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財迷
-
2 # 卿本娘娘命
對父母冷漠,對子女上心,這不是一些人,而是大多人都可能有的。
父母對孩子百分之百好,子女對父母不及百分之十。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很怕做的不到位。
子女對父母總是以為還有時間。年輕時不理解父母。做了父母,才知道父母的辛苦。
有時不是冷漠無情,是生活所迫。尤其成家後,小家生活尚且艱難,便想著再等等才孝順父母。
常常是子欲養而親不待,悔之晚矣。
所以,無論多難,也要及時孝順,不給自己留遺憾,給孩子做個表率。
-
3 # 三餐四季裡的白日夢
人總是趨利避害的,如果這些人是功利主義者,那我想他們應該想的是父母已經對他們產生不了價值,好好培養孩子還可以養兒防老。當然,還有另一種可能,就是他們從小生活的家庭環境不和諧,以至於他們對父母產生了不好的印象,長大之後想做一個負責任的父母,所以對孩子很上心,又因為童年的創傷導致他們對父母的怨恨。因此造成了對父母的冷淡和對孩子的上心。當然,我並不提倡這種做法。
-
4 # 情感影片剪輯創作
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現實社會中存在很多這樣的情況,我家鄉這邊的出現了好多次這樣的案列,我記憶猶新的是在一家人門口,靠近馬路,有一間小小的土坯房,我問過了才知道,住著一個老太太,老太太生了三個子女,兩個男孩一個女孩,長大後因為撫養老人方面,三兄妹搞得老死不相往來,最終老母親無人贍養,一個人住到大兒子門口的土坯房,平時吃的都是村上的人幫襯著,我個人認為這種兒女說個難聽的話,當初生他幹嘛?你怎麼對待父母,你的子女長大就是怎麼對待你們,你們就是孩子最好的鏡子。這是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大家有不同的觀點一起來討論!
-
5 # 讓夢開出花
其實這樣的人很多,我小叔子就是這樣的人。
結婚以前,父母說什麼聽什麼。可結婚以後,卻是事事聽媳婦的,不分對錯都聽。公公癌症去世時,都沒有掉過一滴眼淚。我老公問他,為什麼自己的爸爸都沒了,一點兒也不傷心嗎?他竟然說哭不出來。
對老媽就更別說了,除了要錢要房要東西之外,連一句熱乎話都沒有說過。過年都不會去看看老媽,那都不是一般的冷酷無情了。
相對比來說,對自己兩個兒子那簡直是照顧的無微不至。孩子的話就是聖旨,說什麼聽什麼。可這樣的結果卻把兩個兒子都寵的人人討厭。
對父母冷漠的人,一般都是特別自私的,他們對待父母的付出都想要得到同樣的回報。從沒有想過自己是怎麼長大成人的!可對於自己的孩子卻是無私的,傾盡所有的付出。
這樣的人唯一沒有想到的是,他在對父母惡語相向,冷眼冷語嫌棄的時候,忘了孩子一直在他身邊學著呢!所以說對父母不孝順的人,(父母品行不好的除外)他們的孩子長大後也絕對不會好到哪裡去!
-
6 # 阿湯哥的大鼻子
沒有吧,我身邊有些媽寶男,媽寶女一個比一個孝順呢,連找物件都聽爸媽的,多好是吧。
-
7 # 我耀輝翔
這個問題各有各的看法,我小兒媳就是對大人極度自私,對她自己倆個兒子好之又好,在我的認知裡對她兒子好,也就是對我孫子好,我覺得沒什麼過錯,而且現在經常會變著法子向我要錢,經常叫我孫兒發信息說買這買那的,但都是一些麼多錢,我每次也會給,我覺得對孩子好就夠了,應為我們是大人,相互理解最好,我把倆個兒媳跟自己女兒一樣對待,對兒孫我都是很疼愛的,
-
8 # 沐憶童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情況,
一朋友家的小姑子,
父親生病需要錢動手術,
她說她生活不容易,沒錢。
但卻給自己的孩子報了很多的興趣班,
送孩子參加各種活動。
她小姑子的意思是,
她已經嫁人了,
嫁出去的女兒 潑出去的水,
照顧父母的責任應該是哥哥的。
我當時也在想,
都是至親的人,為什麼區別這麼大?
父母對你有生養之恩,
你就應該照顧父母終老,
這是責任,也是義務。
可能有些人覺得父母畢竟是大人了,
可以照顧自己,
再不濟也有其他的兄弟姐妹照顧,
而自己的孩子卻不一樣。
孩子歲數小,需要照顧,
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的。
不管怎麼樣,
都不能為了孩子而忽略父母。
-
9 # 社會應對方法
小時候父母管太多,少了溫情,都忙於生計,等於兒女長大後,該結婚都結婚,有了後代,根本忙不過來照顧父母,小孩要不讓父母操心,自己顧上,兩邊擔沒有擔的起,只能放老抓小,小不教容易變壞
-
10 # 風隨路轉
上對下親,這是自然法則!再者,父母代表著過去,而孩子卻代表著未來。很多人雖留戀過去,但真讓他回去,卻不一定能回得去;而對於未來,大家都充滿著憧憬,雖然未來有時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美好。當然,対於娶了媳婦忘了孃的那部分人,咱就不說了。
-
11 # 子墨雲飛sjy
其實,這是當今社會普遍現象,當角色互換,等到我們老去的那一天,也會存在這樣的可能,子女忙碌,新時代競爭激烈,又有多少時間來陪伴我們。說到底就是子女對老人缺乏耐心和愛心。寧願花很多金錢和時間去陪養孩子,而沒有精力去對待自己的父母。尊老愛幼是中國多少年傳承下來的美德,我們更應該去重視,繼續發揚光大。
-
12 # 白夜有讀
父母和孩子本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分離。
不光是我們和你我們的父母,我們和我們的孩子也是一樣的。我們現在的兒女關係,就是過去父母和我們的關係。過去我們的父母愛我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現在我們也一樣。
我認為這是一種愛的傳承。
我們的父母長大了,離開他們的父母,孕育了我們。就會把所有的愛和耐心全部都傾注在我們的身上。想想看是不是這樣,小的時候我們的父母是不是愛我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
等到我們長大了,我們還是離開父母,組建家庭,養育孩子,然後像我們的父母愛我們那樣愛自己的孩子。就像輪迴一樣,被愛,付出愛,失去愛。
它也是一種愛的本能選擇。父母的愛是付出不求回報。而兒女對父母的愛是索取型,索取型的愛本來就沒有回報的。
當然,烏鴉尚能反哺,我們作為人來說,也有對父母的基本感恩,但是,我們有了孩子以後,我們對父母的愛絕對不會超過對孩子的,每一個父母都是一樣的。
這也是每一個父母的心願——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地長大,有自己的生活,快快樂樂的。如果我們對孩子不好,我們的父母首先就不會答應。
我更多的相信,父母和兒女就是一場緣分,既然做了父母,就不要在乎付出了多少,有沒有回報。把我們從父母哪裡接受到的愛傳承下去,這也是每一代父母的願望。
-
13 # 仰望白雲
有吸引,就有冷漠,像是排斥,異極相吸,同極相斥,你見過哪個嬰孩是冷漠的,無非是在經年累月的日子裡生生把孩子變成了年輕時的父母,一樣的人,自然相斥,也就是冷漠。
-
14 # gjx大俠
這樣的人很多,就如我吧!父母含辛茹苦把我養大,我為了我自己的家庭,把所有的精力與金錢都花在孩子身上,忽視了我的父母,認為父母的身體還算硬朗。總是認為等孩子慢慢的大了,孩子能賺錢養家了,自己的生活好了,也不會那麼累了,賺錢再去孝敬父母,陪伴父母。
可是(子欲養而親不待)孝敬是不能等待的,父母突然有病去世,自己後悔莫及。時時想起,心裡那種愧疚的心情,一時無法平靜。我發現這種現象特別的多,大多數人都是與我的心態一樣,想以後孝敬父母,讓父母與我們一起住,孝敬他們方便。(到那時孩子都結了婚,分了家),沒有牽掛,可以一門心思的照顧父母。父母想吃什麼,自己也有時間做給他們吃,給他們洗洗澡,剪剪頭髮與手腳指甲,把他們的衣服,被褥子洗淨,不讓他們有難聞的氣味,天氣好的時候,帶他們出來溜達溜達。可是到現在有這個時間與金錢,確沒有了父母。
有父母的朋友,不要再等待以後孝敬他們,現在就開始去做,不然自己會後悔一生,自己的良心也不會平安。 -
15 # 夢禾
對父母冷漠的人,生活中一般有以下幾種:
1,這些人心裡或許對父母有怨恨。比如,家裡條件不好,父母讓小兒子繼續唸書,卻讓大女兒輟學跟人出去打工。女兒心裡不平衡,覺得父母偏心弟弟,故而疏遠父母。
2,這些人自己活得糟糕,但其父母卻活得豐盛。比如,子女剛成家就業,而父母的經濟、人脈、格局等各方面都比子女強。子女自己這一攤還忙活不過來,無暇去顧及父母。
3,父母和子女住在分別不同的地方。比如,子女在新疆,父母在河南,子女平時工作很忙,節假日打個電話簡單聊幾句,條件好的再匯點兒錢。
4,父母跟子女是是不善於表達的人,各自平安時表現冷漠。比如,我以前覺得我老公跟對父母冷漠,可以婆婆今年生病住院,老公又是匯錢,又是託人找好醫生的。
-
16 # 慢慢情感感悟
確實是這樣的,我身邊碰到不少人都是這樣的,他們普遍都對父母缺少關心,而對自己的子女卻很上心。
我覺得最大的原因就是,我們很多家庭的父母沒有教會孩子學會感恩。我們大多父母對孩子都是無私的付出,他們甚至將孩子寵的目無尊長,無法無天。
所以,孩子從小就習慣了父母無償的付出,如果哪天父母不付出了或者沒能力付出了,對成年後的孩子來說就沒價值了(還需要負擔養老)。一個不懂得尊重父母,體會不了父母養育自己艱辛的人,又怎麼能指望父母老了,他會關心父母呢?
而這些自私的孩子長大成家生小孩後對自己生的小孩好,一是因為小孩是自己生的,屬於自己的血脈,而小孩也確實可愛;二是投資小孩比投資老人更具增值性,小孩長大後能賺錢,而老人老後卻需要子女養老。
但是這些子女卻忘了,自己對父母不好,也很難期望將來自己的小孩對自己好,因為小孩是有模仿能力的,小孩會跟著自己學的。
不管是道德上還是法律上,子女對父母都有贍養的義務,作為子女贍養自己的父母是義不容辭的事。不要等到讓父母寒了心,將自己告上法庭後才去履行自己贍養父母的義務。
-
17 # 獨行麼麼噠
對父母冷漠對孩子上心,這是普遍社會現象,年輕的父母對自己孩子生日記得清清楚楚,每年都要帶孩子去酒店做生日慶賀,而要問起他們老父母的生日,大多數人都要想半天也想不出來,也許是受中國水往下流傳統文化影響吧!一代一代都是這麼傳下來的,像5O一6O年代出生那一代人,還能顧及下自己的老父母,他們現在也都是老人了,最小的也都60歲,我看到他們有的人還在照顧自己8O多歲老父母,那年代兄弟姐妹多,可以輪流照顧,不像他們的下一代只生一個孩子,現在社會在進步,年輕人思想也在變化,老傳統孝順父母觀念漸漸在淡化,他們工作壓力又大,不可能再指望8O年後出生的孩子,再照顧他們的老父母了,那是不現實的。
-
18 # 彤姐er三事
父母對子女是無私的,子女對父母是有所保留的…
這應該是一個相當普遍的社會現象。父母有個頭疼腦熱,作為子女的最多是催促他們去看醫生,叮囑他們注意身體。而子女有個頭疼腦熱,恨不得一切的不幸都轉移到自己身上,更別說心急如焚日夜操勞了…
應該也是一種傳承,每一代人都是這麼過來的(極個別少數除外)!
-
19 # 人物來了
其實我最害怕的就是“子欲養,而親不殆”,不知道是否有朋友與我有一樣的擔憂。
但是在實際行動中,卻往往還是忽視了父母的感受,而一心撲在了孩子身上。
為什麼會產生這樣身心不一的現象呢?很多時候真的是生活所迫,能力有限。
比如說遠嫁的女兒,你如何能夠兼顧父母和孩子呢?能在節假日的時候,想起爸媽,給他們打個電話或者寄點禮物回去就不錯了。
現實不允許你給予父母更多的陪伴,就像父母當初照顧我們一樣,當我們有了子女之後,生活給了我們更重的擔子,我們必須得承擔起養育子女的責任。
其實我們不是對父母冷淡,而是遵循了人性本來的面貌:趨利避害,分了輕重緩急。
孩子還小的時候,沒你不行。父母在這個年紀往往還能自力更生,所以我們選擇了優先照顧孩子。
每次回家的時候,眼看爸爸媽媽臉上的皺紋和白髮一點點增加,腿腳也不那麼靈活了,心裡總是升起一股辛酸。
子欲養而親不殆,恨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在生活中游刃有餘。
有能力的朋友,就常回家看看,常陪陪父母吧!
暫時沒有能力兼顧父母子女的,也請多往家裡打打電話,多關心關心父母吧!
陪孩子的時間還有很長,但是陪父母的時間,真的是一天天的在變少。
請珍惜父母對你無條件的包容與愛,請珍惜接下來跟父母相處的每一個時刻!
活在當下,珍惜眼前!行動起來吧!
-
20 # 東風與馬耳
我試著說一下,有不對的,您批評。
我寫了幾遍發現都有些跑題,您問題的重點,應該在對父母的“冷漠”,與之對比的是對自己的孩子很好。
我無法判斷他這種冷漠的根由是什麼。我無法知道他對父母的冷漠是因為小時候父母對他愛的缺失?或是他真的枉為人子,毫無感恩之心。
假如是前者,我可以理解這種“冷漠”。因為感受過沒有愛的痛苦,所以對自己的孩子加倍去愛,生怕孩子像自己一樣,生怕自己像父母一樣。
如果是後者,“冷漠”這個詞已經用的很重了,他可能把父母完全視作陌生人,拒絕履行奉養父母的義務。孝順父母需要時間需要愛心、耐心,而他可能覺得這些付出是浪費,他已經長大,可以自給自足過著自己的生活,他已不需要父母餵飯、給錢,這時候孝順父母已得不到什麼。
而對自己的孩子卻不一樣,他寄託了他的夢想,寄託了他想完成卻沒做到的。他希望孩子長大成人,成龍成鳳,他也能跟著過上好日子。他精心培養的孩子,他付出了無數心血養大的孩子,長大後不可能不孝順他、不感恩他,不可能一心想逃離自己,不可能不為他養老送終。
有些人是這樣,他不相信那些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所以他不為人子。
以上只是就一些可能進行的回答。或許背後的原因很複雜,不是誰孝順不孝順的問題。希望給您提供了另一個角度的思考,這是我希望噠~
一個人最應該感恩的是自己的父母!可為什麼成家後對父母卻冷漠無情?對那個沒有付出的兒女卻很上心?是忘記了自己怎麼長大成人的?還是對自己的孩子報有更大的希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孝順自己?
回覆列表
很多這樣的人。等自己老了,自己孩子也這樣對自己的時候才會覺得好像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根本原因在:家風,家教,傳承的問題上,有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