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北部位於黃河上游,地處北半球中緯度內陸地區,跨西北乾旱區域和東部季風區域,屬於大陸性氣候,自然條件具有明顯的過渡性、複雜性和嚴酷性。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黃土高原陰溼地區,中部為黃土丘陵乾旱帶,北部為河套灌區,湖泊眾多,引黃灌渠成網,被稱為“塞上江南”。
寧夏北部的銀川平原,是由黃河沖積與賀蘭山洪流堆積而形成的,衝層階地不發育,地勢平坦,坡降較小,排水不暢,加上地球偏轉力的作用,黃河極易遷移、改道,所以在黃河兩岸留下了眾多的湖泊、溼地,但面積都比較小。
據不完全統計,全境湖泊總面積約為79平方公里,大於一平方公里的天然湖只有15個,其中最大的淡水湖,是平羅縣境內的沙湖,面積7.09平方公里。
最大的鹽湖是鹽池縣境內的惠安堡鹽湖,面積16.8平方公里。
寧夏的湖泊集中分佈在銀川平原上的黃河兩岸,民間有“七十二連湖”的說法。
南部黃土丘陵上的湖泊則集中分佈在西吉縣、海原縣,大約是1920年海原大地震造成黃土滑坡體阻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
湖泊給漁業生產創造了條件。另外蘆葦和鹽、芒硝等礦產也有一定的資源。
寧夏大地的湖泊,主要分佈在引黃灌區的寧夏平原上,其中以銀川平原的青銅峽河西、河東灌區最為密集。
青銅峽河西灌區湖泊
沙湖原名“魚湖”“前進湖”“紅旗窪”,寧夏最大淡水湖。位於平羅縣西大灘鎮南3公里。略呈三角形,長4.28公里,平均寬1.66公里,最寬2.65公里,面積7.0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3米,最大水深1.8米,蓄水量922萬立方米。
水色淡藍,透明度0.3~0.6米。礦化度2.2克/升。東部淺水區蘆葦、蒲草茂盛,產魚16種,南岸為沙丘地。
原屬國營前進農場魚湖,1989年開發為旅遊區,後從農場分出獨立經營。是國家級王牌旅遊景點和5A級景區。
星海湖古名“沙湖”,後稱“東湖”“臭水湖”。位於煤炭工業城市石嘴山市大武口區東側、賀蘭山東麓山前洪積傾斜平原的下邊緣窪地。
此處為古沙湖遺址,後水枯逐漸沙化,成為工業廢水的聚集點和發電廠廢渣和煤矸石的堆積場,成為汙染市區環境的一大汙染源。
2003年,石嘴山市提出“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和建設獨具特色的山水園林城市的規劃,實施“藍天碧水”工程,把城市東邊這塊巨大的垃圾場和臭水窪改造為供市民休閒、遊玩的山水園林大型公園。
當年1月動工,經過4年的艱苦奮戰,現已建成湖泊23平方公里,形成溼地面積43平方公里。
星海湖景觀工程的初步建成,不僅大大改變了大武口區的城市面貌,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也提高了賀蘭山東麓滯、調洪區的蓄洪能力,蓄洪量由原來的1340萬平方米增加為6300萬平方米,防洪能力由原來的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
閱海包括大、小西湖,今已建成閱海公園。主要位於銀川市金鳳區國營西湖農場境內,距興慶區15公里。原為一片集沼澤、葦湖、草甸為一體的湖沼溼地。
佔地60多平方公里,是銀川市最大的溼地資源區和地下水的排匯地帶,也是賀蘭山東麓的滯洪區,其自然蘆葦面積居寧夏之首,共有各類植物110餘種;也是西北候鳥遷徙重要的停歇地和繁殖地,約生息鳥類107種,是塞上少見的水生動植物和鳥類的天堂。
2000年,自治區農墾局決定把這片寶地開發成為旅遊景點,僅用1年多時間就完成湖面擴充套件、清挖航道、生態綠化和景區道路、基礎設施等工程。
2004年6月18日,閱海公園一期工程竣工通航,開園接待遊客。同年12月,閱海滑雪場也建成對外營業。
閱海公園現有水面1平方公里多、蘆葦面積5平方公里多,有“城市綠肺”“銀川之腎”的美譽。
鳴翠湖位於銀川市興慶區東側,西距市區9公里,東臨黃河3公里,總規劃面積6.67平方公里,是銀川市東部面積最大的自然溼地保護區。
此湖原為銀川平原“七十二連湖”之一,屬明代名為長湖的一部分(中段),南北延袤10餘里。
至明末清初,長湖淤竭為三,自南至北分別稱為“楊家湖”“島嘴湖”“清水湖”,長湖之名不復存在。
大致在清雍正年間,一位遊方道士到此,看中這一片山河之間的風水寶地,在湖旁建立了一座名為道祖廟的道觀,漸漸鄉民就以道觀稱湖為“道祖湖”。
乾隆三年(1739年),道觀毀於大地震,久之傳訛為“島嘴湖”。
2000年,銀川市政府在開發、保護湖泊溼地時,發現島嘴湖葦叢搖綠,鳥啼其間,便改名為“鳴翠湖”。
鶴泉湖原名“黑泉湖”。位於永寧縣境內黃河西岸,南距縣城2公里,北距銀川市興慶區18公里。
湖水面積0.366平方公里,溼地水面兩平方公里左右。是銀川市境內湖面面積較大的一個湖泊溼地區域,也是現今銀川平原上保護得比較好的湖泊溼地之一。
寶湖是銀川市西南近郊,緊靠唐徠渠西側的一片湖泊溼地。
原來湖面約6平方公里,水深達十幾丈。
由於市區建設向外擴充套件,現存水面只有約0.4平方公里,已建成銀川市溼地文化公園。
金波湖明朝寧夏鎮城東門外一處景觀湖。屬於明藩慶王王府園林麗景園景區的組成部分。
明代詩人曾吟詩讚道:“平湖如鏡冷涵天,秀出芬芳萬朵蓮。宿鷺驚飛無別事,小舟又過沙汀前。”
後世逐漸開墾為農田,近年來銀川市大搞城市園林建設,又在明代古園林景區一帶重建一處以水景為主題的公園,命名為“麗景湖公園”。
此名的含義大概是包括明代麗景園和金波湖的雙重寓意。
但金波湖這個歷史符號,卻被遠在銀川西部的寧夏大學校區內的一個水面(俗呼“寧大湖”)所取用。
雖然是南轅北轍,畢竟還是儲存下了“金波湖”這個歷史符號。
寧大金波湖的總面積為0.22平方公里,是該校一處重要景觀地,是銀川市的保護溼地之一。
西大湖又名“北湖”。位於寧夏北部平羅縣姚伏鎮西。呈不規則橢圓形,長2.35公里,寬0.90公里,最寬1.8公里,面積2.1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米,最大水深2米,蓄水量212萬立方米。
鎮朔湖位於平羅縣下廟鄉境內,為賀蘭山洪積前緣湖泊。長3.9公里,平均寬1.2公里,最寬2.2公里,面積4.7平方公里,平均水深0.9米,蓄水量423萬立方米。
明水湖位於平羅縣石嘴山火車站東北2公里,分東西兩湖。西湖,呈橢圓形,長1.95公里,平均寬0.98公里,最寬1.63公里,面積1.9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米,蓄水量192萬立方米。東湖,呈花生狀,長1.8公里,平均寬0.46公里,最寬0.9公里,面積0.82平方公里。
高廟湖又名“雁窩池”。位於石嘴山市惠農區境內,距包蘭鐵路惠農站北1公里,略呈半圓形,長2.05公里,平均寬1.18公里,最寬1.35公里,面積2.41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米,蓄水量241萬立方米。
由於灌區境內的湖泊溼地星羅棋佈,名稱繁多不勝列舉,較小的湖泊尚以百計,不能一一介紹。
青銅峽河東灌區湖泊
河東灌區較大的湖泊有巴浪湖、關馬湖、楊馬湖、卷連湖、忠營堡湖、路溝湖、牛毛湖、奈光湖、河脖子湖、棒槌湖、月牙湖,等等,總水面面積有1000餘頃。
整個吳忠市、靈武市都處在水鄉澤國之間,所謂“塞上江南”,最早指的就是這片土地,故靈州城自古被稱為“水抱城”,能隨水高下,不被淹沒,奇而“靈”,“靈州”的地名就是這麼來的。
後世因人口增加,農業開發,特別是在大辦農業和“以農業為基礎,以糧為綱”的年代,各地競相大力興修排水工程開湖造田,使得湖泊溼地面積迅速縮小,許多湖泊從此消失,或名存實亡而徒有其名,現存比較大的湖泊溼地已所剩無幾了。
忠營堡湖位於吳忠市利通區馬家湖鄉田橋村,面積0.16平方公里,現為吳忠市境內最大的蘆葦湖。
楊家湖位於吳忠市利通區馬蓮渠鄉楊渠村,原牛毛湖西北,僅存面積約0.1平方公里,也是一處葦子湖。
奈光湖位於吳忠市利通區板橋鄉樑灣村,面積約0.16平方公里。也是葦子湖,現已建為吳忠市漁場。
月牙湖位於銀川市興慶區月牙湖鄉。原先屬於陶樂牧場範圍,西濱黃河,屬牛軛湖,面積0.14平方公里。因形似彎月而得名。
東灣湖位於靈武市磁窯堡鎮東灣村。泉水聚成,面積1.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5米,蓄水量300萬立方米。
衛寧灌區也有一些湖泊溼地,但都比較小,而且大都已經消失。現存比較大的湖泊是高墩湖,該湖為泉水聚成。位於中衛市沙坡頭區西園鄉,東南距中衛市區7公里,呈橢圓形,面積0.86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0.7米,最大水深1.3米,蓄水量60.6萬立方米。
南部山區也有少數黃土高原湖泊,如朝那湫(在彭陽縣境內)、西海子(在原州區境內)、北亂池(在隆德縣境內)等等。
另外,還有一些地震形成的堰塞湖,其中較大者為黨家岔堰和海子堰。
黨家岔堰,又稱“震湖”,是寧夏最大的堰塞湖,位於西吉縣蘇堡鄉黨家岔村,東距縣城38公里。是世界第二、亞洲第一大震湖,流域面積80平方公里,湖面南北長3.11公里,平均寬0.6公里,面積1.87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1.5米,最大水深12米,蓄水量1120萬立方米。
湖水清澈碧透,水質好,有10多種魚類和10多種珍禽在此生息。流域動植物資源豐富。1978年建成防震、防洪及排水渠道工程。
2003年被自治區政府批准為區級溼地自然保護區。2005年被列為國家地質部地質公園。
文章選自吳忠禮魯人勇吳曉紅著《寧夏曆史地理變遷》一書 圖片源自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