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誠意正心
-
2 # 可可托海夫
呵呵,給納瓦利內下毒還毒不死這種戲又不是第一次演,這件事情誰幹的不知道,但對誰不利很清楚,對普京不利!對普京不利普京還要去幹,那普京就是比豬還蠢?!普京笨不笨,他的對手們都知道!現在德國人這樣表態,也是演戲,稍微緩和一下和美國人的關係,不讓德國和美國全面反目,我的理解就這個水平!
-
3 # 何義575
納瓦利是否中毒,是誰下毒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國如今必須要有一個抓手,去挑撥離間歐洲與俄羅斯的關係,於是就必須要有人犧牲。
德國外長威脅對俄羅斯制裁,這些都是官面場上的話,他很清楚其中的因果,美國真正想制裁俄羅斯什麼,但絕對不符合德國的利益,所以現在高調宣告可能制裁,以安美國之心,然後找些無關緊要的應付一下,至於美國想關閉北溪-2專案,想都不用想。
-
4 # 閉花落雨
西方列強國家中,特朗普可以說是在世界表現什麼叫“豪橫資本支撐下的橫著走”。然在普京喊出誰把俄羅斯逼急了,“核彈豎起拉你一起嗨”的亡命徒式恐嚇下,特朗普表示:大國需要頭腦清醒,政客要保持理性。美國不想玩高危遊戲,核爆共毀美國著實沒心情嗨。
歐州對俄羅斯是愛恨交加,他們受夠了美國霸凌,也希望脫美自立,然幻想敗給實力。拉俄入歐將是歐州強大的動力,歐州經濟、科技加上俄羅斯軍工家底,與美國單挑也不落下風。然冷戰時期“紅色帝國鐵騎”雄風至今是歐州揮之不去的夢魘,俄羅斯入歐,誰做老佬?德法心不甘,但又惹不起。尤其入侵前蘇聯的德國更五味雜陳。美國薅羊毛高手,俄羅斯也非善茬,然對德有利的仍是俄羅斯,北溪二號管道是事關德國民生的頭等大事,反之美國在卡脖,德國民生管美國球事!
美國顛覆強國,擅長顏色革命。支援反對派上臺,事成美得傀儡,事敗翻臉不認人。納瓦利內是俄反對派,此時丟擲俄羅斯下毒無疑是乘俄忙與敘利亞、烏克蘭、白俄羅斯、利比亞、應對北約家門口軍演的身疲力悴之際亂中添
-
5 # 鬼影問道化真身
二戰結束以後,美國主導建立了世界新秩序,但是歐洲精英們心有不甘,從而導致歐洲對美國,出現了“口服心不服”的情況。
二戰後,歷任美國總統都資質平庸,都被歐洲的精英們牽著鼻子,導致美國推行了一系列看似對美國霸權有利,實際上卻有損於美國霸權的政策。而歐洲卻從美國愚蠢的政策中獲利!
案例一,“美蘇冷戰”其實對美元擴大流通範圍,是極為有害的。但是“美蘇冷戰”還是爆發了。從目前看,導致“美蘇冷戰”爆發的關鍵性人物,居然是英國前首相丘吉爾。而且“美蘇冷戰”開啟的標誌,居然是丘吉爾的一場演講!
“美蘇冷戰”使得歐洲崛起!蘇聯解體,使得歐盟做大!西方取得冷戰的勝利,就是美國得了面子,歐洲得了裡子!
案例二,北約東擴的結果,並沒導致俄羅斯滅亡,也就是說美國並沒有實現戰略目標。但是北約東擴,卻使歐盟拓展了勢力範圍,德法軸心成為了最大的贏家。
然而,好運終有到頭的一天。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出現,終結了歐洲人的好運。精明的商人總統特朗普,看似瘋瘋癲癲,但是頭腦卻極為清醒。他不會為歐洲利益服務,他不會允許歐洲佔美國的便宜。於是大家就看到:
1,在白俄羅斯危機中,美國只噴口水不出力。如此一來,就等於將歐州架在火上烤。
2,在東地中海爭奪中,美國支援土耳其。
歐洲人總算是明白過來了,特朗普總統不象以往的美國總統那樣好忽悠,因此歐盟也明白,不按特朗普政府的要求做,歐盟一定會付出巨大的代價。
由於特朗普政府,對“北溪一2”專案,恨之入骨。而“北溪一2”專案不但對德國和歐盟很重要,還關係到俄德關係丶俄歐關係。因此德國在處理“北溪一2”問題上,不但要滿足美國的要求,還要儘可能的維持俄德關係。
正當德國一籌莫展之時,納瓦利內中毒事件出現了。這無疑是天賜“良機”。德國可以藉著“納瓦利內中毒事件”,以制裁俄羅斯為藉口,暫時中斷“北溪一2”專案。如此一來,德國既滿足了美國的要求,又沒徹底得罪俄羅斯。一旦將來出現機會,俄德還能重啟“北溪一2”專案。
德國人精明,但是特朗普總統也不傻。就在德國外長就納瓦利內中毒事件,威脅要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之際,大嘴總統特朗普,再次放炮,他公然宣稱納瓦利內中毒事件,是謊言,是德國人自導自演的鬧劇。特朗普總統這一下大致取得了兩個效果:
1,等於一腳將德國踹進了糞坑,導致德國顏面掃地,裡外不是人。
2,也等於是向俄羅斯示好,緩和一下緊張的俄美關係。
總之,從現在來看,在納瓦利內中毒事件上,德國與歐盟,可能會成為最大的輸家。德國丶歐盟要挽回不利局面,關鍵就得看,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政治智慧了!
默克爾總理,加油!吃瓜觀眾等著欣賞德國人的智慧!
-
6 # 春風踢碎鬼門關
德國外長的話虛張聲勢而已。德國外長的長篇大論中還說了可能影響北溪2專案的進展,也就是說可能要停了這個專案,這其實就是制裁了。
但也是這段話證明德國根本就不可能停止北溪2專案,因為德國的損失太大,對美國的依賴會加深,反而正中美國的下懷。這也是美國最希望的結果。
我們從俄羅斯的反應來看,納瓦利內中毒事件不是俄羅斯干的,因為對俄羅斯來說這根本就不符合俄羅斯的利益,尤其是當下的時候,就等於給美國送上了炮彈,讓俄羅斯陷入被動。俄羅斯希望認真調查就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一種態度,因為如果真的調查很可能會還俄羅斯的清白。我相信對於西方那些對俄羅斯不滿的人來說拖著不調查才是最好的結果。
我們再來看看納瓦利內這個人,納瓦利內被認為是當前俄羅斯體制外反對派的領袖,他以撰寫反腐敗調查網路日誌起家,但在2018年俄總統選舉後被逐漸邊緣化。納瓦利內對俄羅斯的勞工階層的關注不夠,實際上在俄羅斯沒有多少人會支援納瓦利內,也不能吸引很多人的追隨。因此,納瓦利內在俄羅斯就是一個不起眼的反對派,也掀不起什麼風浪。這樣的人活著對俄羅斯來說就是證明俄羅斯的民主的,怎麼會去下毒。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真的是俄羅斯干的,從俄羅斯的狠辣手段來說不會讓納瓦利內還能活著,會讓納瓦利內死的透透的,但從事實上來看,納瓦利內還活著,這不符合俄羅斯的風格。大機率就是西方國家的演戲而已。借這個事攻擊俄羅斯,從而攪黃北溪2專案。從受益者的角度來看美國才是最大的嫌疑。
德國總理默克爾已經說了,不能讓納瓦利內的中毒和北溪2連線起來,這就從根本上否定了北溪2被制裁的可能性。
對德國來說北溪2至關重要,關係著歐洲冬天的能源,有很大的利益在裡面,如果因為沒有證實的中毒事件對俄羅斯下手,就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事情,默克爾不會這樣乾的。默克爾雖然也發表了宣告,但是還表示還有疑團待解,這就給德國和俄羅斯之間增加了轉圜的餘地。
從以上分析來看,外長的宣告更像是一種交代,交代完了,也強硬了一把,過後該幹嘛幹嘛吧。
-
7 # 松澗山水畫
俄羅斯反對派納瓦利內中毒事件撲朔迷離,納瓦利內中毒事件更像是西方國家一手策劃的政治陰謀,在白俄羅斯政治危機時期,發生俄羅斯反對派納瓦利內中毒事件,不是巧合,這是西方國家要利用納瓦利內中毒事件,給普京製造麻煩,給俄羅斯即將開始的大選施加影響。
普京已經為普京繼續執政掃清了國內障礙,但普京繼續執政面臨的西方政治壓力越來越大了,西方國家策劃納瓦利內中毒事件,就是對普京繼續執政發起的挑戰和政治攻擊。
德國要求俄羅斯在幾天內,對納瓦利內中毒事件解釋清楚,否則德國就會聯合歐洲對俄羅斯實施嚴厲的制裁,德國這是在向普京發出最後的外交通牒,西方政治外交威脅普京的意圖相當明顯,西方國家阻止普京再次執政的意圖已經暴露無遺了。
德國威脅俄羅斯,德國要退出北溪二號管道專案,這顯然是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欲加之罪,就是沒有納瓦利內中毒事件,如果西方國家想加大對俄羅斯制裁力度,德國想退出北溪二號,西方國家也可以製造其它藉口。
德國如果退出北溪二號,最得意的是美國,是特朗普,現在也是特朗普政權的關鍵時刻,是特朗普能否成功連任的關鍵時刻,現在發生納瓦利內中毒事件,導致歐洲和俄羅斯關係惡化,導致德國要退出北溪二號,這是德國送給特朗普競選連任的大禮。
在美國總統大選衝刺時刻,特朗普在不擅長的外交陣地上,頻頻出手,而且都相當成功,特朗普促成了以色列和阿聯酋關係正常化,特朗普讓塞爾維亞和科索沃達成和解,特朗普極力打壓的北溪二號又傳來好訊息。
特朗普在外交領域取得的成績太突出,太突然,這隻能說明特朗普在短時間內的外交突破,都是為特朗普競選連任服務的,而德國和波蘭精心策劃的納瓦利內中毒事件,顯然特朗普才是幕後最大的贏家。
-
8 # 史之魏晉
德國外交部長馬斯一直以來態度都非常的激進,如今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指責俄羅斯使用神經毒劑;而德國方面並沒有提供任何切實的證據,因此俄羅斯沒有辦法做出解釋。
現在德國方面威脅要制裁俄羅斯,甚至要暫停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專案建設;同時德國方面除了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外,現在已經對該國其他31名官員實施制裁,算是給白俄羅斯留了面子。
現在歐洲方面是異常的強硬,在傳統的西方政界看來普京一直在干預美國大選,試圖讓特朗普連任。所以美國的民主黨和歐洲國家認為普京和特朗普在利益上是一致的,所以他們正在以意識形態的方式對特朗普集團以及普京展開攻擊。
總的來看無論是德國還是美國的民主黨,都認為普京和特朗普在破壞民主。前段時間歐盟在聯合國堅決不配合美國製裁伊朗,現在又對俄羅斯惡言相向,不得不說一次性單挑世界兩大超級大國,這一次歐盟方面確實是過於武斷。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坐不住了,因為沒有哪一個組織可以挑戰世界兩大強國,約翰遜表示要在38天之內退出歐盟;如果沒有達成協議就會硬脫歐,可見約翰遜對歐盟的實力還是非常清楚的。
現在歐盟正在對抗俄羅斯和美國現在如果歐盟一次性攻擊俄羅斯和美國兩個國家,那麼歐盟的地緣政治環境將會變得極其惡劣,雖然這兩個國家現在都沒有能力打貿易戰,但是在軍事實力上還是非常強大的。
歐盟方面可能是想利用這個機會大撈一筆,因為總的來看歐盟的經濟還是最好的,而俄羅斯經濟非常疲弱;美國總統特朗普要面對大選,且美國的經濟也非常脆弱。在這段時間,美國不會制裁歐盟,俄羅斯還要依靠歐盟發展經濟。
這一次德國外交部長馬斯雖然宣佈制裁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專案,但是德國總理默克爾認為可以把這個專案排除在外,可見基本上就是德國高層想對俄羅斯壓價,逼迫俄羅斯在天然氣價格上妥協,或者是逼迫俄羅斯承認納瓦利內事件。
不過納瓦利內事件俄羅斯是不會承認的。現在俄羅斯反對派納瓦利內已經恢復了意識,至於真實情況到底如何,還要等一段時間再看。
當然現在歐盟並不像自己所表現出來的那麼強大,僅僅是具有經濟上的優勢。現在土耳其正在和歐盟搞對抗,日前土耳其購買了俄羅斯40架蘇-35戰機,不排除購買俄羅斯蘇-57戰機的可能性;而美國和以色列正在加緊對伊朗的攻擊,以色列這幾天頻頻襲擊敘利亞和伊朗,甚至美國的航母戰鬥群又派到了波斯灣。
面對兩大軍事集團的圍攻,歐盟方面必須選邊靠,顯然特朗普是靠不住的,所以歐盟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和俄羅斯合作。
由於沒有哪個國家或者組織能夠同時對抗俄羅斯和美國,所以德國外交部長馬斯現在的言論並不明智,會讓歐洲處於危險之中。
德國政府現在的做法並不明智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來看,西方的自由派正在對頑固派進行反擊,不過在美國的經濟恢復之前,就算是拜登上臺,也未必能夠改變歐洲格局,因為美國要先進行自身矛盾的調整,這是一個相對漫長的時期;如果調整不好,美國保守派會捲土重來,下一次捲土重來的可能是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他對歐洲的態度就更激進了,而且還非常有可能對伊朗開戰。
如果歐洲下一次碰到了像小布什那樣的政府,就不得不和俄羅斯合作了,可以說現在歐洲這麼做是非常不妥的,會讓整個歐洲處於風險之中。相對來說,德國總理默克爾還是有一點自覺性的,因為她對歷史非常瞭解,行事不完全按照價值觀來做,核心是利益,其次才是價值觀。
由上可見,默克爾的外交策略,應該值得所有德國右派去學習。當然現在德國方面民族主義也很高漲,總的來看這種風潮是很危險的。
在歷史上發生的兩次世界大戰,充分證明了德國搞民族主義是不可取的,不僅會讓俄羅斯和美國感到恐懼,更重要的是會讓歐盟內部的盟友惴惴不安,所以德國無論如何都不能走民族主義道路,只能用和平發展的方式團結歐盟。現在美國試圖利用歐洲的一些小國來分裂歐盟,這才是對歐洲最大的挑戰。
-
9 # Shirley滄海1
很明顯,德國天生的西方國家無恥、無能與貪婪的本性,又冒出來了。
為什麼說其無恥與無能?三大原因:
即使納瓦利內中毒真是俄羅斯動的手,德國醫院又在幹什麼?如何管理的?單方面向俄追責,就能逃脫自身該受的懲罰?作為世界級的大國,出了醫療事件,對另一國定責,憑德國一家就說了算?誰賦予它既當選手又當裁判的權力?明明是因為美國對北溪2號工程動手,德國抗不住,但直接向美妥協又拉不下面子,所以找藉口對俄發難。以德俄交往的內容清單,如果制裁俄,除了借題停下工程,還能幹什麼?所以,對俄發難,根本原因還是德國無能,抗不住美國的壓力,憑空製造事端。至於中毒事件,誰在背後搞高,相信心裡都明白――俄特工真看不順眼中毒者,能投毒,還不能直接下殺手?
何況,從俄逃到西方的人多了,俄羅斯至於要對一個人下毒,還沒毒死嗎?
而說德國貪婪,就因為是其外長公開叫嚷,不就是等俄來討價還價嗎?現在北約在喬治亞軍演正酣,又大軍集結白俄周邊――俄羅斯在歐洲唯一的盟友,正是俄羅斯又一個十分艱難時期。德國與俄羅斯關係本有向好的趨勢,俄肯定不願關係倒退,更不願多一個強大敵手,所以德國又想敲詐點利益了。
當然,德國也有轉移視線的目的。其國內受美國抗議潮帶動,幾萬人圍堵政府,反對防疫封禁,呼籲總理下臺。德國不理內政,突然抓了俄投毒的事,並高調宣揚,喊著制裁,不是轉移視線,還是什麼?
但這是次要的目的了,根本的還是向美討好,對俄詐利,以正義的面孔,幹小人的勾當!
-
10 # 張風高
要知道國際之間向來就是你奸我詐,各自為了自身的國家利益,可以說是百態齊出。德國對待俄羅斯可以說是不存在著什麼兩國友好相處之事,國家的經濟利益才是第一位?德俄北溪二工程,完全都是為了俄羅斯與德國兩國之間的經濟利益。經濟利益處使俄羅斯德國兩國才走到一起,但德國人與俄羅斯國家在二戰期間的那道深溝是無法癒合的。可以說德國與俄羅斯人是當面是笑臉相迎,內心藏刀。這就是歷史給世界各國劃定的圈?
-
11 # 天太2
歐洲有些時候就是在演戲。比如這個納瓦利內中毒,和那個“雙面間諜中毒案”,就是蹩腳演員演的不成功劇目:喝多了酒的,鬧腸胃病的,走不動路的都可以噁心噁心俄羅斯,說是被俄羅斯投毒謀害了,反正這種人和事在西方國家很吃香,俄羅斯的反對派屢試不爽,納瓦利內又來了。不過已被白俄羅斯截聽了電話:原來是偽造的。
(德外長)
德國外長也參與到這件事中了,這位外長說要俄羅斯講清楚,不然就要制裁“北溪2號”,這樣的說法讓我們大掉眼鏡。“北溪2號”不是俄德共建的嗎?哪有自己制裁自己的道理?何況,用氣的是德國,真制裁“北溪2號”,到時候因氣不足烤不熟麵包別怨俄羅斯。所以,我們斷定:德外長也是在演戲,演給美國人看的。世界真奇妙,叫人無語。
(中毒者)
在我們看來,德國對美國的離心力是西方國家中最大的。默克爾已經表示要從根本上重新審視德美關係。美國對德國也分外不客氣,一項純經濟的專案,被美國製裁,就是美國想把頁岩油賣到歐洲。想想這很明顯是要剪歐洲國家的羊毛,德國咽不下這口氣。但對德國來講,這已不僅僅是經濟問題了,有政治的因素在裡邊。那麼,德國是真有心停“北溪2號”嗎?
(中毒者疑是喝了有毒的茶水)
德國當初為什麼要建這個專案?投資一百多億,德國佔了三分之一,這不是個小數字。現在說制裁這個專案,唯一可能的就是德國不想得罪美國,說幾句硬話,讓美國聽著舒服。因為是假的,已經被揭穿,德國自然不會和俄羅斯弄翻,只是“北溪2號”和德國的命運不會這麼簡單。總有一天,德美會攤牌,雙方會撕去假面具。而俄羅斯會超脫一點,前有“雙面間諜中毒案”,現在又來了個納瓦利內中毒案,俄羅斯早有免疫力,西方國家又能把俄羅斯咋樣?
-
12 # 仁者厚德載物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俄羅斯反動派領導人納瓦利內中毒事件,最大的贏家當然是美國,美國利用納瓦利內中毒事件,成功地把德國為首的歐盟拉回到與美國同仇敵愾對付俄羅斯一邊,德國外長威脅對俄羅斯進行制裁就是證明。
由此可見,納瓦利內中毒事件很可能是美國一手導演的苦肉計,因為納瓦利內是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在俄羅斯的代言人,是普京的眼中釘肉中刺,普京如果要出手,乾脆把納瓦利內直接毒死永除後患,這樣納瓦利內中毒不死既引起了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公憤,而納瓦利內對普京的威脅仍然存在,可以說對普京有百害而無一利。
德國本來與美國特朗普政府關係非常緊張,比如德國總理默克爾公開拒絕去美國參加七國集團首腦會議,美國以減少在德國駐軍作為報復,美德關係緊張,俄德關係卻得到緩和,而美國對俄德之間的“北溪一2”專案恨之入骨,而納瓦利內中毒事件成為美國搞垮“北溪一2”專案的最大利好。
因為支援俄羅斯反動派領導人納瓦利內是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政治正確的表現,德國就是再想與俄羅斯改善關係,支援俄羅斯反動派這條政治正確的紅線是不能觸碰的。因此美國利用納瓦利內中毒事件成功地瓦解了德國與俄羅斯的關係,“北溪一2”專案也岌岌可危。
因為俄羅斯反動派領導人納瓦利內是普京的最大政治對手,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要在俄羅斯發動顏色革命,以終結普京在俄羅斯的統治,納瓦利內無疑是最大的希望。因此在納瓦利內中毒事件問題上,無論美國還是德國等西方國家立場都是一致的,就是支援納瓦利內反對普京。
而普京同意納瓦利內去國外治療無疑是一招臭棋,雖然普京認為證明自己問心無愧,與納瓦利內中毒無關,但普京同意納瓦利內出國治療無疑是授人以柄,把自己置於非常被動的處境,在納瓦利內中毒事件問題上,普京無疑是最大的輸家,既惡化了與德國為首的歐盟之間的關係,又引起支援反動派的俄羅斯民眾的不滿,給俄羅斯內部埋下了不安定的隱患。
-
13 # 古城遊俠123456
在美國威脅下,想取消北溪2號專案,但恐全國人民罵政府無能,損害全體公民利益,只能找個理由,即能體面下臺,也好給全國人民一個交代,還能把政客所謂支援自由、民主的幌子大力宣傳。為了民主、自由,不惜犧牲利益和強國為敵,也給美國一個交待!
-
14 # 清水空流
當真你就輸了,這事是不是俄羅斯干的並不重要,最後一定也是一個無頭案。普京還不至於對一個反對派下此如此拙劣的暗殺方式,就算要殺,也不至於留下活口,這不是特工出身的普京能幹的事情。而德國外長如此作為也不過是做給美國人看,一旦大選結束,一切就會恢復。
阿列克謝·納瓦利內是俄羅斯著名反對派,現年44歲。曾經擔任政府顧問,後辭職,成為反對派領袖,因涉嫌貪汙(180萬人民幣)被俄羅斯選舉委員會禁止參加2018總統選舉。他被西方媒體吹噓為普京最大的“敵人“。但就是這樣一個大人物在託木斯克機場,於乘機前來到一家咖啡店喝了一杯茶,飛行時再無進食的他突感不適,疑似中毒,飛機緊急降落在鄂木斯克進行治療。醫院沒有檢查初出中毒跡象。後轉入德國治療,發現中毒。
問題是納瓦利內如果是在俄羅斯中毒,他根本就出不去。但他於8月22日得以被轉運至德國柏林接受治療,就說明俄羅斯心裡沒鬼。要不人然不會讓他出國治療。但直到目前,他的情況大有好轉。事件發生後,英法美德等國均表示關切,8月22日,納瓦利內被接到柏林救治。就此所有媒體一致指責是莫斯科下毒。但被俄羅斯政府斷然拒絕。雙方就此吵的不可開交。但德國外長以北溪二號要挾普京,卻是有些滑稽。
歐盟雖然呼籲立即對俄羅斯反對派納瓦利內可能(主意措辭,可能)中毒事件進行透明化調查。歐盟只是呼籲,但德國首先做不住了,真是激動了,德國外長居然下了最後通牒:要麼把中毒這事你俄羅斯政府出來負責,要麼北溪2號線停工。德國顯然是受到了美國政府巨大壓力,沒有硬抗的話能力又不夠,如果停止北溪二號,由沒有恰當的理由,普京那邊又沒法說,中毒這事一出,可以名正言順的以“人權”“自由”的名義斷了北溪二號。不管是不是,反正的德國認為是那就是。普京的毒藥這麼差勁,要毒死的一個人居然甦醒了,如果是真的話,俄羅斯都衰弱到這個份上你們還怕什麼,這毒藥德國外長最好嚐嚐藥效。
真不真的其實根本無所謂,一個沒有任何影響力而且已經身在德國的納瓦利內有何用處,他完全是西方炒作出來的,用來顛覆俄羅斯普京政權的棋子,和白俄羅斯的網紅家庭主婦區別不大。如果是假的也不過是個不值一文錢的政治犧牲品,如果是真的,歐盟還能讓普京下臺,德國外長的行為,不過是給自己找個臺階,就是告訴特朗普,我按照你的要求做了,至於下一步行動。就看你在大選中的結果了,如果你贏了咱們再說,如果你輸了對不起。而德國總理默大娘的表示與他的外長截然不同:下毒事件不應該與北溪2號專案關聯起來,不急於採取行動。原因就是2021初北溪二號就要投入運營了。
俄聯邦情報局局長納雷什金也表示,納瓦內利中毒,可能是西方情報機構暗中安排的結果。是對 俄羅斯的栽贓。 納瓦利內中毒事件肯定是懸案,輿論戰外加情報戰。由於人在德國手中,俄羅斯比較被動,而且德國拒絕向俄羅斯通報情況。而所謂的制裁就是威脅,不會採取任何實際行動,一旦美國大選結束一切就無所謂了。雖然德國反對黨綠黨表示,要求政府終止“北溪-2”號專案,就是說說,沒人當真。至於納瓦里內的個人,他就是歐美國家利用的物件。死活最終也無人關心了,就是一枚棋子,用完也就失去作用了。
此事會對德俄關係造成一定的影響,但不至於威脅到北溪二號專案,2021年北溪二號專案一旦運營,德國與俄羅斯的關係會更加緊密。
-
15 # 春秋風雲錄
心有靈犀一點通。
德國和俄羅斯領頭主導的北溪2號專案,法國、奧地利和荷蘭等國家都參與了,這個天然氣管道工程一旦建成。整個歐洲的天然氣問題,俄羅斯都給解決了。這符合歐洲人和俄羅斯的利益,但不符合美國的利益。彼此之間有了矛盾,隔層肚皮隔層山。為了彼此的利益,再也不會跟在你後面起鬨了,現在是:身無綵鳳雙飛翼。已經沒有了共同的基礎,只等納瓦爾尼中毒事件,水落石出,看特朗普是不是“只為褒姒一笑”,而“烽火戲諸侯”,因為默克爾和馬克龍眼裡不揉沙子,心知肚明,心領神會,這完全是美國一手策劃出來的鬧劇。
因為真相大白以後,肯定不是俄羅斯自己乾的,德國外長說制裁俄羅斯只是說說而已,目地只是儘快查出真相,還俄羅斯一個清白!
-
16 # 山河145466735
最近,西方對俄羅斯反對派領導人納瓦利內“中毒事件”開大“高音喇叭”聲討俄羅斯,而以德國外長叫得最兇。美國在大選即將到來,特朗普也抓住這個機會對德國默克爾進行聲援,德國、英國、法國、美國及其他歐洲國家還揚言要制裁俄羅斯,“大有炸平廬山,停止地球轉動之勢”。歐美拿俄羅斯反對派領導人納瓦利內“中毒事件”說事,其目的何在?
首先,抓住輿論制高點,抹黑俄羅斯。納瓦利內“中毒事件”的證據到底在哪裡?德國拿不出來,就說納瓦利內“中毒”是俄羅斯干的。這就是美國為首西方的先栽贓,後審判,再製裁的老套路。俄羅斯提出和德國攜手調查“中毒事件”,但並沒有得到德國的響應。
其次,這是一起政治陰謀。製造俄羅斯納瓦利內“中毒事件”,將普京的注意力顧此而失彼。西方針對白俄羅斯盧卡申科連任製造澄色革命,掀起了一股政治風波。為防止普京干預白俄羅斯澄色革命,他們製造了俄反對派納瓦利內“中毒事件”,以此打擊俄羅斯,給普京“下馬威”。但普京就普京,不會用納瓦利內“中毒事件”亂了方寸,對白俄羅斯該出手時就出手。
最後,德國外長揚言對俄羅斯制裁,甚至暫停北溪2號燃氣管道工程,我看是威脅的口氣甚濃,不敢真正實行。因為,如果暫停北溪2號工程,德國的損失不見得比俄羅斯小,其他歐洲國家也有損失,真正的贏家是美國。因此,德國喊制裁,我看是說說而已。而美國能否透過這個事件將歐洲納入自己懷抱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畢竟美歐關係已經被特朗普撕開了一個缺口,俄歐關係打入了契機。後續如何發展,我們拭目以待。
-
17 # 石隙甘泉
一箭三雕火中取栗!
俗話說,事不說不明,理不辯不清。對於納瓦利內中毒事件,德國的做法,是典型的政治操作。
第一,欲蓋彌彰。納瓦利內中毒事件,屬於典型的造假事件。不需要探討毒藥本身屬於誰的,簡單分析一下的下毒事件本身的目的就很容易明瞭。一是,下毒的目的,自然就是要毒殺對手。但是,你上哪裡找一個殺手,能夠掌握如此精準的劑量,即將你毒昏而又不死。這樣的下毒,是為了殺人,還是為了顯示殺手對毒藥劑量的掌控能力?!這是一目瞭然的。這種下毒,根本就是一次熟練而不傷和氣的技術。第二,俄羅斯是被指控下毒之人,結果俄羅斯無法檢測中毒原因。而德國卻能熟練而精準的檢測出毒藥品種來,這樣的結果,其實更說明,德國或者說德國所在的一方,對這個毒藥更瞭解,更熟練。很顯然,沒有訓練就沒有熟練,沒有生產和實踐也不會了解和掌握。如此精準的測定,更說明,只有技術更先進的人才能夠做到如此精準而又不傷害被害人的下毒。
第二,德國必須發出聲音。德國外長,作為德國的發聲桶,他必須要說話,無論是對誰,他都要說話,因為德國要自保。如此精準而又離奇的中毒,發生任何國家,都必須做出激烈反應。如今,作為皮球的納瓦利內被踢到了德國,那麼,德國就必須對其中毒事件進行譴責。為什麼?其實不為什麼!如果德國對政治中毒事件不表明堅決反對的態度,那麼,假如有一天德國政客被下毒了,德國再做出激烈反抗就沒有人會同情德國。其實就是這樣,所以德國必須發出譴責的聲音,而這,其實就是德國再自保。
第三,德國將矛頭指向俄羅斯,實際上是一箭三雕火中取栗。是不說不明理不辯不清。德國指責俄羅斯挑起口舌之爭,必然遭到俄羅斯的反駁,而這種事經不起仔細的推敲和討論,而這就是德國的武器。如果下毒者不對德國示好,那麼德國就可以把俄羅斯反駁的言論進行擴散放大,引導輿論傾向於俄羅斯,從而將矛頭指向下毒者。這是一箭。如果下毒者改善與德國的關係,那麼,德國就相當於掌握了下毒者的證據,德國在本次事件中的籌碼就會越來越多,從而給德國帶來利益。這又是一箭。作為所謂的被害人納瓦利內,實際上是別人飼養的走狗,如今他的政治價值完全被德國控制,他必須選擇與德國合作,從而避免被出賣的命運。德國順手牽羊,白撿一個現成的傀儡。這又是一箭。這三箭,每一箭都是為德國的利益。
德國外長的言論,在西方看來彷彿似正義滿滿,實際上一肚子銅鏽。其目的並不是為了查明真相,而是為了獲利。一方面利用這個事件,迫使事件涉及的三方做出讓步,為德國謀利。另一方面也是舒緩國內政治壓力。德國極右翼勢力急劇膨脹,對德國二戰後傳統政治力量衝擊很大。默克爾試圖利用一些事件向極右翼示好,爭取支援。而納瓦利內事件作為典型的反俄事件,就是可利用的其中之一。德國的所作所為,實質上就是火中取栗。
-
18 # 石渣
不死是意外,要不是德國行動迅速,很快就死了。劑量小的原因是不能一喝就死,那樣在俄羅斯醫院就會被檢查出來,也會招致反動派和世界攻擊。在俄羅斯,醫院的診斷結論,政府未必能夠干涉;如果普京的行為太過明顯違背社會道德,人們並不會站在他的一邊,特別是反對派活躍的地方。
-
19 # 顏二哥有言23
納瓦利內(Alexei Navalny)的中毒,是發生在俄羅斯境內,當時他乘飛機從託木斯克(Tomsk)飛往莫斯科。途中感覺不舒服,到了莫斯科後,下飛機前往醫院檢查,醫生也沒有檢查出什麼特殊。
(納瓦利內)
隨後,在他的團隊(民間反貪組織)強烈要求和安排下,才被同意轉到德國接受治療的。在途徑塞爾維亞途中,他在飛機上,病情加重,陷入昏迷不醒狀態,最後被運往德國柏林的一家醫院接受治療。他至今仍然在昏迷狀態之中。
德國的一家軍事實驗室,負責了對他的毒理檢查。檢查結果報告顯示,他是中了那大名鼎鼎的"諾維喬克(Novichok)"神經毒。
對於這一化驗結果,德國外長馬斯在第一時間就對俄羅斯發出威脅,要終止與俄羅斯的包括北溪二號能源工程在內的能源合作!
(德國外長馬斯)
隨後,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 )說,納瓦利內是謀殺的物件,有人試圖以此封住他的口。她代表德國政府,強烈譴責這樣的行為。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全世界將拭目以待,看俄羅斯如何回答這個問題。她還說,德國已經把化驗結果通知了歐盟和北約,以及美國等國家和組織。它們將共同協調,就如何反應做出決定。德國同時也把化驗結果通知了納瓦利內的夫人和俄羅斯駐德國大使。
(德國總理默克爾)
納瓦利內長久以來,一直是俄羅斯反貪汙運動的領軍人物,也是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嚴厲批評者,甚至提出要求,要對普京的財政狀況進行調查。由於他頻繁被抓捕和審問,他已經是俄羅斯警察“熟悉"的人物。他的同夥說,他是被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毒害的。
對於外界的指控,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加以否認!她說,這種指控缺乏證據。希望與德國相互充分交換有關資訊。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
諾維喬克是一種神經毒,被喻為俄羅斯的生化武器。2018年,一對被稱之為“雙重間諜”的俄羅斯父女,就是在英國中了這種毒,所幸保住了性命!英國當局指控,是俄羅斯軍事情報部門所為。那次事件引發了俄羅斯和英國,以及歐美其它國家的外交風波。對於這次下毒事件,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在推特上回應說,他"非常憤怒",希望俄羅斯政府給出解釋。英國將與國際夥伴們共同努力,讓正義得到伸張。
對於這次中毒事件,無論德國外長也好,總理也罷。都先後對俄羅斯政府表達了不滿。德國總理默克爾甚至提出威脅,要終止目前即將完工的“北溪二號”能源工程的合作。
北溪二號”是俄羅斯天然氣巨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和五家歐洲公司的合作專案。俄羅斯方面負責實施這一耗資95億歐元的專案,並承擔一半的費用。“北溪二號”完工後,每年預期可以透過波羅的海和德國,向歐盟國家提供5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德國自身也可以進口兩倍於現在的天然氣。
可以說,北溪二號能源工程,既可以看成是俄羅斯與西歐國家的能源合作,經濟合作的里程碑;也可以看成俄羅斯與西歐國家永久保持友好關係的紐帶。而西歐國家那遠在大西洋彼岸的盟友美國,卻對北溪二號能源工程頭痛不已!因為,
一是,西歐國家與俄羅斯走近,意味著離美國漸遠。
其二,西歐國家就近從俄羅斯獲得廉價的能源,就意味著讓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出口國的"頁岩油天然氣革命"成果,再也不能"惠及"歐洲!也就是說,相對昂貴的美國能源,將失去了歐洲市場。這就是為什麼美國總統特朗普,一直企圖阻止西歐國家與俄羅斯合作構建北溪二號的原因!
這樣一來,問題就來了!
德國會真的終止即將竣工的“北溪二號"能源工程嗎?
如果會,這就意味著德國德國將不得不長期從美國那進口昂貴的能源,同時也讓先期投入北溪二號能源工程的海量資金打水漂!同時也損害了俄羅斯和德國,甚至西歐國家之間的關係。
是不是代價非常大?
在我看來,說的容易做的難呀!
不過說說也不妨,既可以在國際社會面前表現正能量,把自己標榜為正義的化身。也可以對俄羅斯施壓或敲打一下,說不定有利可圖,未來可以從俄羅斯獲得更廉價的能源,甚至減免一些北溪二號能源工程的投資費用呢!
我認為,德國為了要挾俄羅斯,最多可能會暫停一會兒北溪二號能源工程的繼續,甚至僅僅打口水戰,說說而已。絕對不會終止與俄羅斯的合作,放棄北溪二號能源工程!
大家說呢?
-
20 # 崑山簡單王
如果德國真的實施制裁俄羅斯,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正中美國下懷!
因納瓦利內中毒事件,德國外長用北溪-2專案威脅制裁俄羅斯,說明了德國內部政治鬥爭的白熱化,德國內並非所有人都看好北溪-2專案,雖然專案投產後德國可以買到更便宜更便利的天然氣,但另一方面也助長了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影響力,而德國內的一些親美勢力顯然不願意看到這一點。所以一出納瓦利內中毒事件,就正中他們的下懷,就有了藉口,不管中毒事件是真是假,不管是誰幕後策劃者,從白俄羅斯截獲的錄音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俄羅斯怎麼應對?早期俄羅斯顯然低估了納瓦利內身體不適昏迷事件影響力,估計也沒像那麼多,認為只是一個普通的身體不適去德國就醫而已,萬萬沒想到,納瓦利內一到德國就被查出“中毒”,而且據說還是俄羅斯慣用的專有毒劑,然後就是鋪天蓋的新聞報道跟進,西方國家抗議聲一浪接一浪。看出來了嗎?是不是熟悉的套路,同樣的配方,同樣的味道?
俄羅斯否認的同時,一邊要求德國提供各種醫學資料,但是提供那是不可能,因為已經判定俄羅斯就是投毒的,於是緊跟著上演要用北溪-2專案威脅制裁俄羅斯的戲碼,因為劇本就是這樣寫的嘛!
那麼俄羅斯會怕了嗎?委屈求全?以普大帝強硬一慣的作風,以德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肯定是打錯了算盤,原因也很簡單,北溪-2專案不僅是俄羅斯的北溪-2專案,同時也是德國的,甚至是整個西歐的,互惠互利才是這個專案前期頂住美國製裁威脅的基石,誰求誰多一些,還真不好說。
如果德國真的因為此事件實施制裁俄羅斯,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正中美國下懷!德國被人耍的團團轉,還樂的強出頭!
回覆列表
德國由於北溪二號輸油管道專案,德國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尤其是由於美國予以制裁的壓力。實際上這個事件的本身,背後的始作俑者還是美國。中毒事件,我一直以為,這是西方國家以莫須有的“罪名”,強加給俄羅斯的,目的很明顯,就是要結束或者是削弱普京的強勢領導地位在俄羅斯的存在。納瓦利內是俄羅斯反對派,西方社會的初衷還是為了打擊普京領導的政府。德國為了穩著美國,也是迫不得已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