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湖南,邵陽。

史稱寶慶,位於湘中偏西南,越嶺逶迤東南,雪峰山聳峙西北,資江自西南向東北流貫全境。

此處自古以來人文鼎盛,現在不只保留著古樸徽派等民居村落,更有苗、侗、瑤族別樣風情村落。

一起來看看這裡最美的9處古村落。

1 西村坊村

西村坊村坐落在新寧一渡水鎮,距新寧縣城約70公里。西村坊村古民居依山傍水,坊前面繞流著小溪,溪名為龍溪。清澈的水緩緩流過村頭人家的門口,人們就在水邊洗衣、淘米。

西村坊古民居是典型的清代早期磚、木結構建築,其木材、土石均來自當地,磚料、石灰、青瓦等都是就地燒製。

據湖南三溪《李氏族譜》的記載,西村坊古民居是由李氏第十六代祖先,清代朝議大夫李景昌主持修建的供族人居住的場所,乾隆二十五年竣工,距今已有將近300年的歷史。

溪的這邊,是新村,溪的那邊,是古宅。要去到古民居,需穿過巷子上橋過河。巷子中間光滑油亮的石子路帶著歲月的痕跡,提醒著人們,這裡也曾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走在青石板上,彷彿置身於時光隧道,與一段凝固的歷史展開了對話,耳邊迴響著前人的跫跫足音,在歷經300多年的風雲變幻後,古老的建築被歲月洗盡鉛華,古人的智慧透過悠久的歲月,在這些儲存完好的古建築上熠熠生輝。

在這裡隨意地走著,能感受到村子裡人們和睦溫馨的氛圍。看看天井裡的石臼,摸摸碩大的臺柱,坐坐門前的石墩,時光在這裡變得悠閒而緩慢,一顆浮躁的心也變得平靜起來。

屋簷下精緻的雕花、扇形凹牆裡的毛筆字、泥塑窗上的大福字、地面上的銅錢漏都在經受時光的打磨,石板路的街巷裡、屋頂窗臺的瓦簷上、大門口的石墩前、環抱石階的小溪邊,西村坊到處都散發著它的魅力。

2 上堡村

上堡古村位於邵陽市綏寧縣黃桑坪苗族鄉,是一個以苗族為主,侗、黎、瑤、漢雜居的多民族部落。

上堡古村四周青山環抱,三面溪水繞流,山川形勝,鍾靈毓秀。這裡是苗族歷史上第一次建立自己政權的首都遺址,也是他們的政治活動中心,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明朝正統元年至天順年間,湘、黔、桂交界的苗民以上堡為中心發動了大規模的武裝起義,並最終建立苗族王國。

雖然武裝起義的隊伍已不復存在,但從這深山老宅、幽深溪水之中,卻能輕易找到當年苗民起義的痕跡。每家每戶,都有由片狀石頭壘起的高牆,儼然堅固,以備防禦之用。庭院街道之間,旗杆石隨處可見,拴馬樹比比皆是,無數的痕跡時刻提醒過客,這裡曾經有著一支英勇威猛的苗族隊伍。

老寨門,古樹,石板路,就構成了這座古村的面貌,時而從侗家屋內傳出動聽的侗歌和歡笑。

3 崇木凼村

邵陽市隆回縣虎形山-花瑤景區的傳統村落——崇木凼村,位於湖南湘西南腹地,是中國最大的花瑤聚居地。崇木凼村於2012年入圍首批中國傳統村落,2014年7月被列為湖南省集中成片傳統村落整體保護與利用名單。

崇木凼村,又稱為“中國花瑤第一村”。崇木凼,顧名思義,就是崇拜樹木。花瑤雖是瑤族的分支,卻並不信奉盤王,花瑤民族在遠古時代是一個不斷遷徙的民族,在遷徙的過程中,依靠古樹和石頭為其避風遮雨,故而視其為保護神而對其感恩,因此花瑤同胞十分熱愛樹木,崇拜古樹,對古樹的感情無比虔誠。古寨到處古木參天,怪石嶙峋,群巒疊嶂,溝壑幽深,雲霧繚繞。

崇木凼村古樹林面積3.8公頃,有百年古樹325株,其中樹齡在300年以上的28株,最古老的樹距今已達1000多年,其“古”不言而喻。

崇木凼村有建築150餘棟,傳統建築的比例高達83.93%,多為單層或雙層花瑤傳統木構建築,順應自然,因地制宜,以適應山地茂林潮溼溫熱的氣候。村寨內有成片的千年古樹林和上百座瑤族民居木樓群,其中最古老的一座是沈姓遷居此處第二代先祖的住房,為四扇三間,每扇只三柱落地,面積約100平方米,歷經200餘年風雨,仍儲存完好,現為其後輩子孫居住。

崇木凼村傳統民居多為穿鬥式木構建築的形式,風格自然純樸且結構完整。花瑤的傳統木構建築類似湘西吊腳樓,一般建兩層,樓梯在外可見。二層常作架空層,以儲物為主,有需求時可將木板壁圍合成牆壁而作房間。生活起居主要都在一層,受到漢人生活習慣的影響,一層一般設神龕放置神主牌位,成為平常活動與待客的堂屋。

崇木凼村保留著自然生態的完整格局,而瑤族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恬淡的田園生活,也是一部延續至今的行動的歷史。天氣晴朗的時候,在通往古樹林的路上,很可能會偶遇幾位花瑤的老婦人,她們席地而坐,以手中雪白的線為畫筆,以墨色的布為底,一針一線繡出她們心中的圖景。這些圖景有著神話般的內容和複雜精巧、栩栩如生的神祕圖騰,這正是花瑤的特色工藝——花瑤挑花。花瑤挑花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東漢應劭《風俗通義》有記載,花瑤祖先“積集木皮,染以草實,好五色衣服”。花瑤挑花圖案達千種,一件筒裙挑花約有30多萬針,累計需180多個工日才能完成。

洞口寶瑤村,湘黔古道生財之“道”。在這個位於雪峰山腹地的瑤族村寨,至今保留著煮熬茶迎貴客的獨特習俗。

歷史上,湘黔古道使得寶瑤古驛站一度繁華,落腳的客商喝熬茶解乏的習俗,流傳千年,現已融入當地村民生活的日常。2016年,羅溪熬茶被列入湖南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5 易家村

資水河畔,鬱郁青山之間,邵陽縣黃亭市鎮易家村古村落掩映其間,靜靜地守護著一代又一代文化的傳承,鐫刻著一波又一波遊子的鄉愁。在那裡,歲月放慢了腳步,春秋封印了歷史。

該村現保留著2600餘平方米70餘座明朝嘉靖年間的古民居群,40多座古民居仍居住著原住民,距今有近500年曆史了。

在村間行走,古色古香的易氏宗祠、青瓦民居在不經意間映入眼簾,廢棄的泥牆上光影斑駁,藤蔓植物爬滿了屋頂和窗沿,還有古老的石磚縫裡密密麻麻的青苔,以及舊木門旁邊零星的野花……這些建築,是古村落歷史的見證,也是它文化傳承之所在,更是遊子鄉愁的寄託。

百年古村,雖已淡去了昔日的繁華,漫步於古村小巷那鋪滿鄉愁的青石板路上,與一扇扇斑駁的木門、坑窪的土牆擦肩而過,滿世界的嘈雜便頓時歸於寧靜。

在邵陽市城步苗族自治縣丹口鎮,也有這樣的一個“世外桃源”,沿著桃林河岸夾道居住著千年前從江西遷徙來此定居的苗族人,村落喚名“桃林村”,是一個典型的苗族古村落。

桃林村坐落在城步南山腳下,地處兩江峽谷國家森林公園中心地帶,村中的“奇山寨”分佈著豬蹄峰、奇山大王峰、金雞獨立峰等40餘處景觀。桃林村人對這些天賜的“寶藏”格外珍惜,要求世代保護。上了年紀的古樹,在村裡更是可以“稱王稱霸”,一棵要三人合抱才能圍起的鐵杉樹被尊稱為“鐵杉王”而名滿天下。村民享受著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彷彿生活在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村民們寫詩、種田,過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意生活。

桃林村因桃林得名,也因桃林而名滿天下。全村各處遍佈著5000餘棵桃樹,每年二、三月份桃花爭相開放,油菜花與桃花交相輝映,爭奇鬥豔,好不壯觀,吸引著來自各地的遊客。村民潘必偉講述,一到桃花盛開的季節,來自各地的小車就陸陸續續開進了村,村裡的路邊都停滿了,一直停到了村外幾里路去。

除了優美的自然風光,作為苗寨自然少不了苗族風光。桃林村文化底蘊濃厚,苗族文化傳承和儲存較為完整。目前村中儲存著吊腳樓、風雨橋、戲臺、涼亭、鐘樓、牌坊、九層識字爐寶塔等建築,傳承著跳儺戲、舞草龍、唱山歌、飲油茶、打餈粑、擠油尖、打泥腳等苗族文化傳統習俗。

邵陽市大寨村,在邵陽市城步苗族自治縣長安營鄉,全村六百八十人,耕地四千畝,有侗,苗,瑤,回,漢等八個民族,侗族為主,佔百分之六十五。

村中有三十九棵古杉樹,樹齡最大的一千六百歲,也是中國目前發現最大的杉樹,高三十公尺,樹內有洞,可容八人站立,堪稱“杉王”。現大寨村獲湖南省“十大旅遊名勝村”等榮譽稱號,每到旅遊旺季,遊人如織。

8 浪石村

湖南邵陽武岡浪石村,中國古楹聯第一村。楹聯文化遍及神州各地,但保留如此集中、完好的石刻古楹聯,未曾見過。

此處現存明末清初時期始建的建築88座,總面積逾萬餘平方米,儲存完整的55座。浪石古民居群具有典型的湘中地域特色,排列整齊,樣式古樸,佈局精巧是她的主要風格。

這裡的防火牆別具一格,有“品”字頭,“山”字頭兩種形式,翹角細而尖銳,牆頭以豐富多彩的彩塑裝飾。每一棟的地基均以條石鋪墊,左右槽門也都以條石拼鑲,上設楣跺門當,下設石檻石墩。

這裡現有保留的石刻楹聯41幅。這些楹聯的書法字型多樣,甚至一副聯中就有行、草、楷體三種字型。這些楹聯筆力遒勁、或清秀飄逸靈動,或粗獷恣意飛揚。據考證,有些書法出自清代著名書法家何紹基之手。這些楹聯或寫景言志,或抒歸隱養生之道,多為工對,故平仄講究,不僅寄予先賢們高雅志趣和博大胸懷,也寄託著人們對田園耕讀,恬靜舒適生活的追求和嚮往,蘊含著深厚的儒家文化思想,具有深遠教化意義。

9 大園村

大園村位於湖南省邵陽市綏寧縣關峽鄉,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大園古苗寨是湘西南苗族建築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整個寨子倚山而建,伴水而築。山是青龍山,古鬆挺拔,生生不息;水是玉帶水,波光瀲灩,亙古長流。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被譽為中國的馬爾地夫,是最理想的旅遊地,卻一直默默無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