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山城老貓
閨蜜慕舒的孩子馬上初三了,隔三岔五的請假就是不去學校。升初中後因為厭學的事情鬧過幾次離家出走,甚至有兩次都嚴重到和父母在對峙的時候站在了窗臺上。慕舒和她老公拼了命的抱住孩子,才沒有跳下去。
她說起這一幕還心有餘悸,說現在的孩子不知道怎麼動不動就厭學了,我們那個時候,能有學上就很不錯了。這些孩子到了青春期後讓做家長的更加頭痛了。
慕舒覺得對於孩子,父母在生活和興趣愛好方面的還能幫幫忙多做做支持,可是學習這個事情,父母對他要求不算過。孩子學習成績雖不是數一數二,但在班級排前十左右,也算是中上了。
作為父母,她和先生時常鼓勵孩子能學多少是多少,沒有過分地給孩子施加壓力,也不額外要求孩子去上很多課外的補習班,平時對於孩子的身心也算是關愛有加。但是孩子進初二後用這樣的極端的行為來要求要休學,閨蜜始終不能理解,她自己也在反思是否和孩子是在親子間關係出了問題?
針對慕舒提到的這種孩子出現厭學的情況比較普遍,也越來越呈現低齡和廣泛化的態勢。但在我工作接詢的青少年中,有早至幼兒園的小朋友,也有大至大學在讀的學生。他們厭學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不能一概而論。
老貓就和大家盤點一下在我工作中常遇到的孩子厭學的種類。關於孩子厭學的原因,大致可從如下七點進行了解:
一、學習本身枯燥乏味,和學習難度增加
學生時期本是可以享受快樂童年的美好年紀,現在的教學任務卻讓孩子們陷入了應試教育和塗鴉式教育中,教育觀念也相對扁平化。
當單維度的分數取代了七八十年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態勢,孩子們在長時間的辛勤付出且短期內見不到成效的情況下,容易產生懈怠和疲於應付的心理。
且不同時期的課程難度設置不同,小學時候成績優異的孩子,進入初中高中後課程本身難度的增加,科目的增設,教學方式也從趣味性過渡到知識性,讓一部分學生陷入了覺得學習困難的境地,從而產生了厭學心理。
二、個人成就感受到了來自排名和其他方面的壓力影響
我的接詢中,許多孩子成績優異,通過升學考試考進了理想的學校。入學後才真正開始面對殘酷的學業競爭,他們在原來的班級享受的優生待遇,到了新的班級後,面臨的都是各所學校的尖子生。
重點學校的重點班級,承載了家長的攀比,學校的期望,老師的鞭策和學生之間的內卷競爭以及學生的自我期待。
此時如果學生實際取得的成績和自我期待有了落差,作為學生在心理方面極易發生因學習壓力導致的情緒變化和軀體反應等。常見的害怕面對週考、月考、半期考、期末考等。也害怕面對從優生掉落中等成績,害怕家人老師的失望和同學的嘲諷,繼而產生厭學逃避的心理。寧可不考,也不想面對考得不好的結果。
通過療程諮詢才知悉,閨蜜家的孩子就屬於我們所列舉的此種狀況。
閨蜜夫婦讓孩子多歇歇,孩子卻因為給自己定的目標是要進年級前三,總在拼命學習停不下來。他成績又沒辦法快速突破到年級前幾,孩子的自尊心就受到了極大的打擊,變得越來越不自信。
此時其父母的鼓勵反而讓他無比內疚,更想通過拼命學習來報答父母,結果事與願違,就在考試後有了想通過跳樓謝罪和彌補內疚的想法。幸虧閨蜜和她先生及時阻止,才未發生嚴重後果。
三、由於親子關係溝通不良所導致的厭學
離婚
親子關係,是一個近年來被越來越多人所關注的話題。父母總在用自己以為愛孩子的方式在給予,孩子卻並不買賬,覺得不被父母理解。這期間有的誤會就如文一開篇所示。閨蜜夫婦對孩子學習要求不高,家境又非常優渥,孩子在校師生關係良好,但是卻在初中階段爆發了激烈的衝突。
另一個例子就是小A,父母在她五歲時離異,後各自再婚成了家。小A小的時候常常輾轉在父母的新家和爺爺奶奶家。她和我說她既不想去爸爸的新家,也不想到媽媽的新家。
用小A的話說就是感覺去到哪一家都像是個多餘的外人,爸爸和後媽有了他們的孩子,他們更像一家人。繼父對母親不好,對自己也是冷言冷語少於交流,小A覺得繼父一回家,家裡的空氣就變得格外凝重。
在她小的時候,父母對她的教育都是打罵為主,她覺得父母不理解她也不愛她。小A在父母離婚後常呆的地方就是郊區的爺爺奶奶家。但是小A奶奶文化程度不高,會因為爸媽離婚的事情說小A是喪門星,掃帚星,說話難聽得很。
小A覺得沒有歸宿感。唯一欣慰的是小A爺爺比較疼愛她。但爺爺因為生病在年前過世了,小A傷心了很長時間。她說覺得自己不被家人們認可和接受,也沒心思搞學習。只想快快長大,離開這個家。
四、由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還未完成自我的身份同一性的認同困擾所致厭學
此困擾常見於青春期的孩子。
進入了青春期的孩子,完成其自我心理身份的認同是他們在青春期最重要的核心任務。
每一個孩子在童年時期建立起來的個人身份會被打破,會經歷各種事件和經歷的糅合,再完成新自我的重新塑造。
青春期前的孩子是按父母周圍的重要他人的期望長成,也叫鏡映效果,他們會從父母、朋友、老師、同學和小夥伴們的反饋中去感受自己是否可愛、是否優秀、是否值得被愛,並藉此來認識自己。
但由於身心發展和適應的需要,進入青春期後,孩子們會展現出獨屬於自己的個性特徵,TA們會有獨屬於自己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需要有全新的整合後的身份來適應以後的個體生存和發展。
但當他們在生活的圈子中沒有順暢地完成自我身份轉變的時候,那他們就會用厭學等方式去迴避或者進行自我適應性的調整。
五、由於生物學因素所導致的厭學
此處建議向專業的心理或精神類醫療衛生機構尋求確診和幫助,故不多做贅述。
六、由於個體獲益心理或社會環境因素影響所導致的厭學
個體獲益是指孩子們貪圖玩耍的本性,在娛樂的時間管理上面沒有節制,導致分配給學習上面的精力和時間就減少,最終容易拉下學習進度,學習的效率大大降低。對比起娛樂活動的及時獎賞機制,學習上面的挫折會讓他們更加願意趨利避害,選擇厭學和逃避學習來完成獲益。
另,此社會環境因素主要是講孩子生活學習的環境,易對孩子造成影響。比如校風校紀,班風班紀,孩子身邊學習圈子是否是濃厚的學習氛圍。如果周圍的學習環境相對較差,孩子的自持度又不太好,就更容易在學習的積極性方面受到影響,導致厭學。
七、 由於人際關係不良所導致
孩子們的人際關係在不同時段會對孩子產生各種影響,例如我接詢中有的學生在小學時候曾被老師區別對待,導致孩子升學後對其他新關係建立信任就很困難。可能這類學生會比較被動,敏感,害怕和人接觸,也害怕與老師打交道等。
有的孩子在小夥伴提出絕交後,會在其高學齡段再次經歷事件重演,導致出現厭學和逃避人際交往的問題。
總的來看,初高中階段出現人際關係困擾的佔比相對較多,在接詢中大概總佔比在50%左右。所以初高中生的人際關係困擾問題也是導致厭學的一大重要因素,需要引起重視。
綜上所述,孩子出現厭學,只是一個結果,厭學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要想幫助孩子解決厭學的問題,還需要在瞭解了孩子是因為何種原因導致的厭學情況下,才能更好的對症下藥,從而解決孩子厭學的問題。
在此建議家長不要盲目武斷的去判定孩子就是因為懶惰和叛逆矯情等原因不願上學。為了避免親子間矛盾激化,各位也可以向專業正規的心理衛生醫療場所和專業的心理工作者們尋求支持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