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騎樓老街的建築。 劉孫謀 攝
行走在今天的海南僑鄉,你很容易感受到南洋文化對這片土地的影響:海口古老的街區裡遍佈著南洋建築風格的騎樓,穿行其間,不經意就與歷史撞了個滿懷;在富有南國情調的咖啡屋、茶餐廳小憩,一份可口的南洋美食不僅滿足了味蕾,更喚起了記憶;色彩斑斕的服飾與多姿多彩的東南亞歌舞令人耳目一新,濃郁的異國風情撲面而來……
建築/時光:
別具風情的騎樓老街
風從南洋來,渡君離瓊鄉。衣錦榮歸處,騎樓遺時光。歷經百年滄桑的海南騎樓,不僅僅是寶貴的建築遺存,更是一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一磚一瓦中蘊藏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及文化價值。
海口騎樓建築群始建於19世紀中葉,隨著海運和商貿的蓬勃發展,在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規模達到頂峰。當越來越多“闖南洋”的海南人葉落歸根回鄉建屋,海口騎樓逐漸形成了歐亞混雜、兼具南洋文化特徵的風貌:細窄的路面兩旁是斑駁而精心雕飾過的牆面,形態多樣的女兒牆、充滿閒情的露臺、滄桑古樸的窗欞。漫步於此,彷彿在進行一場穿越之旅,看到了當年下南洋的人與親人告別的場景,聽見揮手送別時的囑咐:“保重啊,記得來信……”“回去吧,我走了。”
作為曾經繁華興盛的商業街區,海口騎樓老街也曾是近代海南政商名流的主要活動場所。這裡演繹過商賈鉅富的家族傳奇、革命青年的熱血奮戰、海外瓊僑的實業興邦,濃縮著一部海南近代發展史。
再看文昌市文南老街的騎樓。它是海南三大騎樓老街之一,興建於20世紀20年代初期,當時一大批僑商回到文城投資建樓,從南到北沿著蜿蜒流向大海的文昌河建起了一棟棟高兩三層、中西合璧式的南洋建築風格騎樓。老街街道用青石板鋪設,兩側則是帶有山花、女兒牆和滿洲窗的一棟棟騎樓,南洋風情濃郁。
文昌人骨子裡有很強的鄉土觀念,幾百年前他們背井離鄉遠渡東南亞,經過幾十年的海外打拼、財富積蓄後,他們紛紛選擇帶著辛勞掙得的血汗錢回到家鄉建房蓋屋。文南老街的沿街銅像,靜靜訴說著他們下南洋的故事……
有學者曾說,海南各地的騎樓老街各有特色,海口的大氣整體,文昌的柔美優雅,儋州的華麗偉岸,這些騎樓讓海南有了異國風情。騎樓樓頂簷口巴洛克式雍容華貴的凹凸面、渦卷形的天際線、弧線優美的窗戶拱券,透著貴族氣息,彰顯著成功南洋商人的氣派。如今,牆面上隨意點綴的苔蘚等植物及歲月留下的斑駁,則令人感嘆。
在時光的長河中,海南騎樓靜靜佇立著、守望著,在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中展現其獨特的魅力,訴說著海南人漫長的海洋之夢、開放之夢、發展之夢,是中西文明在海南留下的紀念碑。
味蕾/記憶:
香濃醇厚的南洋美食
說起南洋美食,許多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香”。咖啡苦香、咖哩濃香、糕點甜香、香茅芳香……早期海南人在東南亞各國以經營咖啡店、茶餐室聞名,他們歸瓊後,把南洋的食品和飲食習慣帶回了家鄉,改變了海南本地人的飲食習慣,也促進了海南餐飲行業的創新發展。
例如,海南人的主食結構從傳統的大米和雜糧混合,變成麵包、大米和雜糧;飲品從傳統的白開水、米湯和椰子水,變成椰子水及咖啡、紅茶、奶茶、果茶等南洋式“甜茶”。不論是解決自身溫飽,還是親友小聚聊天,到老爸茶店“吃茶”已成為許多海南百姓的日常生活方式。
在各具特色的南洋美食中,以斑斕製成的食物可謂是濃墨重彩的一筆。斑斕是一種熱帶綠色植物,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非常常見,因其獨特的香氣和食療價值深受當地居民喜愛。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人經常用新鮮椰汁混合斑斕葉製作各種食物。20世紀30年代,文昌人到南洋後接觸到斑斕美食,深深迷上了這種異國風味。不久後將斑斕種苗帶回了海南。
如今,在文昌市重興鎮,斑斕被人們種在椰子樹、檳榔樹或橡膠樹下,其散發的香氣瀰漫在林中,令人陶醉。在重興鎮的休閒咖啡廳裡,最受歡迎的食物有斑斕茶、斑斕汁、斑斕糕、斑斕麵餅、斑斕薄餅。到了重要節日,人們從四面八方湧進店裡預訂斑斕糕,常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在海南,對於那些有著特殊經歷的歸僑來說,斑斕不僅是一種香草,更是一份悠遠的記憶。
萬寧興隆華僑農場是海南著名的華僑聚集地,這裡聚集了從多個國家返瓊的歸僑及其後代。風格迥異的文化在這裡交匯融合,各類風味獨特的美食在這裡碰撞互鑑。其中,“椰漿咖哩牛腩”就是綜合印尼菜與海南菜的特點製作出的一道令人驚豔的菜餚。
據瞭解,印尼人喜甜,傳統的印尼咖哩又甜又辣,口味較重,歸僑們為了迎合海南本地人清淡的口味,選用老椰子榨出醇厚的椰漿,用於平衡咖哩的辣味,讓咖哩多一股香甜。咖哩辣味減輕了,更能襯托出牛腩的鮮美。
一份份用心製作出來的食物,傳遞出一個個歸僑家庭對美食的情感與追求。
熱情似火的南洋歸僑
除了美食,僑鄉興隆還有著濃郁的南洋人文風情,是許多遊客來海南旅遊的目的地之一。
興隆歸僑從不同國家返瓊,所說的語種較多。在這裡,“興隆普通話”就是興隆人包容、團結的最佳見證。剛回海南時,歸僑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語言不通。然而,他們憑著對祖國的熱愛和建設興隆的熱情,摒棄原來說的方言和外國語,開始用第三種語言——普通話進行溝通交流。幾十年過去了,“興隆普通話”成為華僑們包容互助的結晶。“興隆普通話”既帶有一些海南話的語調,又保留一些客家話的口音,但基本的語音、語調仍是普通話。
行走在興隆,街頭所遇人們的打扮、氣質,又或是他們家中的裝飾,都有著濃濃的東南亞風情。在這裡,還總是能看見身著“峇蒂”的人,這種花襯衫具有濃郁的馬來風情。在興隆,無論是印尼華僑、泰國華僑或是土生土長的海南人都喜歡穿這種花襯衫。而婦女們大多燙髮,塗著鮮豔的口紅。若遇到重要節日,很多婦女還會穿上頗具東南亞特色的“紗籠”。這會讓你產生一種身處異國他鄉的錯覺。
步入一位歸僑家中,這家主人會引導客人拿起小木槌敲響掛在門口的一面小銅鑼。這是印尼的風俗,家裡有客人來了,進門都要敲一下銅鑼。
歸僑們還愛跳舞。每逢重要節日,尤其是在新春之際,只要有人喊一聲“出來跳舞囉……”,歸僑們就會換上一身靚麗的服飾,佈置好場地,播放一曲熟悉的歌曲。伴著歡快的音樂,男士們手拿沙錘舞動,女士們扭動著手腕、腰肢翩翩起舞。跳到熱烈之處,他們還會上前拉起在一旁擊掌的客人一起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