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請來畫家為電影院繪製海報。
韓城市金城街道竹園村其實本沒有竹子。今年市上加大美麗鄉村建設,在村外的澽水河邊建設了40畝竹園。人說“人靠衣裳馬靠鞍”,自從有了這些翠綠的竹子和竹子周圍一點一點變美的環境,山溝裡的竹園村一下子就不一樣了。城裡人都說這是他們的後花園,都把這裡當公園逛。
坐在村口的張老漢說,自從電廠搬走後,竹園村還從來沒有這麼熱鬧過呢!因為竹園村有山有水,所以被一個電廠看中過。電廠紅火時,竹園村也紅火。後來,廠子走了,竹園村也就寂寞了。寂寞了,也就窮了。脫貧攻堅開展後,韓城市把竹園村當作典型來抓,要求金城街道不光要把竹園的集體產業做起來,還要把竹園村打造成一個風景秀美的“花園村莊”和“文化村莊”,要讓竹園村的農民充分體驗“望得見山,看得見水,嗅得到清新空氣,留得住濃濃鄉愁”的新農民生活。
說幹就幹。金城街道的黨委書記白建峰馬上就到竹園村做調研,聽群眾的呼聲,聽專家的意見,拿出了一個“產業+環境+文化+旅遊”的綜合開發方案,圍繞著村邊的河、河邊的地、地邊的房屋做文章。開發專案在清淤後的澽水河攔出了3個湖面,湖面漂著遊船,岸邊栽著垂柳。河水繞過的臺地上,栽滿了南國“請來”的翠竹。翠竹茂密,掩著竹林裡一條一條小徑。小徑蜿蜒通幽,走著走著,就到了林子深處。深處有臥石,刻滿了字畫。坐在石上,一邊憩息,一邊還能默唸石上的文字。走出竹林,是一片草地,村上在草地上建了啤酒廣場。夜晚來臨,無數年輕人在此喝啤酒、吃燒烤、玩音樂。
夏天到了,一如白書記期望的那樣,竹園村很快成了韓城新興起的一處風景地,每天遊人不斷。就連黃河對面的山西人,一到週末,也成群結伴來竹園村玩。
負責包抓竹園村的韓城市委副書記賈建武說,光有風景還不行,還得在文化和產業上下功夫。這多半年時間,市上和鎮上的幹部在竹園村規劃建設了竹林祕境、彩繪街道、竹苑詩心、蔬菜工坊、兒童職業體驗館、忘憂花海等特色景點。特別是利用閒置民居院落打造的10多個“文化小院”,風格各異,主題鮮明,成為竹園村“文化村莊”建設的一大特色。在外經商的韓城籍商人,被白建峰招引回村,建了一個“韓城民俗文化院”,古今結合,中西結合,城鄉結合,贏得了遊客的高度讚譽,說它是集休閒、住宿、吃飯和陶冶性情於一體的最美場所。
而最讓遊客好奇和村民滿意的,是韓城市旅遊委利用村裡老院子打造的一個具有20世紀七八十年代風格的老電影院。竹園村村委會主任吳念忠說,這個電影院雖然不大,但卻盛滿了濃濃的鄉愁,承載了幾代人的回憶和記憶。他說,現在的日子好了,卻常常想起小時候提著小凳趕著夜路去看露天電影的情景。電影院已經建好了,淘來的老放映機也已經架起,白色的銀幕畫在牆上。
炎熱的午後,村裡請來的畫家一絲不苟地給電影院畫著海報。吳念忠說,搭眼一看,真就是他小時候的“味道”啊!據介紹,這個電影院不但能進行膠片放映,還能通過網路實現院線對接,讓遊客體驗虛擬現實觀影。
過去的竹園村,守著山,守著河,卻到處是垃圾。而現在的竹園村,已經實現了“竹林圍村、澽水繞園、居在園中、住在景中”的美麗蛻變。村民們說,“鄉村振興”真是個好戰略,半年多時間,就把竹園村整治得誰見誰都說好了。
村子紅了,旅遊火了,村民當然是第一受益者。韓城市在打造竹園村“文化村莊”的過程中,始終把風景打造與產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同步發展。圍繞生態建設,竹園村積極引進和鼓勵村民發展旅遊業態,把餐飲、住宿、觀光農業等持續做大。同時,通過市級各部門的包聯幫助,為村集體經濟增加了建設專案。目前,這些專案已為全村帶來保潔、保安、養護等50多個就業崗位。白建峰說,所有專案完成後,不但能為村內群眾增加300個就業崗位,實現家家有產業,而且能兌現戶戶是股東、人人能分紅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