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忠肝義膽嶽老三

    最近,德國針對微軟Windows系統做了一個調整,將放棄使用Windows系統,選擇Linux系統。

    之所以針對電腦系統做出調整,德國也是考慮多方面因素,一方面是出於安全因素考慮,另一方面是對特朗普政權的不信任。

    近年來,對微軟Windows系統而言,日子過得遠沒有之前那麼滋潤,特別是近來屢次傳出Windows系統威脅國家安全的傳聞,這也讓很多國家對Windows系統有所擔憂。作為美國的網際網路公司,微軟在全球影響力是非常大,畢竟全球絕大部分的計算機系統都是使用Windows系統,而其他的系統市場佔有率相對較低。可越是這樣,越讓人擔心Windows系統對使用者安全的威脅,畢竟想要獲取控使用者的資訊還是很容易的。所以,一些國家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在為了保證國家資訊保安,就選擇性放棄Windows系統,這至少避免了潛在的風險。

    而隨著特朗普上任以後的所作所為,也讓一些國家擔心Windows系統。在去年5月份,國際就有傳言稱“微軟將中止對華為Windows授權”,而這一舉動絕非單純的網際網路事件,而是國際政治事件。畢竟微軟只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沒有理由放棄掙錢的機會,那麼之所以中止與華為合作肯定是受到政治方面的壓力。而特朗普一直都最忌憚華為,為了打壓華為無所不用其極,甚至逼迫加拿大扣押了華為總裁任正非之女孟晚舟,這種流氓手段都使出來,可想而知特朗普打壓華為態度之堅決。

    也正是受到這方面的影響,華為就開始使用Linux和鴻蒙等系統來取代Windows系統,開始走上“去微軟化”的道路。

    雖然特朗普利用微軟施壓華為的確給華為帶來了不小的阻力,但是這種影響也是惡劣的,畢竟華為的遭遇世界各國都瞭然,他們都知道是特朗普刻意打壓。

    然而,這也讓世界其他國家會心存顧忌:既然美國會利用微軟對付華為,那麼也可能用微軟對付自己。

    可以說,正是在特朗普政府絕對的利己主義和脫鉤斷供政策的影響下,讓許多國家心存顧忌,商人出身的特朗普本就唯利是圖,他將“美國優先”政策無限放大,為了自己利益,他可以讓美國不斷退群,他可以動用國家之力對付一個企業,他可以打壓競爭對手連盟友都不放過……

    特朗普的癲狂作風直接讓其盟友都心涼,迫於自保,這些國家就開始學華為,放棄Windows系統,選擇Linux系統,這也是被特朗普逼得退無可退,才如此選擇。

    現在,韓國和德國開始追隨華為的步伐,走上走上“去微軟化”的道路,這很可能就是微軟中止Windows授權引起的連鎖反應。的確,微軟讓很多國家越來越不放心,這也讓越來越多的國家對微軟的舉動感到擔憂,長此以往,必然還會有更多國家掀起“去微軟化”的浪潮。

    對於微軟來說,這必然是不利的,只是微軟已經卷入了國際局勢之中,這定然會讓微軟蒙受巨大損失。

    只是特朗普才不顧那麼多,反正就是霸王硬上弓,總是想用強權政治來壓制其他國家,可能一些國家迫於美國的威勢敢怒不敢言,但是從長久來看,對美國是不利的。

    就目前而言,微軟被特朗普推向國際局勢的漩渦,可能一時之間也難以擺脫,特朗普喜歡搞強權政治,殊不知卻是對本國企業的一種絞殺,畢竟微軟的系統並非沒有替代品。

    儘管微軟系統在全球範圍內的使用頻率很高,但絕不是到了非它不可的地步。眼見韓國和德國相繼棄用,微軟在5月20日的釋出會中宣佈,“微軟也計劃將針對系統做一些開源調整”。而微軟這種舉動目的性很明顯,就是試圖用這種方式似乎挽回國際合作者,以此來保住微軟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

    微軟此舉可能也是一種妥協,因為他也意識到未來可能會被更多國家拋棄,如果再不挽救市場,一旦出現變故,微軟極有可能走諾基亞的老路。當然,諾基亞是被時代淘汰,那麼微軟有可能被政治所絞殺。微軟既然順從了特朗普,那麼這條路定然充滿著風險。

    當然,在這裡微軟極有可能還是想搞壟斷,想借助特朗普的強權政治將有威脅的對手置於死地,可是沒想到華為不是那麼容易投降,反而激發了華為的韌勁兒。

    而華為選擇了Linux,也就開啟一條新的道路,正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未來取代Windows系統的有可能就是這個“星星之火”。

    而韓國和德國的舉動也進一步讓微軟感受到危機,只是微軟高傲慣了,不見得願意調整策略迎合使用者。但是這個時代就是,你不改變,時代就拋棄你。韓國和德國開了一個頭,接下來美國的部分盟友也不再相信美國,放棄Windows只是大戲的序幕。在未來,必然有更多國家選擇拋棄微軟,拋棄美國,而疫情之後,美國的衰落不可避免。

    當然,這是特朗普自作自受的結果,他在不斷施壓眾多小弟對付中國的同時,也是讓他的盟友越來越失望。特朗普看似強勢,實際上是在透支美國。

  • 2 # 小鎮月明

    近日,德國慕尼黑市決定全市放棄Windows系統,轉而使用linux系統。

    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並不奇怪。這一切其實得從Windows10說起。

    我們都知道,win10有個很重要的賣點,那就是走雲端。大資料時代,雲端和雲系統是非常火爆的話題,很多科技公司都在該領域下了大力氣,比如說我們所熟知的阿里雲。

    對於普通使用者來說,雲服務可以增強使用者的體驗感。但同樣的,也會有一點風險,可能會導致個人資料洩露。所以對於政府機關和一些大型企業來說,他們並不希望日常使用的電腦系統有云服務這個功能,因為這樣會導致Windows系統從一個本地系統變成了一個線上系統,資料更加容易洩露。

    而微軟的Windows系統佔據了作業系統的絕對統治地位,加上微軟又是美國的企業,美國在國際上的名聲又臭名昭著。所以,德國慕尼黑市放棄使用微軟系統,可以理解。

    其實,不只是德國慕尼黑,俄羅斯軍方早在2018年就宣佈徹底放棄Windows系統,同樣的就連美國在亞洲的盟友韓國也計劃用linux系統取代Windows系統。而我國早在Windows10上線之前就宣佈政府單位不準購買win10,最後微軟不得不特地開發一款去掉雲服務的win10。

    這一系列事情的背後,其實反應的是世界各國對於美國政府的不信任。當年斯諾登曝出美國監聽各國手機資訊是實錘,而且當年蘋果手機也曝出會收集使用者資訊並傳回美國的事件。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各國肯定都會加大網路安全的投入,對於美國的某些產品進行棄用。畢竟,誰也不想自己在美國這個流氓的眼皮子底下裸奔。

    同時,也期盼我國自己國產的系統能夠及早的列裝到國內的電腦甚至手機上來,擺脫美國的威脅。

  • 3 # LeoGo科技

    在2020年2月份,韓國正式起草戰略,計劃要全面採用基於Linux的開源作業系統Open OS來取代Windows 7。

    在2020年5月份,德國慕尼黑宣佈將拋棄了 Windows,舉市“遷向” Linux,擁抱開源。

    我們知道其實在2003年,慕尼黑第一次從Windows遷向Linux開始;這一次的離開不過是一種延續而已,其實微軟在世界範圍內佔有優勢,但是微軟市場份額的市場的不斷下滑,我們確實可以知道,它的優勢的下降。

    在國際市場,根據Netmarketshare資料顯示,Windows10在世界的作業系統目前佔據57.34%的市場份額,其次是Windows 7,佔26.23%的市場份額。

    在國內市場,Win7 降至 48.24%, Win10 份額飆漲至 33%。

    而根據市場分析機構Net Market Share的資料,Linux上漲幅度最大,從1.36%上升到2.87%,增幅高達111%。為何Windows的地位慢慢的下降了?因為微軟在我們使用過程中越來越發現它的霸道,但是因為它發展時間長,微軟本身的應用生態廣,但目前消費者暫時還不能夠離開微軟系統。

    隨著Linux系統在不斷的提升市場份額,它的開源性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認同。德國和韓國相繼放棄,在我們看來這是一種具有危機意識的行為。

    德國慕尼黑為何放棄windows系統?在我看來,德國慕尼黑windows系統的主要原因是為了防止windows一家獨大,同樣也為了它的安全性。

    如果華為已經推出了Linux系統版本的筆記本,這確實說明華為在擔心華為有一天會鉗制我國在系統方面的發展,所以說linux系統在華為筆記本中的使用,也說明了華為對於未來系統的一種未雨綢繆。自然,我們更期待的是華為的鴻蒙系統,到底鴻蒙系統會不會成就我們中國可以於微軟系統抗衡的系統。

    未來微軟系統一定不會一家獨大,更多的系統將會對它進行衝擊,然而這樣的市場才是最健康的系統市場。

  • 4 # TonyDeng

    這是拿多少年前的訊息出來炒作?德國慕尼黑政府(是地區政府不是德國社會)很多年前就啟動過棄用Windows轉向Linux的專案,連office也改為那什麼開源的軟體,但大概是前年還是去年,就因這種系統維護成本太高而改回Windows。現在又傳出再改,還仍然是這個政府,請把資訊出處和詳細情形拿出來看看是怎麼回事?

  • 5 # 睿思天下

    德國放棄Windows系統,這個意味著美國電腦等高科技產業獨霸天下的局面可能會徹底改變,也可能意味著未來美國作業系統等可能會遭到更多的棄用。

    德國放棄Windows系統

    德國放棄Windows系統也是經過了慎重考慮才放棄的,這個主要原因就是Windows系統太臃腫,而且後門安全漏洞比較多,這個可能引起了德國的棄用。

    近日,德國宣佈放棄Windows系統,準備將Windows系統更換成Linux電腦系統。現在Linux系統可能更加的簡潔,而且Linux系統更加的簡潔,而且可能還更加的安全。

    德國放棄Windows系統,可能原因就是因為現在美國微軟公司的Windows系統現在越來越複雜,而且收費相對來說非常貴,還有就是Windows系統經常出現安全漏洞,而且這些漏洞有可能會導致資訊的洩露等安全問題。

    而且德國也有理由擔心Windows系統甚至可能會留下一些安全後門,這些後門可能導致資訊的洩露,特別是一些機密資訊的洩露。

    現在已經有一些國家放棄採用Windows系統了,前一段時間,韓國也起草戰略,採用了開源的Linux電腦作業系統來替代Windows系統。

    因此,這次德國放棄Windows系統顯然也是有備而來的。

    德國放棄Windows系統對美國的影響

    德國放棄Windows系統顯然對美國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這個一個可能意味著美國電腦等高科技獨霸天下時代的結束,還有一個就是可能會有更多的國家加入棄用的行列。

    1、意味著美國微軟公司獨霸天下的時代結束

    德國棄用微軟公司Windows系統,這個意味著美國微軟公司作業系統獨霸天下時代的結束。美國公司在過去幾十年來,實際上一直佔據了世界最先進的高科技產業的絕大部分份額,其中Windows系統軟體就是一個美國佔有率非常高的作業系統。

    但是Windows系統雖然佔有率很高,也比較好用,但是昂貴的成本以及可能存在安全漏洞一直也是被很多使用者詬病,而這些問題可能很難得到徹底解決。

    因此,這次德國主動放棄Windows系統,也是意味著美國微軟作業系統獨霸天下的時代的結束。

    2、這個可能只是一個開始,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使用者放棄

    德國開始棄用Windows系統,而韓國早前已經宣佈停止使用Windows系統了,這樣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國家宣佈棄用Windows系統,這樣對於美國高科技產業來說,也確實是一個比較沉重的打擊了。

    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棄用美國Windows軟體系統,未來美國高科技產業可能將會遭受到更嚴峻的衝擊,這個可能導致未來美國高科技產業的逐漸沒落。

    結論

    綜上所述,德國棄用Windows系統的意義是非常深遠的,一個是可能意味著美國微軟公司作業系統獨霸天下的時代的結束,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棄用,那麼也可能意味著美國高科技產業將逐漸沒落。

  • 6 # 中年老劉聊財經

    說德國放棄Windows系統是不準確的,僅僅是慕尼黑一個市的決定而已,但是去微軟化確實正在全球範圍內上演。

    全球正在上演去微軟化

    早於德國,在今年2月份,韓國政府率先起草了戰略規劃,宣佈將放棄原有的Windows 7系統,全面採用基於Linux的開源作業系統Open OS。

    但是實際大資料時代“不服美”的德國並不是第一次產生要放棄Windows系統的念頭了,上次德國想要去微軟化還要追溯到2003年,當時慕尼黑市就曾宣佈從Windows向Linux遷移,但是據說時任微軟CEO的 Ballmer親自前往慕尼黑進行遊說才打消了慕尼黑放棄Windows系統的念頭。

    那麼為何各國逐漸開始放棄Windows系統呢?

    其實各國放棄Windows系統主要是出於安全方面的考量。

    因為Windows系統是美國企業微軟開發的,微軟作為網際網路軟體巨頭企業透過裝有Windows系統的電腦輕而易舉的蒐集各項資料。

    特別是“斯諾登事件”之後,各國發現美國為了獲得各國通訊資訊居然不擇手段的採取各項非正常手段,這讓各國十分擔心其資料的安全性。

    最早放棄Windows系統的是俄羅斯軍方,其在2018年就宣佈全面放棄Windows系統,相比其出發點正是基於軍方資料、資訊的安全性考量。

    另外一點就是各國不想在高科技方面被美國“卡脖子”

    2019年5月21日,據美國科技領域相關媒體報道,華為膝上型電腦被微軟線上商店刪除,並有傳言稱微軟將中止對華為Windows授權,此舉令華為開始使用Linux和鴻蒙等系統來取代Windows,正式走上去微軟化的道路。

    所以基於華為受到微軟威脅的慘痛經歷,越來越多的國家對微軟的舉動感到擔憂,所以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這一行動,從而掀起去微軟化的浪潮。

    各國放棄Windows對美國有什麼影響

    首先對於微軟來說肯定是會使其Windows系統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加速下降,對其利潤產生影響。

    在者對於美國來說,假設其在想透過Windows系統獲得他想要的各國的重要資料將變得不可能。

    結語

    美國的“肆意妄為”在嚴重透支其信用,而越來越多的國家或企業加入去微軟化的行動對我國的網際網路行業是個機遇;

    我國近2年來中企對於作業系統和軟體國產化的重視程度已經不斷提高。多家中企早已開始佈局Linux系統,這些率先佈局的中企可能有望成為國產替代的受益者。

  • 7 # 獵旗飄

    不但德國籌劃放棄windows作業系統,韓國2月份也放棄了。他們都重新考慮用Linux系統替代windows。這說明天才寶寶特朗普的“美國優先、退出群聊”的舉動,已經引起了各國的警惕,促使他們立即採取安全措施來保護本國的利益。

    其實中國一直也有很大的聲音呼籲政府搞自己的作業系統。現在華為的鴻蒙系統主要用在手機和智慧裝置上,還不太適合用於普通電腦。我們之前根據Linux開源計劃自己改編的紅旗系統,也沒有完全鋪開。但是現在很顯然到了“備胎轉正”的時候了。

    說特朗普是天才不是白說的。他以一己之力,就讓美國從之前的道德楷模變成了道德嫌疑犯,從之前的全球化領導者變成了科技發展的絆腳石。

    這次特朗普在晶片上大力打壓華為,並且聲稱:華為以及給華為供貨的供貨商,都不能使用美國的技術,否則就要追索天價的賠償。這看起來是打壓華為、打壓中國,但是在這條晶片產業鏈上的,可不只有中國企業,全世界高科技企業都在這裡面,包括美國自己。美國不讓華為獲得發展,那跟華為有關係的企業就失去了很大一塊市場。美國又不能提供新的市場來填補,那所有科技巨頭都會重新調整思路。什麼思路呢?去美國化,徹底饒開你的小算計。

    不光是科技界和產業界需要考慮去美國化,各國政府也都在考慮去美國化。美國的稜鏡計劃還沒有答案呢!美國還沒有給全世界一個解釋呢。為什麼美國要監聽全世界各國政府的資訊?阿爾斯通事件之後,孟晚舟事件又翻版上演。每個國家都會想:下一個會不會輪到我們國家?會是哪一家企業?

    所以在這個思路下,從市場佔有率最高的作業系統入手是最好的應對方法,畢竟作業系統是有現成選擇的——各種開源的linux版本。只需要克服一個習慣,培養一個生態鏈而已,這很難,但並不是做不到。

    德國慕尼黑政府之前就嘗試過用Linux系統替代Windows,只是在2017年又放棄了。當時放棄的理由,是因為Linux系統市場佔有率小,各方面不如windows那麼成熟。但是2020年發生的這一切,會讓各國重新考慮這個計劃,慕尼黑政府也重新把之前已經否定的計劃又撿回來了。這些嘗試都是因為美國打壓華為、打壓全球晶片產業鏈,造成所有人恐慌才發生的。

    資本主義制度下市場才是老闆,市場決定了一切。現在市場大部分在中國手裡,特朗普再天才寶寶,他也不能違反市場規律。所以各國手裡唯一的靠譜選擇,就是去美國化,保證自己科技的安全、資訊的安全,不要被美國隨時可能落下的各類欺詐給搞殘了、搞廢了。另外,要跟未來最大的市場搞好關係、做好佈局。

    那麼晶片產業,包括科技產業去美國化之後,世界各國會不會受到特別大的打擊呢?短期來看會有一些,但其實都是三五年內可以克服的,個別國家還可能實現反超。

    去美國化只是一個陣痛而已。可是一旦這個陣痛過去,就如同生產的孕婦一樣,她們會捧起一個嶄新的寶寶。這個寶寶就是新的全球合作規範。而且這個規範裡,沒有美國,有中國,而且中國極大可能是新的掌櫃。

    所以連《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也當眾調侃特朗普,給他解釋“川建國”在中國的由來;胡總跟特朗普解釋:其實絕大多數中國網友都是希望您能夠繼續當選的,您一定要再領導美國四年哦!

  • 8 # IT小眾

    德國要放棄Windows?

    今年2月,韓國政府正式起草戰略,計劃要全面採用基於Linux的開源作業系統Open OS來取代Windows。

    早在2003年慕尼黑第一次從Windows遷向Linux開始。這段時間繼續韓國後,又一個國家宣佈放棄Windows了。德國方面還是試行,行政部門需要使用開源軟體,慢慢替代系統、Office這類專有的產品。

    德國為何會放棄Windows系統?

    從Linux的特點去看,其開源、安全、易維護、免費等優勢是凸顯的。雖對比Windows市場份額來說,Linux只是小眾系統,但其在伺服器市場還是有絕對的話語權的。

    一方面,德國擁抱開源Linux,是為了“自主可控”。

    看咱們所面臨的中美貿易戰、技術封鎖問題,就可以深刻體會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的重要意義。德國是有意識也有所準備,在Windows還能用的情況下,何不搶佔先機,也為過渡期爭取更多可用時間。

    其次,放棄Windows不純粹是技術性的,可能也是政治決定。

    自由軟體的倡導者稱讚這一決定是一次勝利,他們認為從經濟上,政治上和行政上的透明度來看,這是一個更好的選擇。逐步過渡都可能需要數年時間。不純粹是技術性的,可能也是政治決定。

    對美國會有哪些影響呢?

    據著名市場分析機構Net Market Share的資料,今年來Windows市場份額下滑明顯,Linux上漲幅度最大,從1.36%上升到2.87%,增幅高達111%。

    1、丟了使用者,損失了利益。

    Windows之所以不可撼動,除了系統本身足夠優秀,生態穩固外,有相當部分原因在於市場份額(使用者量)的積累上。Windows盜版很氾濫,它培養了使用者習慣和黏性後,再順勢來一波收割,終端使用者們可能也都為免費買了單。

    開源是目前比較看重的趨勢,如果微軟不重視,可能放棄的人會越來越多。如果後面越來越少人用,那微軟來“收割”的權利都丟了。

    2、使用者留存+付費不再適用。

    最好的商業模式是黃賭毒,因為一旦用了就離不開。Windows的優勢是使用者留存率非常非常高,就好比說使用者不會因為另一個作業系統更好用,就不用Windows,不用Office軟體。使用者也不會因為另一款手機更好用,就離開蘋果的IOS系統。

    微軟的Windows只是一個平臺,實際上它是一家販賣License的軟體公司,向一個使用者支付Subscription費用公司轉型。從軟體捆綁基因到雲服務一步步讓你深陷其中。

    但倘若Windows被棄用,那這一切都只能說是空談了,也沒有實質意義。

    3、對美國的影響。

    比爾蓋茨曾談到,我們的Windows和Office業務依然很強,所以我們是領先的科技公司之一,如果能做成Android系統,那麼我們就是全世界最強的科技公司了,沒有之一。

    德國放棄Windows,不會對Windows整個市場格局產生本質影響,該用Windows的還一樣。但轉投開源Linux的開端有點意思,注重“自主可控”,Linux將是重要選擇。即便暫時還沒有更好的可替代品,但當市場重新洗牌,影響美企營收和導致失業者增多外,美國作業系統霸權也將難以維持……

  • 9 # 億星文化

    德國慕尼黑城市決定放棄使用微軟的windows系統,取而代之使用Linux系統,這個事情與美德都有關係,因為高科技企業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未來將會發展先進的智慧製造和人工智慧,如果在系統上沒有自主權,將會產生一個體系性的問題。

    微軟的windows系統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先進的,但是德國以及歐盟和美國的關係現在是越來越糟糕,關鍵問題是現在進入到一個產業轉型升級的年代,很多事情要通盤考慮,德國向來都注重自己的先進的製造業以及工業體系,因此一個工業體系是整個產業的問題,如果整個產業都使用微軟的技術,那麼對德國來說是一種限制。

    現在德國以及法國正在推進歐洲自主一體化,最近還提出了鉅額資金,大概在5000億歐元左右,這個計劃被稱為歐洲版的馬歇爾計劃,致力於復興歐洲,也就是說和美國走的漸行漸遠。同時德國在能源供應上更加靠攏俄羅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下一代科技革命德國必須要自己說了算,這本質上和技術先不先進,沒太大關係。

    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使用開源的Linux系統,當然德國慕尼黑城市也沒有完全放棄windows,現在也是為了微軟方面一家獨大,要實現一種公平的競爭。這樣防止被對方掐住脖子。

    其實在能源產業上德國方面也是採取的這種戰略,不僅僅使用美國的天然氣也在使用俄羅斯的天然氣,德國方面一直很注重致力於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在關鍵的時候能夠把主導權握在自己手裡。現在整個歐洲地區都在奉行獨立自主的策略,也就是說和美國的關係會漸行漸遠,對美國的影響就是可能會失去歐洲這個盟友,在國際事務方面會變得更加孤立。

  • 10 # 騰化馬雲

    先宣告一點,不是德國全面放棄Windows系統,而是慕尼黑市。

    近期德國慕尼黑市宣佈拋棄美企巨頭微軟的Windows系統,全市擁抱Linux的開源作業系統。德國此舉緊跟韓國後塵,早在2月份,韓國正計劃採用基於Linux的開源作業系統Open OS來全面替代Windows系統。這是全球去微軟化的開始。

    我們不可否定的是,目前Winwods系統依舊是主流系統,佔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2020財年第三財季微軟財報營收為350.21億美元,同比增長15%,可見微軟依舊在發展,使用者群體縮減並不大。值得注意的是,Windows系統,現在也支援開啟子系統也就是Linux系統。但是去微軟化勢在必行,我從以下兩點說明。

    第一,Windows系統升級後,問題太多。

    比較比較穩定的Windows XP系統、Windows 7系統,Windows 10系統,漏洞太多,更新太快,使用者經常反應電腦系統崩潰,需要重置系統,這給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擾。相比Linux系統,它的穩定性一般般。

    第二、美國的制裁是必須預防的。

    華為就是前車之鑑。早在去年5月份,就有傳言稱微軟將中止對華為Windows授權,此舉令華為開始使用Linux和鴻蒙等系統來取代Windows,正式走上去微軟化的道路。韓國的去微軟化很大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那就是微軟中止Windows授權引起的連鎖反應,

    那麼走去微軟化之路勢在必行。

    德國放棄Windows系統,這對美國會有哪些影響呢?

    就目前看來,對美國沒有太大的影響,具體來說是對微軟沒有太大的影響。微軟這麼多年在世界上佔領了強大的市場,還有目前Linux系統對於開發者來說是很好的系統,但是對於非開發的人來說,使用起來會有很大的問題。Linux系統想要佔據很大的市場是需要很長時間去走的,畢竟使用者群體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 11 # 野史也是史

    近日,德國慕尼黑市釋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宣佈用Linux的開源作業系統來取代微軟的Windows系統,這是繼韓國後又一個拋棄微軟的國家。

    早在六年前,韓國就以微軟不再支援XP系統為由,準備全面放棄微軟作業系統。韓國這個決定可謂是有先見之明,目的是擺脫對微軟的依賴。

    之後,韓國開始推動開源軟體的開發,計劃到2020年實現自產開發系統。今年2月,韓國著手採用Open OS開源作業系統替代Windows系統。

    德國慕尼黑也效仿韓國,在不涉及機密和個人隱私的情況下,市政府的相關軟體和系統都將開源,意味著Windows系統和Office等將被拋棄。

    在微軟決定用Windows 7取代XP時,就有很多大型企業轉向Linux作業系統。在微軟宣佈Win7停止技術支援後,Linux開源作業系統再次火熱。

    Linux作業系統的大熱,也預示著各國對微軟系統的依賴在減弱,隨著核心技術重要性的突顯,拋棄美國微軟Windows系統已是全球大勢所趨。

    全球作業系統幾乎被美國壟斷,電腦和手機作業系統均是出自微軟、谷歌和蘋果。一旦美國對他國宣佈停止授權,那將產生一個災難級後果。

    美國的一貫手法是,只要哪國的核心技術超越或即將超越美國時,美國便會毫無留情的對其打壓,不論這個國家是自己的盟友還是競爭對手。

    40多年前的日本便是如此,當時日本的晶片技術與美國平起平坐,甚至在儲存器方面超越美國。為了獲取絕對優勢,美國最終將日本壓下去。

    對盟友尚且如此,被其定義為競爭對手的國家日子豈能好過?美國製裁中xing時,給全世界拉響警鐘,只有自己掌握核心技術才不會受制於人。

    接著是華為事件,美國先是打壓華為5G技術,然後又斷供晶片。這一系列的強權制裁手段,讓德國人也急在心裡,準備棄用微軟的作業系統。

    前段時間有傳言,微軟為配合特朗普的打壓政策,準備停止華為的Windows授權。這讓華為不得不考慮啟用自己研發的基於Linux的鴻蒙系統。

    越來越多的國家都在考慮“去微軟化”,擺脫對美國系統的依賴。同樣,我們更應擺脫這種束縛,將替代Windows作為一件刻不容緩的事去辦。

    這也是各國的無奈之舉,危機意識促使他們必須走這一步。慕尼黑原本打算在Win10和Linux之間做切換,但無奈這一過程耗資、耗時都很大。

    在做了十多年嘗試後,最終決定要拋棄Windows系統,擁抱Linux開源系統。棄用微軟系統也是件迫不得已的事情,主要是因為特朗普的政策。

    從近期看,這是一個兩敗俱傷的事情。但從長遠來看,對其它國家作業系統的研發應用是個絕佳機會,對美國微軟等企業是個弊大於利的事。

    對於不利影響,微軟也很清楚,但一切利益要以美國為重。去年美國封禁華為,微軟就曾警告美國政府,華為每年為美國帶來千億美元營收。

    制裁華為,將為美國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但迫於美國政府的壓力,微軟當時還是下架了華為所有產品,隨後對華為Windows取消授權。

    這個影響有多大呢?僅僅幾天時間,微軟就受不了了,聯合了多家企業向美國政府表達擔憂。微軟警告稱,封殺措施,將嚴重損害美國利益。

    這種影響還體現在股市上,美國不少企業市值全線飄綠。這僅是華為一家企業給美國帶來的影響,如果換成整個國家,那後果將是不堪設想。

    美國是否能承受得起,還是兩說。對我方而言,最多就是手機和電腦效能倒退幾年,但絕不會影響使用,經過幾年的摸索,自然會出現超越。

    如果多國棄用微軟Windows系統,對微軟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光是聯想在2006年買微軟作業系統就花了12億美元,而中國市場僅佔微軟3%。

    如果德國和韓國棄用的話,不單是對微軟的打擊,甚至美國其它企業也要受水。美國只是逞一時之快,從長遠來看,無疑是損人不利己的事。

    棄用微軟Windows系統和Office產品,一方面損害美國經濟,另一方面將美國在國際上孤立。美國的一意孤行,讓很多盟友都與其背道而馳。

    所以說,棄用微軟產品,對他國來說可能是一時之痛,但對美國來說可能就是長久之痛了。

  • 12 # MLTech

    德國放棄Windows

    嚴格來講德國放棄Windows的說法並不確切。

    新當選的德國慕尼黑市執政聯盟再次擁抱開源,宣佈將堅持“"public money, public code”的原則,只要不涉及保密或個人資料,市政機構使用的軟體原始碼必須公開。

    在技術和經濟上可行的情況下,該市將重點放在開放標準和免費的開源許可軟體上。

    總之,是不是整個德國都開始使用開源軟體,什麼時候開始正式使用開源軟體,是不是一點兒也不用微軟的Windows,這些都還不確定。

    在目前的情況下,德國放棄美國Windows的確是可以讓一些人難得愉悅的訊息,所以,德國放棄Windows就德國放棄Windows吧。

    德國為什麼放棄Windows

    還是從相關的宣告中來看,德國為什麼使用開源軟體?

    最核心的原因在於公開透明,遵循“"public money, public code”的原則。直白點而說,就是政府的一些軟體程式碼是開源的,明明表白的放出讓大家看。其實這就是一個很好的理由,相信這樣的做法也會獲得不少的支援。

    當然,做確定還是需要評估的,畢竟有一個是否可行的話題。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開源的軟體比如基於Linux的一些系統表現還挺不錯的。那麼為什麼之前不行,而現在就可以了?

    1、系統不值錢了

    各種終端的系統越來越不值錢,是一個趨勢。如果有個更划算的,為什麼不用划算的,這大體也是所謂德國要用開源軟體的一個原因。

    2、智慧手機的興起

    如果智慧手機的系統部分還是被微軟所把持,那麼系統變便宜的速度預計會相對慢一些。可惜,智慧手機的系統被IOS和免費的安卓所佔據。而目前佔比數量絕對龐大的是安卓系統,安卓的盛行給了開源軟體不斷壯大一個有力的支撐,比如做個開發使用Linux的機率就會大很多。

    總之,智慧手機的興起給開源軟體不斷的壯大提供了基礎。

    3、開源軟體的不斷壯大

    開源軟體一直有很多人支援,很多人和公司在裡邊做貢獻,促成這種局面的和開源的核心理念逃不開關係。在一定的規則下各方參與可以讓整個生態更加強大,當積累達到一定的程度會產生一個巨大的進步。其實現在一些開源軟體對於普通人使用來講已經沒有什麼大的問題,辦公和娛樂的軟體已經不少,開發工具啥的更是多樣。

    對美國有什麼影響

    準確的說對美國沒啥影響,對微軟可能會有一些影響,但影響也有限。

    微軟推出相容 Linux 的 SQL 伺服器資料庫軟體;

    微軟將新版 Edge 瀏覽器引入 Linux;

    微軟宣佈加入 OpenJDK 專案;

    微軟將 exFAT 技術新增到 Linux 核心;

    微軟收購 GitHub。

    以上隨便列舉了幾個微軟和開源相關的動作,可以看到,微軟在擁抱開源。如果微軟都在擁抱開源,那麼一個機構不在使用Windows,貌似微軟並不會非常在意。其實從目前微軟的業務來看,雲計算是重中之重,基於雲計算的一些應用也會有很好的表現,比如office 365,協同辦公更方便。而Windows對於微軟來說更像一個元件,已經不在是業務的核心。

    如果對美國有啥影響的話,貌似可能微軟是美國的,而德國未來預計不再用一個本來就不在有絕大進步的美國公司的Windows系統。總歸不要聯想太多。

    這裡覺得還是把重點關注在為什麼德國會使用開源軟體這個話題本身更有意義,public money, public code。

  • 13 # 匯聚魔杖

    資訊保安對於一個國家、一個企業來說是不容忽視的。基礎設施、核心技術如果不掌握,很可能會遭受到安全被人“卡脖子”,供應鏈被人“卡脖子”。

    舉個例子:

    2015年12月23日,烏克蘭電力部門遭受了惡意程式碼攻擊。攻擊者入侵了監控管理系統,由7個變電站開關動作引起,導致超過一半的地區和部分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地區80000個使用者停電3~6小時不等。

    01

    Linux雖然脾氣很大,難以馴服,但那種安全感是Windows所給不了的。除了德國,韓國也決定和Windows斷絕關係而和Linux交好。也有訊息稱,俄羅斯也有意淘汰Windows讓Linux上位,就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資訊保安。

    Linux廣泛應用於伺服器、超級計算機等領域,在桌面作業系統領域屬於比較小眾,很多普通使用者僅僅也只是聽過而沒有用過。

    02

    其實早在2002年,德國慕尼黑就開始考慮如何擺脫微軟的鎖定,並且在歐洲範圍進行了招標,並且德國慕尼黑市議會投票透過啟動LiMux專案(Linux和Muenchen慕尼黑的結合),將所有政府軟體和公務員的個人電腦遷移到基於Linux的開源軟體平臺。但由於相容性的問題,慕尼黑當時還是和Windows藕斷絲連,還保留了部分的Windows系統。

    慕尼黑和Linux的關係並不被外界看好,但是還是堅持走過了15年,在2017年最終還是忍不下去了,又回頭和Windows重修於好,拋下了Linux。

    不過外界一直有傳Windows偶爾會在背地裡搞一些小動作,比如偷偷的把一些秘密通過後面告訴自己的真愛老美,所以很多人都認定了Windows沒有安全感。時間一晃三年過去,慕尼黑最終又投回了Linux懷抱。

    03

    “去windows化”一條很艱難的路,但是卻是很多國家和企業不得不為之的一條路。

    因為美國將自己標榜為“世界警察”,卻沒有盡到“世界警察”的責任和義務,反而是今天制裁這個,明天制裁那個。

    大多數國家也不需要“世界警察”,並且不少美國民眾並不情願美國去充當“世界警察”。歸根結底,是出於美國的政治目的,透過各種手段來打壓對手,達成它想要的結果。

    舉個例子:

    美國從2007年小布什時期就開始秘密實施的絕密監聽計劃,操盤手是美國國家安全域性。該計劃俗稱“稜鏡計劃”,但它的正式名稱是“US-984XN”。根據斯諾登披露給英國《衛報》和美國《華盛頓郵報》後在2013年6月6日的報道,美國國家安全域性和聯邦調查局從啟動“稜鏡”計劃開始,就能直接進入美國網路公司的中心伺服器,並在裡邊進行資料探勘、收集情報,參與該計劃的9家國際網路巨頭中包括微軟、雅虎、谷歌、蘋果、Facebook、PalTalk、YouTube、Skype、AOL等。

    除了進行上述的監聽行為外,"稜鏡"還主要監控10類資訊:電郵、即時訊息、影片、照片、儲存資料、語音聊天、檔案傳輸、影片會議、登入時間和社交網路資料的細節都被政府監控。也就是說,一個人在網路上的任何行為,都在美國國家安全域性的監控之下,甚至可以實時監控一個人正在進行的網路搜尋內容。

    美國正在走向封閉,並打壓、排擠其他國家的科技發展。

    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企業嗅探到這種潛在的危險,去“美國化”、去“Windows化”就變成了一條必然要走的路。這種影響是很深遠的,短期可能還是美國和美國所代表的的企業獨大,但未來已經可以預見。現在是一體化的世界,而不是美國的。

  • 14 # 網際網路亂侃秀

    一、德國為什麼要放棄windows?

    我們知道之前韓國也表示要大規模使用linux,而放棄windows,韓國的原因是節省開支,因為windows太貴。

    而德國為什麼要放棄?節省開支也是原因之一,另外我想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基於安全考慮,這一兩年特朗普的搞風搞雨,讓很多國家對美國產品生產了懷疑,所以了在努力的去美化。

    畢竟美國可以對華為動手,那麼當某一天意見相左時,也可以對德國動手,而作業系統被認為是智慧裝置的靈魂,非常重要,一旦系統補卡,風險是非常高的。

    所以我認為德國之所以這麼幹,節省開支,尋找備胎,提防被人卡脖子,都是原因。

    二、對美國會有什麼影響?

    對於美國而言,有什麼影響?一方面是全球的去美化,對美國的經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德國這種原本就是美國小弟的國家都去美化了,意義是非常巨大的。

    甚至這個情緒會從作業系統開始,蔓延到其它領域,比如晶片、半導體裝置等等領域,尤其是美國強勢的領域,大家都會尋找備胎。

    另外德國使用linux、韓國使用linux,而中國也在努力發展自己的作業系統,也是基於linux的,會導致linux發展產生生的機會,同時生態有可能得到完善。

    那麼這會對全球的作業系統格局產生新的變化,或許微軟也不再一家獨大,linux系統會崛起,作業系統不再由美國說了算了。

    當然這對中國而言也是好事情,因為中國的大部分國產作業系統都是基於linux而來的,德國、韓國使用linux,使用者增長,生態完善,多好啊。

  • 15 # 科技Joy

    作為歐洲的強國,德國放棄windows那是趨勢,windows作為美國的企業就決定了在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放棄windows系統而投入其它開源系統的懷抱!

    不僅僅是德國打算放棄windows系統,早在今年2月份,韓國就正式起草將全面採用基於Linux的開源作業系統Open OS來取代windows7作業系統。

    放棄Windows系統是對美國霸權的迴應

    自從特朗普上臺以來,美國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了一陣“科技熱”,號稱對全球美國技術的“掌握”,特別是對於目前正處於發展壯大的中國華為,要求所有使用美國技術的企業,無論是美國國內的企業還是國外的企業,只要有美國技術的參與或者原料配件等的使用就必須要透過美國授權,才能和其進行商業合作,而這也使得全球其他國家開始出現“危機意識”,因為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儘管目前歐洲與美國的關係很和諧,但是也說不定哪一天美國也會因為區域性利益將“審查”的大棒揮到盟軍的頭上,法國阿爾斯通就是很好的例子。

    在如今電腦作業系統中,微軟以絕大的優勢贏得了全球大部分市場份額,比如美國、德國以及中國等國家,由此而來的一個問題就是:這些國家的使用者習慣以及電腦作業系統都深深的依賴美國的微軟企業,如果哪一天美國要求微軟暫停其它國家或地區windows的服務,那麼將會引起全球一大批電腦的“無法正常工作”,因此在如今微軟佔據高市場份額的時候,危機也越來越深,去“微軟化”也變得非常重要!

    windows可不僅僅是作業系統,更是美國通往全世界的一把鑰匙

    還記得美國最重要的一個機構CIA麼?以前的稜鏡事件、此次360曝光的美國對中國閘道器攻擊的事件不正表明著美國過去、現在以及將來都在全球竊取使用者的隱私甚至是相關機構的機密麼?因此目前全球已經開始出現windows轉其它開源的Linux系統才是最正常的現象,畢竟微軟作為美國排名前幾的科技公司,windows系統有很高的存在“後門監視”和“竊密”的風險。

    因此,在這個作業系統較為單一的、受眾比較廣泛的資訊時代,微軟windows掌握了全球大量使用者的個人資訊,而基於個人隱私以及網際網路安全考慮,向其它開源作業系統轉移是規避未來風險、切斷個人隱私洩密最重要的一個轉折點。結果當然可想而知:越來越多的使用者脫離微軟windows的懷抱!

  • 16 # Crazy灬歷史

    德國放棄Windows系統,這個意味著美國電腦等高科技產業獨霸天下的局面可能會徹底改變,也可能意味著未來美國作業系統等可能會遭到更多的棄用。

    德國放棄Windows系統

    德國放棄Windows系統也是經過了慎重考慮才放棄的,這個主要原因就是Windows系統太臃腫,而且後門安全漏洞比較多,這個可能引起了德國的棄用。

    近日,德國宣佈放棄Windows系統,準備將Windows系統更換成Linux電腦系統。現在Linux系統可能更加的簡潔,而且可能還更加的安全。

    德國放棄Windows系統,可能原因就是因為現在美國微軟公司的Windows系統現在越來越複雜,而且收費相對來說非常貴,還有就是Windows系統經常出現安全漏洞,而且這些漏洞有可能會導致資訊的洩露等安全問題。

    而且德國也有理由擔心Windows系統甚至可能會留下一些安全後門,這些後門可能導致資訊的洩露,特別是一些機密資訊的洩露。

    現在已經有一些國家放棄採用Windows系統了,前一段時間,韓國也起草戰略,採用了開源的Linux電腦作業系統來替代Windows系統。因此,這次德國放棄Windows系統顯然也是有備而來的。

    德國放棄Windows系統對美國的影響

    德國放棄Windows系統顯然對美國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這個一個可能意味著美國電腦等高科技獨霸天下時代的結束,還有一個就是可能會有更多的國家加入棄用的行列。

    意味著美國微軟公司獨霸天下的時代結束

    德國棄用微軟公司Windows系統,這個意味著美國微軟公司作業系統獨霸天下時代的結束。美國公司在過去幾十年來,實際上一直佔據了世界最先進的高科技產業的絕大部分份額,其中Windows系統軟體就是一個美國佔有率非常高的作業系統。

    但是Windows系統雖然佔有率很高,也比較好用,但是昂貴的成本以及可能存在安全漏洞一直也是被很多使用者詬病,而這些問題可能很難得到徹底解決。

    因此,這次德國主動放棄Windows系統,也是意味著美國微軟作業系統獨霸天下的時代的結束。

    這個可能只是一個開始,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使用者放棄

    德國開始棄用Windows系統,而韓國早前已經宣佈停止使用Windows系統了,這樣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國家宣佈棄用Windows系統,這樣對於美國高科技產業來說,也確實是一個比較沉重的打擊了。

    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棄用美國Windows軟體系統,未來美國高科技產業可能將會遭受到更嚴峻的衝擊,這個可能導致未來美國高科技產業的逐漸沒落。

    結論

    綜上所述,德國棄用Windows系統的意義是非常深遠的,一個是可能意味著美國微軟公司作業系統獨霸天下的時代的結束,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棄用,那麼也可能意味著美國高科技產業將逐漸沒落。

  • 17 # 鷹的家園

    這問題居然這麼多人回答?

    標題黨都是見風就是雨。

    有那麼誇張嗎?德國一個莫尼黑城市而已,韓國也就一個市而已。

    居然這麼多的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而我國,確實在用國產晶片取代進口晶片,inux開源很成熟,就是生態改變太難,大部分應用平臺都是windows。

    以舉國之力還這麼困難,那兩個城市有個屁用。

  • 18 # 靜夜細語

    德國慕尼黑決定再次棄用Windows轉用Linux!是的你沒有看錯,新當選的德國慕尼黑市執政聯盟再次擁抱開源,宣佈只要不涉及保密或個人資料,市政機構使用的軟體原始碼必須公開。這些年來,慕尼黑在Windows和Linux之間徘徊不定的經歷簡直堪比一出狗血的愛情大戲,而慕尼黑就宛如現實中的渣男,不信你看!

    Linux

    2003 年,受微軟終止支援 Windows NT 4.0 的刺激,慕尼黑決定拋棄Windows,轉頭和Linux雙宿雙棲。就這樣,Linux和慕尼黑在同年喜結連理,還迅速開枝散葉,孕育出LiMux 系統之後(其名字是 Linux 和 慕尼黑 的組合),同年慕尼黑八成的市政機構都換成了該系統。但由於相容性的問題,慕尼黑當時還是和Windows藕斷絲連,還保留了部分的Windows系統。

    儘管慕尼黑和Linux的關係當時並不被外界看好,但慕尼黑還是和Linux堅持走過了15年。也許是因為Linux都有小脾氣,缺點也不少,所以慕尼黑和Linux“苦戀”15年後,在2017年最終還是忍不下去了,又回頭和前任Windows重修舊好,狠心拋下了Linux。

    Windows

    而這件事一度受到當地人們的非議,首先他們覺得慕尼黑和Linux的這段情浪費了太長時間,畢竟人生有幾個15年呢對吧?再者就是慕尼黑在Linux身上也是砸了不少錢的, 為了成功駕馭Linux,慕尼黑前前後後花費了8610 萬歐元,這也引起了人們的不滿。(畢竟花的是當地老百姓的錢嘛!)

    時間一晃到了三年之後的現在,不知道慕尼黑和Windows的感情又是哪裡出現了問題,慕尼黑竟然又一次變心想要回到Linux懷抱,這樣的“三角戀”真的是瓊瑤都不敢這麼拍!不過外界一直有傳 Windows 偶爾會在背地裡搞一些小動作,比如偷偷地把一些秘密通過後門告訴自己真愛隔壁老王,也許是這樣,所以許多人都認定了Windows沒有安全感。

    而Linux雖然也有她的脾氣,但那種安全感是Windows給不了的,所以除了慕尼黑,韓國也已經決定和Windows斷絕關係,決心和Linux交好。此外,也有傳俄羅斯亦有意淘汰Windows讓Linux上位,就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資訊保安。

    資訊保安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的確是不容忽視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就曾表示資訊保安問題是個“定時炸彈”,現在很多事件,像烏克蘭停電,就是受到攻擊以後整個癱瘓了。所以核心技術如果不掌握,我們可能會遭到供應鏈給人“卡脖子”,還有安全被人“卡脖子”,實際就造成了像稜鏡門事件,或者像烏克蘭停電,或者伊朗核設施被人攻擊破壞這種情況。

    那麼我們國內又是否會跟上慕尼黑他們的腳步呢?其實倪光南院士曾在公開場合中表示,目前國內一些重要的部門已經率先開啟了用國產Linux系統替代國外系統的過程。另外去年國家稅務總局就採購了中興新支點作業系統,由此可以看出在替換Windows這方面,國家已經有所行動了。

    而國內早就已經有不少基於Linux核心研發的作業系統產品,比如前文提到的中興新支點旗下就有桌面作業系統、伺服器作業系統、嵌入式作業系統等產品,其中中興新支點嵌入式作業系統甚至已經應用於復興號高鐵上,可見已經具備一定的實力。而新支點桌面作業系統則已相容QQ、微信、360瀏覽器、WPS辦公軟體、騰訊影片、百度網盤等常用軟體,相信已經能滿足基本的使用需求。依我看,國內相關部門替換掉Windows是早晚的事情。

  • 19 # 懶聊科技

    德國幕尼黑市放棄Windows系統,首先是以安全為主,無論是Windows系統的安全,又或者是擔心美國政府帶來的風險。對美國而言,這還只是剛開始,接下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去美國化。

    安全

    Windows 7之後,Windows 8或Windows10系統,都由一個本地的作業系統,轉變成為雲作業系統,所有的低層應用,都會同步到在美國的微軟伺服器上。就會給政府部門帶來巨大的風險,可能完全有可能暴露在美國的面前,美國稜鏡門事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華為、中興事件也給世界各國帶來警示,美國是一個不值得信賴的國家。以一國之力,一次接一次的打壓中興、華為等中國高科技企業,破壞世界產品的供應鏈。濫用出口管制、授權,對華為一次一次的“卡脖子”,這樣一個國家,能讓人放心?今天是中國、明天可能就是德國、韓、日,誰也無法保證不會是自己。

    去美國化剛剛開始

    幕尼黑並不是第一個放棄Windows系統的官方政府。在美國稜鏡門竊聽事件後,我國在2014年5月時,中央政府採購就提出要求,所有計算機不允許安裝Windows 8的作業系統。現在除了較少的部門,大多數政府部門已經不允許採購Windows系統的計算機,全部採用國產作業系統。

    今年2月份時,韓國也開始計劃採用基於Linux的開源作業系統來全面代替Windows系統。德國目前還只是幕尼黑宣佈拋棄Windows系統,這也是一個風向標,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的國家或城市採取同樣的做法。

    去美國化程序才剛剛開始,棄用Windows對很多國家來說,還只是第一步。由於美國對中國企業的無理打壓、威脅,美國的信用度會在全球全面下降。盟友都不信任它,誰還敢信任它呢?去美國化,會不斷蔓延到各個領域,而Windows僅僅是剛開始。

  • 20 # 科技一格

    近日,德國慕尼黑政府決定不再使用Windows系統,而改用Linux開源系統。德國這一動作具有重大政治變革的標誌,而且對國家安全來說是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

    其實早在今年的2月,韓國政府就打算全面使用基於Linux的開源作業系統Open OS。從而來取代Windows。

    各國政府考慮安全,都在放棄windows系統

    目前很多很多的國家,都有政府贊助或者自己搞的 Linux 發行版,甚至包括朝鮮的紅星作業系統。

    但是如果說徹底的拋棄某個作業系統,這當然是有巨大風險的行為,一定是在循序漸進的基礎上逐步做到的。

    例如德國政府當初換掉 Windows 之前,已經是處於 Windows/Linux 兩個系統並行採用的地步了。這在大量政府機構內部應該都是如此

    政府這種單位的機密性,安全性考慮,使用自己的作業系統對於他們而言肯定是相當必要的永恆的追求。

    我國Linux系統的使用情況

    目前桌面級Linux 系統作為日常辦公足夠用了,我們國家政府部門和一些單位也有用Linux系統的。

    同時,這種替換計劃一般都是政策性採購的,所以相關企業也有動力做好軟體移植工作。如今是個好時機,雲計算普及之後,很多問題都變得簡單起來了。像浙江地區很早就在做政務上雲的工作了。

    Linux系統能否面向普通大眾,能否讓使用者學習成本足夠低?

    Linux和windows兩種作業系統,它們使用起來是有千差萬別的。

    windows具備眾多的娛樂功能,使用者很樂意去學習,因此,不必過多的培訓就能正常的使用windows辦公。而使用linux學習成本明顯高於Windows,所以現在的Linux不適合非IT人員使用,失敗是必然的。

    Linux是自由的開源系統,從該系統誕生開始使用的人多半是專業的IT人員,他們具備很強的專業知識,希望作業系統具備很高的效率,而不會去關心介面是否友好,很明顯,執行圖形介面消耗系統的資源,降低了效率,所以使用Linux的一群人不會在圖形介面傾注過多的精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書法日課,臨王羲之王獻之,請各路高手指點!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