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薦文館

    有一種理論叫做止損

    比如說你花了30塊錢買了一張電影票,但是這個電影真的非常的垃圾,非常的不對你的胃口,那麼你是選擇堅持兩個小時,把它看完,還是選擇走人?

    多數人呢?會覺得我既然花了錢了,那我一定要把它看完,要不然就太浪費了,而如果是我的話,我就會選擇走,因為我既然看他是一種痛苦,那麼為還要再浪費我的兩小時呢。

    止損是一種智慧,懂得止損的人才會生活。不要浪費自己的時間,去把它看完,去選一本真正你感興趣的書看。

  • 2 # 米拉在西糊

    看不下去,我會選擇放棄看。

    看書就是與作者交流,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朋友,而書,也不是每本都適合你,就如我初中喜歡讀名著,不喜歡讀散文,而高中才開始喜歡讀。當你的感受能領悟書中精華時,這時這本書才適合你。

    當然專業書籍,如果僅僅是太難,看不下去,還是要堅持一下的。

  • 3 # 登高方望遠

    看一本書看不下去,這要視情況處理。如果因此對內容不感興趣,或是再讀下去受益不夠,那就放棄;如果是文中的內容深奧難懂,而這些內容正是自己所需,那麼就要堅持讀下去,透過諮詢和學習越過這道坎,這對自己將是質的跨越(特別是技術方面的內容)。一本既能激發讀者讀下去的興趣又能帶給讀者知識、陶冶情操才是好書。

  • 4 # 陌上花的春天

    這個問題真好,估計也是很多人的困惑,我個人的體驗是覺得書好就逼自己一把,比如我吧,看《自卑與超越》,我讀起來覺得很費勁,感覺很晦澀,但內心中認定這是一本偉大的書,也想知道它到底講了些什麼,就逼著自己看完了,第一遍下來感覺自己濛濛的,留存下來的不多。好吧,那就再來一遍,突然就感覺是開了一扇窗,也就越來越覺得有意思了。

  • 5 # FEICHEN蒲公英

    我會選擇看下去。若是這本書你選擇看那麼它一定是你感興趣的,既然開始堅持也要把它讀完,或許結局不是我們想要的,但是過程是我們爭取的

  • 6 # 糾結吃吃喝喝的小劉姐

    在此分享給你一個讀書方法:費曼讀書法。

    “你從頭讀,儘量往下讀,直到你一竅不通時再從頭開始,這樣堅持往下讀,直到你完全讀懂為止。”

    以上這段話是費曼送給她14歲的妹妹的。費曼在他妹妹14歲生日時送給了他的妹妹一本大學天文學教科書,這對當時的妹妹來說無異於天書,於是妹妹在請教費曼如何讀這本書時他便說了這番話,他的妹妹在聽了他的話後按照他的方法去做了,最後他的妹妹成為了一名天文學家。

    費曼本人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費曼物理學講義》是他的最著名的著作之一,很多人讀過他的這本書後也拿到了諾貝爾獎。費曼最著名的還有他的讀書方法——費曼讀書法,這個讀書方法可以幫我們解決專業的問題,看似簡單愚笨,卻能讓我們在反覆的誦讀中逐漸理解書中的內容,達到快速精通一個專業的作用,我國古代對這種方法有類似的說法“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說的也是相同的道理。

    所以,對於我們來說何不對接大師的頂級思維,向大師學習呢?如果一本書看不下去了,試試費曼讀書法吧!

  • 7 # 武吉六

    做學生的時候把讀書當做任務,書籍大多都是老師推薦或同學介紹,對於看不下去的書會堅持讀下去,多看幾遍,直到看明白。現在上年紀了,所讀書籍都是自己選擇,平心靜氣,所讀之書已經沒有讀不下去的,所以也就不強迫自己了。

  • 8 # 無至上

    書讀不下去一般是兩種情況:

    不知道字、詞的意思,無法理解描寫的內容不知道書中內容的背景,無法理解描寫的意義

    所以建議不要繼續看下去,也不要放棄,特別非小說類的書。

    現在網路提供很多資源,我們可以搜尋字詞的含義,特別是那些專用名詞,要理解它們的解釋,這樣可以比較快速解決問題,繼續看完。

    如果是無法理解書中內容的背景,那就要先看其他相關的文件,提高自己對那個時期的理解,再來看完這本書。

  • 9 # 豔小萌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閱讀改變了很多人,也成就了很多人。

    開始讀書的時候常常會覺得枯燥無味,特別是理論知識類的書籍,當你看故事、小說類心情就截然不同,這是什麼原因呢?要如何解決?

    理論知識書籍枯燥無味,越看越看不進去,有時看著看著就睡著了,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

    1、把理論知識書籍選擇在早上起床後的三個小時內讀閱,這是因為早上是一個人一天中精力最旺盛的時期,也是頭腦最靈活的時候,在這個時間段學習會事半功倍。2、如果早上沒時間,那麼可以選擇學習1小時,休息15分鐘,活動活動後再繼續,時刻保持頭腦清醒。

    看書本是一件枯燥的事情,養成習慣就好,要看自己喜歡的就不會覺得枯燥。

  • 10 # 玉瑟書鬼

    看書看不下去原因有多種,簡單說三種常見的。

    一種是因為書中內容與你三觀嚴重不合,這種書建議就不要看下去了,純粹浪費時間,越看越不舒服,何必為了本書跟自家過不去。並且,早點結束就能節約時間看其他適合你的。人生就三萬天左右,何必浪費。

    另一種是你個人本身沒在狀態,這種時候別說看書,幹啥你都會心煩。這種時候建議舒展身體,平靜情緒再接著看。

    還有一種是腦負荷超標了,這種時候如果看的是思想深刻的書,你壓根不可能看進去。就像往封閉的瓶子裡不停加水,不僅得不到任何益處反而會傷害大腦。

    看不下去的原因很多,就不一一分析。但不管是哪種,當你覺得看書不能感到愉悅時,建議停止。

  • 11 # 有話我職說

    選擇放棄或者放一放再讀

    如果我看一本書,看不下去了,我會選擇放棄或者放一放再讀,而不是強迫自己看完。

    這就像是老話兒說的一樣,“強扭的瓜不甜”,看不下去,一般應該是因為沒有興趣導致的,強迫自己來看,也不會收穫很大,與其這樣還不如干脆放棄或者放一放,先把精力用在其他感興趣的事情上面。

    我之前也有過,書買了回來,幾次都讀第一章的情況,後來乾脆放起來了,隔一段時間我再抓起來讀,就感覺好多了。

    怎樣才能看得下去一本書

    1、感興趣

    感興趣這點不用說,相信我們每個人都非常樂於去讀自己感興趣的書。

    2、學以致用

    在書本的選擇上,建議去選能夠“學以致用”的書,這樣你就能夠看得下去了。為致用而讀書,因為有讀書的目的性和願景在,這樣讀起書來會感覺有勁的多,你可以試試。

    比如你最近一直為如何寫好文章發愁,你就去讀教寫文章的書籍,讀了之後,就能致用,這樣讀書之後你就能夠很開心,覺得讀書解決了你的問題,對你有益處,因此對讀書也就不會有看不下去的厭倦感了。

    我挺喜歡讀書的,基本上讀的進去都是遵循了以上的邏輯,一個是有興趣,一個是學以致用,希望這個小建議能夠給到你一些幫助。

    另外,針對讀書讀不進,我的觀點是讀不進去就放棄,或者放一放再讀。但如果你還在上學讀書階段這個恐怕要例外了,針對要完成學業,必須逼迫自己去讀書的情況,我的建議是,可以嘗試一下,培養自己對書本內容的興趣。

  • 12 # 宅家天明

    我覺得應該暫時放棄。讀書的目的在於學習其中的只是,感受書中作者表達的想法,而看不下去的時候,那就意味著此時的你已經與讀書的目的背道而馳了,那麼此時你就應該放下書本,好好的放鬆一下心情,等精神不再會左右你的思緒的時候,再繼續看下去。

  • 13 # 郝叔讀書

    如果一本書讀不下去,你應儘量確保是由於書的原因,而非由於你的原因,否則的話,你很可能錯過一本好書。如果書是好書,而你卻有點讀不下去,那麼在某種意義上而言,你更應該努力嘗試讀下去,因為讀不下去的地方往往是你可以最有收穫的地方。我們只有透過做一些較有挑戰性的或較有難度的事情,我們才能有所進步。讀書也是這個道理。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一本書讀不懂,是由於書本身的原因,而非你的原因。比如說,這本書邏輯混亂晦澀難懂,比如說這本書的價值觀你實在無法認同,等等。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麼你大可不必與這本書糾纏下去,不必要在其上浪費時間,而要大膽放棄。甚至有一些眾人眼中的名著,你也大可不必在意,而要聽從你的內心,相信你自己的判斷。

    最後建議,拿到一本書後,不要悶著頭從開始讀到結尾。如果一本書不值得讀下去,那麼這種方法就有點浪費時間。我們要像《如何閱讀一本書》([美] 莫提默·J. 艾德勒、查爾斯·範多倫著)裡所說的那樣,書要分層次地讀。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

    一點淺見,僅供參考。

  • 14 # 夢想中的世界

    首先你要明確你讀這本書的目的,你是想簡單地獲取知識還是提高自己的理解力深入閱讀。

    一般來說獲取知識,只要大概的讀一下,瞭解即可。如果一本書很難懂,但是對你有需要,而且可以提高理解力,你可以一句一句認真研讀。

    我現在看的書還是平常都比較容易懂的。比較難懂的我都會先放在一邊,把容易懂的,自己感興趣的書先讀,先了解,增強了看書的理解力。慢慢嚮晦澀難懂的書進發。

    如果一本書,你看不下去了,可以先不用看,先去把你想看的書看下去,可能回過來讀這本書會有另外的心境。

    我自己現在看書,尤其是人名多的書,都會邊讀劃關鍵詞,對我來說會更好閱讀,這是我的看書的小方法,不知道能不能幫到你。

  • 15 # 緣年寒光

    當我看一本書看不下去時,果斷放棄不會強迫自己看下去。

    首先我們要明白自己為什麼看不下。無非兩種可能:

    一,書裡面的內容讓我們失望了,沒有營養價值。

    二,我們的內心不夠清淨,心有雜念就讀不下去一本書,哪怕一個字一段話。

    一本沒有營養價值的書,就沒有必要強迫自己讀下去了。因為讀書是需要消耗時間的,時間就是我們的生命。我們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去做無用的事情。

    假如自己心有雜念,身在曹營心在漢,看書的話基本上都是走馬觀花,也根本看不下去。心裡有心事,別說讀書,做任何事情都做不好。即使是一本營養價值很高,自己非常喜歡的書,看了後面一句話就忘了前面一句話,書本的內容也不可能帶我們走進書的世界。這個時候強迫自己讀下去還有意義嗎?

    所以說,想一本書,首先要挑選自己喜歡的書,感興趣的書。並不是每一本好書都適合自己。有了好書還不夠,還需要一個好的心情。只有心靜如水的時候才能讓自己沉浸在書的世界裡,領略書籍裡面精彩的世界。

    想必大家都記得圖書館裡看書,是聽不聲音的。我們唯一能聽到的聲音是翻紙章的聲音和藏在文字裡面的聲音。時刻保持自己內心的清淨,心無雜念,才能走進書的世界。心浮氣躁的時候,就放下手中的書,讓心情沉澱了,再捧起。

  • 16 # 麥熟天

    關鍵是那本書是幹什麼的。

    如果就是本消遣的無關緊要的書,看不下去了,就放一邊去,也許那樣可以倒出更多精力幹更多有用的事情。

    如果那書的內容,有關於你未來的發展,那就不一樣了。比如計算機之類,社會很多行業都已離不開它,你不去學便是真地很難工作下去的。所以,那沒辦法,一點點學吧。哈。

    唉,看書,有時,在現在這樣浮躁的社會里,很難靜下心來去讀下去的,這樣的看不下去,卻是有著某些背景的。但無論如何,對自己愛好的,有用的書還是應該堅持讀下去的。

  • 17 # 使用者我本布衣

    這要看這本書的內容以及和自己所學的專業是否相關。如果相關那是要看下去的,不相關可以暫時不看,在看到別的書與此書有相關內容後,可以再回頭來看,這時你會覺得有所收穫。書海之寬,精力有限,我們就是天天看書也看不完的。我們只能有選擇性的儘量多看些書來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質和個人修養。

  • 18 # 軫念信箱

    有人說,閱讀是和過去幾百年來最精明的頭腦對話;

    有人說,閱讀是用眼睛丈量世界,去尋找第1001種生活;

    還有人說,閱讀是讓我們短暫的換一種人生,從而意識到我們遠非宇宙的中心;

    關於閱讀的好處,前人已經講過太多,但是正如一位哲人感慨的那樣:問題不是人們不知道閱讀的好處,而是即便知道也不願意閱讀,這是人們生活在困境的重要原因。

    前不久何冰登臺演講,他感慨說:人類積攢了幾千年的財富,所有的知識、見識、智慧和藝術,像是專門為你們準備的禮物……你們擁有了我們曾經夢寐以求的權利,選擇的權利。

    很多人對此嗤之以鼻,但是我相信他說的是對的,但我遺憾的是,在快餐誘惑如此多的今天,很多人會做出錯的選擇。

    人類積攢了幾千年的財富,所有的知識、見識、智慧和藝術,也許在網際網路時代更加唾手可得,比如我自己就深切感受到,過去買書是一筆大消費,但是現在用各個平臺的免費閱讀軟體,讓我隨時隨地就可以免費閱讀各種書籍,以至於我常常覺得,我最大的財富在手機裡,因為蒐集了數千本書。

    而各個影片網站的免費學習影片,紀錄片影片,可以讓我們足不出戶就學習和認識世界,但是,在快餐文化的誘惑下,多少時候,我們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書太多,時間太少,我們面臨的誘惑太多,常常沉湎於短暫膚淺的快感,這也是我們如此容易焦慮,如此容易錯失人生的原因之一吧。

    前一段時間,我答應大家要列出一份我的閱讀書單,但由於我總是在糾結和權衡,以至於一拖再拖。

    今天,我選出了60本對我影響最大的外國文學作品,分享給大家,希望可以為大家的閱讀之旅,帶來些微幫助。

    後續會整理一期心理學書單,這些書讓我更瞭解自己,對於重塑我的人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還會整理一期我喜歡的詩集,因為我太喜歡讀詩了;當然,還有一期哲學書籍和單單列出來的中國文學作品。

    我希望和所有人一起分享我所喜歡的書籍,因為書籍真的給我的生活帶來很多寧靜,富足,幸福,我希望更多人可以體味到這種快樂。

    分享一個我的閱讀經驗,那就是讀一位作家的代表作,如果喜歡,就讀完他所有的作品,從而對這個作家有個更深刻的認識,如果不喜歡,就讀他名氣最大的一兩本書,感受一下就可以了。

    建立閱讀的系列性,縱向深入和橫向擴充套件,而不是有一本沒一本的亂讀,會讓我們建立全域性觀,並能更系統深刻的看待問題。

    以下是我喜歡的60本外國文學作品,其實不僅限於這些書,每一本書的作者,也是我嚴格挑選出來的。

    我是真心希望可以幫到更多人,因為這些作家的書,都是經過我篩選之後,年代比較近,理解起來比較容易,但是閱讀體驗會很獨特的書。

    書籍排名是很隨意的,不分先後哈~

    1.雷蒙德·卡佛《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這本小說集是由十七篇短篇小說組成,記錄了普通人和底層勞動者的生活,他們為生存努力,面臨婚姻破裂,失業和酗酒,破產和困窘。有人說卡佛一生都在為小人物寫作,其實,縱觀卡佛的一生,何嘗不是這群人中的一個,在苦厄中寫作的作家很多,但是在此境地依然充滿自由精神,落拓而灑脫,也是一種格局吧。

    2.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

    有人說,毛姆是每個人閱讀純文學路上的初戀情人,你透過他接觸純文學,瞭解純文學,愛上純文學,最後,你註定和他分道揚鑣,因為他只是二流的被高估的文學類作家。我卻覺得,一切文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建立和人的聯絡,沒有這個出發點,過分追求曲高和寡沒有意義。

    3.雷蒙德·錢德勒《漫長的告別》

    「我想要的我總能找到;可等我找到時,就再也不想要了。」

    我最喜歡的是硬漢,我最掙脫不掉的是硬漢柔情。所以,我逃不掉海明威,逃不掉麥卡錫,也逃不掉錢德勒。最硬的胸膛有最軟的心腸。錢德勒的寫作風格,我真的特別喜歡。

    4.科馬克·麥卡錫《路》

    《路》大膽地想象著一個沒有希望的未來,但父親和兒子,是「彼此的整個世界」。他迫使我們開始思考,當世界末日來臨時,當我們最終一無所有時,是什麼在支撐著我們繼續走下去。

    科馬克·麥卡錫一直是我特別喜歡的作家,和喜歡海明威一樣喜歡。

    5.埃利芙·沙法克《愛的四十條法則》

    6.尤瓦爾·赫拉利《人類簡史》

    「多數人很難接受自己的生活秩序只是虛構的想象,但事實是我們從出生就已經置身於這種想象之中,而且連我們的慾望也深受其影響。於是,個人慾望也就成為虛構秩序最強大的守護者。」

    《人類簡史》讀起來很生澀,需要花時間和精力去啃,但是它會告訴你: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走過怎樣的路?我們的歸宿將在何方?如果你想認清你自己,也許你可以嘗試著讀一下。

    7.約瑟夫·坎貝爾《千面英雄》

    約瑟夫·坎貝爾歷盡多年搜尋閱讀了全球各地的神話與宗教故事,將這些故事中的共通的奧秘彙集在幾百頁的《千面英雄》中,將神話之源輕鬆顯現在世人面前。

    坎貝爾告訴我們,英雄的旅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主要階段。啟程:放棄當前的處境,進入歷險的領域;啟蒙:獲得某種以象徵性方式表達出來的領悟;考驗:陷入險境,與命運搏鬥;歸來:最後再度回到正常生活的場域。這是每一位英雄的必經之路。

    8.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這本非小說類書籍涵蓋了心理學和靈性的交叉點,他們對構成成就感強的人的屬性充滿洞察力和智慧。透過對複雜的人類概念的雄辯性研究,派克對人類精神發展的四個截然不同的階段進行了理論化,從而實現了自我實現。

    9.喬治·奧威爾《為什麼寫作》

    「幻象可以變成半真相,面具可以改變臉部表情。眾所周知的論點是,民主與極權主義「一樣」或「一樣壞」。所有這些論點都可以歸結為說,一條麵包等於沒有面包。」

    喬治·奧威爾的《1984》,《動物農場》,都很震撼人心,我喜歡這本書,是因為在寫作上帶個我很多思考。

    10.曼努埃爾·普伊格《蜘蛛女之吻》

    《蜘蛛女之吻》是普伊格的第四部小說,這無疑是他的小說中影響最大的一部。在1976年發表後,幾次再版,被譯成多種文字,並改編成電影。作者對於同性戀的產生與存在,以嚴肅的態度進行了具體的分析。

    這本書強烈推薦閱讀,非常推薦閱讀,一定要讀!

    11. 米蘭·昆德拉《生活在別處》

    米蘭·昆德拉透過《生活在別處》這部作品研究人性的崇高與邪惡,透視人身上最黑暗最深刻的激情,揭示它可能導致的悲劇。米蘭·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和《不朽》,同樣推薦閱讀哦~

    12.海明威的《太陽照常升起》

    海明威是美國「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對人生、世界、社會都表現出了迷茫和彷徨。他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他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個人很喜歡海明威的作品,如果你喜歡他的寫作風格,相信你會迫不及待的讀完他的所有作品。

    13.弗吉尼亞·伍爾芙的《達洛維夫人》

    《達洛維夫人》是由弗吉尼亞·伍爾芙,在1925年發表的一部長篇意識流小說。小說描述了主人公克拉麗莎·達洛維,在一戰後英國一天的生活細節。該小說作為伍爾芙的代表作之一,被時代雜誌評為1923-2005百部最佳英文小說之一。

    14.太宰治的《人間失格》

    太宰治的《人間失格》非常出名,本來不想再加入書單,因為大家都知道,但由於我個人喜歡日本詩多於小說,推崇的日本作家並不多,所以就加上太宰治吧,另外,這位作家的其他幾本小說我也讀了,感覺一般,不推薦衍生閱讀。

    15.三島由紀夫的《假面自白》

    作品帶有自傳性質,描述了主人公「我」的成長曆程,以及複雜的心理活動。將與少年時期快樂的慾望相連的性願望,極其正確而冷靜地加以整理、表現,並將它作品化。《假面自白》在日本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被評價為「三島文學的核心和根子」。

    16.卡夫卡的《城堡》

    卡夫卡一生的作品並不多,但對後世文學的影響卻是極為深遠的。卡夫卡的小說揭示了一種荒誕的充滿非理性色彩的景象,個人式的、憂鬱的、孤獨的情緒,運用的是象徵式的手法。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超現實主義餘黨視之為同仁,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荒誕派以之為先驅,20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黑色幽默」奉之為典範。

    17.阿爾貝·加繆《局外人》

    阿爾貝·加繆的《局外人》透過塑造莫爾索這個行為驚世駭俗、言談離經叛道的「局外人」形象,充分揭示了這個世界的荒謬性及人與社會的對立狀況。莫爾索的種種行為看似荒謬,不近人情,實則正是他用來抗擊這個荒謬世界的武器。

    18.西奧多·德萊塞《美國悲劇》

    西奧多·德萊塞,美國批判現實主義代表作家之一,與海明威、福克納並稱為美國現代小說三巨頭,知名作品包括前兩部處女作《嘉莉妹妹》和《美國悲劇》。《美國悲劇》堪稱德萊塞成就最高的作品,入選《時代》雜誌2005年評選的百大英文小說。

    19.羅曼·羅蘭的《名人傳》

    在茨威格心目中,羅曼·羅蘭佔據著崇高的地位。《昨日的世界》寫到兩人第一次見面時說:我在他房間裡感覺到一種人性的、道義上的優勢;一種不帶驕傲情緒的、內心的自由,這種自由對於一個堅強的人來說是不言而喻的。我一眼就看出,他在關鍵性時刻將代表歐洲的良知。

    20.喬斯坦·賈德《蘇菲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關於西方哲學史的長篇小說,它以小說的形式,透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發展的歷程。

    21.卡勒德·胡賽尼《追風箏的人》

    卡勒德·胡賽尼,美籍阿富汗裔作家、醫生,其主要作品有小說《追風箏的人》、《燦爛千陽》、《群山回唱》。這位中東作家的作品不多,但是每一部都值得閱讀哦~

    22.托馬斯·品欽《萬有引力之虹》

    作者將熱力學第二定律引發的前人哲學猜想「熱寂說」,即隨著「熵」的單向增加,將在全宇宙達到完全的均衡,宇宙即成死寂世界的觀點引入該小說,藉此隱喻科學技術造就的現代世界終將走向滅亡。

    23.索爾·貝婁《更多的人死於心碎》

    該小說講述了主人公本諾,一位植物學教授的情感關係過程。他因遊離於社會關係之外而處於不確定狀態:他希望透過家庭的建立而回歸社會,但他寄予很大希望的「家庭關係」卻反而成為他生活的一種制約,最後他被迫逃離人世而遠赴南極大陸進行科考。

    24.斯蒂芬·茨威格的《熱帶癲狂症患者》

    故事描寫了一個醫生出於法律抑或私慾,拒絕幫一位貴婦墮胎,但後來又後悔,甚至因此而變得神經。可憐的貴婦最後死去,固執的醫生誓死替她保守死亡的秘密。茨威格的每部作品都強烈推薦閱讀,尤其是對女性心理學感興趣的讀者,茨威格真的是天賦型作家。

    25.加西亞·馬爾克斯《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

    馬爾克斯的作品非常有代表性,無論是《百年孤獨》,還是《霍亂時期的愛情》都堪稱經典,但很多初次接觸拉美文學的人,沒有耐心讀下去,所以推薦這部《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非常馬爾克斯式的寫作手法,但篇幅又不長,很適合初次想要了解馬爾克斯的人。

    26.菲茨傑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

    菲茨傑拉德的文筆真的很優雅,無論是《了不起的蓋茨比》還是《夜色溫柔》,都是我的摯愛。讀完《了不起的蓋茨比》之後非常悵惘,因為蓋茨比一生都在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虛無縹緲的不現實的東西,黛西是他心中的綠光,卻也是凡塵俗世的物質女郎,蓋茨比的幻滅,何嘗不是我們每個人的幻滅。

    27.瑪格麗特·杜拉斯的《情人》

    瑪格麗特·杜拉斯是我看來,唯一一個靠一本小說征服全世界的女作家,第一次讀《情人》的震撼感至今記憶猶新,後來讀了女作家的其他小說,或者說讀完了她所有的小說和散文,再也沒有這種驚豔感了。

    28.多麗絲·萊辛的《倖存者回憶錄》

    《倖存者回憶錄》講述了一個超現實的故事,作者用豐富的故事細節表達著自己對於文明的憂患。一次災難過後,城市淪陷了,沒有食物、沒有水源,人們紛紛向安全地帶逃離而去。這時候,一個無名無姓、單身的中年婦女卻獨自居住在一棟快成廢墟的清冷公寓裡,旁觀著周遭的一切。某天,一個陌生的男子出現在她的客廳裡,留下了一個12歲的叛逆女孩艾米莉和一隻叫雨果的半貓半狗。從此,一種微妙的關係在中年女人和小女孩艾米莉之間蔓延開來。

    29.辛克萊·劉易斯《大街》

    「我想請你幫我一塊兒琢磨琢磨。我覺得現在婦女們總是被黑暗團團圍住。這到底是怎麼搞的……請問我們究竟希望得到的是什麼——到底需要什麼呢……我覺得,也許我們需要的是一種更為理智的生活。我們想得到一切,我們永遠得不到,因此我們永遠不會滿足!」

    很喜歡這本書,帶來很多啟發,相信你讀完也會有同樣的感受。

    30.庫爾特·馮內古特《時震》

    在該小說中,作者精心設計並虛構了一個特殊的科幻背景,即「時震」:就在時間再次向2001年執行的過程中,不管人們願意不願意,每個人都在一種「似曾經歷過的錯覺」主導下,完全一樣地重複以前所做的一切。小說還是很震撼的,馮內古特是一位值得研究的作家。

    31.多蘿西·塞耶斯《五條紅鯡魚》

    《五條紅鯡魚》一書給人的總體感覺是六個偵探(當然只有溫西勳爵是一流的)對付六個犯罪嫌疑人(當然只有一個是兇手)。鯡魚在西方俚語裡面有干擾因素的含義,所以這部書的名字實際上是告訴大家六個犯罪嫌疑人中,有五個是「鯡魚」。

    32.約瑟芬·鐵伊《時間的女兒》

    《時間的女兒》,書名出自弗朗西斯·培根的一句名言:真相是時間的女兒,不是權利的女兒。這句名言反應鐵伊在書裡的指控:國王亨利七世謀殺王子並篡改歷史。

    這本書有點生澀的,作者的其他書可以做選擇性閱讀。

    33.阿加莎·克里斯蒂《東方快車謀殺案》

    喜歡懸疑小說,必須要讀阿加莎,阿加莎的作品很多,和東野圭吾一樣,屬於高產作家,所以讀這類作家的小說,就讀名氣最大,最被推薦的幾部代表作,其他的看個人時間和興趣,否則閱讀量太大了。

    34.保羅·奧斯特《4321》

    1947年3月3日,露絲和斯坦利唯一的孩子弗格森出生了。從那時起,弗格森的生活展開了四條彼此獨立的平行路徑。四個男孩是同一個男孩,由同樣的DNA造就,在不同的城鎮長大,有著不一樣的知識激情、感情生活和社交圈,他們如影子般彼此映照,相互闡釋,也走向不同的人生境遇。

    35.瑪格麗特·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

    阿特伍德是很優秀的當代女作家,作品很有感染力,推薦深入瞭解和閱讀哦~

    36.莫迪亞諾《青春咖啡館》

    《青春咖啡館》寫的是法國問題女孩子的生活狀態。描寫了一個女子從不斷探尋人生真諦,到最終放棄生命追尋的悲劇命運。書中的一句問話像哲學命題一樣尤其發人深省:您找到了您的幸福嗎?可是,人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嗎?人終其一生到底能夠得到什麼?小說中的主人公什麼都嘗試過了,最終卻似乎一無所獲。

    37.博胡米爾·赫拉巴爾《過於喧囂的孤獨》

    赫拉巴爾曾經說:「我之所以活著,就為了寫這本書」,「我為《過於喧囂的孤獨》而活著,併為它而推遲了死亡。」

    小說透過廢紙收購站一個老打包工,講述他三十五年工作的通篇獨白,表達出對那些摧殘、踐踏甚至毀滅人類文化的愚蠢暴行的無比痛惜、憤恨與控訴。

    38.帕特里克·聚斯金德《香水》

    聚斯金德的文學創作幾乎都遠離鴻篇鉅製和重大題材,而總是把視點放在那些沒有社會地位的小人物身上。聚斯金德藉助對這些人物命運的描寫,展示了後工業社會中人們普遍存在的困惑、恐懼、沮喪、不安、無奈,及其悲觀的內心世界和荒誕反常、難以理喻的怪異行為。

    39.托馬斯·伯恩哈德《維特根斯坦的侄子》

    伯恩哈德說:想到死亡一切都是可笑的。他以極富音樂性的文字,犀利的誇張、重複和幽默,將人類境遇中種種愚鈍與疾病,痛苦與冷漠,習慣與禁忌推向極端,展現了人與人之間溝通的艱難。

    40.布魯諾·舒爾茨《肉桂色鋪子》

    布魯諾·舒爾茨,波蘭籍猶太作家,死於納粹槍殺。出版過《肉桂色鋪子》《沙漏做招牌的療養院》兩本小說集。他生前默默無聞,死後被譽為與卡夫卡比肩的天才作家。另外,他還是一位卓越的畫家,在歐洲超現實主義美術和電影領域有著重要影響。

    41.亨利·米勒《北迴歸線》

    「我去任何地方,都煽動了不和—不是因為我是理想主義者,而是因為我像探照燈一樣暴露了一切事物的愚蠢與無用。」

    亨利·米勒的崇拜者說,他是美國文學的開端和終結,看到他們將海明威視為無物,還是有些不滿的,不過米勒確實不可替代。

    42.博爾赫斯《小徑分岔的花園》

    「時間永遠分叉,通向無數的未來。」

    博爾赫斯的小說充滿了象徵意味,經常會涉及鏡子,或迷宮等複雜意象。這本《小徑分岔的花園》,在時間和空間上似乎衍生了無限可能,雖然讀起來很晦澀,但有一種怪異的美學趣味。

    43.卡森·麥卡勒斯的《傷心咖啡館之歌》

    卡勒斯一生倍受病痛折磨,十五歲時患風溼熱,但被誤診和誤治。之後,她經歷了三次中風,一系列疾病嚴重摧殘了她的身體,導致她在29歲時癱瘓。卡森·麥卡勒斯的作品多描寫孤獨的人們,孤獨、孤立和疏離的主題始終貫穿在她的所有作品中,並烙刻在她個人生活的各個層面。作品有《傷心咖啡館之歌》《婚禮的成員》《沒有指標的鐘》《金色眼睛的映象》等。

    強烈建議讀這本小說,記得當時讀完哭了好久。

    44.艾麗斯·芒羅的《少女們和婦人們的生活》

    芒羅曾說過:小說不像一條道路,它更像一座房子。你走進去,待一小會兒,這邊走走,那邊轉轉,觀察房間和走廊間的關聯,然後再望向窗外,看看從這個角度看,外面的世界發生了什麼變化。

    芒羅的作品很適合女性讀哦!

    45. 羅貝託·波拉尼奧《荒野偵探》

    《荒野偵探》寫的其實是詩人和詩人的生活。小說的主人公是兩位混跡墨西哥,後來又輾轉於世界各地,過著流浪生活的落魄詩人。

    書中大部分內容是作者早期經歷的真實寫照,時間橫跨了二十年之久,足跡幾乎遍佈了拉丁美洲。二十年的生死離別,當年壯志滿滿的年輕詩人們現在還有多少在寫詩呢?他們如何在現實與幻想中掙扎,是如何堅持又是如何放棄?字裡行間透出作者對年輕時代的懷念,也因此本書被稱為一封寫給「失敗一代」的情書。

    46. 夏目漱石《虞美人草》

    「你就是個專為抬槓而降生到這世上的人。」 「京城的春天即像老牛遺尿似的,既長且溫靜。」

    夏目漱石的散文集《虞美人草》,寫得非常有意趣,感覺日本作家無論是寫小說的,還是寫詩詞的,都非常擅長寫散文。相比較夏目漱石最矚目的作品《我是貓》,我更喜歡他的《虞美人草》,以及小說《草枕》。

    47.尤·奈斯博《死亡的精確度》

    尤·奈斯博是挪威史上最暢銷的作家,素有文壇貴公子,樂界搖滾巨星,歐洲罪案天王之稱,其18部作品全部登上挪威暢銷榜第1名,並且多次將各種圖書獎項收入囊中。代表作《孤獨的精確度》,《悲傷的精確度》,《死亡的精確度》,都很值得一讀。

    48. 伊塔洛·卡爾維諾《分成兩半的子爵》

    《分成兩半的子爵》是義大利作家伊塔洛·卡爾維諾創作的中篇小說,是《我們的祖先》三部曲之一。

    小說透過講述梅達爾多子爵在戰爭中被炮彈劈成兩半,一半極惡,一半極善,惡的子爵處處行惡,善的子爵時時行善,善惡處於痛苦的對立衝突中,後因同時愛上少女帕梅拉,兩個半身在決鬥中受傷被縫合而重新獲得了完整的身體的故事,向讀者反映了人性分裂與善惡衝突的主題思想。

    49.耶利內克《鋼琴教師》

    《鋼琴教師》講述40歲的鋼琴教師埃裡卡在母親的監管下,身心都像個嬰兒,她在自己的學生克雷默爾的追求下,想要擺脫母親的控制,過一種正常的自由的生活。可是,在母親長期的控制與監管下,埃裡卡已經失去了獨立生活的能力。她在過去四十多年都沒有享受到作為一個女孩,少女,或者是女人應該享有的一切。

    50. 克萊齊奧《逃之書》

    「我逃跑是為了找回世界,我狂奔是為了彌補行動的時間,但我看出世界比我逃得更快。」

    克萊齊奧當代最偉大的法語作家之一,代表作品有《訴訟筆錄》、《戰爭》、《流浪的星星》、《飢餓間奏曲》等。但我最早入坑他的書,是他的早年代表作《逃之書》,推薦給你們。

    51. 赫塔·米勒《狐狸那時已是獵人》

    「這裡不長大麗花。在這裡,番蓮把它們的夏天裝扮成一條一條的,很有欺騙性,而且是藍色的。越是有垃圾的地方,越是生鏽的地方,越是坍塌的地方,番蓮開放得就越發美麗。」

    赫塔·米勒的代表作有《低地》《沉重的探戈》等,她的語言風格很獨特,值得一讀。

    52. 奈保爾《非洲的假面具》

    最早接觸奈保爾的書是《米格爾街》,非常喜歡,進而閱讀了其他幾本書,推薦《非洲的假面具》是因為在我看來,閱讀就是足不出戶卻能用眼睛丈量世界,在奈保爾的這本書裡,我們將瞭解一個真實的非洲,瞭解異域的文化和悲苦。你的世界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取決於你的關注點在哪裡。

    53. 弗蘭納裡·奧康納《上升的必將匯合》

    奧康納的短篇小說寫得很好,所以推薦了這本她的短篇小說集,她的小說常被歸類於「南方哥特式小說」。這一流派是哥特小說在美國的分支,開山鼻祖包括十九世紀的愛倫·坡、霍桑和安布魯斯·畢爾斯等人。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威廉·福克納對此風格加以創新,使之重新流行,之後更有田納西·威廉姆斯、杜魯門·卡波特、考麥克·麥卡錫、卡森·麥卡勒斯和奧康納等人被評論家一併歸入這一流派之列。

    奇怪的是,我對這個流派的開山鼻祖們的作品都不太感興趣,可能年代久遠讀起來覺得生澀吧,我喜歡奧康納的幾個短篇,喜歡麥卡錫和卡森。

    54. 珍妮特·溫特森《我要快樂,不必正常》

    溫特森被中國讀者熟知,是她的代表作《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給櫻桃以性別》以及《時間之間》等。但我更喜歡這本《我要快樂,不必正常》,因為傳遞的也是我的生活態度。最初讀她的書純粹是被書名吸引,而且封面都很小清新,選擇的理由就是這麼膚淺,但她的書真的特別符合女性讀者的胃口,並且特別適合午後放鬆休息的時候閱讀。

    55. 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

    我從不掩飾自己對波伏娃的欣賞,因為很多才女有緋聞,沒作品,但波伏娃是實打實的美貌和才華並駕齊驅,思想和作品都很打動人。《第二性》被譽為:有史以來討論婦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滿智慧的一本書,甚至被尊為西方婦女的「聖經」,所以,這個推薦語,應該足夠說服你了吧。

    56. 詹姆斯·喬伊斯《青年藝術家的自畫像》

    「我不願意去為我已經不再相信的東西賣力,不管它把自己叫作我的家、我的祖國或我的教堂都一樣:我將試圖在某種生活方式中,或者某種藝術形式中儘可能自由地、儘可能完整地表現我自己,並僅只使用我能容許自己使用的那些武器來保衛自己——那就是沉默、流亡和機智。」

    喬伊斯的大名應該不用多說,他的幾部代表作還是很有必要閱讀的。

    57. 阿摩司·奧茲《愛與黑暗的故事》

    《愛與黑暗的故事》是作家阿摩司·奧茲創作的長篇自傳體小說。小說中奧茲透過描寫父母、祖父母兩代人的經歷,重建了祖輩的東歐世界,對已經逝去的東歐猶太世界吟誦了一曲輓歌。

    法國作家埃爾早耶說:讀一讀《愛與黑暗的故事》,因為這是一部理解中東大地動盪之源的鉅著和最好的小說。

    58. 村上春樹《1Q84》

    村上春樹應該是在中國最受歡迎的日本純文學作家吧,作為一位高產作家,他的代表作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有幾本很值得閱讀,但是個人特別喜歡《1Q84》。怎麼說呢,個人看法是村上春樹的其他幾本代表作,其他作家也可以寫出來,但唯獨《1Q84》,只有村上春樹可以寫出來。

    59. 安德烈·紀德《人間食糧》

    「選擇,與其說是取捨,不如說是摒棄我沒有選的東西。我惶恐地發現時光的狹隘性,發現時間僅有一維,不是我所希望的寬闊跑道,而是一條線,我的各種慾望跑在上面,勢必相互踐踏。」

    《人間食糧》是紀德的散文集,讀起來非常輕鬆暢快,我認同紀德所表達的全部人生觀和價值觀,因為現階段的我,就是努力這樣生活的。

    60.約翰·斯坦貝克《憤怒的葡萄》

    「混凝土的公路兩旁是亂七八糟的一片枯草,落在草梢上的燕麥須免不了沾在狗身上,狐尾草免不了纏住馬蹄的距毛,苜蓿的芒刺免不了沾住羊身上的毛;沉睡著的生命等候著傳播和擴散,每一粒種子都有傳播的裝備,比如螺旋形的箭頭,利用風力的降落傘,以及小標槍和小刺棘球之類的東西,全都在那裡等候著動物,等候著風,等候著男人的褲腳或是女人的裙子;一切都是被動的,卻都有活動的裝備,具有原始的活力。」

    一直很喜歡這段話,給過我很多動力,分享這本書給你。

  • 19 # 漂泊的布衣

    看不下去了,說明你的心思不在書上。要麼是書不符合你的口味,要麼就是你的心不夠清靜。與其無謂的消耗時光,不如先把書合上!

  • 20 # 山岩談詩論文

    人與人是不一樣的,有的人一目十行;但有的人只能一個字一個字慢慢的看;有的人能識字,但從來不看書。

    書,要感興趣的書才能繼續看,如果不感興趣,即使是名著也看不完,只能放下來,下次再看。如果強迫,也記不住,看了也是白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05年和98談戀愛可以長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