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城市羅斯托克風光
(記者:李光照)198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DDR)進行了“和平革命”並向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開放邊境。在這一重要歷史事件30年後,德國國家旅遊局(DZT)與首席合作伙伴德國HanseMerkur公司以“旅遊勝地德國——柏林牆倒塌後的30年” 為主題,共同開展媒體宣傳活動。活動主要簡述了德國30年以來的持續蓬勃發展及在國際遊客中熱度持續上升的有代表性的旅遊產品。
德國國家旅遊局董事會主席何佩雅女士(Petra Hedorfer)解釋道:“柏林牆的倒塌和兩德統一對德國入境遊行業起到了最強有力的助推作用。德國旅遊產品的供應與國際市場對入境德國旅遊的需求都大幅提升。值此柏林牆倒塌30週年之際,我們充分利用多種數字化宣傳方式,如Instagram等社交媒體推廣,與首席合作伙伴HanseMerkur公司及德國旅遊業界的眾多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向國際市場展示德國多樣化豐富的旅遊產品。”
HanseMerkur公司負責合作與旅遊服務銷售領域的董事約翰內斯•甘瑟(Johannes Ganser)表示:“早在柏林牆倒塌20週年紀念活動中,HanseMerkur就曾與德國國家旅遊局共同進行過媒體宣傳合作。這些活動聚焦的特殊歷史時刻,不僅是對德國,更是對整個歐洲的旅遊業都具有重大意義。我們很高興能與德國國家旅遊局在這一領域繼續開展新的合作。”
自7月起,來自11個德國重要入境遊客源市場的20位KOL已經通過穿越德國的不同線路記錄下他們對德國的印象。旅途中產出的關於16個聯邦州的內容將帶有#Germany30reunified、#HanseMerkur和#HandinHand標籤,釋出在德國國家旅遊局Ins賬號、其他社交媒體平臺、德旅局官網www.germany.travel及KOL自己的帳號與博文中。
該活動也同時通過傳統媒體進行宣傳。目前,來自23個國家的知名記者正展開穿越各新聯邦州並抵達柏林(Berlin)的發現之旅。一條線路途經魯恩(Rhön)、圖林根(Thüringen)和薩克森-安哈爾特(Sachsen-Anhalt),到達首都;另一條從德累斯頓(Dresden)出發,經過福格特蘭(Vogtland)、萊比錫(Leipzig)和波茲坦(Potsdam);第三條則對梅克倫堡(Mecklenburg)和勃蘭登堡(Brandenburg)北部地區進行探索。參加三條線路的記者們將最終匯聚柏林(Berlin),共同舉辦媒體釋出會。
柏林歷史建築
鳥瞰柏林街景
據記者了解,兩德統一後不久(1993年開始統計統一後的整體資料),原聯邦德國的國際旅客間夜數約超過3100萬,原民主德國僅為340萬。而1993年至2018年間,全德國際旅客間夜數則從3470萬增加一倍以上至8770萬。2018年,德國入境遊已連續第九次重新整理紀錄。兩德統一以來,德國入境遊發展速度長期超過歐洲與世界平均水平。
德國東部各聯邦州增長尤為顯著德國東部各聯邦州(包括柏林)的國際旅客間夜數從340萬迅速提升至2050萬,增幅高達六倍。1993年,柏林在內的新聯邦州在德國入境遊市場中所佔份額僅不足10%,而至2018年,所佔比例已達23%。在各新聯邦州中,柏林以1510萬外國旅客間夜數佔據該領域主導地位。
在國際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統一後的德國在國際旅遊市場上同樣佔據優勢地位。就需求層面而言,德國作為旅遊勝地得益於自身優秀的國家形象:2006年世界盃之後,德國便首次登上GfK Roper國家品牌指數(Nation Brands Index)形象排行榜,在50個上榜國家之中位居第一,並且此後始終在這一反映國家品牌價值的榜單中保持前三。世界經濟論壇則從經濟體的角度出發,將德國評為全球140個國家之中的全球競爭力指數(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第三位。在供給層面,德國同樣佔據旅遊行業競爭力指數(Travel &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Index)第三位。
漢諾威城市一角
國際旅客到統一後德國的出遊行為反映出旅遊供需兩方面的平衡:德國位居歐洲旅客文化旅遊目的地首位、國際會展旅遊目的地首位、歐洲各類會議旅遊目的地首位、歐洲遊客城市旅遊目的地首位、國際豪華遊目的地歐洲第二位及年輕歐洲旅客(15-24歲)旅遊目的地首位。
350餘座不同等級溫泉水療和療養勝地、100條度假線路、130多處國家級自然景觀、20萬公里的徒步步道和7萬公里的騎行道等描述勾勒出德國度假區多樣化的休閒旅遊方式。同時,節慶假期、健康旅遊和醫療旅遊等形式也加強了鄉村地區旅遊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