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雁門關,從有文字記載算起,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雁門關,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代縣城北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雄關因山而得名。雁門關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歷有三晉咽喉、中原鎖匙之稱。

對雁門關歷史的解讀,要從趙武靈王講起。他曾進行軍事改革,建立了雲中、雁門、代郡三關,命李牧常駐雁門,以免除匈奴對趙國邊民的襲擾。雁門關的靖邊寺就是為紀念李牧戍邊保民的戰功而建。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派遣大將蒙恬率兵三十萬,從雁門出塞,北擊胡,西收河套地區,把匈奴趕到陰山以北,並且修築了萬里長城;漢武帝時面對匈奴不斷猖狂的南犯,下詔發卒整修雁門關,衛青、霍去病、李廣等都曾馳騁在雁門古塞內外,多次大敗匈奴,立下汗馬功勞。漢元帝時,王昭君就是從雁門關出塞和親的,從此以後,這一代出現了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疫的安定局面。

雁門關之稱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屢有內犯,唐駐軍於雁門山,於制高點鐵裹門設關城,戍卒防守。《唐書地理志》這樣描寫:這裡東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盤旋崎嶇,絕頂置關,謂西陘關,亦曰雁門關。北宋初期,雁門關一帶是契丹人激烈爭奪的戰場,愛國將領楊業及其楊家將士都曾在這裡大展身手,為國立功,直至為國捐軀。後經五代十國宋遼金元約400餘年,關城被毀。明清以後,關城雖屢有重建,但隨著中華民族統一國家疆域逐步形成,雁門關也隨之荒廢。

如今的雁門關,既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也是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我們就來細細探訪這中華第一關。

明月樓:這是進入雁門關的第一道關卡。在古時邊疆關隘中基本上都會有明月樓,這是古人藉以望月思故鄉之用。就如杜甫《月夜憶舍弟》中所云:“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明月樓寄託了多少駐守邊疆戰士的家國情懷,也成為他們用生命來守衛邊關的歷史見證。

明月樓廣場上有一堵歷史名人壁,它長63米、高28米。壁上是歷史名人的浮雕,有戰國時期鎮守雁門關的大將李牧;漢高祖劉邦,以及衛青、霍去病、李廣等漢朝名將。王昭君出雁門關與匈奴和親;郭子儀出雁門平定安史之亂,薛仁貴鎮守雁門防禦突厥人;宋代楊家將守關防禦契丹人;明代重修雁門關阻止瓦剌南下等等。

名人壁對面的關橋兩側是我們耳熟能詳的24位楊家將人物塑像。4.5米高的花崗岩石雕,分東西兩列。西側是11位楊家男將,東側是13位楊家女將,這些雕像向人們訴說著楊家將忠勇故事。

邊貿街:走在邊貿街上,兩邊的建築是以前鎮守雁門關將領的後人居住的地方,最早大概有幾百戶人家,目前只剩下7戶左右。在邊貿街的對面,有一口泉叫趵突泉,雖與濟南的趵突泉同名,這個卻是自雁門關流出的泉水,幾百上千年來,成為雁門關將領的重要水源地。為他們及家人們在此生存提供了保障。

防禦體系:雁門關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因為它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太重要了。它的北邊是漠北,南邊是中原,東邊是華北平原,西邊是太原及13朝古都西安,所以守住了雁門關就是守住了中原,失去雁門關就失去了天下。

從雁門關的城門開始,一套嚴密的防禦體系,讓來範之敵聞風喪膽。進得城門後,是個仰角的斜坡阻擋了敵人進攻的速度,隨後你就會進入到甕城之中,前面是同樣高大的一道城門,城牆上垛口處可以萬箭齊發,讓來範之敵易插翅難逃。如今城牆下展示著古代攻城用的衝撞車與守城用的刀車,一個是衝撞城門之用,一個是用來守住被打開的城門缺口。讓我們感受到了雁門關城易守難攻的具體細節。

再往上走是埊(讀音地)利門。如果來犯之敵衝破了埊利門也沒有關係,隨著敵人向上攻擊打開最上面的一道城門,他們的末日也便到來。最後那道城門是一個巨大的陷阱,那裡後面是非常大的水庫,只要打開前面的城門,水庫裡的水就會衝下來,把士兵衝到下面低窪地帶被大水淹沒,直至全軍覆沒。

這裡的(讀音為天)險門是關樓南側之門,東西向,是關南第一道城門。在古時只要過了天險門,就等於進入了雁門關。

古關道:雁門關是連通中原與草原的重要節點,沒有戰事時,商旅在此南來北往。古關道上,一道道車轍向世人訴說著雁門關當年繁忙運輸的景象。到了清朝,隨著民族融合,雁門關軍事防禦作用減弱商業貿易迅速發展,雁門關道成了專門的“商道”。特別是在山西商人的推動下,雁門關道成為“茶葉之路”的重要一段。

雁門關,在3000多年的歷史歲月中,見證了中國的歷史進程;見證了民族融合的發展;也見證了晉商的輝煌。這樣一處歷史雄關,值得你專程拜訪。

10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橫跨4省的旅遊列車,票價不到300元,全程36小時約3千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