男人,亡國之罪也不應歸結於三女。文王伐密是因“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 “伐密不因兵甲利,安邦只在人心同”,伐密後給人民帶來的是“雨露千秋卜盛世,江山一幀掛清圖”。而周恭王伐密僅為“三女”,給臣民們帶來的是國破家亡,生靈塗炭,流離失所,是不是應該要很好的審視這場災難性的戰爭。

一陣清風拂面,使我們從遐思中清醒過來,東望美麗的三女川和白練般彎彎曲曲撒向遠方的達溪河,我們沉重的的心情似有所釋懷。

不知不覺時間已快到十二點了,豔陽當空,蔚藍的天空飄著幾朵白雲,遠方村莊的炊煙早已散去。我們懷著對美麗傳說的崇敬,對三女英勇獻身精神的欽佩,緩緩的下了山。

來到新百公路上我們回首翹望三女峰,遠眺白馬川,默默的告別三女峰,驅車返縣城,結束了這次令人難忘的探訪。

王中堂,生於1956年9月,中學高階教師,現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根藝美術學會會員,甘肅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甘肅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甘肅省民俗文化研究學會會員,平涼市工藝美術協會理事,靈臺縣文聯兼職副主席,靈臺縣政協文史研究員,靈臺縣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多年來致力於書畫、篆刻、根雕創作及根雕文化、民俗文化研究,創作根雕作品上千件,國畫作品千餘幅,篆刻作品數百方。作品數十次參加國家、省市各級展覽並獲獎。參與《靈臺民俗》一書的編撰工作,整理編寫了《隴東根雕文化研究》,先後出版了根雕論文集《根雕藝朮欣賞與創作》和個人藝朮作品集《王中堂作品集》,有多篇民俗研究文章發表於網路。

11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青神螢火蟲」重溫仲夏夜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