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光,水有聲,四時山水皆有不同韻致,可是隻有春天的紅花綠樹才叫人欣欣然,無人不讚嘆,誰人不遊春?出城向南沿著齊山埂,步行幾十分鐘就到了山腳。江南多雨,難得的晴天,人們都出來遊山。前山上山的路口,大門、蒼玉峽、陽春嶺都有很多遊人上山。上個星期六我從蒼玉峽經玉簫峽,過冶春園上寄隱巖“齊山”石刻處,再到青瑤島就走不動了,從陽春嶺下山。這次想從陽春嶺上去到華蓋洞,因為那裡比較幽靜,適合小坐。陽春嶺入口人也不少,怕吵便繼續往前一個路口,這就是華蓋洞的後山入口,從這裡上去便是華蓋洞。齊山以石取勝,山石俏皮靈動,如人有骨,媚而不俗。桃花謝了,山中只有槐花和紫藤在開放,隱在淺綠濃綠翠綠暗綠湖綠石綠間,但是這綠就足夠妝點山容。如果說站在清溪河邊看垂楊煙柳那一種綠可以讓人想起朱自清的“女兒綠”,那麼齊山的綠就是“少年兒郎”,齊山的綠色正如一位青春白衣少年,明快清純活潑野健,豔麗卻不妖冶,嬌嬌青青。古人也一樣同我感覺到這青青之美,“參差列岫似圍屏,斜壓湖天十里青”,“香浮佛缽花間落,翠染人裾洞口亭。”(僧允中《春日遊齊山》)。“半生行腳慣雲遊,到此依依欲久留。列洞春光花底度,連峰晴翠雨餘浮。頻穿苔磴梭鞋滑,靜聽松風梵院幽。”(僧悟覺《春日遊齊山》)。“滿林和氣釀晴光,近水山嵐迥異常。岩石含暉飛暖翠,松風流響答斜陽。花憐句妙爭呈媚,洞喜陰濃試納涼,記取尋幽亭畔客,泉烹春滯沁詩腸。”(僧學禪《春日遊齊山》)。拂石面坐,滿眼的綠中眼前最高大的是一棵玉蘭。早春二月,這裡蘭花香氣襲人,現在橢圓的葉片。早已消失的花瓣像人的青春時光,好,卻無計再來,只留下詩人覓行蹤,空念遠,恨無情……幾隻新鳥學啼,叫醒尋詩覓句的詞人:山中何所有,清風與啼鳥。世間多少事,眾人苦為之。王安石有詩《擬寒山拾得二十首之四》有句“眾生造眾業,亦有一機抽。”人為什麼會喜歡在大自然中呢?大約是因為在這時暫時能忘卻很多的煩惱吧。遊人還是三三五五的經過。他們或是繼續向上到方亭繡春臺,或是到華蓋洞的。華蓋洞這是景區有三個洞,一是石燕洞,二是華蓋洞,三是蓮子洞。三洞皆可下去。近兩年,華蓋洞不能進了,可能是現在的人探險的精神越來越小。華蓋洞洞口上方有民國二十七年川軍駐齊山抗日將領147師師長劉兆藜手書石刻“華英蓋日”大字,非常醒目。齊山十一泉在華蓋洞邊就有四泉,至今仍有泉水流出。當年蘇軾、沈遼、黃庭堅就是用這泉水煮春茶。不由得唱一聲“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山中日落早,才還是熱乎乎,此時已陰涼。向南走,從金地藏禪寺邊上下山。“桃花落紅雨滿林,春鳥語關關。”(僧心禪《春日遊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