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物語之意
-
22 # 雲邊曉霧A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23 # 墨緣7143487112
我認為龔自珍詩豪放、直抒胸襟。
《一》;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二》;
浩蕩離愁白日斜,
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
24 # Hi8605
構成了中國詩詞文化的主體:唐詩、宋詞、元曲。明朝三百年,也出了很多優秀詩人,寫出很多朗朗上口的詩詞佳作。
朱元璋: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二聲撅二撅。三聲四聲天下白,褪盡殘星與曉月。這幾句朗朗上口而且霸氣非凡。
憨山和尚:今朝五十八,明日五十九。未來不可思,過去何所有······幾句話道出人生態度,竟顯出塵之心。
錢福: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幾句話就指明生活的方式。
夏完淳: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抗清英雄的憤怒和信念。
王廷陳:草動三江色,林佔万壑晴。籬邊春水至,簷際暖雲生······幾句話描出鄉村生活的舒適和愜意。
高啟:瓊姿只合在瑤臺,誰向江南處處栽。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幾句話引來無限遐想。
楊慎:玉指管生弦澀,朱唇語顫聲羞。動人一味是溫柔,為甚兩眉長皺······這幾句讓人韻味悠悠,情上心頭。
一首詩,一段詞,可能讓人驚豔的只有一句,或是隻有一個字。但那一句、一字都是心情,都是心性,都是心血。
-
25 # 西宮太后說
明朝位於唐朝宋朝這兩個朝代之後,在文學方面沒有唐宋那麼發達,有名的詩人也不如唐宋多,但是明朝卻也是出現了不少的詩人,像劉伯溫、陳子龍、王世貞等人,都是比較出名的。要說起明朝朗朗上口的詩詞佳作,那就不得不說明代政治家、文學家于謙的作品了。
于謙
于謙生於洪武三十一年,他年少時便刻苦讀書,志向高遠,步入仕途之後,更是忠心愛國,著作的作品也被後世廣為流傳,他所寫的《石灰吟》可謂是膾炙人口,令人朗朗上口,“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七言絕句詩也成為了于謙的代表作,那麼于謙的這首《石灰吟》為何令人朗朗上口呢?
于謙
一、于謙自身的才華和地位
于謙是明朝時期的名臣、愛國英雄、文學家,他的身份地位擺在那裡,所以後世對於他的記載肯定很多,著作也都被流傳了下來,當然除了身份地位之外,于謙還有著真才實學,如果一個高官文采不怎麼樣,即便是地位高,他也不會有流傳到後世朗朗上口的著作。
二、《石灰吟》的內涵豐富
于謙從小就刻苦學習,志向遠大,這首詩是他在看到了石灰窯時,便走到旁邊去看師傅們燒石灰,于謙只見一堆堆山石在烈火焚燒之後成為了白色的石灰,于謙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石灰吟》,這不僅僅是一首詩,更是于謙的人生追求,表現了于謙敢於直面困難挫折,敢於自我犧牲,以保持忠誠清白的精神,特別是詩的最後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直接抒發了于謙的情懷,表達了他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三、給予人以精神力量,被列入青少年古詩詞讀本
這首詩託物言志,借物喻人,表達了詩人于謙的高潔理想,這首詩感染力極強,作者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正氣凜然的精神給了人一種鼓勵和啟迪,這是一種振奮人心的、向上的精神,在我們現代,這首詩句被列入青少年古詩詞讀本,是青少年必學的詩作。這首詩有著普遍的意義,有著永恆的意義,每一位讀者都能夠從中獲取力量、得到向上的精神。
《石灰吟》
《石灰吟》能夠成為朗朗上口的詩作,不僅是因為作者,還是因為這首詩句傳達出的精神力量,給予人以鼓舞。最後再讓我們讀一遍這首朗朗上口的詩句吧,“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回覆列表
看到這個問題,我腦海裡第一反應就是明代才子楊慎的那首《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楊慎之名楊慎的這首《臨江仙》,大概成了《三國演義》最好的註解。所以很多人因為三國而知道了這首詞,但不清楚原作者。類似於,當今社會一種現象:歌紅人不紅。
楊慎(1488年12月8日 -1559年8月8日),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明朝著名文學家,明代三才子之首,東閣大學士楊廷和之子。
由此可見,他是大才子,也是文學家。但因為性格剛直,被嘉靖所惡,一生都被流放雲南而不得赦。其實從這裡就看得出來,有才未必是好事,有才會很耿直,往往會很悲情。其實,這不由得想起明朝另一個大才,王明陽。
楊慎和王明陽一樣,少年才情。入得仕途,剛正耿直。楊慎因為“大廷議”而得罪嘉靖,被廷杖,謫戍於雲南永昌衛。王明陽,直言上書,得罪了劉瑾,被廷杖,謫貶至貴州龍場當龍場驛棧驛丞。兩人幾乎都跌入人生的低谷。
也許是得罪的人物不同,也許是王明陽在龍場“悟道”了,看破了人生。此後的楊慎與王明陽人生,從此變得不一樣。王明陽此後也開始“開掛”的人生,平叛亂,滅寧王,讓戰功,開講學,督兩廣,成為歷史上的“聖人”——立言,立功,立德,三不朽。
楊慎,後來也曾率家奴助平尋甸安銓、武定鳳朝文叛亂,可以說,也算是文武全才了。只可惜,雖可往返於四川、雲南等地,仍終老於永昌衛,並卒於戍所。不得不說,楊慎的後半生,與王明陽,一天一地。才子終究還是才子,並沒有昇華,怎一個悲字可嘆?
楊慎與臨江仙這首詞,據傳是楊慎發配到雲南,被軍士押解到湖北江陵時,正好,見一個漁夫和一個柴夫在江邊煮魚喝酒,談笑風生。頓時有了感慨而作。在晚年,楊慎作作《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時,將此詞作為開場詞。後毛宗崗父子評刻《三國演義》時將其放在卷首,不想獲得更大的成功,似乎,這首《臨江仙》專為三國而作一般。大概毛宗崗父子,也覺得這首詞,有一份獨有的韻味,就好似武曌的無字碑一般,任由後人評述的大氣,與三國那段紛繁的歷史,也是任由後人演繹一般吧。
初讀這首詞,感覺很愜意。如觀賞一幅山水潑墨畫卷,大江,浪花,夕陽,青山,在這波瀾壯闊的風景之中,漁樵二人,對酒當歌,談笑古今。但細細品味之下,頓時一股指點江山的豪氣和一股失落的悲壯的感覺交織在一起,大有那種“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無奈之感。
單純從詞的手法上來說,《臨江仙》單純的描繪出一幅人與景的畫卷,並沒有“為賦新詞強說愁”,特意去寫心情,去寫感嘆的強迫感。但從字裡行間裡,描寫的景象中,偏偏流露出那種哀嘆,江水的逝去,西下殘陽;青山雖在,物是人非;當下對酒當歌,後世自有人說。不得不說,用筆,遣詞功力之深,真是古今第一寫景抒情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