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古典的好娃娃

    答案是:能。

    類似的出身

    劉備能夠在亂世中憑一己之力,幾乎白手起家,草創出一個蜀國,與魏吳相爭三分天下,其過硬的實力是毋庸置疑的。

    曹操對劉備的評價,可能是出於交際場面的客套話,並不說明曹操真就看得起劉備,但是不管怎麼說,劉備與曹操相比,還是在同一個重量級的。

    劉備出身不太好,屬於沒落貴族,身邊根本沒有什麼人才隊伍,除了後來的拜把子兄弟關羽張飛,幾乎沒有任何依靠。

    曹操出身也不高貴,雖在朝中有個一官半職,但是基本上沒有什麼實權,幹不了什麼大事,也沒機會幹大事,除非趁亂世而舉事。

    與群雄逐鹿天下

    劉備在亂世中,開始時,幾乎沒有追隨者,也沒有軍事隊伍,於是先後投靠了許多沒落貴族,在夾縫中求得了一點生存的機會,並抓住機會努力拼搏,苦心經營,最後終於在群雄逐鹿的亂世環境中,草創出了一個實力雄厚的蜀國,與曹操孫權相爭天下。足可見能力水平不可輕視。

    縱觀三國前夕,當時的大咖,以董卓和袁紹的實力最為雄厚,董卓自不必說,莽夫一個,毫無政治頭腦,只知道燒殺搶掠,根本不是一個政治領袖。

    而袁紹,歷來是被拿來和曹操孫權劉備相比較的所謂豪傑精英之首。這位四世三公的大咖,可謂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相比之下,劉備從一個泥腿子土鱉三,一躍而成為時代的豪傑之一,能把袁紹甩出八百條街。

    所以說,曹操拿劉備跟自己比較,一方面是政治交際場面的客套話,另一方面,也體現出曹操看人識人的高超本領,也是英雄相惜的本能。

  • 2 # 小北史話

    劉備是當之無愧的英雄或者說梟雄,這個沒有什麼可爭論的,甚至可以說劉備是三國時期最有能力的英雄,我個人這麼說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幾個。

    第一個:劉備的起點比曹操、孫權、袁紹等人低太多

    縱觀三國曆史,當世的諸侯當中,只有劉備一人是草根出生,而其他人要麼是繼承家業,要麼是家族給錢給人。

    據史書記載,劉備的祖父是當官的,但劉備的父親很早就去世了,到了劉備這一代,家境很是艱難,和母親織蓆販履才能夠生活,有時候還要靠叔父接濟才能夠維持生活。

    憑著這樣的出身和家庭條件,最終三分天下,可見劉備才能不低於曹操和孫權,甚至猶過之(不包括文學才能)。

    第二個:具有英雄的真性情

    劉備唯一的失誤便是出動大軍為生死之交關羽報仇。這種行為在政治上是幼稚的,因為他明知當時天下的形勢和這麼做的後果,不管勝敗,對自己都不利,甚至可能辛苦創立的基業毀於一旦。

    劉備卻不管不顧,老了又讓人看到了他可以為感情不顧一切的真性情的一面。

    第三:堅韌不拔的性格

    劉備的一生可以用四個字來回答,那就是“屢敗屢戰”,前半生一直在夾縫中生存,寄人籬下,所以一有機會,劉備就努力發展。

    到了五十歲的時候,劉備才真正有了自己的地盤,五十歲已經進入了晚年,可見劉備的雄心。

    所以,我個人認為劉備是當之無愧的英雄,甚至可以這麼說:劉備是曹操、孫權三人當中最出色的。

  • 3 # 張政133704202

    劉備可以稱得上是英雄,不過更多人稱他為梟雄,含義基本一樣。在東漢末年那樣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英雄輩出,而劉備作為登場比較早的人物之一,他的崛起之路極為坎坷。劉備剛起兵的時候,實力單薄,只能跟在一些實力較強的諸侯旁邊做陪襯,沒有自己的地盤,好不容易得到皇叔的稱號,卻也只是一個虛銜,沒有實際意義。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劉備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使他後來成功締造了屬於自己的宏圖霸業,所以,劉備可以稱得上是英雄。

  • 4 # 秣陵校尉

    其實,對於劉備能否擔得起英雄這個稱號,曹操自己把話說的很明白。

    所謂英雄,應該胸懷大志腹有良謀;上能洞察宇宙之妙,下能吞吐天地之機。

    曹操認為當今天下,唯有劉備和自己是英雄,是因為:

    其一,曹操與劉備初次相識,是在袁紹的關東十八路諸侯反董大營,當日,西涼的勇將華雄挑戰,一連斬了盟軍三員上將,諸侯皆驚。劉備二弟關羽,杯酒未涼,單刀匹馬就斬了華雄,當他把華雄的頭顱拋到大堂上的時候,滿堂諸侯皆驚,唯有劉備連眼皮都沒動一下!

    其二,當曹操率五萬鐵騎為父報仇攻伐徐州的時候,各路諸侯坐觀成敗,沒有一個人敢因為陶謙而跟曹操作對,唯有劉備,帶領區區不到兩千人馬殺來了,明知道戰不過曹操,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為何?因為仁義!為仁義二字,劉備可以不計生死,願為天下先!

    其三,袁術稱帝,曹操奉旨討逆,詔天下諸侯來援,卻沒有一個人來。當曹操到達前線的時候,劉備已經在那裡等著他了!其實曹操根本就沒有發詔給劉備,但是劉備仍然來了!為何?因為劉備是漢帝后裔,最恨奸賊篡逆。

    是的,在別人看來,仁義就是仁義,豈有他哉?但是仁義到了劉備這裡,就不光是世道人心了,它還是殺人的利器。劉備的兵器是雙股劍,一把是仁之劍,一把是義之劍,有了這兩把劍,還能不是英雄嗎?

  • 5 # 無心報國

    還真當得起。

    其實曹操看人的眼光真是沒說的,這句話則說得很準,簡直是一語成箴。

    其實在三國演義中,所有的勢力都沒有統一天下的能力,除了二個人以外,這兩個人一個是曹操,另一個就是劉備。說唯心一點,就這兩個人有統一天下的命,其它人都是陪太子讀書的命。

    為什麼這樣說呢?大家想像一下,張角,董卓,袁紹,孫權有機會統一天下麼?沒有,連這四個都沒有,其它人更沒有。真正有機會統一天下的,唯獨曹操和劉備二個人,而這兩個人屬於典型的互相耽誤。假設沒有劉備,曹操早就一統天下了。同樣,只要沒有曹操,別看劉備起點最低,開始混的慘,但最後一定能一統天下,為啥,劉皇叔開了掛,仁義無敵。還不服?關羽和諸葛亮會教你為什麼要服。

  • 6 # 孤竹文史縱橫

    劉備其人,胸懷大志,他的文韜武略都很出眾。

    劉備武藝超群,雖不比關張趙雲,但其戰鬥力也很強悍,三英戰呂布,劉玄德出手才嚇跑了呂布。

    合眾是他的優點,能夠聚合各種資源。五虎上將,萬眾黎民,因其品格追隨左右,說了他具有超強的人格魅力,這一點曹操是比不了的。

    劉備的仁義不是掛在嘴上,而是在行動上,體恤下屬,關心黎民,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劉備能成為一代梟雄。

  • 7 # 琦玉召喚師

    這個自然。從結果上講,劉備可是白手起家,比起其他各路諸侯的世襲,確實強得多。然後劉備徘徊在各個諸侯之間,遊刃有餘,心懷大致又不過分顯露。

  • 8 # 王張三寫三國

    不論從其後的結果,還是所謂“煮酒論英雄”階段,劉備都是擔得起這個評價的。為何?

    劉備雖然起點低了些,但是他的功業或者說名聲(形象)都是實打實“奮鬥”出來的,早在老家涿郡,就“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然後斬黃巾,得安喜縣尉,在安喜縣“怒鞭督郵”,投奔公孫瓚後因功昇平原國做國相,又非常得人心。

    《三國志·先主傳》:郡民劉平素輕先主,恥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語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孔融乃當世名士,有了困難相到了他。陶謙乃一方豪傑,有困難相到了他。還在死時把徐州託付給他。這樣的人怎能不算英雄?

    曹操收了劉備後,曹操手下的謀士中,有人勸曹操殺掉劉備,曹操沒能答應。

    《三國志·武帝紀》:呂布襲劉備,取下邳。備來奔。程昱說公曰:"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其實,從這裡就已經能看出來問題了,程昱說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曹操說劉備"英雄"。還有,陶謙賞識劉備,這都已經證明劉備在當時天下人的心中,已經是一位很有能力,而且能得一部分人心的人。也就是英雄了。

  • 9 # 一朵跳躍的浪花

    這個評價是曹操煮酒論英雄的橋段,曹操認為“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這個評價我認為劉備當之無愧。

    第一,劉備對待失敗的態度讓人佩服。

    劉備在開始的時候可以說是屢戰屢敗,而且居無定所,但是這種行為的結果,劉備的聲望沒有降低,而且讓各方勢力都認為與劉備結交非常舒服,而且認為劉備可以成為一豪傑。這是讓人費解的事情,其實認真分析起來,劉備為什麼能夠這麼做?那是因為劉備對待失敗的態度,劉備每一次失敗好像都無所謂一樣,好像每一次都能夠東山再起,這一點與袁術挺相似!正因為劉備獨特的氣質引起了曹操的注意,他說出來這句話可以說是有感而發!

    第二,劉備少年就已經立下志向。

    劉備很仁義,因為劉備當時讀書的時候就已經以任俠出名,《三國志》描述: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可見劉備少年老成,《三國志》描述:舍東南角籬上有桑樹生高五丈餘,遙望見童童如小車蓋,往來者皆怪此樹非凡,或謂當出貴人。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可見劉備的雄心壯志,當然這些事情曹操不可能不知道,所以要試探一下劉備的真是想法。

    第三,劉備善於得民心。

    《三國志》記載:大將軍何進遣都尉毌丘毅詣丹楊募兵,先主與俱行,至下邳遇賊,力戰有功,除為下密丞。復去官。後為高唐尉,遷為令。為賊所破,往奔中郎將公孫瓚,瓚表為別部司馬,使與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紹。數有戰功,試守平原令,後領平原相。郡民劉平素輕先主,恥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語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從這幾件事情來看,劉備除了打仗一般意外,治理郡縣可以說是一把好手,令人佩服,這曹操不可能不知道,曹操也是一代梟雄,看人也是相當準的!

    綜上,劉備絕對配合上曹操的評價,但是他能夠做到如此低調的把自己的想法藏起來確實不易,同時也可以判斷劉備的實力絕對強!

    曹翁之意,劉備輕鬆應付,如此美景共賞!

  • 10 # 魔方歷史觀

    曹操在這麼評價劉備的時候,他本人已經是兵強馬壯的階段了,而反觀那時候的劉備,跟曹操比起來,確實不在一個檔次上。在這樣的實力差距下,曹操把劉備提到與自己對等的高度,足以見得對劉備的重視。

    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劉備當不當的起這個評價,以當時來看,確實有些名不副實,但若是以劉備後來的成就來說,是當的起這個評價的

    東漢末年的那一撥人中,劉備確實是底層起來的人,像袁紹、曹操、孫權這些人,都是有家底鋪墊的人,劉備雖然是有著劉皇叔這個官方身份,但也是後來認證的,可那個時候的皇室身份,說白了,還不如給幾千兵馬來的實在。

    家中以販履織蓆為生的劉備,在帶著倆兄弟發展勢力的時候,像袁紹、袁術這樣的人是看不上劉備的,也確實是劉備手裡沒啥東西,論出身、論實力,確實比不過那些大佬,但是曹操看人的範圍要更廣一點,他對劉備的觀察是經歷了“看重→試探→重視→對陣”這個過程的。

    曹操對劉備說“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這就是流傳的“煮酒論英雄”一事。這件事還牽扯到了“衣帶詔”事件,漢獻帝意圖扳倒曹操,擺脫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局面,劉備身涉其中,之後就有了上述的對話。

    曹操當著劉備的面兒評價劉備,一是看重,最重要的是試探。

    主要就是曹操想看看劉備的野心到底有多大,但攔不住劉備當時的謹慎,絲毫不顯露,畢竟那時候的劉備和曹操之間,勢力懸殊,根本對陣不了。

    二人的勢力發展,隨著時間線的推移也逐漸清晰,袁紹、袁術等一開始牛氣沖天的勢力之主相繼退出爭霸舞臺,劉備底層崛起,雄踞一方,乃至最終稱帝。而曹操就更不用說過了,曹魏政權的奠基,曹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劉備,底層出身,摸爬滾打,一步步走上帝位,最終三分天下,當的起曹操的那句評價。

    參考文獻:《三國志·先主傳》

  • 11 # 鄧眼看世界

    有人說曹操是奸雄,食漢祿,做篡逆之事,群臣得爾誅之。如果沒有曹操的存在,漢末群雄爭霸,各地農民揭竿而起,戰亂不斷,內耗更加嚴重,百姓苦不堪言,經濟頹廢,這樣的生活是王道嗎?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是天道,沒有誰對誰錯,歷史是勝利者書寫,不是苟延殘喘,碌碌無為之輩而寫。

    曹操最為困難的時刻是初期,當時北方地區有袁紹佔據四州之地,物產豐富,人員眾多,手中握有六十萬軍隊,時刻虎視著曹操;鮮卑族和西涼馬超等西涼軍隨時侵擾;南有荊州劉表等割據勢力。而曹操此時剛剛戰勝呂布,奪得徐州,雖然區域稍有擴張,但是也吃了不少敗仗,軍隊人數有限,糧草匱乏。

    劉備五十歲之前,幾乎沒有什麼成就,當時暫得徐州之地,還沒有坐穩,張飛因為喝酒誤事,被呂布竊取,最後留守下邳。袁術攻打劉備,劉備自知無力抗衡,呂布也無心救援,便投靠曹操,一起進攻呂布,呂布不聽謀臣陳宮分兵之計,高順等大將力戰被殺,張遼等人投靠曹操。因為劉備嫉恨呂布,誘騙曹操斬殺了呂布,此後劉備隨曹操回到了許昌。

    劉備的劉皇叔名號是在到了許昌之後,幼主得知劉備是漢室之後,開口叫了一聲劉皇叔,從此劉備被眾人知曉。曹操是一位奸雄,他剛剛挾天子以令諸侯,方見成效,突然出來個劉皇叔,很多謀士建議誅殺劉備,日久必遭其禍,鬼才郭嘉當時的建議是能用則用,無用則殺。曹操深知自己宏圖初開,正是招攬賢才,得人心的時候,如果隨便誅殺投靠之人,必然把眾多投靠之人拒之門外。

    劉皇叔這個稱號太大了,在當時朝綱混亂,舊臣和幼主正需要這顆救命稻草,劉備就是他們的希望,雖然此時的劉備只是一位小官,天子詔書頒發,隨時讓他平步青雲。曹操思來想去,很是不安。曹操多次派人監視劉備,劉備要求關羽和張飛不得惹是生非,自己在家種菜澆水,讓曹操認為他,胸無大志,沒有謀略。

    曹操得到這樣的資訊,必然有兩種想法:一是劉備本人胸無大志,只是宵小之輩;二是劉備隱藏極深,用這些假象迷惑我。帶著這兩種想法,曹操打算宴請劉備,和他好好的談一談,曹操多疑,能識人,善用謊言詐騙。

    那日,風雨變化,天外龍掛,用現在的話說,發生了龍捲天氣,於是曹操指天為題,以龍的變化、升隱來暗指英雄的行為,這正指劉備的痛處,劉備就是擔心曹操把他當做對手,就是怕曹操把他當作英雄。如果那樣,別說劉備要實現自己的政治報復,連人頭都會不保。於是在曹操追問他天下英雄時,他假裝糊塗,處處設防,甚至用一些其他人物來搪塞,比如袁紹、袁術、劉表等。以劉備的胸懷,這些碌碌為用之人,又怎麼能入他的眼睛?而這些搪塞之語都被曹操寥寥簡略的評價一一駁回,針針見血。

    曹操復問劉備,當今天下誰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劉備不知如何回答,曹操陰笑曰: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備聽後大驚,自己每天假裝種菜,從不敢出門,曹操為何認為我是英雄呢?難道我劉備難逃此劫,此時天空陰雲很重,一道閃電,巨雷砰的一聲巨響,劉備順勢丟棄了自己的筷子,筷子掉到了地上,一支筷子在地上彈了一下。劉備假裝慌張狀態匆忙撿起,並且連聲嘆氣。曹操看此狀,甚為不解,便問玄德何故驚擾?

    劉備滿臉大汗,順口說了句:“這麼大的雷,嚇死我了。”老曹哈哈一笑:“大丈夫怎麼可以怕雷呢?”劉備趕緊介面:“孔子是聖人,他也怕打雷,別說我了。”

    此時張飛關羽兩人怕曹操會殺劉備,闖了進來。見劉備沒事,關羽連忙掩飾說自己來舞劍助興。曹操說:“這又不是鴻門宴。”然後斟酒讓他們壓驚。

    劉備在聽到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時,能立馬運用打雷裝作驚嚇,而且說了很有俗套的第二句話:這麼大的雷,嚇死我了。讓曹操不僅哈哈一笑,更是瞞天過海,讓曹操放下了心中的忌憚。劉備很是聰明,如果回答很是合理或者有條有序,曹操必然生疑,假裝怕雷一是示弱,二是讓曹操認為自己只是凡夫俗子,沒有什麼大智慧,在曹操面前醜陋百出。

    不得不說曹操的遠見,當時劉備搪塞曹操,說了很多英雄人物,曹操的回答和後期的預測,幾乎完全一致。袁術淮北稱帝后,被曹操所破,帶璽欲歸其兄袁紹,被劉備截殺。袁紹空自兵強馬壯,先自毀長城,拘田豐於獄中,關沮授于軍營,軀許攸於陣前,終被曹操破於官渡,十餘年內,其三子先後被曹操所滅。劉表枉稱六俊,憂慮焦思而亡,而其子更不如他,後人寫詞如此道:劉景升子,豚犬耳。而孫策空稱江南小霸王,死在許貢三門生下。曹操能成為當時的強者,絕不是運氣,靠的是自己的謀略,識人的本領。

    劉備賣草鞋為生,有幸結識關羽和張飛,深藏不漏,在曹操帳下逃生,後三顧茅廬得到諸葛亮,先得荊州,後入川,奪取漢中,自立漢中王,最後稱帝,章武三年(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63歲,諡號昭烈皇帝。世人稱讚他: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志向遠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為世人。在西蜀歷二世,在漢末亂世紛爭中,能有此等成就的只有曹操和劉備,正應了煮酒論英雄的預言。

  • 12 # 月旦評三分

    劉備當然擔得起這個評價。從後來的歷史走向看,也確實證明了曹操的戰略眼光和“慧眼識英雄”的非凡能力。在那個群雄並起的年代,曹操為何只認為當時還是光桿司令的劉備能和自己並稱為英雄?去除掉當面客氣的成分,應該還有以下幾點原因吧:

    一、劉備的出身。劉備和當時其他的諸侯非富即貴不同,他完全是正宗的草根出身,白手起家,身份低微,以至於被袁術等人不屑一顧。但他始終理想遠大,不折不撓,像個打不死的小強,頑強地在亂世中生存下來,所謂“英雄出自草莽”。這讓不喜仕紳階層的曹操刮目相看,頗有好感。

    二、劉備的性格。劉備這個人正像曹操所形容的英雄。“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

    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劉備正是不得志時能隱忍,有條件時則有雄心一統天下的人。

    三、劉備的能力。劉備本身沒有超強的武力與智謀,但卻非常有政治魅力,他用人不疑,與下屬肝膽相照,吸引了一大批勇將智士始終追隨著他。這一點是袁紹等人望塵莫及的。

    後來的歷史發展也證明了劉備是個大英雄,最後能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而其他看似強大的諸侯們都灰飛煙滅了。

  • 13 # 軒轅豆

    又見“春秋”筆法:1800年前的陳壽 玩弄了800年前羅“主編”

    首先要說,豆哥回答這個問題,又特意去重讀了《三國志.先主傳》,因此本回答以陳壽三國志為基礎版本。

    先說兩點發現:

    1.“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的原文,大機率來自陶謙死後,北海相孔融的“勸進”,並且抨擊物件是袁術(此人後來的所作所為證明:徐州士紳集團站隊袁紹。);所謂的

    謙表先主為豫州刺史,屯小沛。謙病篤,謂別駕麋竺曰:“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

    可以理解成為:陶謙生前或者死後的勸進文書,只有可能傳遞到袁紹手裡,因為曹操與陶謙的關係大夥都知道了。

    至於說《獻帝春秋》所講述的陳宮遣使詣袁紹故事裡的對話,暫時不計劉備此時就是否已經獲得了袁紹的“手諭”,考慮到隨後即發生的袁術部來攻,那麼一點判斷是可以成立的:即 以不在袁紹公孫瓚衝突中選邊站隊為先決條件,劉備獲得了袁紹的任命授權或者默許其發展權。

    2.在呂布職業幷州丘八來臨之前,劉備部還是蠻能打的。

    袁術來攻先主,先主拒之於盱眙、淮陰。曹公表先主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是歲建安元年也。先主與術相持經月,呂布乘虛襲下邳。

    袁術部的此次來襲,既有初平四年為曹操和劉表聯合(擊宛城)擊敗的流亡意味,也有因劉表擊破後方,喪失物資補給的劫掠意義。總之,於縱橫捭闔的大棋盤上,劉備站隊袁紹一方。

    在此 要說到關張二人的“萬人敵”問題,萬人肯定敵不了是真話,劉關張三人出身都不咋地也是實情。何止哥仨,後來加入的趙雲黃忠魏延難道就不是嘛?一點共識不難得出:劉備的早期基本盤就是基層軍官,戰爭中學習打仗的軍官們陰謀詭計玩的普遍不好,但是之於行軍宿營結陣的基本戰術技術,通常都不會差。

    此節的蹊蹺在於:曹操的表封,來得太及時了,莫非是?大哥二哥都誇獎打的不錯的同時,也分別在暗示:到底跟誰吃香喝辣?

    再補一個小故事,劉備建安3年被惡勢力玩弄利用的悲慘人生:

    呂布惡之,自出兵攻先主,先主敗走歸曹公。曹公厚遇之,以為豫州牧。將至沛收散卒,給其軍糧,益與兵使東擊布。布遣高順攻之,曹公遣夏侯惇往,不能救,為順所敗,復虜先主妻子送布。曹公自出東征

    三方勢力角逐的下邳局勢,終因劉備的出局,而使得局勢朝曹操不利的一面傾斜。我們知道建安二年裡,就發生過的袁術欲稱帝,聯絡文書為呂布所揭發的“無間道”故事。結局就是氣得袁術要揍呂布,結果給呂布揍了的舊梗。

    那麼以上引用,就說明又是狗頭軍師們的“餿主意”了吧?給錢給糧給我打,援軍不給力,大耳朵和三姓家奴互掐雙雙實力消耗,而夏侯惇“李軍長”學壞咯。。。

    先主復得妻子,從曹公還許。表先主為左將軍,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袁術欲經徐州北就袁紹,曹公遣先主督朱靈、路招要擊術。未至,術病死。

    先主未出時,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 辭受帝衣帶中密詔,當誅曹公。先主未發。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討伐呂布的故事,豆哥有圖文講的,在此岔開!也算我的廣告。

    以上記述,疑點是劉備有過兩次許昌旅行,結合9月敗逃10月又隨曹操本部出擊,征討呂布的時間線索,顯然煮酒論英雄的故事,顯然發生在建安四年二月的,伴隨曹操返回許昌之後較為合適。得勝還朝,獲得封賞,當然也與“青梅”線索相契合。

    兩點問題:

    1.“衣帶詔”不管實物為何種形式,是有實物憑證的,結合董承四月的“晉封”(范曄《漢書》,此時張揚已經被殺,袁曹翻臉在即。此事可作為曹操之於董承的收買,因為元年以來,董承都是失意者。),於劉備處無收穫後,轉而拉攏王子服等人綜合看:劉備即使知情,也不太可能獲得信物。

    2.曹操之於劉備的禮遇,用意很明顯,在於區別袁紹的口惠而實不至,再結合此後袁術部的不堪一擊。問題就相對明顯了:說劉備部因為內部團結,獲得曹操的賞識的話太過膚淺;只能說曹操在堅定了與袁紹部翻臉的意志之後,寄希望於拉攏劉備,保守預期是持中立態度,比較高的預期嘛?當然是,再有機會玩“僱傭兵”遊戲,就更好咯。。。

    因為看看建安3年年底殲滅呂布部,而來年二月(豆哥暫時不考慮春節因素)才率本部返回許昌,其實曹操蠻擔心袁紹部果真走了青州南下的大迂迴路線。

    可以考慮優待,但是之於拔高到“盟友”的檔次,顯然理由不夠充分!因為僅僅看建安5年曹操對於劉備的兩次火速“平叛”,就不難看出,劉備部的真實實力在曹操看來就是“皇協軍”的戰力水平。

    那麼再梳攏董承案的線索,是否為曹操所察覺的意義也就不復存在,就一點結論:“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這句話,或者就是陳壽先生的即興發揮,也可能就是一句益州百姓口口相傳的“英雄故事”。

    公曰:“足下意以為何如?”紹曰:“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陳壽《三國志》.魏書。

    {豆哥最近忙著寫三國的舊梗,所以也在無意間窺探到陳壽先生的鬱悶。

    就史實而言,曹操就是走的袁紹政治頂層設計之實,無非是有無這段對話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陳壽先生想說什麼?難道他想說攫取權力的最有效“捷徑”,或者直接說步履王道的“文明”密碼?先生已經發現了,先生很想說,但是又為主流倫理所不容,“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的頂層智慧,又豈容爾等凡夫俗子所能窺測,於是某夜裡先生搜腸刮肚,巧借曹操之口:道出畢生所學之肺腑箴言。

    好吧!豆哥也不藏著掖著了,我沒有對太史公失敬的分毫企圖,僅僅是想告訴年輕的歷史愛好者朋友們:我們的太史公們,有著太多的誠惶誠恐和言不由衷,但是他們之於筆墨之於文字之雋永,之於真相的追逐永遠都保持著虔誠之初心;無非是我輩,該如何體會他們的躊躇?還需要再多些“智慧”。} (以上引用,來自作戰本人圖文。)

    最終回答:

    綜合以上,另外就是陳壽有意地掩藏了劉備建安4年徐州兵變的時間線索,以及袁紹劉備兩部相“聯動”的史實,陳壽此次再見弄墨春秋。

    1為託曹操之口,拔高劉備的正統性;

    2有意無意間掩藏掉劉備“唯利是圖”的功利主義屬性,也恰好維護了曹魏的“道統”,意外地收穫還有就是,與儒生們的唯心主義主流認識相契合。

    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豆哥就瞅準了,陳先生這把又跟大夥“刷寶”玩上咯。。。

  • 14 # 文齋堂

    劉備應該算得上是一個真正的英雄。

    從曹操的這句“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的評價,就足以證明。

    要知道,這一句絕不是曹操恭維劉備的一句“戲言”,而絕對是發自內心的。

    當時,曹操已小有成就,東征西戰,有了自己的地盤,並已“手握”當今天子,正是春風得意的時候。

    而反觀劉備呢?東奔西逃,沒有兵卒,沒有地盤,沒有任何可以炫耀的地方。

    然而,曹操藐視天下各路諸候,而只認劉備這個英雄。並且曹操都不敢把自己擺在劉備的前面,這說明了什麼?

    充分說明了,首先曹操是一個英雄,只有英雄才可能知道什麼樣的人才是英雄

    劉備可稱得上一個草根逆襲的英雄。一個出身貧苦賣草鞋的窮孩子,最後卻一步步走向了一國之尊。

    我們看到了他最後成就的輝煌,但他在這個過程所經歷的酸甜苦辣,那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沒有好的出身,沒有可繼承的“資源”。一次次失敗,一次次屈辱地寄籬人下,一次次地不斷積蓄力量,最後走向了成功。

    劉備可稱得上英雄的還有重要的一點,他“俘獲”了民心,從敗走長坂坡老百姓棄家跟隨劉備就可見一斑。

  • 15 # ww王嘉

    三國三霸主分別是曹操、劉備、孫權。曹操出生官宦之家,其父曾官至太尉,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標準的官三代,其家庭背景加上曹操的雄才大略,成就大業是情理之中。孫權雖承父兄之基業,但他接手後文治武功讓東吳走向強盛,連曹操都說:"生子當如孫仲謀",赤壁敗曹操,夷陵敗劉備,孫權也確非凡夫庸子。最後我們看劉備是否承擔的起"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這個評價,劉備出身寒門,雖自我標榜"漢室宗親,中山靖王之後",但到底是不是"假冒",在當時的環境下己沒辦搞清楚。由一個織蓆賣鞋的貧民百姓,透過個人的不懈努力,完成人生的驚天太逆轉,建立了一個國家。劉備身上很好地演釋了什麼叫"能屈能伸","先吃人中苦,後為人上人"人生哲理;不屈不撓,越挫越勇等名言,在劉備身上得到完美的體現。《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按排"煮酒論英雄"的情節,表現了曹操和劉備之間,既是知音又是對手的惺惺相惜之情。所以劉備完全承擔的起"天下英雄,唯操與使君耳"。

  • 16 # 新知傳習閣

    話說曹操和劉備煮梅酒論天下,曹操這樣評價劉備: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曹耳。當時劉備的職務是使君,曹操就是說天下能稱得上英雄的就只有咱們哥倆。

    那麼劉備擔得起這個稱號嗎?完全擔得起。在三國中,曹操和孫權都是官二代,只有劉備是草根逆襲。曹操和孫權稱霸一方的時候,劉備還像一條流浪狗一樣到處流竄,但最後的劉備卻能硬生生打出一片根據地,可見這是一條漢子。

    劉備的底子太薄,因此才在群雄爭霸的時候總是被打的像喪家之大。但我們同時也要看到,劉備的勢力卻是越大越大,班底團隊越來越強,這就說明劉備是一個卓越的領導者。

    群雄爭霸的時候是最容易搶出一塊地盤的,曹操和孫權都是在這個時候就成為了一方軍閥。但劉備起點太低,錯過了這個最好發展的時機。

    赤壁之戰的時候,天下大局一定。就相當於大企業已經崛起,大樹底下不長草,小企業也很難發展起來了。但劉備天生就不信邪,硬生生打出了一片根據地,相當於是從曹操和孫權手上搶肉吃。

    從沒有路的地方殺出一條血路,這樣的人才永遠都是標準的企業家。狗走千里吃屎,狼走千里吃肉。肉永遠都是稀缺產品,只有亮劍精神才能保證能吃到肉。

    而劉備就具備這種精神,並且能夠不屈不撓,屢敗屢戰,最終殺出一條生路。這種人天生就是一個戰士,生來就能開疆闢土,打出一片江山。

    上邊我們已經說過了,在曹操、劉備和孫權三個人之間,劉備的出身是最差的。曹操和孫權是官二代,手中最不缺乏的就是資源,崛起原本就不是難事。劉備實際上就是屌絲逆襲的楷模,是寒門崛起的代表是寒門崛起的代表,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榜樣。

    很有可能這就是曹操特別看重劉備的地方,雖然一開始很弱小,但是隻要還活著,就要不停的折騰,直到折騰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這種精神感動了劉備,也感動了曹操。

    實際上我們現在社會上的很多底層年輕人就應該向劉備學習,不能把目標對標王思聰,而應該勇敢的選擇做一個草根逆襲者,雖然活在底層,但敢於不停折騰。

  • 17 # 幸福永遠123456

    不能。

    劉備PK曹操

    一、性格上

    劉備性格軟弱、愛哭;曹操豪放、多疑。

    《三國演義》裡重點描寫劉備六次哭泣,一是與田豫分別而涕哭。第二次,是劉備見髀裡肉生,慨然流涕。第三次,是劉備“過辭劉表墓”的涕哭。第四次是痛惜龐統之死,言則流涕。第五次則是“法正壯年而死,為之流涕者累日。”最後一次,是“賜劉封死,為之流涕。”

    或許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但是無論因為何種原因,作為一位男性,作為劉邦後裔,都不該那麼多次地哭泣,哭泣也許就是軟弱的表現,感情可以透過其他方式表現出來,不一定非要流眼淚。

    曹操,赤壁之戰後,倉皇從華容道帶領殘兵敗將狼狽逃命,此時軍已餓乏,眾皆倒地,號哭之聲,於路不絕。操怒曰:“生死有命,何哭之有?”又行不到數里,操在馬上揚鞭大笑。眾問何故,曹操道:“人言周瑜、諸葛亮足智多謀,我看到底是無能之輩。若在此處埋伏一軍,我等皆束手受縛矣。”

    曹操雖兵敗華容道,折人馬不計其數,但仍能泰然處之,揚鞭大笑,察看地形,站在對手的立場上,看哪地方可以設伏。

    從曹操自詡:“吾愛夢中殺人”和楊修之死,可以看出,曹操多疑。善於懷疑,善於否定,多揣度人心,也是亂世之中的生存法則。

    劉備喜歡用眼淚掩飾真實的情緒;曹操活出真實的自我。

    二、任用人才

    劉備身邊可用之人,屈指可數,武將:關張、趙雲、馬超、黃忠;謀士:徐庶、龐統、諸葛亮。武將,關張、馬超早逝,黃忠年邁,五虎上將逐漸凋零;謀士,徐庶進了曹營,龐統死在落鳳坡。只留下諸葛亮獨撐大局,殫精竭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反觀曹操,唯才是舉,海納百川,謀士團隊重點人物:郭嘉、賈詡、司馬懿、荀彧、荀攸、程昱等。武將:許褚、張遼、徐晃、夏侯淵、夏侯惇、李典、典韋等。

    只有擁有強大的團隊,才是制勝法寶。

    三、是否理性方面

    關羽兵敗麥城,為東吳所殺,張飛急於要為二哥關羽報仇,被手下砍了腦袋。劉備怒火攻心,傾全國之力,公元221年7月,劉備親率蜀漢軍隊數萬人,對吳國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夷陵之戰慘敗,劉備病死白帝城,蜀漢國力再次大大削弱。劉備不能從大局出發,僅憑江湖義氣、兄弟感情,不顧實際,遇到事情不能理性思考,不能從長計議,最終身死誤國。

    素有野心的曹操,為何一生都沒有稱帝?他從丞相,到三公,到魏王,只差一步。從內心裡曹操是做夢都想稱帝的,但考慮實力仍然不夠,現實不太允許,以荀彧為首的大臣仍心念漢室,東吳、蜀漢隨時都可能借機前來攻打。經過理性思考,只能尊重現實。

    四、育子方面

    作為一代帝王,一定要考慮繼承人問題。

    劉備兒子劉禪,沒有任何才能,也無心國事,凡事只能依靠相父,在諸葛亮北伐過程中,還聽信讒言,召回丞相,使得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功虧一簣。在蜀國滅亡後,司馬昭問劉禪:“安樂公,頗思蜀否?”劉禪答:“此間樂,不思蜀。”

    而曹操的兒子們,個個聰穎,“黃鬚兒”曹彰,弱冠前喜搏猛虎,勇武過人。從小就留有“曹衝稱象”的典故的曹衝。可惜二位英年早逝。但曹丕文武雙全,政治家、文學家。曹植著名文學家。

    英雄,是一個綜合素質過硬的稱謂。因此曹操可以稱得上英雄或梟雄,劉備離英雄的標籤還差一步。

  • 18 # 秦曰漢雲

    完全擔得起的。

    劉備雖然沒有實現匡扶漢室的宏願,但仍然不失為一個成功者。縱觀整個三國史,有能力與曹操逐鹿中原的人物屈指可數,劉備算一個,孫策和孫權兄弟各算一個。其他人雖然有許多也很出彩,不過都是王佐之才,若讓他們獨擋一面做一方領袖,恐怕在某些方面還有欠缺。

    劉備作為一方領袖有哪些優秀品質

    首先禮賢下士,注重招攬人才是一個領袖必備的品質。一個人再厲害,沒有幾個賢能之士幫助,是不可能成功的。劉備在這方面沒的說,著名的三顧茅廬足以說明他是求賢若渴的。

    其次實行仁政可以很好的籠絡人心,劉備在《三國演義》中的形象一直都是哭哭啼啼很不爽塊,但就是這種不爽快,讓身邊大臣反而很有安全感,伴君如伴虎,誰也不想自己誓死效忠的主公是一頭喜怒無常、殘暴不仁的瘋老虎。

    第三必須要有遠大的志向。手下賢能之士之所以任勞任怨的跟著你,是想要實現政治抱負的,如果連你自己都只想偏安一隅,大臣如何能看到希望?劉備成天喊著匡扶漢室,給手下人畫了一個大餅,大家都為這個大餅眾志成城,鬥志昂揚,打了雞血一樣。

    曹操知道劉備之能,為何不殺了他?

    曹操對劉備說出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的時候,曹操已經成績斐然,而劉備卻還是一清二白,為什麼這時候曹操不殺掉劉備以絕後患呢?

    其實曹操說這話的時候,內心的想法比較複雜,雖然他認為劉備不是一般人,但也沒有想到他將來會成長為和自己分庭抗禮的程度,更何況曹操當時還是很像劉備留下來效忠於自己的,又沒有很好的藉口殺掉劉備,況且劉備也善於裝傻充愣,收斂鋒芒,所以最終曹操沒有殺劉備。

    一個人的成功,絕不是僥倖的。劉備能夠白手起家而至三分天下,和他的能力是分不開的,所以他完全當得起曹操的那句話。

  • 19 # 老崔65347117

    曹操自己都沒信這句話。不然的話以曹操的果決和無情劉備根本不可能活著出許都。最後的結果卻是如此,不過多了個孫權。生子當如孫仲謀,可不是恭維。

  • 20 # 讀史聞天下

    也就是在這時他與劉備說出,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但有一種說法他們看來劉備並不是英雄,我感覺劉備被稱為梟雄更合適,因為劉備並不是行事特別光明正大並且有英雄豪氣的人,其實他是一個懂得運用小心機的人,但是無可置疑,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當得上皇帝。

    曹操為何這樣說?

    第一種,在曹操煮酒論劍不久之後是官渡之戰,他的這句話可能是在自勉或者是鼓舞自方士氣,也有可能同時以這句話去拉攏劉備,讓他站在自己的陣營當中,但是熟不知劉備是一個心機特別重的人,而曹操也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當他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可能已經發現了劉備的才能,劉備為了保全自身姓名,然後快馬加鞭迅速逃離了曹操。去往了新的陣營。如果曹操真的是抱有這個想法的話,那可能這件事情適得其反了,逼走了劉備,讓劉備自立勢力,給自己以後埋下了隱患。

    第二種可能是曹操試探劉備的方法,根據史書記載,就是曹操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天上打了一聲響雷,對時劉備戒指雷聲將筷子扔到地上,表示自己比較膽怯無意和曹操為敵,不得不感慨劉備的聰明才智。

    第三種可能是進行一種暗示。曹操可能早就看出來劉備非一般人,然後他說天下只有我和劉備兩個英雄,暗示著以後可能會與劉備為敵,這個天下由他兩人進行爭鬥。

    但是不管曹操想法是什麼,當他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就已經堅定了劉備逃竄的心理,試探也好,震懾也罷,反正最後的江山成了劉備的了,歷史真是有趣,有那麼多的謎團可以進行猜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許多老中醫總喜歡把治癒過的病例如數家珍似的講給別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