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陽春三月,柚花飄香。回到文化古鎮九峰鎮,我心馳神往的故鄉。遠處溪邊的小村落,升起一縷縷炊煙。小橋流水人家,淙淙的溪流,低聲吟唱,小鎮顯得格外寧靜與神祕。任思緒飄飛,最後定格在堅強的十二板橋上。它默默地駐守了近千年,拴橋板的鐵鏈儘管鏽跡斑斑,仍堅牢地守住木橋。手指輕輕觸控橋頭的石碑,依稀聽見鑿石的聲音,每一鑿都鏗鏘有力;又聽到洪水的咆嘯聲,在心靈深處迴響。它記錄著造橋者惠澤村民的偉績,傳承良好民風的歷史見證。

在古鎮東門外,與城隍廟僅百米之遙的石牌樓,歷盡風雨數百年,依然高大穩固。讓人不解的是石牌樓為什麼建在城隍廟口?還有九峰人娶親隊伍為什麼不從石牌樓下經過呢?這裡有陳年故事,還得從曾璋說起。明朝出生的曾璋是九峰人,據曾氏家廟裡的資料記載,他是朝庭的一位有功之臣。曾璋從小聰穎過人,在當時的縣城九峰讀書,學業很好。有一天,他的一位同學丟了一隻筆,懷疑曾璋偷走了,曾璋否認。因此兩人爭執許久,各持一詞,沒有結論。後來,一起到了城隍廟,在城隍爺面前擲“受杯”(閩南一民間習俗,用來問天占卦)來做個公正,如果“受杯”就是事實,若不是“受杯”偷筆就另有他人。誰知曾璋連擲了三個“受杯”,有口難辯,落了個偷筆的罵名。曾璋蒙冤受屈之後,心裡暗暗發下一個誓願:城隍爺冤枉好人,枉為神明,我一定要自己洗清自己。後來曾璋官居五品,授職南京兵馬指揮使。他奏請皇上恩准,衣錦還鄉,在家鄉建一牌坊,而牌坊就建在東門外城隍廟口,碑坊上刻有曾璋自己的官階。曾璋的用意是要讓城隍爺每次“出巡”時,都要從他腳下經過,以消夙怨。傳說,牌坊建後,城隍爺每次出巡,都不敢也不願從牌坊下經過,繞道而行。傳說僅是傳說,它是深藏在九峰古鎮的民間故事。

距古鎮不遠的九水自然村是我的老家。默默無聞的村落,訴說著一位赫赫有名的古代英雄曾瑞英。他與曾國藩是同一時期的人,他對曾國藩治軍、治家理念大力推崇,並身體力行。而一直以來,曾瑞英都是以一個傳奇人物的形象在我腦海裡駐足。聽長輩們說,他身高七尺,力大無比,驍勇善戰。在從軍前,山區有很多長毛(山賊)出沒,他經常夜裡為民護村殺毛賊。在整理曾氏資料時,看到《武城曾氏族譜》記載著,曾瑞英的資料,上面還有瑞英公的肖像,裡面記載了瑞英公當時都司銜,咸豐六年(1856年)由洋標外委隨營徵巢江西建昌府發逆有功,歷儲存花翕都司銜參戰陣亡,時年52歲,葬在江西建昌府地(記載在《清咸豐朝實錄二百八》)。母親曾告訴我,聽老一輩人講,瑞英公是個熱愛家鄉的人,他原打算從茶洋(現復興村村址所在地)用石頭鋪一條到老家九水村三公里長的石板路。可惜他在一次戰鬥中陣亡了,他的願望也就沒能實現。今天,腳下這條寬整的水泥路直通老家,我想遙遠的瑞英公心裡應該稍感慰藉了。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

來 源 : 平和縣融媒體中心 平和新聞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珠峰分為南北部,究竟屬於哪個國家的國土?為什麼不能過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