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12月14日,走入位於海口市龍華區的海南農墾博物館(以下簡稱墾博),猶如踏入另一個時空:鏽跡斑駁的“三葉牌”鋤頭述說著屯墾戍邊的奮鬥往事,運膠種木箱裡裝載著濃濃華僑情,略顯古舊的電影放映機展現昔日的文化面貌……

近年來,墾博不僅是海南農墾人的精神文化家園,更隨著研學旅遊日益火熱,成為我省大中小學生豐富社會體驗和文化歷史知識的獨特課堂。

為了破除諸多博物館研學難點,墾博與我省多所學校進行深入交流,開展多元合作,透過精心設計研學課程、豐富科普體驗、擴充套件研學邊界等多重舉措,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探索研學新形式,讓廣大師生、家長從這裡深入瞭解海南農墾的同時,豐富歷史、文化體驗。

館校深入交流 精心設計課程

在我省多位中小學校、高校負責人看來,組織學生到博物館開展研學活動頗具意義,它可以透過直觀的方式,加強學生們對本地歷史文化的瞭解。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把課堂搬入博物館,能夠豐富孩子們對生活和歷史文化感知的方式。”海口市英才小學濱江分校副校長譚高金認為,海南農墾的發展史是海南,乃至全國曆史中不可錯過的重要部分。而海南農墾發展建設中所體現“艱苦奮鬥、勇於開拓”的農墾精神,是學生們在教材和課堂中難以切身體會的,讓孩子們到墾博開展研學活動,可以加深他們對於奮鬥和開拓精神的認知,培養堅強意志。

“我們主動聯絡墾博,想在此開展研學活動,馬上便得到了支援。”譚高金介紹,最初校方僅單純地組織學生參觀遊覽博物館,但難題很快出現了——有些孩子反映“沒接觸過農墾,聽不懂解說詞”“逛完了什麼都記不住”“沒有好玩的活動”……

譚高金介紹,發現問題後,校方與墾博深入交流,針對教學需求共同設計具有的趣味性和體驗性的研學課程。“墾博的支援力度出乎意料,不僅主動了解學校各個年級的教學需求和教學計劃,甚至來到校園走訪調研,探索如何面向學生,針對性完善研學課程。”

在雙方努力下,以“快樂成長,小腳丫課程”為主題的親子研學特色課程得以在墾博開展。“從單純的學生參觀,轉變為親子共同探索,不僅讓孩子們擁有沉浸體驗,也受到了家長廣泛好評。”譚高金介紹,館校共同發力,研學形式煥然一新,不再是老師領著孩子看,而是家長和孩子們共同“尋寶”,還將讀、寫、繪、說等多元環節融入其中。

豐富科普體驗 好看還要好玩

根據省文物局的統計,目前,我省共有18家國有博物館和14家已備案的非國有博物館。業內人士指出,博物館規模大小有別,經費投入有差距,參觀人數自然也會有差異,但是拋開這些因素,場館的冷熱也跟服務體驗存在極大關係。熱門場館與觀眾,特別是青少年觀眾存在良好的互動。

如何讓博物館的研學體驗真正做到高品質、有價值?墾博給出的回答是在體驗設計上下功夫,在挖掘、整合自身資源的基礎上創新研學教育模式,讓研學體驗好看更好玩。

一方面,墾博健全資訊化建設,展館中多處巧妙使用現代科技展陳手段,為參觀者打造“沉浸式”體驗。“每次研學活動中,最讓學生、家長們意猶未盡的便是 ‘抗颱風’體驗區。” 譚高金說,在體驗區,墾博透過先進的聲光電技術,模擬出颱風肆虐時的膠林,讓大家身臨其境般感受抗風保膠的“驚心動魄”場景。

墾博副館長王智介紹,墾博設有特色化的講解系統,講解員的講解內容和風格會根據高、中、低年級進行特色化區分,提供更為精細化的研學體驗。例如,針對低年級兒童的講解語言上會更加通俗易懂,加入一些適當的趣味性解釋。同時,講解員會在講解中穿插提問,與小朋友們展開互動。

如今,墾博在開展研學教育時,還結合自身實際資源,設計了讀書分享會、博物館尋寶、繪說文物、爭當小講解員、社會調研等一系列體驗性高、趣味性強的具有科普意義的研學課程,讓學生們充分感受海南農墾歷史,體會農墾精神,從而實現“遊”與“學”的深度結合。

拓展研學邊界 展示文化風景

今年11月,省教育廳聯合省委宣傳部、省旅文廳以及省委黨史研究室等7部門下發方案,要求充分利用我省各類博物館、史志館、規劃展覽館和革命紀念館等場館的教育資源,進一步強化我省大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和激勵廣大學子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積極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海南自貿港建設。

業內人士認為,在此背景下,博物館的教育意義將會進一步凸顯,而研學活動將極大地促進博物館資源與學校教育的深度融合。

“透過墾博研學之旅,我們發現海南農墾還有諸多研學資源有待挖掘。” 譚高金介紹,該校還計劃與墾博加強合作,從墾博場館走入智慧膠園,並設計以“一雙膠鞋的故事”為主題的研學課程,讓學生們實地瞭解橡膠產業的發展,從歷史、文化、農業、生產等眾多領域瞭解海南島上的“橡膠傳奇”。

“墾博的宣教資源並不拘泥於場館之中,還體現於散佈在全省各地的海南農墾文化舊址等場所。”海墾控股集團黨委宣傳部部長、墾博館長張愛莉介紹,墾博積極整合瓊安膠園、五指山茶廠等海南農墾文化舊址等資源,打造點線連線、區塊結合的研學資源叢集,建設海墾特色研學視窗,以此進一步向社會展示、宣傳海南農墾文化積澱和精神內涵。

張愛莉表示,研學活動不僅是學校教育的補充,也是博物館陳列展覽的延伸。下一步,該館還將與我省大中小學校在合作內容和形式上進行更多嘗試。在各類公共服務機構與學校的共同推動下,透過館校多元合作方式,讓博物館的公共文化教育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發揮。

(本報海口12月14日訊)

原標題:開展館校深入交流,提升公共文化服務體驗,探索研學新形式 海墾博物館化身“大課堂”

7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窮人喜歡旅行,富人喜歡度假?其實人各有志,各有各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