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子今青青

    作為後來人,對於項羽如何不肯過江東,我們只能猜想了。所以說不好為什麼,我們連身邊的人的心思,多數時候都只能臆測,何況歷史塵埃那麼厚!

    對於項羽不肯過江東,我個人除了佩服他的氣節之外,猜想除了性格決定之外,大概也是對戎馬征戰生活厭倦了,想明白了:一將成名萬屍枯,無顏見江東,也不想再犧牲更多父老鄉親和天下眾生吧?既然虞姬都別過了,還有什麼放不下的?!

    愛江山更愛美人,項羽是真正的英雄豪傑!雖然,對待潛在的敵人他那麼心慈手軟愚不可及。

  • 2 # 軌道30

    肯定與項羽的性格有些很大的關係,試想一下,如果項羽有著劉邦的性格,怕是會把虞姬扔下也會獨自過江逃命,項羽就是項羽,如果過了江,就不是我們所說的霸王了

  • 3 # 青慄屍

    根本就沒機會,項羽真的是絕望到底了。天下已經是劉邦的,他那些部下不是戰死,就是投降劉邦,他根本就是個光桿司令,還談何東山再起,自刎更是大大打擊了他。他也不是江東人士,而是宿遷人。當年,他與叔父項梁,用卑鄙手段害死好友抄會稽太守殷通及其家人部屬一百餘人,奪得兵權,獲得八千江東子弟兵。江東人並不喜歡他,只是以為跟他有前途,才跟他去打天下,哪知道全死光了。就這樣回去江東,那些江東父老會不為出氣或邀功而sha他嗎?之前就給農夫忽悠,故意指條錯路,再說誰知百道這漁夫是不是也在忽悠他,等上船後,船就慢慢沉了,或在他食物裡下毒呢。哪怕真的安全回到江東,江東老百姓真的還繼續願意奉他為王,但就小小的江東,實力是無法跟劉邦相提並論的,遲早也是死而已。漢軍已經追至烏江邊,就算想逃,也來不及。對於心高氣傲的項羽來說,度與其窩囊死去,不如轟轟烈烈,力戰再自刎。

  • 4 # 諸葛姑娘談百事

    江東弟子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項羽過了江東到底會怎麼樣,這個官司打了幾千年都沒有結

    果,歷史不能假設,但是我們就事論事,來做個推論!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域下,突國到烏

    江邊自殺身亡,在此之前,屬下曾經勸他渡江,江東是項羽發跡之地,家鄉父老還是很支援他的

    ,如果可以回到江東,招兵買馬,重頭再來,以項羽的資歷、能力、人脈、年齡,捲土重來有可

    能翻本!這種可能性有多大?我認為很小!主要以下幾個原因!第一:人少地少域下之戰前,劉

    邦把壓箱底的家當都用上了,六十萬大軍,文有張良,陳平,蕭何,曹參,武有韓信,彭線,英

    布,灌嬰,樊噲,這個陣容加實力,足以蕩平天下,江東六郡,雖然是富麻之地,但並非主要人

    口聚居地,打仗打的是國力人口,沒有人口就沒有兵,“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烏江亭長對項

    羽說: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數十萬究竟是多少,不是很精確,但是數

    十萬百姓,除去老弱病殘女人,能上陣殺敵做土兵的十分有限,遠不及劉邦六十萬大軍,如何卷

    土重來!第二:有兵無將四年的楚漢戰爭,劉邦的兵是越打越多,項羽是越打越少,雙方的優劣

    勢逆轉十分迅速,不僅兵力對比發生變化,在指揮人員方面差距更大,天下英雄好漢紛紛投靠劉

    邦,如韓信,英布,陳平,項襄等都是從項羽集團跳槽反水去了劉漢,劉邦手下卻沒有人跳槽到

    項羽集團。除了反水,項氏子弟兵戰死眾多,如曹無,龍且,薛公等人,唯一的謀士范增不受

    重用,鬱鬱而終。有出無進,與項羽用人思想管理方式有很大關係,用今天的觀點來看,高層幹

    部的敗亡是項羽失敗的重要原因。試問,項羽即使奠集了足夠計程車兵,沒有有經驗的指揮者,靠

    群菜鳥如何打贏劉漢集團的老炮?第三:人心喪盡項羽從出道到敗亡,除了千古無二的神勇,

    就是幹古無二的殘暴,以居城為已任,以殺人為樂趣,襄城居城,城陽大屠殺,新安大屠殺,鹹

    陽大屠殺,破齊大屠殺,外黃大屠殺,項羽本紀中有名有姓的大居殺就有六次,還不包括殺子嬰

    ,燒秦王宮等一系列震動天下的暴行,這樣一個殘暴的傢伙,又有多少人會真心支援他,頂梁項

    襄等本家至親都離他而去,可見項羽有多麼不得人心!項羽是名垂千古的神將,在推翻暴秦的鬥

    爭中扮演了中流砥柱的角色,加上年輕帥氣神勇,貴族出身,兩千年來收穫了無數粉絲迷妹,但

    實事求是的說,他並不是一個好領袖,也不會是個好皇帝。性格決定命運,他過的了秦國這道天

    重,卻過不了烏江這個坎,能不能捲土重來,我想項到在自洲之前是很清楚的!

  • 5 # 暮七7

    有一個詞,叫衣錦還鄉,有一句話,叫性格決定命運,從最開始的我必取而代之,到最後的八千子弟兵,無一人生還,我有何面目見江東父老!這些種種都表明項羽性格有種致命的缺陷,由最初的自信,到自大,到狂妄,但是也是最初的自信,讓他做出了破釜沉舟,自大,讓他聽不進亞父的種種進言,狂妄,放虎歸山又何妨!

    正是這種性格的轉變,使項羽一步步走向滅亡,有一種人叫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正是說的劉邦這種人,有種人說的是,一戰定輸贏,說的就是項羽,一戰而失天下,也可能是最後的醒悟,就算回江東也只能是苟延殘喘,這不是霸王的風範...

  • 6 # 銘人歷史

    從史料記載來看,項羽是個自豪的人,更是個自負的人。項羽從小就不願意讀聖賢書,而是喜愛兵法。項羽天生神力,能單手舉起千斤鼎。他在小時候看到秦始皇巡遊過會稽時,就說了一句話: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

    可以說,項羽從小就不是凡人,有著遠大的目標,後來隨項粱起義,當場誅殺百人,在會稽聚集義軍,發動附近的各個地區,告訴他們反秦的理由,很快,他就得到了八千人的軍隊。後來的項羽鉅鹿之戰大獲全勝,誅殺宋義,威鎮楚國,破秦軍防線,勢不可擋。

    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可見此人性情如何。而在鴻門宴上,居然不忍心殺了劉邦,放虎歸山甚至最後死於劉邦之手,可見他優柔寡斷。據記載項羽身高八尺多,性格非常暴戾,容易衝動,被劉邦手下多次進讒言,殺了忠臣。

    項羽本身是非常驕傲的人,他帶著江東父老的希望,本來都要取得勝利了,最後居然被曾經的手下劉邦所敗,而且自己最愛的虞姬已死,可以說項羽心無所戀,如此驕傲的一個人不會再回江東苟延殘喘,成王敗寇,不負西楚霸王之名!

  • 7 # 三維地理漫遊

    答案是很肯定的。項羽就是敗於其性格。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  大概也是這個道理 從一些細節上可以看出來,我們來分析下:

    項籍,是一個英雄,和劉邦相比。項羽只輸在不懂人性

    1.敢做敢為

    始皇遊會稽,項羽脫口而出:“這個人可以取而代之呀!”

    2.鐵血英雄

    斬宋義,戰鉅鹿,燒秦宮,封王侯,襲彭城....

    3.柔情鬼雄

    霸王別姬,吳江自刎

    4.剛愎自用

    如果是完美的人,必然會有這個缺陷 “弁山之神 ”裡說得很好,裡面對婦人之仁之類的,也有解釋

    霸王在政治等方面依舊不差而且最後不是敗給韓信是敗給了 劉邦與漢初三容傑+彭越+英布最後把結果歸結於天也是有跡可循的一個完美的人,總是會輸給人的天性.

     其實項羽完全有能力避免他最來的結局,韓信、張良、劉邦三個之中他任意殺掉其中一個都不會有入最後的下場,但他從來不是一個真正濫殺無辜的人,他的骨子裡是存有仁義之心的。如果最後時刻他過了江東,也許歷史將會是重新改寫。回顧項羽所走過的路,我們既心痛又傷感,性格,他的性格決定他的命運,

  • 8 # 結爐談歷史

    是的,完全是項羽性恪使然,沒有一點大局觀,自私,殺心重,沒有心懷天下。在《史記·十二本紀·項羽本紀》上說的很清楚,我們先來分享一下筆者的解讀,後對照原文。

    筆者解讀

    當時他本來是想過江過的,而且當時的烏江亭長,說的很清楚,江東雖不大,但是也有幾十萬的民眾,我們看一下原文:“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艤,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

    結果想了想,就沒有站在大局著想了,性格就上來了,想著:“唉呀!當時八千人渡江西進,一路西進沒幾年就發家到2萬人,後來經過多次爭戰殺下了一片天,現在天沒了,跟著自己的兄弟們呢?也沒有一個回去的,死的死,投的投,走的走,沒有辦法原諒自己。”於是就死磕到底,原文上說: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這不是性恪使然是什麼?如果項羽沒忘了當初是多少人馬起事的,斷不會如此;接著他以一人之力殺了漢軍百人之多,最後碰上故人呂馬童,於是又想了想,算了,就成全他人。結果就這樣送了人頭給呂馬童得千金,這說明什麼?他要是想走,可能走不掉嗎?不可能吧,對吧,他這是心死,這完全是他性恪使然。跟他在新安做的事如出一轍,按著自己的性子來,沒有天下的大局觀,殺心又重,結果他下令趁夜把秦軍二十餘萬人擊殺坑埋在新安城南(最大敗筆)。

    《史記·十二本紀·項羽本紀》烏江送人頭

    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艤,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頭,餘騎相蹂踐爭項王,相殺者數十人。

  • 9 # 零零阡陌

    1.史詩記載,項羽兵敗,率左右輕騎突圍而去,至烏江,看那烏江水滾滾,江面上有一輕舟和一擺渡人,項羽看看烏江水,轉身回頭左右近騎依然無一人,想想那是何等悲壯,內心蒼涼,拜別坐下戰馬,追兵至自刎與烏江,任何人到了這個時候都會激起熱血,落寞瞭然於世。

    2.是他性格決定的嗎,我認為是的,雖然可能大多數人經歷這般,都會感到無力,想了解生命,但是不也有忍辱負重,苟且偷生的人存在,他們可能就會有不同選擇,項羽性格剛烈,重情義,所以在面對心愛之人,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們相繼離去之後,依然無顏存活與世。

    3.沒有標準答案是文史類的特徵。

  • 10 # 玄武醬在等朱雀君

    是性格決定的!

    但是由當時的歷史環境和命運決定了他的性格。

    每個歷史的人物背景都很複雜,你不能單獨由一點去評價一個人,這樣十分的不客觀。

    首先咱們看一下項羽這個人給自己的定位,項羽本身只想成為一方諸侯主,並沒有統治天下的心。

    等我有空了,好好捋捋這個人,寫個文章,如果幾句話就能概括,那讀歷史一點意義都沒有,管中窺豹而已。

  • 11 # 艾米莉L

    我認為是他的性格所為。如果他有劉邦的“好心態”,就會有“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好死不如賴活著”等思想意識,會抓住當時那“千載難逢”的機會逃走。但是他太有骨氣了,太講義氣了,也太缺乏謀略了,他被“無顏見江東父老”的意識束縛,被劉邦“四面楚歌”的計謀攻破……簡單、草率地結束了自己,讓後人或稱讚,或遺憾或……

  • 12 # 奇趣點點

    個人認為,項羽不過烏江不是性格的原因,但性格是導致他失敗的主要原因。他在烏江是因為真正認識到了自己,明白了自己已經敗給了劉邦。我認為不過烏江,自刎而死的原因有如下:

    1.無顏見江東父老

    你想想,當初待著江東子弟西出反抗暴秦,而今孤身一人回來,曾經的西楚霸王,身邊什麼東西都沒有了。固然江東父老會繼續擁戴他,但是已然不復當年的初心了。

    2.真正認識到了自己失敗

    項羽帶領自己本機子弟,眾多反秦起義軍中殺出一條血路,作為牽制秦朝兵力最多,殲滅人員最多的一個起義領袖,在推翻秦朝暴政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但是在建立楚之後,由於自己的個人性格原因。導致失敗。一個人可以從底層爬山巔峰,但突然從巔峰跌落谷底是難以接受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炒股,或者賭博虧錢之後,會想不開跳樓自殺。項羽真的是輸的連褲子都沒了。回到江東縱使召集人馬也會被劉邦剿滅。

    3.評估東山再起的可能性

    很多人都會說,跑過烏江就可以東山再起了,我們要結合當時的具體情況看。他的這個情況不像蔣介石(他也只是奢想),帶著眾多的兵力逃到臺灣,儘管這樣的先決條件,但是東山再起也只是精華水月。

    項羽什麼都沒有了,況且經歷了垓下之戰後,他已經失去了將領,軍士的心。想要東山再起有點異想天開。

    所以綜上所述,項羽不過烏江的原因並不是性格原因,而是真正的認識到了自己的失敗。也給後來人給出了自己的交代。

  • 13 # liu校

    作為後來人,對於項羽如何不肯過江東,我們只能猜想了。所以說不好為什麼,我們連身邊的人的心思,多數時候都只能臆測,何況歷史塵埃那麼厚!

    對於項羽不肯過江東,我個人除了佩服他的氣節之外,猜想除了性格決定之外,大概也是對戎馬征戰生活厭倦了,想明白了:一將成名萬屍枯,無顏見江東,也不想再犧牲更多父老鄉親和天下眾生吧?既然虞姬都別過了,還有什麼放不下的?!

    愛江山更愛美人,項羽是真正的英雄豪傑!雖然,對待潛在的敵人他那麼心慈手軟愚不可及。

  • 14 # 何以伴月

    有一說一,即使過江東了,項羽也是孤家寡人,基本成不了事了。

    剛愎自用的項羽眾叛親離,他的人或戰或降,到烏江邊時,早已死的死,降的降了,孤身過了江,就是再找到一群江東布衣為他賣命,大機率還是打不過韓信。

    最重要的事,霸王的心已經死了。

    這個無解。

  • 15 # 世紀軒轅

    其實不肯過江東也有道理。因為我們無法判定過江東之後會不會捲土重來,東山再起?也許過了江東,回到老家,見到父老鄉親,一哭,大家一勸,就不想打了。也有可能老鄉一嘲笑,更難受更痛苦。這就類似於外地考上北京的大學的學生,以及北漂,就算混得再不好,也不會輕易回去,古今一理。

  • 16 # 小詩仙蘇白

    我是@蘇白數風流人物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是李清照的遺憾,也是歷史的遺憾!若是項羽度過烏江,那麼歷史軌跡可能會應了杜牧的感嘆: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可是歷史就是歷史,一切都成了既定事實。

    有句當家都耳熟能詳的諺語:性格決定命運!我認為這句話很符合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是項羽烏江自刎的緣由的真實概括。項羽年少的時候遠遠看見秦始皇的豪華車駕,便豪言道:彼可取而代之!由此可見,西楚霸王項羽的驕傲!簡直目空一切。

    項羽出生名門,天生神力,武力超群,舉世無雙。24歲起兵反秦,身先士卒,攻無不克,戰無不勝。26鉅鹿之戰,大破秦軍主力,天下震恐。自號西楚霸王,分封天下。這樣的壯舉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項羽於是更加的小覷天下豪傑。當然,他的驕傲有與之匹配的實力。

    或許所以少年得志的天才,都逃不過命運的捉弄。項羽也是如此,驕傲的性格成就了他,正是這種捨我其誰的信念,讓他征服了巍巍大秦。也因為這樣的驕傲,也摧毀了他,沒有辦法接受失敗,不相信一直瞧不上的劉邦真的可以打敗他:此天亡我,非戰之罪!這是項羽臨死的憤慨,他至死都不覺得自己有錯。

    除了驕傲,或許韓信的另外一句評論更能說明問題:婦人之仁,匹夫之勇!我沒暫且不深究這句話真正的含義,迴歸正題!我們只分析這個“仁”字!韓信剛剛被拜為大將軍的時候,向劉邦這樣介紹項羽的仁:士兵受傷了生病了,項羽會因此難過到流淚!項羽對敵人殘忍,對待自己手下極好,真正的愛兵如子。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當項羽到烏江岸邊時,發現昔日跟隨自己起事的八千老弟兄,竟然只剩下了寥寥數人,不由悲從心來“無顏見江東父老!”這是其一。第二點項羽當時肯定對天下大局已經有了判斷,明白自己大勢已去,所以也不願意再將戰火和災難帶回去了,所以毅然決然的揮劍自刎,一代王者落幕了。

    綜上所述:項羽不肯過江東,是他的性格所致!他的驕傲不允許他失敗!他的仁慈不接受自己獨自逃生!他的驕傲和仁慈讓他不可能再次讓江東子弟捲入戰火。

  • 17 # 夢迴寧州

    也不是,根據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是一個性格暴躁,心胸狹隘,沒有讀過多少書的悲劇人物。但是項氏家族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擔任高階將領多年,儘管秦時已經敗落,但不應該是一個只知兵法沒有讀過多少書的人。就我個人而言,司馬遷也從某種程度上有道聽途說,抹黑項羽的意思。必修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漢朝已經立國六十多年,許多東西只能根據別人的一些記載和描述,史書是勝利者編寫的。當時中國的經濟重心在黃河流域,經過多年戰亂,項羽就算過了江東,也很難徵召足夠的軍隊,也沒有足夠的經濟支援,與其再增加屬國故地的經濟負擔以及人員的損失,不如一戰,士可殺不可辱,死有何懼,才有了烏江邊的絕唱。

  • 18 # 愛生活的兜兜媽

    性格決定命運,項羽生性豪放,而且他又是一個純真率直重感情的漢子,而且他又是個殘暴虐殺的狂暴者,火燒咸陽城,焚燒阿房宮,三月大火不滅,著名的事件有四面楚歌,霸王別姬,鴻門宴,從這些事件裡面可以看出他的直率,純真,有情有義,而鴻門宴又是他一生的敗筆,優柔寡斷,錯事良機,最終放虎歸山,而且他的率直又敢於表白,在秦始皇出巡時,他沒有掩飾自己的野心,而是直接說出了他的心聲“彼可取而代之”,沒有對比就沒傷害,而劉邦就善於隱藏他的野心,多重性格的他,在他兵敗吳江,四面楚歌之時,而他想到的美人和江山已成浮雲,悲切之心油然而生,也許是心死了,心累了,突然一切都放下了,又何必去糾結過去,哀大莫過於心死,而且已經無力迴天,而最終放棄過江東東山再起的念頭,毅然拔劍自刎吳江,功過成敗後人論,名留千古世人評

  • 19 # 嶽劍

    我們現在看來,項羽不肯過江東,由他的性格決定,項羽出身貴族,生性孤傲、自大,不接受困厄痛苦的反覆折磨,所以當他面對烏江時,他仍然無法相信自己的失敗,認為是上天的原因,極度自大、自傲、自信導致陷入極度痛苦中無法自撥。

    我們看項羽一生的作為,他殘忍失信,戰略思維缺失,導致人心盡失。項羽不過是匹夫之勇——過分迷信暴力可以解決一切。項羽大軍所經之處,無不橫遭摧殘、毀滅,人們大都怨恨,百姓不願歸附,只是迫於他的威勢,勉強服從,失去了民心——視百姓為草芥,不能保境安民。

    所以說項羽的失敗全是他個人因素使然,並且當時,就是回到江東,以江東的財力物力人力,是無法與劉邦相抗衡,最張結果還是失敗。

  • 20 # 茗心

    “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用在項羽身上是最恰當不過了。可以說項羽的一生無論成與敗都與他的性格有直接的關聯。

    一、他的自信、自強、志向高遠促使他日後成為舉世矚目的蓋世英雄。

    項羽從小便有遠大的抱負,曾暗暗發誓要推翻秦王暴政。有一則故事說,項羽年少時,一次見秦王受眾人簇擁,非常氣派地在江中游玩,於是就指著秦王對身邊人說:“彼可取而代也!”這一言行令眾人對其刮目相看,認為其日後定會大有作為。當時有一句話叫:楚人三戶,亡秦必楚。意思是說,楚人哪怕只剩下三戶了,也必能推翻秦朝。由此,充分證明了楚人的自信,項羽的自信。項羽為此目標,勤於習武練劍,苦讀兵書,逐漸顯露出非凡的天分。在後來的作戰中,他驍勇善戰,憑著先天的領導力和卓越的才能,逢戰必勝,特別是鉅鹿之戰,他以三萬兵馬大敗八十萬秦兵,創造了以少勝多的神話,成為當時無人能敵的一代戰神、蓋世英雄。

    二、他的高傲自大、剛愎自用導致了他最終兵敗垓下,錯失江山。

    項羽又太過自信了,他的自信成就了他,也毀滅了他。他的自信與能力,讓他在短短三年內便推翻了雄霸一時的秦王朝,同時他的自信也讓他目空一切,狂妄自大,逐漸失卻人心,轉為敗勢。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1、通常人們都認為“時勢造英雄”,項羽卻認為“英雄造時世”。他認為自己就是英雄,他對自己說:世上本無時,江湖本無勢,作為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是可以造就時勢的;2、他堅信“人定勝天”,人是可以打敗天的。他自命為“霸王”,以為自己就是天。3、他目空無人,多數人在他眼裡都是凡夫俗子,很少有人能令他敬佩。“鴻門宴”,他沒有殺掉劉邦,根本原因之一就在於在他心裡,劉邦只是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小人物,不足以成大事,不足以成為他的對手,因而沒有必要殺。另外他對手下人非打即罵,很少誇他們,很令底下人怨恨,以至於走的走,反叛的反叛。特別是對韓信的輕視,更直接導致了他最後敗北的結局。其實項羽比誰都明白韓信的才能,但卻看不上他那種“胯下小人”,於是只封了韓信一個小小的執戟郎。令韓信頂著屈辱,暗下決心一定要打敗項羽。後來,韓信被張良看中,推薦給了劉邦,從此天下局勢開始扭轉,項羽在用人上徹底敗給了劉邦。

    垓下之戰,面對韓信的重重包圍,項羽並不覺得自己敗給了劉邦或韓信,而是認為這是天要亡他,至此他也沒把這兩人放在眼裡。

    三、他的大仁大義、君子擔當又為他贏得了一世的英名。

    “鴻門宴”,項羽不殺劉邦,除了輕視他以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的君子之心,他不想以這種不光彩的手段來取得天下。另一個還是因為他的仁心,劉邦和項羽曾經是朋友,出於這點情誼,他也不忍殺他。為了江東父老免受戰亂迫害,項羽曾屈尊與和他勢力懸殊的劉邦講和;但劉邦卻利用這一時機,反守為攻,從而項羽的真仁義,劉邦的假仁義明明白白地袒露於世人面前。烏江邊,項羽辜負老者的一番心意,執意不回江東,是因為他內心對江東父老的深深的愧疚,自覺無顏面對他們。性格決定命運。項羽敗了,敗給了他自己的自高自大、目空一切;項羽也贏了,他的大仁大義君子擔當讓他贏得了身前身後、千古英雄的美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一個天天和你吵架的老公,你會怎麼辦?會選擇離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