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迷樣De星
-
2 # 勇往直前衝
這只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大多數農民還是有存糧的習慣的!就是賣也會留一部分以保不時之需,這都是祖祖輩輩養成的,不存糧一旦遇上天災就會捱餓!農村一句俗語誰有不如自己有就是這個道理!至於不存糧的現象也有,就是外出務工人員,一家人基本在外地打工,種的時候回來種一下,收的時候回來收了直接賣掉,趕緊種好下一季好繼續出去務工貼補家用!
-
3 # 稻麥巴巴
今年小麥早熟是高溫+乾旱造成小麥植株提前死亡而形成的,這樣的小麥灌漿嚴重不足,品質差,出粉率低,就是農民說的“太線條”,收購商不喜歡要,自己留著吃也沒有意義。現在存著以後賣也沒有漲價的可能。
-
4 # 飛龍在天95
今年可能是受到乾熱風的影響,部分小麥會出現早熟,而且影響小麥產量。現在收割後出售價格低,為什麼農民不收藏起來,等到過一段時間在賣,價格可能就會提高。在過去象我們家,也都是收割後自己存放,那個時候我家準備了六個大缸,來存放小麥,收穫的小麥還要經過晾曬,以前都是在自己家的房頂上晾曬,我們哪裡都是平房,後來有了大馬路,都拉到馬路邊上進行晾曬,晾曬小麥也非常麻煩,要看天氣,如果遇到下雨,收拾不及時就會被雨淋溼。在是在馬路上晾曬也危險,車輛通行要注意安全,所以近幾年我們都是直接買個收購的商戶,地頭上收購,雖然價格上有點低,但圖的是省心省力,如果自己儲存需要人力物力,儲存不好很容易生蟲黴變。直接賣給商販,自己可以藤下時間來,及時播種玉米,所以即便是價格低一點也不自己存放了。
-
5 # 關中樵夫
我家在農村,過去家家有儲存糧食的糧倉。飢餓年代,飽受飢餓的折磨,人們廣泛儲糧備荒。
可自從農村責任制實行到如今,四十年的日子,沒有人再餓過肚子。過去誰家沒有存糧,大家說:這傢伙,淨屁股攆狼,膽大得很。現在,許多人中午做飯時,才發現沒面了,前去買面。
由於農村家家再不存糧,老鼠氾濫成災,偶爾誰家有一點存糧,一村的老鼠都來了。
去年,一個城裡的朋友治病,託我給他買二十斤小麥,結果找了好多家沒有找到,最後我到麵粉廠才買到了。
這情況讓我十分驚訝,後一調查才明白,現在的農民糧一打下來,全部賣或交給麵粉廠,平時自己吃麵到麵粉廠去取。
也就是說,農民家裡的糧倉在麵粉廠。這樣,省老鼠糟蹋,省再三翻騰,省事省力。
如果真的糧荒出現,農民還得餓肚子,因為農民現在不存糧食。
-
6 # 農村生活體驗者
現在分享一下早熟的小麥一斤七角為什麼要賣不存,這裡有很多煩惱。
這時的小麥剛割下來就賣:一是圖省事,減少搬搬運運的麻煩;二是水份,小麥的水份是很大的,把它及賣掉,既是少點錢也比較划算的;三是如果要存起來,就要翻曬,費時費工,出力流汗,身體好的還能幹,身體差的一般都不願意去做;四是如果不賣,小麥就會發黴變質,生蟲。所以大多農民都願意選擇小麥剛割下來就賣,這一便捷的方式比較適宜。
-
7 # 90後農技人
我老家是南陽的,我們這邊的麥子基本上已經收完了,早上的時候聽村裡的大叔說今天麥子的價格是1.06元,而去年的這個時候基本上是1塊1左右。雖說比題主說的7毛錢高了一些,但是我們這邊也是基本上收下來就賣掉了。具體的原因,我覺得有3點:
一、後期漲價空間不大
今年天氣乾旱,很多麥子都是提前乾枯死亡,灌漿不足,導致小麥品質和容重較差,漲價的空間不是很大。
二、晾曬麻煩
我記得小時候村子裡都還有專門的曬場,現在早就蓋成了房子,想要曬糧就只能到公路上去,危險不說,萬一遇到暴雨,收都來不起。而且剛收下來的麥子雖說價格低一些,但是水分大,重量更足,曬乾後重量也會減少很多,還不如收下來直接賣掉更省事。
三、外出打工
糧食價格低,單靠種地很難滿足一家人的生活,現在村裡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基本上都會選擇出去打工。糧食存起來,家裡就必須有一個人時常照看,收入就會少很多。
-
8 # 祥和2743
不賣存著更不合適,因為國際市場糧價低彌,國內肯定是漲不起來,也不能漲!因為中國是WTO成員國,市場經濟國家,糧食漲價必受國際制裁,存一年明年就是陳糧了,品質降低,價格不會漲,後年只能當飼料糧賣啦!
-
9 # 我是尚宸爸
合算就賣唄。不買咋的,存放時間長,又得曬麥,佔地方,出工出力,最後價錢還不高,還不如把剩下來的時間去打工呢。
-
10 # 無色的畫巻
我建議國家應該管控一下,麵粉的價格瘋漲的局面,口罩瘋漲在管控下,價格降了,麵粉也能控制價格瘋漲,就看國家管不管了
-
11 # 碩豐植物醫院田軍
存起來就等於做期貨一樣,專業人士尚有虧的時候,何況咱種地的,況且日常家庭支出錢哪裡來,說得輕快,得具備條件啊!
-
12 # 九龍玉春
一是小麥的品種有關,高筋小麥不可能這個價錢;二是可能跟小麥的成秕有;三是剛打下的麥子水分含量比較高;四是儲存耗工太多不合適;五是對未來的價格預期不看好。
-
13 # 雨夜微涼夢清幽
早熟小麥已收割,一斤七毛,農民為何不存起來,搶著賣?
原因是什麼呢我給大家來分析一下:
-
14 # 農民小小趙
今年國家對小麥的保護價是1.12元每斤,當然這是曬乾的,水分含量在12.5-14之間。所以,剛收割下來的小麥直接賣掉的話,價格要比1.12元低,基本上也在1元每斤以上。
問題中,小麥才賣到7毛一斤,我估計是因為沒有完全成熟,還沒長成,因病或因災不得不提前收割,導致小麥質量極其低。
接下來再分析一下,為何不存起來?
1、沒地存
現在農村好多家庭已經沒有了存放大量糧食的地方。再說存放的話必須曬乾,費時費力。還得提防受潮,還得防著老鼠。所以,很多家庭只是象徵性的存點口糧。
2、收割完就賣與晾曬乾賣,價格其實是一樣的
雖然感覺現在賣1元一斤,以後可以賣到1.1元一斤,有些吃虧了,其實不然。收購糧食都是需要測水分含量的,不同水分含量對應不同的價格。如果做個比對的話,剛收割賣1元一斤與你晾曬完賣1.1元一斤,發現賣的總金額沒什麼區別,一畝地可能也就相差十塊二十的。還不一定哪個高哪個低呢!再說了,即使曬乾了賣的多了十塊二十,你算算你得付出多少人工,還得用機動三輪車拉,連油費都不夠吧。
3、糧食一定會漲價嗎?
糧食不同於經濟作物,口糧價格近年來非常穩定,幾乎沒有波動,也就今年趁著疫情玉米漲了一波。但是經過玉米的洗禮,市場已經趨於理性,所以小麥的價格根本不會同玉米一樣來一波漲幅。
玉米漲也是有理由的。隨著國內疫情的趨於穩定,各養殖場對飼料的需求增加;許多地方又上馬了許多養豬場專案,對飼料的需求也大大增加。而玉米作為飼料的主料之一,自然有理由漲點。換言之,小麥只是口糧,市場需求幾無變化。
-
15 # 北極寒冰16
農民是豐產不豐收,由於今年新冠狀病毒影響,絕大多數農民靠打工維持生活,而經濟的困擾手裡沒閒錢,反而加上冠狀病毒影響廷誤了打工工期,從元月份到今年五月份才陸續上班。而很多農民手中沒錢,麥子收下不管價格貴賤等米下鍋換錢急用了這是其一原因。
麥子收下存起來防黴爛防蟲防鼠,而農村又沒合適糧倉,堆積起來容易變質,還不知驢年馬月漲價,有的放一放說不定掉價了,糧食價不穩定因素農民更不想冒這個險,多數不在家在外打工家裡只有老人孩子,可他們搬不動弄不動曬糧就困難,說不定糧仮子坑一下得不償失所以不考慮漲價問題了。還是窮越存不住糧而存糧的是財主種糧大戶和糧仮子,而十幾畝地農民不打工生活無來源,也不能為多賣千兒八百守家裡,只有賣了不講虧賺心裡才放下為一點糧食所困這是其二原因。
-
16 # 冰凍三尺老侯
今年的小麥前期溫度低,中後期乾旱,灌漿不太好,出粉率低,畝產8O0斤算是高產,400、500斤的皆有,每斤7毛乘以800等於560元,除去種子30斤每畝80一100元,耕地50元底肥16o元,施肥3o元,施藥20元,澆水(按三次算)用電30元,用柴油60元,收割50元,大半年農民淨收益百把元,產量低的倒賠錢,賠錢賺掏勁,賺傷心。還不如一撿破爛老人一月淨掙50o至1000元,甚至更多。農民太累,農民太苦了!!!
-
17 # 老八他弟弟老九
賣糧戶大多是為了出門打工,一賣完事,。
現在和以往不一樣,以前自己有曬場,現在都沒有了,麥收以後,水分高需要曬,達到要水分糧販才要,百之13點。
收完就買,省時,省力,上班早,早拿工資,糧食不值錢,多打兩天工就折趕回來了。
-
18 # IXn
農村中夏收夏種是非常緊張而又十分辛苦的,無論是否豐收,莊稼成熟了就應及時收回來,該種的還應及時種上,因此農忙時僅靠家裡守攤的老人是不能完成此任的,所以眾多的年輕人又從四面八方返回家裡參與農忙,但他們在家的時間有限,只能將收穫的糧食不論賤貴給處理掉,以便及早返回城裡務工,不少務工者一天的收入已超過一畝田地的收入(應是豐收年),現在災年欠豐,既便糧價高一點,他們也不在乎這些了。
-
19 # 80後shao年蘇
你好,我是南陽這邊的,我們這裡的麥收已經結束了,今年由於乾旱和病蟲害導致了小麥的減產,但是小麥價格也是和去年一樣,都是一塊零三分。你是哪裡的,價格怎麼這麼低。
至於說農民為什麼不存起來,搶著賣。那是因為小麥在灌漿時期,天氣乾旱、氣溫高,導致了小麥灌漿不足,提前成熟,造成了小麥顆粒不飽滿,顆粒呈細長狀,像是沒吃飽一樣。
這樣的小麥出粉率不高,所以大多數農民選擇直接賣掉。再一個原因是,糧食的價格不會出現大幅度的上漲,價格基本穩定。如果你把麥拉回家等再漲點再賣,你還要再攤開涼曬,還要重新裝袋,經過涼曬之後的小麥還會縮減一部分,這樣費時費力還不如直接拉去賣掉。
我們這邊每年都是這樣,各家各戶留夠自家吃的剩餘的全部賣掉。
-
20 # 山東梆韻魯西南
小麥到了收割期,農民朋友們為了預防天氣的變化搶收搶打搶割小麥。
農村有俗話說的好,是關於小麥的收割的,叫麥熟一晌,還有叫七收八丟。意思是麥子到了成熟期,一晌午的時間就可以收割,小麥熟到了七成,就可以割了,到八成熟就可能出現意外的情況,收不到手裡。麥子想要達到長期儲存的目的,就要曬乾它的多餘水份。現在農民在外打工的很多,曬麥是要好天氣和時間的,再有就是辛苦的情況下,麥子水分去掉了,到收購點的價格也是保護價格,算算賬,還不如打下來就賣,省工省力省時間。
再一個就是把麥子賣了,也不用佔工具佔地方,防蟲防鼠了。有了錢買麵粉也不比自己去磨麵坊磨的小麥麵粉價格高。
綜合而論,省工省錢省力省空間是大多數人的想法。
回覆列表
老一輩的農家人都有存糧食的習慣,以備不時之需,而到了我們這代人時,國家的富足,以及食物的多樣性,存糧也以經失去了它的必要性,
要是已經成熟收割的麥子,曬乾後既使價格方面覺得不如意,我們還是隻留下今年的口糧,剩下的都會賣了
有兩個原因,
1:存放不當的話有可能加重損失,如:生蟲,受潮黴變!況且糧食長期存放的話重量上肯定會有缺失的,2:先存起來等價格上漲後再賣也有很多不確定性:如:既使小麥價格會上漲,根據往年的行情,漲幅不會大,更何況曬乾後存放費時.費力.佔地方,以後賣的時候還得再倒騰一遍,精力工時加起來有點得不償失!所以以防更多的不確定損失,還是早點賣掉換成現金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