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文獻歷史

    大家好,如果想聽胡說八道,聽著就嗨皮,請看別人,如果想看大量歷史文獻,請跟我來。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下令設科取士,文科考試內容主要侷限於四書五經,考試文體通用八股文,虛內容而重形式,因而明代科舉制又稱八股取士。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圖謀不軌之名誅殺丞相胡惟庸,屠滅三族,連坐其黨羽,誅戮了一萬五千多人。以後又幾興大獄,使“胡惟庸獄”不斷牽連擴大。

    死於這次屠殺中的開國功臣有,吉安侯陸仲亨、平涼侯費聚、延安侯唐宗勝、河南侯陸聚、南雄侯趙庸、滎陽侯鄭遇春、宜春侯黃彬、靖寧侯葉升。在這次運動中被殺的著名將領有毛驤、李伯異、耿忠、於顯、丁玉等等。

    基本都是朱元璋的老部下老戰友,在跟蒙元的戰鬥中,都立下過赫赫戰功。上面都是哥們,老的連77歲的李善長都沒放過,不止是活的不放過,連死的都不放過。

    淮安侯華雲龍、宜德侯金朝寧、濟寧侯顧時、靖海侯吳楨、永城侯薛顯、臨江侯陳德、鞏昌侯郭興、六安侯王志、汝南侯梅思祖、永嘉侯朱亮祖、營陽侯楊璟、南安侯俞通源、申國公鄧鎮。這些人雖然已經去世多年,仍然被追封為胡黨同黨,後代慘遭殺戮。

    在京城附近有兩個縣城,被人舉報有人是胡黨,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原因,朱元璋竟然下令將兩個縣城屠城,滿城百姓全部屠殺。

    朱元璋這場大屠殺持續十年,累計屠殺胡惟庸同黨三萬餘人,加上後來擴大化的藍黨和受到連累的無辜百姓,一共十幾萬人死於非命。洪武二十三年,已經殺累了的朱元璋終於坐下來了,親自主編了一本《昭示奸黨錄》,全國免費發行。

    洪武十五年(1382年),出於監控官員的需要,朱元璋將管轄皇帝禁衛軍的親軍都尉府改為錦衣衛,並授以偵察、緝捕、審判、處罰罪犯等權力。錦衣衛是一個正式的軍事特務機構,由皇帝直接掌控。它有自己的法庭和監獄,俗稱“詔獄”,詔獄裡採取剝皮、抽腸、刺心等種種酷刑。

    朱元璋還讓錦衣衛在朝廷上執行廷杖,有很多大臣慘死杖下。朱元璋派出大量名為“檢校”的特務人員,暗中監視。

    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功臣太師李善長等人也以與胡惟庸“交通謀反”被賜死,家屬七十餘人全部被殺。著名儒臣宋濂只因受孫子連累,全家被貶到四川,他也病死於途中。此案延續了十年之久,前後被殺的幾十家王公貴族,共三萬多人。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錦衣衛指揮使參奏藍玉謀反,朱元璋隨即令人將其拿下,並由吏部審訊。三天後,朱元璋將藍玉處死,爾後是大規模的清洗和株連。[121]藍玉下獄後,獄詞稱同景川侯曹震、鶴慶侯張翼、舳艫侯朱壽、定遠侯王弼、東莞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謀反。受此案株連被殺的高官,僅列入《逆臣錄》的就有兩萬五千人。

    胡藍之獄”後,明太祖意尚未足,過了年餘,潁國公傅友德,奏請給懷遠田千畝,非但不準,反將他賜死。定遠侯王弼,又奉詔賜死。宋國公馮勝亦被賜死。經過幾次黨獄,明初的功臣被屠戮殆盡,間接導致了明太祖死後靖難之役中朝廷無可派之將。

    為了貶抑商人,朱元璋規定,農民可以穿綢、紗、絹、布四種衣料。而商人卻只能穿絹、布兩種料子的衣服。商人考學、當官,都會受到限制。

    順治帝:“朕以為,歷代賢君,莫如洪武。何也?數君德政,有善者,有未盡善者。至洪武所定條理章程,規劃周詳,朕所以謂歷代之君不及洪武也。”

    康熙帝立碑“治隆唐宋”讚譽朱元璋。還說:“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緯武經文,統一方夏,凡其制度,準今酌古,鹹極周詳,非獨後代莫能越其範圍,即漢唐宋諸君誠有所未及也。”;“洪武乃英武偉烈之主,非尋常帝王可比。

    《明史》裡描述他的長相時說:“姿貌雄偉,奇骨灌頂。志意廓然,人莫能測。”前八個字說的是外貌,後八個字說的是氣質。朱元璋相貌不凡,給郭子興留下了好印象,馬上被收入軍中,還把義女馬皇后許配給他。

    1988年版《蓬萊縣誌》中記載的珍貴史料:“元末明初,山東為元明爭奪要地,明將常遇春血洗山東,山東半島人口被殺戮殆盡,殘存土著極微。

    朱元璋當上了皇帝,某一天回首崢嶸歲月,忽然想起自己當和尚時,曾到山東沂縣化緣,結果無人施捨,幾乎餓死。他越想越生氣,狠呆呆地說了句:“山東沂縣不留!”並命大將常遇春率兵屠戮山東。

    公元1351年,第一次屠山東。

    部下王士信以藤州為起點,利用舊的殘餘勢力迅速反正,圍剿“紅軍”,又重新佔領山東,並派七君用追殺毛貴,山東“紅軍”迅速瓦解,自此在朱元璋心目中種下了仇恨山東的種子,定要把山東人斬淨殺絕,其實在毛貴一進一剿的過程中造成了山東人民的極大傷亡。

    第二次:是1367年,朱元璋派徐達為徵魯大將軍、常玉春為副將軍、率師二十萬討伐山東,山東便成了“紅軍”和元朝勢力血戰的戰場,在這場生死決鬥的戰爭中,山東老百姓充當了炮灰,殺的是山東人,死的也是山東人

    第三次:是1368年,朱元璋當了皇帝,即洪武元年,朱認為山東尚存伏患,又派北伐軍掃蕩山東

    第四次:是1420年,即明朝永樂年間(即清碑上所載:明季甲申年初)山東半島連年水、旱、蝗災,百姓難以生存下去,加之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位,在山東蒲臺發生了農民林三之妻唐賽兒及童彥升、劉俊等為首的農民起義,起義後攻佔青州卸石棚寨為據點,又分兵攻下即墨、莒縣、諸城,最後合眾萬餘人圍攻安邱,明朝指揮高風、劉忠均相繼戰死,眼看獲得全勝,不料明軍又從外包圍,內外夾攻,而最後失敗,起義軍戰死兩千,被生擒四千多,全部被慘殺,絕大部分是山東人

    朱元璋在建立自己的統治過程中,滅絕人性的大屠殺太多了:和州大屠殺,湖南大屠殺,山東大屠殺,蘇州大屠殺,河州大屠殺,川藏大屠殺,慶陽大屠殺,對廣西少數民族大屠殺,上元大屠殺,江寧大屠殺……數不勝數,令人觸目驚心。甚至在其統治穩固之後,兇殘程度也沒有絲毫改變,依然伴隨著一次次大屠殺——對荊襄流民大屠殺,對僰人種族滅絕大屠殺,對苗瑤壯侗西南少數民族的殘酷鎮壓與屠殺。

    早在宋代崇寧五年(1106)該縣已有九萬九千餘人,但是到明永樂十年(1412)的統計只剩五千八百餘人,

    文字獄。

    到洪武晚年,稍有名氣的文人都難逃一死。[5]如:浙江府學教授林元亮作《謝增俸表》中有“作則垂憲”,“則”與“賊”同音,斬。德安府學訓導吳憲作《賀立太孫表》中有“天下有道”,“道”與“盜”同音,斬。常州府學訓導蔣鎮作《正旦賀表》中有“睿性生智”,“生”與“僧”同音,斬。朱元璋私遊一寺,見壁上有詩“畢竟有收還有散,放寬些子也何妨?”大怒,將全寺僧人都殺了。

    翰林編修高啟作詩:“小犬隔牆空吠影,夜深宮禁有誰來?”被腰斬[9]。

    御史張尚禮作詩:“夢中正得君王寵,卻被黃鸝叫一聲!”下獄死。

    僉事陳養浩作詩:“城南有安婦,夜夜哭征夫”,被投入水中溺死。

    兗州知府盧熊把“兗”錯寫成“袞”,被明太祖視為不敬,斬。

    中書詹希原給太學寫匾額,“門”字少最後一勾,被視為阻礙納賢,斬。

    僧人一初作詩:“見說炎州進翠衣,羅網一日遍東西”“新筑西園小草堂,熱時無處可乘涼”被懷疑抨擊明太祖刑法太苛,斬。

    僧人來複作詩:“金盤蘇合來殊域,...自慚無德頌陶唐”,“殊”字被視為“歹朱”並罵太祖“無德”,斬。

    朱元璋私遊一寺,見壁上有詩“畢竟有收還有散,放寬些子也何妨?”大怒,將全寺僧人都殺了。

    浙江府學教授林元亮作《謝增俸表》中有“作則垂憲”,“則”與“賊”同,被視為罵太祖起兵當過賊,斬。

    北平府學訓導趙伯寧作《長壽表》中有“垂子孫而作則”,斬。

    福州府學訓導林伯璟作《賀冬表》中有“儀則天下”,斬。

    桂林府學訓導蔣質作《正旦賀表》中有“建中作則”,斬。

    常州府學訓導蔣鎮作《正旦賀表》中有“睿性生智”,“生”與“僧”同,被視為罵太祖當過和尚,斬。

    澧州學正孟清作《賀冬表》中有“聖德作則”,斬。

    陳州府學訓導周冕作《萬壽表》中有“壽域千秋”,斬。(《朝野異聞錄》)

    懷慶府學訓導呂睿作《謝賜馬錶》中有“遙瞻帝扉”,被視為“帝非”,斬。

    祥符縣教諭賈翥作《正旦賀表》中有“取法象魏”,斬。

    台州訓導林雲作《謝東宮賜宴箋》中有“體乾法坤,藻飾太平”,“法坤”與“發髡”同,“藻飾”與“早失”同,斬。

    德安府學訓導吳憲作《賀立太孫表》中有“天下有道”,“道”與“盜”同,斬。

    處州府學教授蘇伯衡,作表箋誤,下吏死。(《明史-蘇伯衡傳》卷285)

    杭州教授徐一夔賀表中有“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太祖大怒,斬。

    狀元張信訓導王子,引用杜甫詩“舍下荀穿壁”出題,被認為譏諷天朝,腰斬。(《皇明記略》)

    不但大臣因文字橫遭不測,就連藩國朝鮮也不能逃脫,朝鮮國王李成旦進表箋,有犯上字樣,明太祖當即下令將進貢物品全部打回,還要朝鮮交出撰寫此文的鄭總。朝鮮恐懼,將鄭總押送至南京,太祖下令,發配雲南,仍令遼東都司不許高麗人通界,也不許商客貿易。(《國初事蹟》)

    趙翼在《廿二史札記·明初文字之禍》中摘引《閒中今古錄》稱:“杭州教授徐一夔賀表,有‘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等語。帝覽之大怒曰:‘生’者、‘僧’也,以我嘗為僧也。‘光,則薙髮也,‘則’字音近‘賊’也。遂斬之。禮臣大懼,因請降表式。帝乃自為文播下。”

    尉氏縣教諭許元為本府作《萬壽賀表》,內有“體幹法坤,藻飾太平”八字,“法坤”被讀為“發髡”(即光頭),“藻飾太平”當作“早失太平”,作箋者也被處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釣魚有什麼技巧呢,時間也很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