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呼圖壁縣融媒體中心推出“70年博物館”,博物館裡既有城市館、又有生活館,還有故事館。

博物館通過文字、圖片、故事的形式,帶大家共同回味和感受新中國成立至今,呼圖壁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和小編一起來看看~

石屋山莊

在呼圖璧縣的南山深處,有一個“石屋山主”的景點,而在對遊人開放之前,當地的哈薩克族老鄉卻都稱她為“石頭房子”。因為那些房子完完全全都是以石頭為材料面構築起來的。據知情人講,這是在六十年代,為適應醫療需要而規劃修建的一處山區醫院。房子的形狀體現著當時那個年代的建築風格,不算太高,門窗也都很一般,特別的是它那足有50公分厚的牆壁,從底至上,都是一塊一塊方方正正的大石頭壘砌而成,房頂更是鋼筋水泥整體澆灌,堅固無比。據說,既便是遇到強烈的地震,人在屋裡也可安然無恙。

“石頭房子”的堅固堪稱一絕,而地點的選擇以及整個佈局的完美不能不又算是一絕吧。近看,山谷地勢險要, 蒼松茂密,十幢大小不一的石屋錯落有致地隱藏在山坳和松林之中。大山雲霧繚繞,奇峰突兀,而至山頂俯首則又是滿目峭壁,滿目森林,卻不見一幢石屋。不知後來為什麼那些堅固的石頭房子卻沒有成為醫院,現在看來可能主要是修道路工程太大,交通不便的緣故吧。

三十年後, 當人們帶著獵奇和探祕的心理,從呼圖壁縣城驅車,穿國境公路,行程七十多公里到這海拔1700米的天山深處時,一路高山險峻,層巒疊障,峽谷深遠,山澗湍急,讓你無不感到呼圖壁的南山真是氣勢磅礴,雄偉壯麗。再當你用雙腳去親吻石屋山莊的坡溝時,你又會感覺到滿坡的芳草如毯,花香四溢:相接的溝谷處溪流潺潺,清澈見底。美得你禁不住翹首長嘆,而那藍天白雲,花鷹飛旋又盡收眼目。

十幢石屋隨地勢而佈局建造,恰似迷官一般讓你環繞不出,又似一件件藝術珍品叫你讚不絕口。同時房子的面積也與地勢相映,大小各異,大的上千平方來,小的百十平方。當時各房間派其何用,現在的人不得而知,但也正是房間的大小不同,風格各異,現在才巧妙的將它安排為客房,商店、舞廳、飯館、檯球室、錄影廳......好象這石屋就是為現在的旅遊業而建,顯得那麼合理那麼實用。

穿過石屋,便可看到茂密的雲杉之中花草遍地,怪石林立,若是照像留影,無論從任何一個角度,都有身臨畫中的感覺。走出幽靜的山林,就是碧波盪漾的的“人工天池”,這是呼圖壁縣人民政府為使旅遊景點更加趨於完美而投資修建的。這個不需花太多的錢,僅在自然的山谷中建起一道攔水大壩,利用山澗的溪水流淌彙集而成,她幾乎就是博格達山上天池的縮影。池中可以養魚、養鴨、划船、游泳。而“天池”的水又自然下流,形成了銀珠飛濺的瀑布,滔滔作響。圍繞“天池”的山坡上,哈薩克人的氈房炊煙縷縷,牛羊悠閒地吃著嫩草,林間有孩子們在嬉戲,鳥聲歌聲不時飛出,悅耳撩人……到底是畫,還是景呢?能不讓人陶醉嗎!這不是畫,也不是景,簡直就似那人間仙境。誰能不說這是理想的避暑遊覽勝地!

改革開放大搞經濟建設,沉默了幾千年的原始巖畫也向世人公開,紅山水庫、小天池、七裡木湖,不也都成為人們避暑旅遊的好去處了嗎。世世代代過著遊牧生活的哈薩克人正在走出氈房,以奶茶、手抓肉,民族氈房等各種各樣的商品形式,熱情接待著中外遊客。哈薩克民族已和不經商的傳統觀念告別了。

呼圖壁的南山風景點在不斷的開發,不斷的完善,呼圖壁從未有過的旅遊業正在悄然興起,走向成熟和興旺。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中國“呼聲最高”4大城市,誰才是網紅第一城,你去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