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淮安老城裡形似勺子的湖,景色清幽之地,淮安舊城四湖之一接著分享我的淮安之行,今天要去探訪的是劉鶚故居。懶遊的習慣,讓我慢慢愛上這座偉人故里,運河之都。

​按照手機地圖找到了位於西長街312號的劉鶚故居,可惜正在維修。劉鶚(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說家。劉鶚一生用過的名、字、筆名、室名有28個,《老殘遊記》是劉鶚蜚聲中外的得意著作。

​劉鶚故居,系劉鶚父親劉成忠所購買,在淮安城內勺湖東南的高公橋西街上,東臨金剛社巷,西界地藏寺巷。我又“淘氣”了,把相機伸進大門的地下,拍了這樣一張照片,希望下次有機會參觀。

​這裡是勺湖公園的東門。勺湖因形似一把勺子而處名,擁有水面114畝,陸地40畝。現在已闢為勺湖公園,湖濱有一佛塔,湖光塔影,引人入勝。勺湖先前有十景,現今已恢復的景點有:“勝境長廊”、“勺湖書院”、“飄然一葉”、“金鯉戲波”、“曲橋鐘鳴”等。另外,還有“澗谷流雲”、“梅花春曉”、“勺堤垂柳”及“義霞落櫻洲”等景點,它們各具特色,美麗而迷人。

​在漕運博物館的淮安廳裡,有一巨型沙盤,介紹淮安老城。老城又稱舊城,就是淮安的主體。從沙盤的下面向上,依次是月湖、勺湖、蕭湖和南湖。

​進入東門後,有一影壁,上面是石刻的勺湖全景圖。

​時值正午,沒有其他遊人,我又一次獨享公園,我準備順時針走上一圈。

​公園裡的曲橋,在上海豫園前的曲橋,還記得當年導遊的講解,據說鬼走路不會拐彎,走在曲橋上有擺脫黴運之意。

​曲橋上的煙波亭。

​煙波亭上遠眺湖心島,湖心島南北有虹橋與陸地相連。

​湖心島上原大悲閣舊地,現建的一座廳堂,東側的貼水曲廊和扇形水榭,湖中建的石舫,舫上有兩層樓閣,登樓可鳥瞰全湖景色。

​湖心島上的石舫龍頭造型,栩栩如生,很是威嚴。

​從湖心島沿曲橋返回東門。

​路旁有指示牌,提示前方有金天鍾。園內大鐘亭內懸一口大銅鐘,乃金天德三年(1151年)祈鑄。原系法器,後懸淮安北門城樓作報警用。移置園內,正得其所。既供人們觀賞研究,又為名城增光添彩。

​金天鍾鑄於金代天德辛末年(宋紹興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九月十四日,高1.98 米,底口1.32米,厚8釐米,重1.75噸, 鐘身呈圓柱形,肩部九乳,相距均勻,鑄有銘文二百四十餘字,系介紹此鐘的鑄造經過及官民姓氏。

​此處有荷花塘,可惜沒趕上荷花盛開的風景。

​繼續前行就到了勺湖草堂,這裡原為清雍正年間湖南提督學政阮學浩的課士書塾敬義齋。1981年重修,佔地741平方米。我去的時候是正在維修狀態,無法入內參觀。

​門楣磚刻人物故事,雕工精美,寓意深刻。

​從勺湖草堂的窗子向內“偷窺”,院內很是幽靜,不知什麼時候可以對外開放。

​我剛剛走過的環湖路,總長800米,運動量比較適中。這裡應該是本地市民茶餘飯後的鍛鍊休閒之處。

​在勺湖公園的西南入口處,有一處古蹟,叫做文通塔,它之前的名字叫尊勝塔,始建於唐代 ,在明崇禎二年重修時因其旁有文通寺而改名為文通塔,此後又曾多次重修。 清康熙八年郯城大地震時,文通塔被震倒僅餘2層,後來重建時只修了7層。現塔是磚結構的,無樑柱,高23米,七層八角,外形為黃身青簷。

待續我在偉人故里淮安。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快被遺忘的北海園博園,重遊此地發現依舊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