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旅行的意義是什麼?

到底為什麼去旅行?

對此,很多書在寫自己的解題:“如果生活的要義在於追求幸福,那麼,除卻旅行,很少有別的行為能呈現這一追求過程中的熱情和矛盾。不論是多麼的不明晰,旅行仍能表達出緊張工作和辛苦謀生之外的另一種生活意義。”(節選自阿蘭·德波頓《旅行的藝術》)

很多歌在唱自己的疑問:“你看過了許多美景/你看過了許多美女/你迷失在地圖上每一道短暫的光陰……說不出旅行的意義”

當然,也有很多很多電影在螢幕內演繹著自己所理解的“旅行的意義”。看完這些電影再上路吧!說不定你也能找到自己的“旅行的意義”~

旅行的意義秀外慧中版

《在世界盡頭相遇》

Encounters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2007)

這部第8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提名的紀錄片,記錄了本片編劇、導演沃納·赫爾佐格(Werner Herzog)與劇組前往南極洲拍攝當地生物、居民以及獨特地理風貌的歷程。這部紀錄片並不是一部關於南極著名的企鵝的影片,而是去探索南極的人類生活,以及壯麗神奇的南極洲美景。在某種程度上,他們拍攝探索的並不在於展現科研領域,而在向福斯揭示一種獨特的生命體驗。

唯美是它的外衣,探索是它的核心,這大概就是《在世界盡頭相遇》所理解的“旅行的意義”。

旅行的意義之意氣風發版

《摩托日記》

Diarios de motocicleta (2004)

在這次旅行之前,23歲的切·格瓦拉只是一名意氣風發、躊躇滿懷的醫學院學生。他對外面的世界抱有強烈的好奇心,於是和朋友踏上了穿越拉丁美洲的旅途。見識過古老的文明遺址和各色人群后,他們開始真切感受到社會的真相、生活的苦難。當深入到亞馬遜河流域的麻風病人區時,他們被所見所聞深深震撼。切·格瓦拉開始思考巨集大深奧的命題:人類、社會、經濟、文明,人類的苦難、快樂的定義……

這次摩托之旅激發了切·格瓦拉全新的世界觀,使得革命熱情開始在他心中萌芽生長,而他所理解的“旅行的意義”,就像海報中所說的那樣:讓這個世界改變你,然後,你才能改變這個世界。

旅行的意義之錦衣夜行版

《180°以南》

180° South (2010)

2007年,美國探險家傑夫·約翰遜辭掉了工作,駕駛著名叫“北極熊”的帆船,開始了環繞半個地球、前往拉丁美洲最南端的探險旅行。在墨西哥的太平洋上漂流了一個月之後,2007年11月,他們到達了厄瓜多的加拉帕戈斯群島,這裡是野生動物的天堂。在隨後的航行中,他們的桅杆在暴風雨中被折斷,小船漂流到了智利的復活島。2008年2月8日,傑夫一行終於到達了目的地巴塔哥尼亞。

在探索自然的過程中,他體會到人生無與倫比的快樂,也深刻的領悟到,保護自然,是人類生生不息的使命。 回到家鄉後,他便聯合眾多同行與環保人士,啟動一系列保護自然的專案——旅行的意義,就是讓你所能做到的,超越你所能想象的。

旅行的意義之最強老年版

《不老騎士》

歐兜邁環臺日記 (2012)

有一天,當你八十歲,還有多少做夢的勇氣?

2007年11月, 17位平均81歲的長者,開始了為期13天的騎摩托車環島壯舉。他們從臺中出發,一路往南行經臺南、高雄、屏東、臺東、花蓮、宜蘭、臺北,再回到臺中,總路程長達1178公里。

17位長者中,有兩位曾罹患癌症,四位需帶助聽器,五位患有高血壓,途中歷經險峻的蘇花公路,歷經團長三進三出醫院,但他們克服困難,用不所畏懼的心、熱血如少年的行動,完成了這個在外人眼中“不可能的夢想”。

旅行的意義是什麼?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人生80才開始”!

旅行的意義之殘酷傳奇版

《荒野生存》

Into the Wild (2007)

家境優渥的克里斯托弗是美國私立名校的優等生,但是,前程似錦的他從學校畢業後,卻選擇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他放棄了令人羨慕的工作,把存款捐給慈善機構;他前往阿拉斯加尋找自我,踏上了迴歸自然的慢慢長路,成為名副其實的流浪者。

一路上,他數次遭受野外生存的挑戰,每一步都充滿了艱辛,卻始終以堅韌的毅力,實踐著尋找自我的夢想。

他死於24歲,但他說:“我度過了快樂的一生,願上帝保佑你們。”

這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的故事,這是一段屬於流浪的傳奇,這是一份殘酷卻無比真實的“旅行的意義”。

旅行的意義之飛行狂人版

《在雲端》

Up in the Air (2009)

瑞恩•布林厄姆(喬治•克魯尼 George Clooney 飾)供職於一家專為其他公司提供裁員服務的公司,一年有300多天輾轉於全國各地解僱他人,幾乎以機場為家。對瑞恩來說,機場就是家,積累美國航空里程是他最大的樂趣,就連在機場酒吧豔遇商務美女,二人聊天的內容都是比較誰的酒店、里程積分卡更多更稀罕。

“旅行”就是瑞恩的工作,在不停地飛飛飛中,享受“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但就算“人生是條孤獨的單行道”,也有值得尋找的溫暖小確幸。

瑞恩在飛行中找到了自己的“旅行的意義”,而在東航最新的微電影裡,藝術家張雷和江昕荷也帶來了他們的故事:“一次飛行帶來的改變”。

​運營人員/子衛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我們為什麼要帶孩子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