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誠實140793466

    實話實說,我們這裡小麥減產主要是氣候異常造成的,4月中旬,小麥正拔節,一場晚霜,小麥遭受了凍害,不光小麥,蘋果,葡萄,梨,油桃,杏子,很多水果也遭到凍害,今年水果肯定也是減產年,5月初,還沒到立夏,氣溫本來應該只是25度左右,有利於小麥灌漿,可氣溫一下飆到36度,又熱得要死,這本來是大暑天才有的,也很少的酷熱,你想想,把小麥又烤得要死,緊接著,又是一場冰暴,小麥減產也就難免了。氣候異常,這是大自然懲罰人類過度開發的結果,人類應該好好反省自己才對!

  • 2 # 地球修理者老趙

    2020年小麥產量普遍減產,到底是哪些原因造成?

    老趙實地瞭解了一下今年小麥減產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①“倒春寒”時間影響長。

    ②天氣太旱。

  • 3 # 嚴德榮

    今年小麥普遍減產,我認為主要原因:一是積溫不夠。去年小麥播種期,較往年推遲了十天左右,整個生育期積溫不夠,光照不足。二是”倒春寒”。今年三月初到四月多次冷空氣南下,影響了小麥分櫱撥節,減少了幼穗分化和成穂率降低。三是防疫期間,影響了田間管理。漬害、病害、蟲害,危害了小麥正常生長。四是遭遇”乾熱風”。小麥”乳熟期”到”臘熟期”,特別是後期,多次刮西南風,造成小麥”高溫逼熟”,致使”千粒重”下降。農作物產量是由穗數、粒數和”千粒重”三要素構成的,其中某一項減少,都會影響產量。因此,根據以上情況分析,我認為:造成今年小麥減產的原因,是積溫不夠,田管不到位,最主要的原因是氣候影響,造成穗數不足,粒數減少,”千粒重”下降所致。因各地氣候、品種、播種期等情況有所不同,故此分析僅供參考。

  • 4 # 鄉村小劉生活

    不知道提問作者是哪裡人,我們這裡小麥還沒成熟呢,麥稈還是綠色的呢。等成熟還需要差不多20多天呢!我是河北人。

    感覺我們這邊小麥還不錯吧!年後突然襲來的寒潮對我們這裡的小麥似乎並沒有什麼影響!

    農民種植莊稼辛辛苦苦!一年到頭就指望這點莊稼能有個好收成,能賣個好價錢!希望我家這邊小麥今年能有大豐收高產量,這樣農民就能吃飽穿暖了!

  • 5 # 孩子讓我變得更堅強

    我是一個80後農村的寶媽。很高興能為您回答這個問題。2020年的小麥產量普遍減產的原因,主要是天氣乾旱。小麥保子期間又颳了幾次大風,導致小麥成熟過早。在我們農村有一句順口溜,老農民種地靠天吃飯。遇到天災,比如說,像今年農作物,還有小麥嚴重缺水。導致小麥減產,特別是有些小麥的品種耐旱能力較差,像這樣種小麥的農戶除去化肥錢,種子錢,農藥錢,還有人工費用連本兒都不夠。今年我們家種的小麥收成還算可以,主要就是我們種的小麥的品種耐旱能力要強一些,因為我們家買的小麥種品種要貴一點,品種好了還是收成高.所以我們必須得相信科學。老農民如果遇到啊,每年的風調雨順。種的所有農作物就會豐收,這就是說老農民靠天吃飯的道理。這就是我的回答,謝謝您的提問。

  • 6 # gedjhoopbnm

    農村農業小麥減產不減產你說不算,雖然你是題主,你去河南,河北小麥主產區做過調查嗎?沒有調查清楚請不要在網發評題。小麥畝產總產量,國家統計局會發表的。那是官方是根據各省收購小麥斤數統計結果!

  • 7 # 泰山石敢當162024707

    造成小麥減產本人認為,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①由於糧價低,農民對種地積極性不高,所以管理不到位。

    ②缺肥、缺水,空氣環境。‘

    ④倒春寒。

    ⑤麥幹病等

    所以,造成小麥減產。

  • 8 # 每日糧油

    關於今年小麥生產情況是需要實地調研之後才能得出是否增產、減產的。

    目前,湖北已經確定是減產30%左右,特別是前期因乾旱而提前收割的小麥,產量更低;安徽根據調研的結果來看,800斤左右的居多,低於700斤的反而不多,也有保持1000斤正常單產的,應該算是一個略次於正常年景產量的一年;江蘇地區目前從產區獲得訊息來看,應該屬於正常年景;河南南部南陽以南地區,今年也出現了較大範圍的減產,減產幅度預計在20%左右。

    綜合來看,河南以南地區,包括安徽、湖北、江蘇等省,今年的小麥產量減產壓力很大,綜合預估在10-20%之間,小麥容重不高,但今年的旱情也使得這些區域的小麥赤黴病大大低於往年。

    以上是偏南小麥種植區的小麥生產情況,主體是旱情影響,而在北方小麥產期,目前反饋的訊息來看,可能是一個略有減產的年份。

    北方今年小麥主要的危害在於早期的倒春寒,以及今年的一些病蟲害較為嚴峻。不過,今年很多地區都是提前做好了農業噴灑工作,將病蟲害還的威脅已經降到了最低。

    截止目前為止,北方小麥還處於生長期,這幾天的天氣因素至關重要,如果沒有不利天氣的影響,北方有可能是一個較正常年景偏差一些的年份,總體產量減幅不會很大。

    之所以目前網上很多關於小麥減產的資訊,一是主流媒體常年的豐產論調,在沒有深入一線求實的背景下已經顯得有些蒼白;二是每年湖北、河南南部、安徽等地小麥都是提前上市,而正好今年這些區域性地區小麥的長勢並不好,在網路媒體的傳播下,給人造成一種全國大面積減產的訊息。

    但實際上,從我們目前現貨市場來看,小麥價格當前有節節走低的機率。

    總體而言,對於國內小麥普麥市場大幅減產的論調是不靠譜的,但這幾年小麥產量總體下行是我們可以預估到的,加上物價上行的背景下,小麥價格其實面臨著一個向上調整的預期,特別是在優質麥市場,今年前四個月我國小麥進口大量增長,就說明國內優質麥供應緊張。

  • 9 # 北大屠夫陸步軒

    要我說,2020年小麥普遍減產,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的影響,一場席捲全球的疫情,不經意間捅破了這道薄薄的窗戶紙。

    從有關資料和新聞中我們瞭解到,自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至今40餘年,我國糧食產量幾乎連年豐收,年年再創歷史新高,從最初的2億多噸一路高歌,增至目前的6.6億噸,人均糧食佔有量達到470多公斤,大大超出了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公佈的糧食安全標準,農民安居樂業。

    實際上我們看到,2000年前後城鎮化加速,房地產起飛,糧食價格長期穩定,一斤糧食的價格甚至抵不上一瓶礦泉水,農民種地勉強餬口,想要發家難上加難,於是興起了務工潮。城郊的土地蓋了樓,平原的土地植了樹,邊遠地區的土地大量荒蕪,國家年進口糧食迅速飆升至1億餘噸。

    新冠疫情爆發後,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紛紛實施糧食管制措施,國內糧食價格聞風而漲,紙裡包不住火,適時傳來今年小麥普遍減產的訊息。

  • 10 # 小希時間

    2020年小麥產量普遍減產,到底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全國各地小麥並非收穫完畢,在市場中卻流傳著“ 小麥減產成普遍的共識” 的訊息,讓編者難以相信,難道真的有這麼準確的預測嘛!

    眾多周知,今年上半年的情況比較特殊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

    1,上半年國內發生了新冠肺炎辦法疫情,農民從事農業活動的頻率次數大大降低,為糧食減產埋下了伏筆。湖北的小麥普遍收穫時間較早,一般在5月份,有不少人士介紹當地的小麥減產2-3成,這一點編者認為可能性存在。正值疫情爆發的二、三月份,小麥進入了返青生長、分櫱生長、拔節孕穗期的重要時期,基層的農民朋友們不能下地及時進行追肥,也不能按行業要求進行澆水、清理雜草等養護措施。影響了小麥分櫱拔節,小麥不能有效地進行幼穗分化,可以說成穗率大大降低,減產的機率非常大。

    2,持續乾旱以及頻發的“倒春寒”天氣因素。

    去年秋季冬小麥播種期間,天氣有所寒冷,同時又遇到了乾旱天氣,小麥的發芽生長不利,特別是低溫天氣農田裡普遍出現了小麥缺苗的情況。另外,今年三、四月份“倒春寒”天氣頻發,本應該溫暖舒適的季節環境,天氣偏偏出現了倒春寒天氣,影響了小麥返青生長,這種環境下小麥成穗率並不高,產量會深受其害。

    3,近期華北多地有冰雹降臨,5月份的小麥處於膨大籽粒的關鍵時期,小麥頭重腳輕,冰雹降臨直接擊打在小麥的麥穗上,容易折斷小麥秸稈,不利於小麥成熟收割,後期生產者進行收穫時必然減產,且收割效率也大大降低。

  • 11 # 三秦老趙

    2020年小麥產量普遍減產,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主要是,低溫,高溫,乾旱,病蟲害原因造成,其中低溫和一段高溫影響最為明顯。後期病蟲害比往年更嚴重。這些綜合因素倒致少麥減產的主要原因。

  • 12 # 吉祥如意

    小麥減產的主要原因無外乎水分、肥料、氣侯及病蟲害。今年春天雨水偏少,再加上分佈不均,後期小麥拔節期間迫切需要一場酐暢淋漓的中到大雨,事實卻沒有。小麥抽穗後的條鏽病很厲害,到了臨近麥穗灌漿期間又刮上了乾熱風,直接將麥子給急死了。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原有的農業灌溉用機井和水渠,尤其是毛細水渠年久失修,再加上一家一戶的分田單打獨鬥,根本無力解決農田灌溉這種大工程問題。現在農民種地確實是靠天吃飯。也就是風調雨順才能五穀豐登。風不調雨不順,不僅賠了出工的力氣錢,而且連投入到田裡的種子、化肥成本也難以收回。

    農諺:麥收八十三場雨。就是農曆每年的八月,十月分別下了透墒雨,到了來年開春的農曆三月份再下一次大雨,為小麥的豐收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今年的三場雨對於廣大的中原產麥區又謂是應驗了春雨貴如油的說法,少得可憐。

    農業的發展從大的範圍來講,還是取決於自然氣候的變化。氣侯適宜,風調雨順,再加上肥料跟上,播種及時,取得大豐收的機率就非常大。反之,減少收成也就再說難免。

    好的是,中國是一個具有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公里土地的大國,西方不亮東方亮。只要秋季糧食豐收,人們的口糧問題還是沒有大的問題,區域性糧食減產也無礙大局。

    總之一句,農業經濟的發展取決於環境因素,只要是氣候變化沒有大起大落,忽冷忽熱,旱澇不均的不利因素影響,取得豐收的希望還是有的。(2020/05/28)

  • 13 # 半工又半農0

    你說今年小麥普遍減產,我百分之百贊成你的說法,俗話說種在人,收在天,不論農民投入有多大,天氣的影響農民是無法抗拒的,去年小麥是幾十年來產量最高的一年,今年絕對不如去年,但與前年相比還是不錯的,因為前年是幾十年來產量最差的一年,前年一是氣候因素,另一個是莖基腐病。去年大豐收,主要是氣候適合,基本上沒有赤黴病和基腐病。而今年減產,主要原因還是氣候,另一個是多地爆發基腐病,嚴重地塊死棵達50%左右,爆發赤黴病的區域也不少,總之將來影響小麥產量的主要病害就是莖基腐病,而且該病很難防治,希望農業科研單位儘早研發出防治該病的藥物和預防措施。

  • 14 # 楊啟國Y

    應該是前期的溫度高,造成了減產,因為在種小麥前期的時候,氣溫高,長得快,:造成了後期長勢也快,提前了幾天的收果,這樣就造成今年小麥普遍減產的原因。

  • 15 # 宋佩周

    上述是今年小麥減產的主要原因。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我只談一點意見。解決糧價偏低問題。糧價不僅涉及到農民生產的糧食,還影響全民吃飯問題。國家出臺政策,直補售糧和多售糧農民手裡,鼓勵農民種糧積極性。

  • 16 # 阿超話農事

    大家好,我是一名農民。就今年小麥減產這個問題,結合我自己聊幾句。

    我家種了四畝地,不算太多,因此種起來可以說做到了精耕細做。但小麥播種後,前期墒情不是太好,沒有底墒,導致小麥出苗不均勻,中期又沒有雨水,俗話說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饃頭睡。但去年冬天少雨少雪,小麥一直處於飢渴狀態。過完年天氣回暖,又遭遇倒春寒,使本不茁壯的麥苗又吃了二次虧,由於抵抗力低,接著就患上白粉病,黃繡病。

    再後來的幾個月,依舊是幹早少雨,再加上乾熱風,小麥灌漿不足,麥粒乾癟。小麥直接減產。我家四畝地打了二千四百多斤小麥,合一畝地六百斤,與往年比,竟減產了四百多斤。

    而同樣的,鄰居家有一塊地,地邊有水井,灌澆之後,他家小麥仍在一千斤左右,看來風調雨順,對咱老百姓是多少的重要啊!

  • 17 # 老農愛好

    2O2O年小麥普遍減產,是啥原因?在我這兒,一是小麥揚花期汗旱,二是紅蜘蛛造成影響:,三是繡病引起麥葉黃。打防蟲防病及時的表現確實:好,表現不好:有一半,造成減嚴原因,有天災幹早病害。說得不對,希大家指導。

  • 18 # 歐美亞科技中心

    這個問題是個偽命題。全國夏收剛剛開始,至今為止大部分地區還沒有完成收割,當然也是沒有成熟呢,就武斷認為減產歉收,是不科學的,錯誤的。應該在夏收結束後,專業部門進行評估統計,才能釋出有關資訊。一家一戶,一村一鎮,也需要科學評估統計,結果只代表自己,不代表全國。釋出這個問題,本身是不存在的偽命題,至少現在不存在。

  • 19 # 手機使用者演智

    有心人到焦作市武陟縣丶俢武縣來看看,這裡的小麥長勢喜人,十年前畝產600斤左右,現在畝產都在千斤以上。南陽丶駐馬店丶周口丶商丘丶等地區十年前都上了千斤,現在只打六百至八百斤,還有的只產二三百斤,為什麼?是水利問題。武陟縣三陽鄉麥子從種到收,澆五至七遍水,這邊的麥子澆水最多的三遍,還有部分一遍也沒澆。因為這些地區市縣農電就沒拉到田地裡,機器拉的離心泵抽不出水了,怎麼澆地?都是河南省卻是兩個天下的差距

  • 20 # 林區大牛

    部分地區可能出現小麥倒伏,因為天氣原因小麥在灌漿期很容易出現倒伏的情況。

    近日一些地區氣溫連續升高,如果再伴隨降雨,田間溼度增大,就非常容易爆發小麥莖基腐病了。通常小麥莖基腐發病的第二個高峰發生在徹底回暖後的4月中旬至5月中旬。病株率一般達到60%以上,嚴重的可達84.2%。造成嚴重減產甚至絕收。

    而前期,部分地區的條鏽病、倒春寒,對小麥的生長也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因為今年是暖冬,所以晚麥的收成必然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前段時間的高溫,乾旱,對今年小麥的產量和質量影響較大,

    綜上所訴是個人分析觀點並沒有具體科學依據但根據各地區天氣狀況根據以往經驗多半是這些情況影響最後我是東北的今年具體什麼情況還不知道,但我們農民愛說一句話麥只有打到囤裡才知道多少斤,是不是真的減產還不知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人之間的關係要不要和孩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