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雨同季
-
2 # 素面布衣
若是心態很開朗,身體也很好,為兒女勞累些也覺得是鍛鍊身體了。
若是老人很自我,以自我為中心,不喜歡吵鬧,很喜歡靜,為兒女勞累就很壓抑,心情不會順暢。就不會覺得幸福。
-
3 # 愚翁良知
兒孫滿堂其樂融融,是中國人的文化傳統。.是有傳統思想老人幸福的一個標誌。他們為子女出錢出力並不覺得委屈,還可以避免空巢老人的寂寞。
現在受西方思想影響,人們更注重個人的自由和獨立。母慈子孝的傳統文化受到衝擊。人口老齡化成為社會的一大問題。歧視老年人的社會風氣在成長。西方藉口群體免疫淘汰“垃圾”人口是邪惡的做法。尊老愛幼,在任何社會都是文明的標準。歧視老年人是社會墮落的開始。
每個人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是個人的自由。對幸福的體驗,每個人也不相同,沒有統一標準。
-
4 # 那山那水那是我的家
我是兩個女兒的媽媽。當她們需要我們幫忙操勞時,我們義不容辭,心甘情願!因為我們血肉相連。為她們操勞我們驕傲自滿豪,我們有能力,有時間,有體力!
當她們的子女長大了,我們也老了,就應該實事求是,懂得退出,有利於她們的成長,獨立。也有利於我們的養老健康!
-
5 # 涓涓細流長純清
為兒孫操勞的老年人,一半是幸福;一半是痛苦。如今的老年人大多是退休的,有固定收入,基本衣食無憂。這一代人大部分經歷了低標準瓜菜代、上山下鄉、計劃生育、失業下崗,可以說嚐盡了生活酸苦。現在都有了二代三代兒孫,又趕上國家繁榮崛起,人民生活蒸蒸日上,老一代人感覺是幸福的。兒孫們正是成長髮展時期,需要父母幫襯。於是老輩人懷著對後代滿滿的期望;對艱難生活的懼怕;對兒女的補償心理充斥在老年人的全部生活裡面。他們忘記了自己的愛好、興趣、嚮往,全身心的投入到兒孫身上。甚至是健康問題都置之度外,他們成了帶薪保姆。此時,忙碌、勞累、憋屈、病痛嚴重的困擾著老人們的精神、生活,苦不堪言。綜上,我認為老年人為兒女操勞,幸福與痛苦各半,或是痛苦更多些。
-
6 # 手機使用者67367345689
從我的親身經歷來回答‘不幸福!還很後悔。首先:我吃苦耐勞把一雙兒女養到他(她們)書不念能自己賺錢。現在都成家立業了。又幫忙帶孫子至上小學。由於看不慣小孩子的一些壞習慣,有時說說,兒媳不高興說:她的孩子她教育。只好離開,後來孫子不專心做作業,他爸打他,我電話勸兒子。兒子不高興了,一個勁的訴說他小時候我怎麼打壓他,一條條記著可清晰了。現在我真後悔:不該養兒女。沒得到他們養老,還落得一身埋怨……。
-
7 # 成都雪姐
老年人還是要有自已的生活。把兒女養大成家立業後隨著年齡增長有的事漸漸力不從心了。撫養孫輩是兒女們應盡的責任,老人適當搭把手可以,完全依賴老人的話,老人會很累,雖有兒孫繞膝的歡樂但談不上幸福。
-
8 # 曾經花開月正圓
八十年代有句流行語叫理解萬歲,家庭關係中最難處的人際關係就是婆媳關係,問題的關鍵是彼此的理解。老人幫著帶孩子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大家如果能夠換位思考互相體貼兼大歡喜。如果私心太重以我為中心,老人家的辛苦付出不僅得不到感恩,反而費力不討好。有素質的人能夠將心比心,極端的利己主義者只管自己活的輕鬆舒服,不會去體會他人的辛勞,那怕是廉價的感謝話都吝嗇的去講。這裡面也包括有的父母很自我,就不多聊了。無論是子女有感恩之心的付出或是父母親心疼子女的付出,大家都應該從內心感謝親人的幫扶,不可冷若冰霜無動於衷。因為誰都有年紀大的那一天的到來。
-
9 # 座標大連
為兒女操勞,是辛苦也是樂趣。人活一世,活得是期盼與希望,也是生活的動力。
有能力又有體力的話,操勞也是一種幸福,但兒孫不可將此當成老人理所應當。互相體諒,互敬互愛,和睦和諧,闔家幸福。
-
10 # 寧靜致遠DW
為兒女操勞多是人的本能或一種自然屬性,且多不投回報,當今家庭和社會出現教育的不足或缺失、對子女過於的溺愛,導致青年一代不孝、啃老現象發展趨勢,確實應該值得及時去反思、扭轉
-
11 # 老蔣真話
老年人對兒孫的愛是完全自願和無條件的,因此也是很幸福的。付出是愛的表達,如果自己因此感到不幸福,完全可以不去做任何事,這在法律和道義上沒有問題,相關的老人沒必要因此糾結。
-
12 # 晉中小青
人的幸福不同,有些人花錢幸福,有些人攢錢幸福,你讓攢錢的人把錢花了,他就不舒服了……老人們他為了兒孫樂意操心,那是心態問題,幸福不幸福取決去他如何看待事情,和如何對待,我認為操心不操心不能代表幸福不幸福
-
13 # xh5113
人這一輩子就是各種各樣的操勞,這才叫生活。只不過操勞的型別不一樣。領導人為國家大事操勞,老百姓為柴米油鹽操勞。只有在操勞中才能感到幸福。如果整天躺在那裡什麼也不想,就是混吃等死。
-
14 # 彩虹霞蔚
謝邀。我覺得有的老人很愛孫子,隔代親麼,也會心甘情願為孫輩操勞,他們會覺得為孫輩操心受累雖然很累,但也累並快樂著。當然,這樣的老人必須要身心健康,又有一定的徑濟基礎,不靠兒女和孫輩養活。也有的老人身體不太好,或天性愛安靜,或跟子女孫輩關係也不是很容洽,他們也是有退休金養老金和醫保,所以也並不想為兒女做免費的保姆,吃苦受累,還吃力不討好,覺得心不甘,情不願,不值得。
-
15 # 6864638829
爺爺奶奶帶孫子身體確實感覺有點累,但只要兒子兒媳婦能有一顆感恩的心,事事相互尊重,全家大小和睦相處,只要我們身體受得了,再苦再累也甘心情願
-
16 # 泡泡黑炭生活日記
不幸福,現在的白眼狼太多了,都是因為父母為孩子做的太多太多了,給他們準備的東西太多了,幫他們承擔的本來不屬於他們該承擔的責任,這樣的孩子又怎麼懂得感恩,又怎麼會孝順父母,到頭來不給添亂就不錯了,父母到頭來肯定會覺得我為孩子做了那麼多,那理所當然孩子該回報我,結果不但沒有回報反而把他們氣的夠嗆,這樣又怎麼談得上幸福呢?
-
17 # 使用者李克亮
並不幸福,現實生活中是愛幼有餘,敬老不足,孩子要啥買啥,而對老人卻很吝嗇。伺候孫子,孫女擔好不擔孬,出現問題受責怪的是奶奶,爺爺,首先是你沒盡到責任,兒子,兒媳就不高興,可以說是費力不討好,家家都有難唸的經,人人都有難言的苦。
-
18 # 標峰理論評
在農村裡,很多人老了,經常會操心下一代的生活,巴不得為兒孫做牛做馬,只為兒孫能夠生活無憂。看到這種現象,一些想得開的人會勸老人家"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這句話的意思是,老一輩,特別是父母對自己的子女不用過多操心,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福分,是窮還是富,主要還是看自己的造化。
但是,在今天的農村,又有幾個父母能夠做到"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呢?現如今,農村養一個孩子,從吃穿到教育再到娶妻,都需要父母的幫助,如果沒有父母的幫助,很多人可能連老婆都娶不起。
在農村,很多父母認為,為兒孫操勞是應該的,其實這是中國式的"老年悲哀"。為什麼這麼說呢?實際上,很多農村父母都知道,自己能夠為兒孫做牛做馬,一心一意付出自己的愛,但是兒孫不見得對自己會這樣。遇到孝順的,父母做牛做馬的付出還會得到兒孫的體諒,晚年幸福,兒孫滿堂;遇到不孝的,父母傾盡一生的心血,最後落得個悽慘晚年,那就無比悲哀了。
既然,很多農村老人知道"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個道理,為什麼還要心甘情願為兒孫做牛馬呢?有心理諮詢師對此進行了分析,分析的具體情況如下展示:
1、老人有強烈的的被需要感,主要表現為對子女過度牽掛,雖然老人知道子女已經長大成年,但還是會將他們當成小孩子看待,整日嘮叨。老人老了以後,因為體力上的缺失,會加重心理上的落差,強烈看重別人對自己的需要和尊重。為了達到這個需求,會透過對兒女的關心和牽掛來引起兒女們對自己更多的重視和愛,並不斷自我暗示,證明自己是有用的,於是對兒孫放心不下,甘願做牛馬。
2、老人有強烈的操縱感。老人放心不下子女,總認為子女年輕不能支撐起一個家,於是在農村我們可以看到年過六七十歲的老人還在街上賣菜、在工地上搬磚、在田地裡耕作。在他們看來,如果自己不去操心,家裡其他人的生活就會變得一塌糊塗,但是真的會這樣嗎?
3、老人渴望體現自己的價值,寧願被啃老。很多農村老人,最怕聽到的就是別人說"你老了,沒用了。"於是很多農村老人即便年過花甲,依舊要成為家裡的頂樑柱,照顧一家老小。
其實,在三姑六婆看來,農村老人真的沒有必要對子女這麼操心,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要過,什麼階段過什麼樣的生活,人生老病死,是一個自然迴圈,如果太在意了,反倒自取煩惱,你們覺得三姑六婆說的對嗎?
-
19 # 國錦紅
為兒孫操勞的老年人。真的幸福嗎?
我的觀點是這個問題沒有定論,就看每個老年人的價值取向,在我們國家大多數老人的觀念,都喜歡為兒女操勞,沒有多少老年人能真正的為自己活著,活出自我,既然幸福沒有定位,為兒孫操勞,累並幸福著。這是一種沒有量化的幸福,這是一種不圖回報的幸福,人格有志,有錢難買願意,只要自己感覺幸福,那就是幸福。
-
20 # 彤姐er三事
這個分人。
有的老人比較自私,只顧自己,認為孫子輩跟他沒任何關係,只管自己吃飽吃好。這種人你讓他去操勞兒孫,他當然不幸福。
另一種老人就是甘願為兒孫付出一切,也閒不住,大小事都為兒孫考慮的服帖妥當,在他們看來,這是他們在發揮餘熱,是他們老年人生價值的體現,他們的操勞就是幸福的。
回覆列表
個人認為老年人幸福有幾個指標:
1、老伴健在,身體尚可,矛盾不多。
2、兒女健在,身體尚可,不要單身。
3、要有孫子(潛意識)。
4、兒女間矛盾不大,可控,不用特別孝順,但老人有事必須見人。
所有我經歷的家裡長,家裡短的不外乎這四條,但肯定還有其他的(比如和兒媳或女婿的關係)這裡不再贅述。
到了老年後,父母有心而力不足操心孩子們的事,但他們時刻關心著孩子們及下一輩的動向,又怕人嫌,所以當孩子們的千萬不要給老人們臉色或大聲咆哮,給他們拿一些愛吃的,或做一頓飯,說說話,他們就很知足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