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淅爸育兒記

    確實如此,而如果你細心一點,同樣會發現一些育兒的名著同樣是國外的居多,國內要麼是譯本,要麼就是改編一下。

    關於兒童的研究,國外確實要領先我們國內許多,這是我們最吃虧的地方。

    前陣子很火的鄭教授舉了一個例項:

    為什麼擁有13億人口的我們,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遠不及英法德日等國家?

    因為這些國家的孩子在年幼的時候玩夠了,上了大學就認真學了;而我們是反過來的。

    這個例項的底層,其實就是我們在兒童教育上的落後。

    再看另一個,許多關於兒童心理學的實驗,都是國外幾十年前就研究了的,而在國內好像沒有幾個關於兒童的實驗。

    在兒童教育這塊,我們確實在追趕國外的腳步,這點毋庸置疑,同樣的,在近些年我們國內也不斷冒出不次於國外的學者,例如李玫瑾教授,例如凱叔這些。

    不是這些學者有多強悍,是的,最起碼他們沒有提出過任何自創的理論,而是因為他們能結合我們國家的實際情況去發展育兒這門科學。

    那麼問題來了,要支援孩子讀國外的繪本嗎?還是要支援國產?

    個人的一個感受是,要嚴加篩選,沒有什麼國籍之分。因為現在育兒是一塊很大的蛋糕,有市場就有供給,而確實存在一個情況就是,我們現在能買到的一些繪本書籍,有很大一部分是質量堪憂的“快餐”。

    給孩子買繪本的時候,多翻翻裡面的內容,內心置換一下場景--拿起這個繪本,裡面的知識點你會怎麼樣和孩子講解,你又是否能夠講解呢?

  • 22 # 南方旅人

    我個人非常推崇孩子從小讀繪本,但到底是讀國外繪本還是國內繪本,這個沒有界限,只要是好的繪本都可以給孩子讀,相比較而言,國外繪本的可讀性更強一些,天馬行空,更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我給孩子買繪本大部分是選擇獲得國際大獎的繪本,比如,美國凱迪克大獎,國際安徒生大獎,德國繪本大獎,英國格林納威大獎……例如安東尼•布朗,李歐•李奧尼,宮西達也,五味太郎,艾瑞•卡爾等等繪本大師的書,好的繪本讓人忍不住一讀再讀,孩子透過好的繪本來了解世界,感知世界,讀繪本是最好的和外界連線的方式。國內也有很多好的繪本,但個人感覺有侷限性,我給孩子讀過李健的《故事中國系列》,還有《過年啦》《團圓》《躲貓貓大王》,還有一系列神話故事系列……孩子都非常喜歡,只是覺得我們國內繪本還不夠豐富多彩。好的繪本不分國界,希望國內能有更多好的繪本大師為我們的孩子創作更好的作品。

  • 23 # 厚德載物之道

    這是實事。不光如此,在部編《語文》前一版的《語文》就是如此。前版語文填塞夾帶了大量的譯文,其中不乏《愛迪生救母》、《地震中的父子》,這是對科學的誤導,對三觀的歪曲。

    其實孩子更喜歡的繪本有《西遊記》、《三毛流浪記》、《幼兒畫報》……但這些從來沒有任何營銷,價格也從不優惠。我們很缺乏科學探索類的精品繪本,文學類繪本我是不建議孩子看譯本的,孩子也不喜歡。家裡譯本類繪本很多,都是老師推薦或指定閱讀的,但孩子自己找書反覆讀的,恰恰是我上面講的那幾本。譯本類繪本孩子看過就扔一邊了,自主復看的幾乎沒有。

  • 24 # 繪閱讀安安媽咪

    是的。作為專業的繪本閱讀推廣人,我來回答您的這個問題哈:

    首先,繪本這種讀物最早是歐美國家的兒童最佳讀物,大約已有百年曆史了。臺灣最早引入繪本給孩子也是在80年代了,進入大陸被大家認識已經是上世界90年代至2000年左右,所以對國內的父母來說其實還是一種很新的童書類別。

    最後,繪本作為一種最適合3-6歲孩子閱讀啟蒙的讀物,對孩子的語言啟蒙、美感啟蒙、人格和價值觀影響等都是很重要的。父母自己一定要多去了解繪本和閱讀的基礎知識,掌握繪本的讀圖方法,這樣在親子共讀中才能做到有效又有趣。

  • 25 # LML隆德

    有句話說的很好:只選對的,不選貴的。

    對幼兒教育選擇幼兒喜歡的又有幫助的就沒錯。不要隨便用愛國與崇洋媚外來教訓人,這樣的人有錢了自己早移民外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跟一個永遠不會認錯的人過一生是什麼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