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國斌點贊

    現在的農民不種地了,將來的農民還會種地嗎?

    我堅定的回答,農民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都是要種地的。因為,民以食為天,國以民為本,有糧則國太民安,這是永久不會改變得真理。

    從我國人類發展史看,不管是那朝那代,人民都離不開糧食,有糧則穩,無糧則亂。今後,也離不開這條道路,人類沒有糧食和食物吃,就要天下大亂。

    農民什麼時候都要種地的。現在要探討的是怎樣科學種地問題?我國的農民種地,是由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生產方式,向大農業現代化集約化轉變的過程。農村出現了很多合作社,個體種糧大戶,農民的承包土地,可以轉包,也可以入股分紅。同時,也建設了很多農業開發增值專案,即安排了農民就業,又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當前,農村出現了大量勞動力外流打工情況,但是,他們所承包的土地(除個別情況外)絕大部分都沒有荒廢。一是自已家留守的老人和親屬幫種,二是入合作社分紅,三是轉包租包等方式耕種。農民對自已種地,還是入股分紅,還是轉包等,是要算一筆經濟帳的,他們是怎麼划算怎麼辦。

  • 22 # 無法更改的性格

    將來農民不再種地己慢慢走向現實。單從勞力結構來看,現在種地農民大多是50後,60後,70後,而80,90後基本透過打工己在城裡安家。尚有一定餘力的前三代人大多年事已高,體弱多病將慢慢退出舞臺,農村勞力的後繼無人不久就將成為現實。

  • 23 # 使用者石破天驚

    必須種地!種地是永恆的主題!現在機械化耕作,解放了生產力。有多數人從刀耕火種中解放出來了。轉為了農民工。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 24 # 農耕張坤

    有人就必須吃飯,吃飯就必須有糧食,有糧食就必須種地,要種地就必須有人,人力是第一要素,而種地的就是農民。

    現在農民不是不種地,只不過由於種地收入少,種地所得的收入跟不上物價上漲,生活上的各種開銷加大,面臨著經濟壓力,所以有一部分農民拋棄了家裡的耕地,去到城市打工討生活了。

    當然,說是拋棄也並不是不種,只不過是自己不種了,

    以我們華北平原來說,就是會把耕地承包出去,很少有荒在那裡的,有一點荒地也就是非常難種,靠天吃飯的那種

    山區農村的大都是山地,而且比較分散,機械化施展不了,繼續種下去不但沒有多少收入,而且還會佔用大量的勞動力,所以棄耕的現象還是存在的。

    個人認為:將來的農民不但會種地,而且未來真正種地的農民數量會有所減少,以個人和家庭為單位種植耕地面積會大大增加。

    原因是:農村勞動力外流,依然留在家裡種地的年輕人數量逐漸減少。

    國家的發展的形勢大家也都看到了,合村並居,合村並鎮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當中,為的就是整合土地,便於管理,更是有利於以後的規模化生產。

    綜上所述,將來農民依然會種地,雖然人數減少,但是耕種面積會大大增加。

  • 25 # 雨叮咚

    首先告訴你,農民在種地,而且種得很好。

    就我們村來說,外出工作或者打工的年輕人和中老年人,所佔比例平均也就十分之三,其餘的都在家種地。

    我家種了70畝地,其中12畝是自己的口糧地。其它的都是每畝在900~1000元,承包外出打工者,農戶的地。

    我們這裡的農田,每年可以種植和收穫農作物兩季。像種植冬小麥兩年也可以種收三季。其中已收穫10畝的小麥,平均畝產量在1400元以上。眼下的夏播玉米生長旺盛,長勢喜人。

    還有已收穫的土豆,收入也非常可觀。平均畝收入在3800元以上。種植的30畝生薑豐收在望,畝產量一般在1萬斤左右。就在前不久已出售去年的生薑,每斤7元左右。

    常言道,”人勤地不懶”。隨著社會的進步,耕種土地和收穫農作物,已經開始運用高科技的手段。省事省工又省力。豐厚的收入,也已經開始吸引到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回到村子裡。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農村的土地管理模式,將會採用現代的規模化和更高階的技術管理模式。農村的田野將會更廣闊,它必將是新一代新型農民的天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卡西歐商務表系列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