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3905450823
-
2 # 隨絮蝶舞129
古時人去世後停幾天我不知道,但決對不是三天,我記得九幾年以前大多數是停七天,好像聽說以前有詐屍的說法,詐屍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但是人有假死現象,也就是看上去人已經去世了,但並沒有真的死亡,古時候的人不知道可能就稱之為詐屍 ,有的時候人緩過來之後又活了很長時間,古時候之所以人死了要停七天可能就是怕人不是真的死去而預防人會出現活埋吧,在一個就是人死之後放幾天讓親朋好友來祭奠一下,舉行下葬儀式也的準備兩天。
-
3 # 金色世界7
古時有昏死的,兩三天有甦醒的,迷信認為人的魂魄三天後才會離開人的肉體,舊時醫學不發達,都是以停止呼吸3天才確認其死亡,所以要挺屍3天。現在醫學發達,法律上規定以心臟停止跳動(心電圖檢測)確認死亡。
-
4 # 春困秋乏27690101
你確定古時候有人去世要挺屍三天是因為沒有火葬嗎?扯蛋…!以後不懂傳統文化就先去查詢一下,不要啥也不懂就出來胡亂發問!
-
5 # bill935hk
補充,古時有說,人死了,不是全部機能死亡,仍然有部分有反應,即痛的自然反應。好似食材,已死魚,動物,仍有反應
-
6 # kuaishou大牛牛
其實很簡單,第一就是為了讓親人好好再看看逝者。親人有離的很遠的,要一個一個通知到,中國人比較重禮節,通知不到或者不能趕到道別都是大不敬不太好的。遠道而來一一道別都需要時間。所以留三天時間很必要,再有就是說不定起死回生能活過來呢!
-
7 # 陳樹請
這還用問嗎,活著的人對死去的人的不捨,一死就燒忍心嗎,主要讓親人對死去的親人多看幾眼,還冇親戚天南海北的好有時間趕回來見最後一面,古時候停屍三天還有另一層用意,防止假死,再活過來,過去就靠土醫生,容易誤診。
-
8 # 踹峰
古時仃三天,五天,七天,還有更長的,現在火葬弗用多高,賓遺館放一天多少錢,得了病看不起,火葬死不起,仃三天巳經很不錯了!
-
9 # 江蘇阿洋
古代對人的死亡,大多心存敬畏,特別是禮數上,很有講究。《周禮》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諸侯五日而殯,五月而葬;士大夫三日而殯,三月而葬。
殯葬,重之也。即使普通百姓死亡,也要“當大事”。另外就是以前交通不便,親朋好友前來弔唁,需要時日。再說了,親人過世,家庭一時難以接受,怎能草草入土?也需要哀痛的一個適應過程。關於防止詐屍假死,也有一定道理。
-
10 # 安全島10
停屍三天我認為沒有統一的格式和規定,我國地大人多有56個民族,各地風俗習慣不同,像我們這裡過兩個夜,主要的事情一是舉行一些傳統習慣的儀式和一些迷信活動;二是等候遠方的親人。
-
11 # 52wif1314
死人停屍3天是正常事,那是郭向解經後,道士便於做法事所設。根據每個人的八字,道士會依郭向解經,推出3457等多天,易經有的還推出1個月至3年下葬。小孩死亡不過夜必埋或火化後埋,3天是大多數人死亡後家庭準備親戚朋友來看,道士作道場正好用時間,完成各準備事務
-
12 # 回我本有
風水上五天內出殯叫偷葬,超過五天必須請先生看日才可以安葬!否則往往會遇到與家人刑沖剋害之日而大凶,所以我們這邊一般也是三日,子女不在家可延遲最多五天![祈禱]
-
13 # 寒雪叔叔叔
人剛去逝其實是還有意識的,還能聽到感覺到身邊的親人及其言行,就象汽車雖然息火了但還要划行一段時間,生離死別之際這段時間不珍貴嗎?
-
14 # wangzhe116
不對,人死後屍體停放一段時間不是因為土葬的原因,而是為了死者的親人親戚朋友前來弔唁作最後的告別,這是一種禮儀。按中國北方農村習俗,根據死者年齡大小確定停放時間長短,分為一天 三天 七天,七十三歲以上的人去逝一般都要停放七天。世界不同國家民族都有不同的喪葬禮儀,雖然各有不同,但沒有哪個國家民族是人死後當天就下葬。
-
15 # 書聲風聲聲入耳
誰告訴你古代沒火葬的?古代人死了葬禮儀式繁雜,這個和死者社會地位密切相關,死的叫法都不同,皇帝死叫“駕崩或崩”王侯將相死叫“薨”普通人“逝、死、” 但是停屍七日這是必須的,此中禮儀講究頗多 ,但是不排除有假死復活的,所以停屍七天這一點是有科學性的。
-
16 # 丘海洋
生離死別,念懷親情,古往今來一直都是以這種禮為去世的親人獻上最後哀思!停屍時間一般因家庭條件而論,一些家庭的主要親人遠離家鄉謀生必然會延遲些時日,所以沒有絕對的日子。
-
17 # 手機使用者烏龍
說二句,過去老人去世了,要停放三天或七天,現在也是如此。主要因為是世俗不可違。要說停放三天或七天,都是有說講的。
其一,人死了以後,由於魂魄,靈魂出竅時間不同(一般都是三天),按照陰陽師的按排,在靈魂出竅時,所有人們都要離迴避。出竅後方可就序。其二,死者如果是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一般也就停放三天。如果是老人,超過六十至八九十歲者,一般都是五至七天。這要看陰陽日,是否有死者出葬的日子。根據黃道吉日,選定時間。五日或七日。還有老伴二人先死者要用單日,後一位要用雙日。
其三,由於人死的必叫突然。特別是,過去交通不便,資訊不發達,現在出去南北東西打工較多,為了等齊親人,讓親人能見上最後一面,還要舉行一定的儀式。其四,對死者的尊重,特別是老人。家有子孫滿堂,親戚眾多。象這樣的老人一般是停放七天。由於南北文化和世俗的不同。南方一般都三天,中原,北方一般都是七天。
其五,是最後盡孝心的一種形式表達。老人死去除了停放三天或七天外,兒女孫子和親人還要披麻戴孝,還要日夜守望老人,直至把老人送到墓地,有忙人把墳頭築起。葬後第三天,有兒女子孫上墳給老人燒錢燒紙,去舅舅家卸孝。方能才算完成對老人死者的葬禮。
-
18 # 珠城漢子666
中國人一向講究入土為安都是土葬,火葬也只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家才提倡出來的,之所以要停屍三天再火葬,是因為死者親戚朋友路程有遠近,總可能這邊死了那邊就燒了吧。得給親友瞻仰遺容參加葬禮的時間。
-
19 # 飛越時空46
我們南方人去世是看季節停屍時間,有俗語是春三夏兩秋四冬七,意思就是春天人去世只能停放三天,夏天放二天,秋天放四天,冬天才能放七天。
-
20 # 茶如心境
人死後停屍三天起於新中國成立後,人們解放思想,把七天改為三天,至今沿用。也有人說,停屍三天,是為了防止人假死。
古代停屍七日其實等的就是頭七,古代人們把這一天當做是“回魂夜”,死者會在這一天回來看最後一眼,所以才需要停屍七日。而且這個習俗算是從古延續至今,依然是我們非常看重的一種儀式,雖然步入了科學的時代,但似乎也拋棄不了這樣觀念。
回覆列表
打個比如,煤氣中毒,人死了,停三天,一可能人還能活過來,假設,人一死就火葬或入土,這人還上哪活,有些人是假死,三天基本就確定了,所以,風俗也就延續了。這是我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