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大海愛海水

    時代不同了,過去的老年人為兒女拼搏一生,也許到老了得上病才需要花錢。現在不同了,有老年大學,有才藝表演,出門旅行。那裡都需要花錢。老了要學才藝,和兒子兒媳要一回行,出門旅行去完國內,去國外,能一個勁的伸手要錢嗎!除非兒子和兒媳婦是大企業家。孩子在孝順,他們有自己的生活。孝順和經濟也是掛鉤的。

    這是一個比較幸福的家庭,兒子兒媳都非常孝順,但是他們老兩口自己有存款。冬天去三亞,夏天回大連。過年過節聚聚,平時不打擾他們,讓他們各自做好各自的工作。孩子們孝順有事業心。

    老人活一天就要快樂自由,花自己的錢才硬氣。

    年輕時給他們輸血,老了讓他們自己學會造血。孝順老人是傳統美德,過年過節他們給買禮物,微笑收下。但是,人老了也要學會管理自己的生活,絕對不能全部依賴他們,年輕人打拼事業,創造財富。老年人自己手裡存點錢,享受生活!

  • 22 # 鄉村的花花世界

    兒子和兒媳婦都很孝順,這就首先說明老人也也是同情打理,講道理的人。因為在一個家裡,只有長輩和小輩都同情打理,講道理時,家庭關係才能夠處的和諧。在這樣的情況下,老人還有必要存錢嗎?我認為有必要存錢,但是老人還是要學會靈活變通,這主要是因為:

    兒子媳婦兒孝順,所以老人更應該全心全意的維持這一個家。但是一定要記清楚是全心全意維持這個家,而不是胡亂的去花錢。當有多餘的錢時可以存下來以備不時之用。天有不測風雲,存些錢有時可以以備不時之用。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空間,老人也應該有自己的私人空間,有時候辦一點私人的事情不好,向兒孫們開口要錢時。拿出自己所存的錢用起來比較方便,所以存一點兒錢也是有必要的。

    兒子兒媳婦兒很孝順。老人存的錢平時沒有用。但如果說當兒子和兒媳婦兒用到困難時,則可以幫他們一把。家庭和睦,兒孫孝順。老人肯定覺得很幸福。但是一定要記清楚,老人在晚年生活中有錢時才覺得安心。所以每個月適當的想兒媳婦兒,兒子少要一點錢存起來。當然,這些錢如果說兒孫孝順的話,也不會花到別的地方。當老人百年之後,仍然是兒孫們的。

    為了晚年生活的更加安心,還是從一點錢吧。我遇到的一個這樣的事情。在我們農村有一個老人。兒子,兒媳婦兒認為他的錢很多,所以對他比較孝順。可是當老人老了時明確的告訴他們沒有錢時,兒子媳婦兒的態度馬上變了!但這個老人自己留有後手,他確實存了一大筆錢,因為他年輕的時候經常做生意。在兒孫們不孝順的情況下,他拿出了自己的積蓄。後半生也過的比較愉快。雖然農村思想農村人思想比較落後,他不願意到敬老院裡面去。平時他僱人伺候著他,生活過的有滋有味。在他生病快去世的時候。他拿出了一大筆錢對兒子兒媳婦兒說:“現在這些錢我僱你們伺候我一個月,如果說我在一個月之後去世了,你們也必須把我埋葬了,那這些錢就是你們的了,你們看可行?”。當然,如果老人不安排,兒子兒媳婦兒都有這個責任,更何況現在老了還要給他們一筆錢,所以他們高興的接受了這件事情。老人在醫院裡面躺了22天就去世了。兒子,兒媳用老人留下的錢一部分為他辦了葬禮,喪事辦的比較隆重,所以好多人都誇這個老人聰明,給自己留了一個後手,要不然只要看兒子兒媳婦的臉色生活了。

    雖然文中說,兒子兒媳婦兒孝順,但我仍然認為人一定要未雨綢繆,一定得提前為自己的將來打算。更何況老人向小輩們少要一點錢,慢慢的積累起來並不過分。所以呀,老人還是少存一點錢比較好。

  • 23 # 走在前方198

    說說我農村的鄰居,他年近70,用一生所得為兩個兒子蓋了房子、娶了媳婦,他們平時都很孝順,也知道噓寒問暖。他現在得了白血病已近三月,由於無錢治療,加之營養跟不上,已經奄奄一息,實在沒錢,只有讓老伴借了500塊買了一身壽衣,讓老伴幫忙穿上等死。直到發文時,也沒見兩兒子兩兒媳的蹤影。老伴天天哭,愁的是怎麼送葬?憂的是自己餘生怎麼過?所以不管貧與富,到老了都要存一筆錢,以供不時之需,真正孝順的兒子兒媳少之又少。

  • 24 # 芳姐的休閒生活

    朋友們:大家好!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兒子和兒媳婦都很孝順,老人還有必要存錢嗎?我認為很有必要存錢,兒子有,還得開開口、過過手,老公有不如自己有。

    我的鄰居覃阿姨,她老公在世的時候,退休工資有六千多,她自己有三千多,卡里有存款,月月有餘糧,日子過得舒心愜意。

    她有三個女兒一個兒子,但兩位老人比較重男輕女,房子早早過戶給兒子,存款也全部給兒子買了另一套住房,每個月的工資除了自己買點藥以外,全部補貼兒子做家用,孫輩小的時候,也是兩位老人負責帶,買菜做飯搞衛生,裡裡外外,兒子兒媳十指不沾陽春水,家裡更像飯店旅館,而且還不用付錢的那種。當然啦,兒子兒媳婦小嘴甜的像摸了蜜,爸媽整天叫個不停,偶爾會給爸媽夾夾菜。老人覺得一家和睦、開心就知足了,錢財多少也就不計較,反正每月還有退休金,逢人見鬼都說兒子兒媳婦多好多孝順的。

    誰知,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老伴突然病逝,本來兩個人乾的家務活全落在覃阿姨頭上,一是勞累;二是思念老伴,身體一日不如一日,不久後,病倒在床,剛開始兒子兒媳時不時會問候一聲,要不要吃藥,要不要煮粥什麼的,後來,病重住院,只去看過一次,就說工作忙,走不開,無法照顧,女兒照顧老媽更合適等等,全推給幾個姐姐照顧。

    病好後,兒子兒媳以為還能像以前那樣,做個帶薪保姆,誰知覃阿姨和從前大不一樣了,整天恍恍惚惚,丟三落四,三天兩頭生病,工資只夠自己吃藥自己花,根本沒有多餘的錢來補家用,而且還得經常陪她去看病,去多幾次,兒子兒媳就嫌煩了,沒有一點好臉色,整天罵罵咧咧的,寧願帶著小孩到外面吃,也不管老人有沒有飯吃,她兒子還多次打電話給姐姐,說他照顧老媽十幾年了,該輪到你們照顧啦。

    最後,覃阿姨沒辦法,哭哭啼啼的求助女兒,女兒見她可憐,只好由幾個女兒輪流照顧。不是說女兒不可以照顧,而是恨她早早的把幾十萬存款和房子全部給兒子,不給自己留一點後路,多少有點讓人心裡不舒服。

    常言說的好,久病床前無孝子,再好的人也有變的時候,覃阿姨就是最好的例子,雖然她有女兒照顧,但畢竟不是在自己的家裡,總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如果她自己有房子,有存款,兒子兒媳婦能這樣對她嗎?肯定不會!兒子兒媳婦孝順固然好,自己存些錢也沒錯,你說呢?

    我是芳姐,如果喜歡我的作品,記得關注我,你的鼓勵就是我創作的動力,感謝你的閱讀,下期再見!

  • 25 # 果媽在安徽

    老人到老年應該為自己存一筆養老金,兒子女兒都有不如老人自己有,平時有個傷風感冒的小錢還是要花的,如果說讓老人跟自己的孩子張嘴要錢,他真的張不開嘴。

    我公公婆婆七十多歲,公公年輕的時候做過幾年民辦教師,每個月還有七百塊錢補助再加上他們兩個老人的養老金,足夠他們一個月生活了,他們不用跟三個兒子要錢花,他們想怎麼用就怎麼用也不用看誰的臉色,也不用擔心錢用多了,反正他們用的自己的錢用的也踏實。

    村上有個老人90歲了跟著一個傻孫子一起生活,兩個人真可憐到處去撿垃圾,經常看到她的孫子騎車三輪車帶著他去地裡面撿花生玉米,兒子不跟他們生活在一起,平時就是祖孫兩個人生活在一起,現在村裡面好多人會說活年紀大沒人管又有什麼用,真的不如死了好,最起碼死了不用受罪了,這就是老人沒有錢的結局。

    每個老人都要有存養老錢的意識,如果兒女不孝,這筆養老錢就是老人最大的依靠。如果兒女孝順老人,老人其實更害怕將來自己生大病連累兒女,所以有養老錢在手,就可以用自己的養老錢看病,不用讓兒女承受太大的壓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客戶買車竟然想佔女銷售便宜,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