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
三門的美在於山海相依的港灣風光
有人說
三門的美在於代代相承的人文歷史
那麼
三門,你到底美在哪裡?
圖/俞紅衛、管光金
三門的海島很美
三門灣內共有122個島嶼,近半數分列在東南部牛頭洋海域,可謂是“海上百島湖”。
圖/何江常、朱雲雷
擴塘山島是三門境內第三大島嶼,也是地貌最特別的一個。該島由褐紅色火凝灰岩組成,島上以形態各異的礁石和獨特的巖體而得名,海蝕地貌在國內罕見,號稱"中國礁石博物館"。
有著“千洞之島”美稱的蛇蟠島,擁有野人洞、海盜村、滑泥公園等景區,有人說這裡是多年前海盜的王國,也有人說是野人的國度。1934年的《漁光曲》還曾在這裡取過外景。
三門的沙灘很美
三門227公里的海岸線藏著122座海島,這其中,礁石碧海邊也有柔軟的沙灘,踏浪看日出,如同走進油畫。
圖/樑敏慧、盧為東
木杓沙灘,面臨三門灣,背靠炮臺山,因地處木杓村而得名。沙質細膩,海景壯闊,遠山在藍天白雲與波濤的掩映中柔和起伏。
圖/蔡德水
牛尾塘沙灘,位於浦壩港鎮,形如新月,長寬約百米。這裡灣平灘闊,砂質粗糲、潔淨,周圍還有著神態各異的礁石和巖體,景觀多樣。
三門的山巒很美
山海相依的這座港灣小城,位於東南丘陵,在海的那邊,山巒連綿起伏,山中歲月,總是長青,偶有花開遍佈山頭。
三門的春天屬於道蓬山,每年4月,上千畝壯觀的野生高山杜鵑在道蓬山上迎風搖曳花開成海,一團團、一簇簇紅得似火,看得人眼花繚亂。
板障山山高林幽,時而有鳥叫蟲鳴,山內有一棵“浙江第一樟”,逾千年樹齡,高過30米,與朴樹、糙葉樹合生,一樹三體,相生相依。
隱龍山在華東戶外運動圈名聲頗大,高約450米,完整攀登往返路程約3.5小時。山如其名,最高處宛如“龍脊”,蜿蜒起伏,一線曲折,好似一條巨龍臥伏在山間。
三門的小鎮很美
三門這裡,綿綿青山下,衍生出了無數面貌不一、形色各異的或古或今的小鎮,你來過幾個?
圖/陳彩省、胡傳鬥
花橋鎮是其中最網紅、最適合拍照的那一個。這裡塘塘相連,灘灘相依,萬畝生態養殖基地煥發無限生機,以“海上田園攝影”為主題,以“S灣攝影點”聞名,無數次潮漲潮落,形成了獨特的灘塗風景。
亭旁鎮,素有“浙江紅旗第一飄”的美譽。91年前,這片土地上建立了浙江省第一個區級蘇維埃政權,播下了革命火種,點燃了燎原星火。這裡還保留著蘇維埃廣場遺址,是台州紅色旅遊線路上不可少的一地。秋時亭旁梯田,風吹稻浪,也是美得不行。
潘家小鎮位於三門最高峰湫水山的腹地,鄉村風情、生態養生,來這裡,可以古道登山、峽谷漂流、水上游樂、鄉村田園、土燒土吃,體驗農家之樂。
三門的古村很美
除了特色小鎮,三門的古村,也在過往的歷史歲月裡,留下了古舊有韻味的一筆。
東屏古村,因村東的東坑山形似帷屏而得名,是中國海禁遺址,被譽為“中國海防文化第一村”。這裡擁有完善的古村落建築群,享有浙東南的“明清古建築博物館”的美譽,更有詩云:山深人不覺,共居圖畫裡。
黃泥洞古村位於大蛇山南麓的南坡山坳裡,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始於公元1755年(清乾隆二十年),是民間文化生態的“博物館”、鄉村歷史文化的“活化石”。沿著村道散步,領略蛇蟠石的歲月沉澱,還能在村口好好欣賞粉黛亂子草的浪漫夢幻。
巖下村,是北宋名臣、水利學家羅適後裔的聚居之地,被譽為中國星象村。距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村裡仍遺留祭冬習俗、古建築營造技藝、道情、跳馬等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門的傳承很美
藏在小鎮鄉里村野之處,三門1510km²的縣域上,生長出千百樣人文,這其中的傳承最迷人。
三門祭冬,是台州市第一個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這項習俗距今已有700多年曆史,傳達的是迎接新年、慶賀豐收、感恩盡孝。一般在冬至日舉行,每年祭冬活動的網路直播,都會吸引人們的大量關注。
花橋龍燈,始於南宋建炎年間,距今已有1000多年曆史,盛行於三門花橋鎮的花橋、上宅、兩頭門等村。花橋龍燈同時出迎五條龍燈,龍分五色,紅、黃、青、綠、紫,代表東、南、西、北、中五個不同方位,蘊含四海一統,天下和合之意。2007年,花橋龍燈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專案名錄。
楊家村的楊家板龍起源於明朝年間,有600餘年歷史。每逢正月十五元宵,喜慶豐收之年又來臨,百多米長的板龍出征遨遊田頭農莊、舞步街頭小巷,旗鑼鳴道,鼓樂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