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那麼多你認為重要的人和事
終也如眼前的影像般
飄忽而去
——※※※※※※——
01 從大理到洱海
早上從麗江出發前往大理市,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首府。
以前,大理的名字比麗江更響亮。老一輩人都記得《五朵金花》中的蝴蝶泉,《天龍八部》的段王爺和一陽指為年輕人所熟稔。這麼說來,大理似乎很有旅遊價值。我卻注意到,很多人到滇北旅遊,首選是麗江,其次是玉龍雪山和香格里拉,大理排在末位。這是什麼道理?那就只有去了大理才能知道。
八月的雲南淫雨濛濛,氣候涼爽宜人,但也常常是昏天黑地。這種雨也沒那麼糟糕,總不會太大,時而也會歇歇。
途中遇到這種古怪的宣傳牌子,完全看不懂,憑什麼就是世界母性崇拜聖地?這種宣傳語能吸引什麼遊客?女權主義者?
路上的時間還長,我們就先來聊聊大理的歷史。
修訂版說明:《西行漫記》從拉薩開始,歷史佔據了大半篇幅,由於內容敏感,修訂版刪掉了數萬字青藏高原部分,雲南遊記僅保留了納西族與白族的歷史。
雲南的歷史,算起來還很長很長,元謀猿人距今有170萬年,號稱是中國最早的原始人。然而,元謀猿人的斷代爭議頗大,考古發掘佐證也不那麼令人信服。有多少萬年現如今也沒太大意義,人類起源與遷徙的路徑已經越來越清晰,唯中國獨尊的那一套也吃不開了,除非你喜歡井底自嗨。
我的遠古歷史觀是這樣的:人類發祥、涉足越早的地方,之後的文明越落後,涉足越晚的地方,反而越先進。看看人類的足跡從非洲大峽谷到埃及到兩河流域,然後分支為東亞、歐洲,再然後到美洲的這一路吧。
中國也是。從河西走廊一路過來,那幫嘚瑟自己是老祖宗的省份,除了懷舊還有什麼?現如今最發達反而是以前誰都瞧不起的南蠻子。
人類是吸血鬼,走哪裡都會敲骨吸髓,留在老地方只能互相傾軋,搶奪資源,最終限制發展,因為不吸收新鮮事物,文明也發展不起來,新開闢的地域才有機會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也別指望當探路者有什麼好處,無論是歐洲的尼安德特人、美洲的印第安人、還是中國南方真正的南蠻子——百越民族,最終都被消滅、欺辱,後來者才能摘桃子。
雲南也是,它是從東南亞方向來的智人踏入中國的第一個橋頭堡,然而……
大理到麗江180公里,全程高速。距離大理市區還有幾十公里,一大片廣闊的水域在路旁浮現,湖水一望無際,在穿透濃雲陽光下熠熠閃光,連綿不絕的房屋圍繞著湖泊,這就是著名的大理洱海。
旅遊的重要價值在於你能夠親臨現場,去理解歷史的緣由,解開書中的疑點,很多問題坐著家裡分析不出來。到了洱海我才理解,大理為何曾經是雲南的中心,土著民族的發祥地,地理因素太重要了。
早期的南方瘴氣橫行,人類生存繁衍很艱難。雲南的山地太多,在耕種與作種物培養技術沒有達到一定高度的時代,食物來源主要是靠的是採集和漁獵,獵物很快會被消滅光,漁業則能提供穩定的蛋白質來源。靠海的漁業沒那麼容易發展,因為船舶技術還不行,最可靠是大片湖泊。如此之大的洱海,四周山巒環抱,是早期人類絕佳的生存之地、魚米之鄉。
回來說雲南,洱海哺育了統御雲南數百年的少數民族——白族。白族又叫白人,聽起來乾淨漂亮,不出五朵金花就奇怪了。
那是想當然罷了,白族的名字和雲南第一大民族彝族一樣,都是49年以後改的,以前兩家的名字可不好聽:“白蠻”和“黑蠻(烏蠻)”。以前的名字帶有侮辱性,改了也是應該的。
02 南詔國
雲南與西藏的歷史密不可分。
我們應當還記得,西藏文明產生很晚,至今才一千多年。別看西藏各部落在唐朝初年才統一成吐蕃國,卻牛得要死,跟號稱萬國來朝的大唐帝國殺得你來我往,咱們漢人絲毫佔不到便宜,長安城還被人家佔過。
世界屋脊到河西走廊熱鬧的同時,西南邊陲也不甘示弱,曾經只是作為夜郎自大笑談的南蠻之地,也跟著折騰起來。
注:夜郎自大的故事發生在貴州,在西南歷史的大部分階段中,貴州與四川西南部都是雲南的一部分。
那時候,沿著如此寬闊的洱海以及附近的河流山川,居住著六大部落,即所謂的“六詔”,都是奴隸社會,軍事化體制,以前也沒什麼名堂,慢慢發展,彼此爭鬥算不上太厲害。
唐蕃之爭卻徹底改變了這一地域的文明程序。
吐蕃的擴張可不僅從青藏高原朝著東北方向殺入南疆、甘肅,直指關中平原,同樣也在向著東南方向侵略。
四川很難進去,前面的遊記中介紹過,橫向跨越那麼多道山脈河谷,在當年從軍事角度是沒可能的事,順著三江流域而下卻容易得多。於是,西藏人兩面出擊,殺入了雲南。彼時,雲南並不實際為唐帝國統治。
這裡說一個我本人至今費解的事情,為什麼在人類歷史上多次出現這種情況:蠻族,沒多少人口,科學技術落後,以文明的標準相當低下,卻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席捲大片文明國度。遠的不說蠻族滅羅馬,成吉思汗部落才多少人?怎麼就能夠在幾十年內殺掉全世界幾千萬呢?同樣的吐蕃,高原上的藏人能有多少,這麼短時間生兒子孫子都來不及麼,為什麼把大唐打得哭爹喊孃的?
我只能分析出兩條:嚴密且創新的軍事體制;掠奪財富和人口而不建設。別的還沒想到。
接著說雲南六詔。吐蕃厲害得很,噼裡啪啦幹掉了一大堆,眼瞅著就要收了雲南。唐王朝當然急了,全力支援碩果僅存的六詔中的最後一個,幫助他們反攻倒算,總算是趕走了吐蕃。這一部落在六詔中靠著南方,離唐朝統治區最近,因此被稱為“南詔”。
南詔是雲南真正意義的第一個國家,當然我們現在說是地方政權。成立於唐朝初年,距今大概1300年,定都於大理。
南詔國不小,全盛時期不僅包括現在的貴州、四川的一部分,還有緬甸、寮國、不少地方。唐朝並沒有我們宣傳的那麼大,雖然在最輝煌時擴張到過中亞,但在絕大多數時間也就這麼大點地方,比起清朝差遠了。
這個以大理為中心的南詔漸漸地強盛起來,結果一定是不出所料,強盛之後就跟他的靠山幹起來,就如越南對咱們,咱們對蘇聯的德行一樣。
處在吐蕃和大唐雙重傾軋下,臂膀越來越壯的南詔就這麼開始折騰,今天與這家結兄弟,和那家做親家,白天打完天黑照樣就上床,和不少夫妻的德行一樣。
夫妻之間總是幹架沒好果子,國家也是一樣。
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子兵法》第一句。
大唐、吐蕃、南詔的故事與魏蜀吳三國故事一樣,最終誰都沒得到善終。唐朝被拖垮了,最後一場與南詔之戰引發了安史之亂。窮兵黷武的吐蕃幹垮了大唐後自己崩潰,百姓起義,自此再無輝煌。南詔也被戰爭搞廢了,幾經短命的政權,與唐朝後期的五代十國差不多,最後到了大理國。
大理國,就是《天龍八部》中段家王朝,這也是大理城名字的由來。
洱海之畔的大理,我們頂風冒雨前來,這裡還有千年前古國的遺蹟麼?
03 大理國
繞著洱海,下了高速,車入大理市。城市規模不小,也挺乾淨,此外也看不出什麼特點。洱海是個瘦長的湖泊,大理市在南端,多數景點在洱海的西邊,包括最著名的大理三塔、大理古城和蝴蝶泉。
離開市中心,行進在蒼山與洱海之間。蒼山又叫點蒼山,古龍武俠小說裡面的點蒼派說的就是這兒。
到了古城景區,迎面遇到這東西,那古樸莊重且有的石頭上刻著紅色的“大理”二字,彷彿會隨時隨地迸裂,從中蹦出個石猴子。再看後面那嶄新的古城樓,我心中暗道不妙。
開車進去,四下都是吃住的地方,密密匝匝佈滿了各色賓館、民宿。
大理這方面比麗江強不少,這些賓館能停車,更寬敞,價格也低,格調都挺不錯的。麗江太小了,總有螺螄殼裡做道場的感覺。
下午先去崇聖寺,也就是大理三塔所在地,5A級景區。
南詔能留下來的遺蹟,大約只有這三座塔了。不僅是南詔,大理國剩下來的,估計也就這三座塔而已。
前面談了南詔,現在說說大理。這段歷史跟西藏關係不太大,我寫得簡略些。
說起段王爺,與趙匡胤也差不多,都是臣子造反當皇帝。大理國建國和宋朝奠基也是同時代。請注意,宋代並沒有統御西南邊陲,大理與宋是獨立平等的國家。
大理和前朝南詔不一樣,以不惹事為基本國策。他們隔絕了與西藏的關係,與宋朝交好,全面引進漢文化,無論是大乘佛教還是儒家思想,還搞科舉制,強調文官治國。白人(白族人)們用漢字、取漢名,甚至把國號都搞得相當文雅且極富禪思:妙香國。
能夠這麼潛心禮佛也有地理政治的緣故。請看下圖的北宋時代東亞地圖,大理國的位置。西藏那邊已經一蹶不振,分裂成吐蕃諸部,緬甸越南更沒名堂。北宋建立的時候,與大理之間還隔著些南蠻部落。
北宋疆域圖
在之前的西藏簡史中介紹過,宋朝接受了唐朝的教訓,不對西南動武。兩國之間除了經濟交往,基本上是不相往來。宋朝不想消耗軍事力量,因為北部的壓力太大了,大理但也清楚自己的實力如何,沒南詔蠻子那麼二五零。兩家都是小心翼翼地相互防範。
到了南宋,咱們漢人與蒙古人拼死拼活,大理國依然是袖手旁觀。反正天塌下來有你們大宋扛著,聯合的事情咱們不幹,有南詔的教訓呢,誰都知道,最不可信的就是漢人。
漢人不可信,老兄弟也不保險,我西藏簡史中重點介紹過八思巴做帶路黨的故事。有了昔日好兄弟藏人們的出賣,忽必烈率領十六萬大軍從甘肅千里迢迢奔襲大理,逍遙的大理國就這麼玩完了。
南宋疆域圖
蒙古人東征西討也講個規矩,如果你反抗,那就屠城,如果投降,則善待。大理國抵抗兩下子就乖乖投降,蒙古人算是仁慈,封段王爺家為世襲總管。其實,這一方面為了安撫這些白人,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大理距離國家行政中心太遠,分重兵管理不易。至於總管有沒有實權,各位可以猜猜看。
段譽的後代們當了總管,當然要為主子效勞。當蒙古人從西南方向攻打南宋時,大理人民踴躍參加志願兵,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金沙江,可是賣力。
隨便提一下,蒙古人為何能迅速殺光半個世界,與這個軍事政策有直接關係,不屠城就給我當兵,幹得好照樣做大官。滅南宋的將軍士兵中,北方漢人是主力,這與偽軍比日本兵多是一個道理。沒什麼好譴責的,強烈的民族意識只存在於少數人身上,對於老百姓而言,吃飯活命才是第一位。
大理國覆滅,蒙古人在這裡建立了一個行省,名曰:“雲南”,這個省名字就是這麼來的。
為了防止段氏死灰復燃,元朝將雲南行政中心遷至昆明,大理自此衰落。如前文所述,明朝收復雲南後,廢黜了段氏土司,進行改土歸流,偏遠地區則扶植以麗江木府為代表的新興土司,數百年後,大理國的痕跡幾乎被抹平。
04 大理三塔與崇聖寺
大理三塔又被稱為崇聖三塔,坐落在崇聖寺的門口。這三座塔始建於唐朝末年,對大多數國人而言,塔比寺更有名,它們已成為雲南的象徵。
崇聖寺是我們走過了的又一個5A級景區。這一路遊覽的5A還真不少,有的挺不錯,有的很不值。今天頂著風雨來到崇聖寺門口,還是有些期待。門票一百多塊,找個門口的拉客帶路的,也沒便宜多少。
進入景區,雨就停了,運氣挺好。從入口廣場進去,迎面就是三塔,坐西朝東,背後是濃雲密佈的點蒼山。大理的8月天依然涼爽宜人,空氣潔淨,令人心氣順暢。
三塔挺拔修長,如玉樹臨風。中間一座最大,方形塔身結構,類似於洛陽白馬寺的齊雲塔和西安的小雁塔,卻高大許多,足有六七十米。東西兩座塔也都有小雁塔那麼高,四五十米的樣子,卻是八角形的塔身。三座佛塔彷彿佛殿中的一主兩侍,氣度極是雍容華貴。
在建築方面我沒多少知識儲備,感覺上這三座建於唐末的佛塔與中原是一個風格,與藏傳佛教的圓塔全然不同。東南亞那邊的佛塔也都是圓圓尖尖的居多,這種形制的塔好像中國才有,這或許能證明南詔受到漢文化的影響更大。
以塔為崇拜物是釋迦摩尼制定的規程,早期的原始佛教禁止偶像崇拜,禮佛只可建塔。對中原文化而言,佛塔文化是外來的,至於怎樣才形成中國這種制式,這方面知識沒有涉獵過,不敢妄言。
在西南邊陲,能有如此壯觀的建築,的確令人驚異。當年的南詔和之後的大理,想必是文化藝術極為昌盛,真不是什麼南蠻。
三塔前的許願樹
走到佛塔前卻感到失落,這塔太新了。
我相信景區的宣傳,三塔有一千多年,雖然歷朝歷代中常被毀壞,但並未徹底崩塌。以我的判斷,塔上的磚頭沒多少是唐朝的。或許是大理人做事情太實在了,別的地方對待古蹟採用的是修舊如舊,這裡卻是修舊如新。也好吧,挺整潔的。
三塔屬崇聖寺,崇聖寺是大理國的皇家寺院,據說當年相當龐大。如今走近一看,確實很雄偉,鋼筋水泥用了成千上萬噸。
歷史上的崇聖寺早已衰敗,在清代中後期更是被一把火燒個精光,只留下這三座塔。
現在的崇聖寺,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新建的“千年”古建築群。看介紹,它還是中國第一寺,所謂的第一是佔地面積最大。這寺廟真是太大了。
夏天是雲南的旅遊旺季,崇聖寺的遊人也不多,如果你只把它看成一處園林,還真值得逛逛。仰望點蒼山擁抱的寺院,走在主幹上長滿苔蘚的大樹下,雨後的大理石板光潔可鑑,順著緩坡往上慢行,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爬上一座寺廟的高層,回頭眺望,寺廟金黃色的琉璃瓦與洱海交相輝映。
記得徐霞客最後旅程在雲南結束,他的遊記中記載著崇聖寺有巨鍾,可聲聞數十里,還有巨型觀音像。我猜測現在的崇聖寺就是按照《徐霞客遊記》的內容,想當然地重建而成。寺中當然有數十米高的觀音像,超級大,線條遒勁有力,風格可是相當粗獷或者說粗糙。我懷疑建設方不捨得多花錢,隨便在馬路上拉幾個泥瓦匠就完成了這項宏偉的工程。
如同這觀音像一般,崇聖寺各方面都是這麼威武雄壯,每座大殿都那麼龐大,且相隔甚遠,逛了很久後發現遠處還有掩映在半山腰樹林裡的大殿,好像後面還有連綿不絕卻相距甚遠的佛殿。於是決定放棄了,我不是來爬山的。
走出景區突然意識到,在我遊蕩的兩三個小時裡,偌大的寺院,沒出現一位穿僧衣的,那種守在殿內收錢的假和尚也沒有。
一家5A級的景區,一座號稱千年歷史的巨大無朋的寺院,居然一個僧人都沒有。
崇聖寺,真的只是個旅遊景區而已。
一百多塊錢門票,看三個塔,奉送一座用於鍛鍊身體的奧林匹克寺院,你說值不值?
05 大理古城
有個說法,鳳凰、陽朔、麗江、大理是中國四大浪漫古城。現在這說法改了,是四大邂逅古城,顯然改動後的名字更具吸引力。昨天我們隊伍中就有人對“邂逅”二字有所誤解,遇到酒託搞得灰頭土臉。
在我們中午到達的那座通紅嶄新的龐大城樓裡面,還套著一座小一點的城池,那就是所謂的大理古城。與麗江相比,大理古城更氣派。麗江是開放的,像一座敞開懷抱的集市,這裡卻是個都城模樣,有高大的圍牆,巍峨的城門樓,上面還掛著紅燈籠。城牆上已經長草,磚頭也黑黢黢的,顯得頗有滄桑氣息。要我看,這古城的歷史怎麼說也有二三十年吧。
入夜,隨著熙熙攘攘的遊客步入城內,但見城裡街道如棋盤,四下縱橫,主幹道中間有規整的潺潺溪流,兩側石板路,甚是清潔漂亮。路旁當然只有旅遊品商店,令人五色為之炫,略加端詳,與麗江毫無二致。差別在於,麗江的店鋪還有不少是老民宅改造的,這裡太整齊了。
到了古城的中央,有座類似於西安鐘樓般的建築,攀登其上,四下一覽無遺,但見燈火通明,熙熙攘攘,有尼姑,有和尚,有戀人,有夫妻,人人臉上都洋溢著快樂,在這浪漫的古城中游蕩穿梭。
站在鐘樓上,那一刻我頗感失望。
麗江雖已被過度開發,那些店鋪,依稀還是老房子的模樣,彎曲的巷子無論掛上什麼招牌,還能想象當年的本地人生活的模樣。
大理城呢?當我們車從高速下來,穿過大理市駛向大理古城時我就感到奇怪:怎麼會有一座古城距離市區這麼遠?難道說現代城市不應該是從古城的根系上繁衍出來的?
白族的傳統呢?南詔勇士們的骨氣呢?段王爺的優雅呢?在已廢棄數百年的荒地上搞個圍牆框起來,叮叮噹噹做一堆仿古建築就叫古城?
Tradition for sale。不翻譯。
與麗江相比,為何大理不那麼受待見?答案已經有了。
以上只是我的感受。旅遊的需求各有不同,關心文化歷史的也是少數,出來玩是為了享受生活。就好比你住進新加坡人開的香格里拉酒店,要的是五星級的服務,讀不讀《消失的地平線》有什麼關係?
如果只想找個浪漫休閒的地方,大理挺好的,這裡人氣旺,服務周全,價格平實,規模也大。城裡的年輕人特別多,除了遊客,還有擺攤賣敲鼓、彈吉他、賣首飾的,我覺得他們也沒把生意太當回事兒,而是在享受青春,這真令我羨慕。
我是第一次在這種邂逅之城中夜遊,逡巡許久,斗膽走進一家不太鬧的酒吧。滿眼都是美女,當然與我無關,邂逅是看臉的。
坐在窗邊,看著街上的紅塵。眼前有鮮榨果汁,有義大利麵,有酥油茶,有香格里拉咖啡,有音樂,有咚咚的鼓聲。有夫妻、有戀人,也有孕婦,更多是匆匆過客。想想看,曾經那麼多你認為重要的人和事,終也如眼前的影像般,飄忽而去。
當你眯起雙眼,去端詳那些歷史或浪漫,又能得出什麼結論?
不想太多了。其實我真的挺喜歡大理,蒼山與洱海,有壯麗,有柔美,如果不去看這些所謂的寺廟和古城,找把躺椅,夜晚靠在湖邊,望著對岸燈光對映下的波光粼粼,那是霓虹還是永恆?
只是想象。在大理,我最大的遺憾是沒有到洱海邊,去體味我想象中的柔美,享受時間的流逝。下回吧,誰知道會不會有下一回呢?
後記
進入滇藏線後,狀態一直不好,細心的讀者會發現遊記中少了快樂,總有不滿和抱怨。原因很多,有離開西藏的惆悵,有隊伍內的矛盾,也有個人問題。
從身體的方面,離開拉薩後牙痛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愈加嚴重,天天都在不吃藥痛得難受,吃藥則噁心反胃的糾結中度過,不僅影響飲食,更加影響心情。
漫長的《西行漫記》能夠寫下去,靠的是每天用相機和膝上型電腦沿途記錄影像與觀感。過了香格里拉,沒有再做筆記,也沒拍幾張照片。
寫到旅程最後幾天,愈發困難了,需要回憶之前的感受,還只能在自己有限的照片中做選擇。
堅持吧,就快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