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天生我才28

    中學開始學習歷史,書本上的定義是商鞅酷吏,嚴刑峻法,民生哀悼。後來遭遇車裂大刑,民眾爭而食其肉。近些年有幸看到了孫皓暉先生所著的大秦帝國系列,耳目一新。於是回頭再來看看歷史上的商鞅變法,感慨頗多。

    鞅,衛國人,人稱衛鞅。戰國時期,響應秦孝公招賢令自魏入秦。從此,一對有理想、有抱負,相互信任的君臣走到了一起,為秦國日後的崛起打下良好的基礎。

    經過君臣幾天幾夜的暢談,秦孝公深深地被衛鞅的變法治國之策所打動,有秦君做後盾衛鞅只管放開手去實施治國之策了。一天,衛鞅讓人在國都集市南門外豎起一根三丈高的木頭,貼出告示: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集市北門,賞金十兩。

    百姓都不相信,以為官府在耍人呢,於是都沒人去扛。

    衛鞅見沒人去扛,便又貼出告示,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集市北門,賞金五十兩。這時人群走出一個人,壯著膽子把木頭扛到了集市北門。衛鞅立即賞了扛木之人,金五十兩。

    百姓看到政府說話算數,衛鞅的新政也得以推行。

    變法主要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變法主要內容有:連坐法、獎勵軍功,禁止私鬥、重農抑商,獎勵耕織、推行小家庭制度,使之家無二男。

    第二階段:廢井田,開阡陌、推郡縣制、遷都咸陽、統一度量衡制。

    秦孝公感念衛鞅變法之功,將商於之地封給衛鞅,後人又稱其為商鞅。

    縱觀商鞅變法,有利有弊。有利之處,經過商鞅變法,改變了舊的生產關係,改變了舊的階層遞進形式,改變了舊的社會風氣。生產關係改變,百姓更加賣力生產;階層遞進形式改變,百姓有了向上的希望;社會風氣改變,百姓減少內耗。良性的轉變迴圈,迅速使秦國經濟、軍事崛起。也為後來的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為當今的法治社會奠定了基礎。

    弊端之處在於,輕罪重罰,給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增加了剝削於壓迫。秦二世而亡,也是嚴刑峻法下,百姓的反抗結果。獎勵軍功,使之軍隊暴戾之氣盛行,亂世可以所向披靡,統一六國。統一之後,也是禍亂之原。

    最後隨便說點吧,商鞅的軍功制就像現在網頁遊戲,打怪升級贏裝備。多少青年陷入遊戲之中不能自拔,如果這個遊戲是真實的社會呢?

  • 22 # 小元侃歷史

    我認為,商鞅變法的利弊其實是一個東西,不能分開來說。在秦國還未統一天下之前,商鞅變法是有利的,但是在統一之後,商鞅變法就有弊病了。所以商鞅變法的利弊不在於變法本身,而在於秦國所處的時代。

    商鞅變法規定:

    改革戶籍制度:商鞅將天下百姓每十家編為一什,五家編為一伍,各家可以相互檢舉,如果有一家犯法,十家連坐。加強懲惡制度:新法規定,如果發現奸惡之人,隱瞞不報者將被腰斬,而告發之人則會受到賞賜;窩藏奸惡之人等同於投降敵人,將會受到嚴格的刑罰。推行分家制度:新法規定,如果一家家庭中有兩個成年男子不分家,那麼他們家的賦稅將要翻倍。商鞅用強硬的制度,強迫將成年男子分家,就是讓他們能夠自食其力,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軍法獎勵軍功:新法規定,有軍功的按照一定的標準升爵受賞,而沒有軍功的王族則不能列入家族名冊,給天下的老百姓提供了一個快速上升的渠道,只要作戰勇敢,勇於殺敵,不管社會身份的高低,都能成為上層社會的一份子。嚴懲百姓私鬥:新法規定,如果私下鬥毆,將根據性質的不同給予不同程度的處罰,將百姓的暴力行為引向戰爭,想打架的,就去上戰場。獎勵耕織重農:新法規定,凡是致力於農業生產者,增收糧食和增加布帛的,可以免除自身的勞役或賦稅,如果因為從事工商或者自身懶惰造成貧窮的,他們的妻子將會被收為宮奴。

    所以簡單歸納來說,商鞅變法只給秦人帶來了三件事:鼓勵生產、拼命打仗、別犯法。

    就像後世蘇聯的“戰時共產主義”一樣,在國家危難,外敵來犯的時候,這三種規定可以既保證國家內部穩定,又保證全民為戰爭服務,將國家變成一個鋒利的矛頭,最大程度的發揮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

    但是當戰爭平息、社會穩定之後,這種制度就像是突然被抽走了針對的物件。試想,如果把這種過程當作一個人,那就是說這個人之前十幾年所有的努力突然沒有了用武之地,這種精神目標缺失帶來的空虛,是很容易出亂子的。

    所以,在秦統一之後,繼續商鞅變法就成了國家禍亂的制度根源。商鞅變法的利弊也不能放在同一個時期比較,他是與時勢有莫大關係的。

  • 23 # 潦草人生不負韶華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歷史是一個雙面刃,分析一個歷史事件的歷史意義不能僅限於對當時社會的影響,應當理性分析利和弊

    對於商鞅變法,李斯曾說: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富,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附。但是事情永遠都有兩面性,司馬遷則看到了變法的負面影響: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跡其欲幹孝公以帝王術,挾持浮說,非其質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將昂,不師趙良之言,亦足發明商君之少恩矣。餘嘗讀商君開塞耕戰書,與其人行事相類。卒受惡名於秦,有以也夫!

    總的來說,商鞅變法是中國古代一次成功的變革記為新發,他讓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並且為以後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而且確定了法治的思想,但是由於商鞅變法過於激進,觸及了舊貴族的既得利益,下場也是很慘烈的,但是對於歷史的發展其影響可謂深遠

  • 24 # 文史童語

    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商鞅變法”,為大秦王朝橫掃六國,一統天下,奠定了堅實基礎,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社會後來的發展樣貌。

     

    一、商鞅及“商鞅變法”概述

     

    商鞅生於約公元前395年,死於公元前338年。

    商鞅是戰國時期衛國人,後入秦,在秦孝公支援下,推行變法,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因其封地在商地,又被稱為商君。

    在秦孝公的支援下,由商鞅領銜實施的變法,使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集權國家。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是:

    一是革新了戶籍制度、軍功進爵、土地管理、區劃設定、稅賦制度、度量衡以及鄉規民約等等;

    二是注重國力增強,主張重視農業發展,限制商業行為,大力獎勵耕織;

    三是制定了嚴苛的法律以助推變法方略的施行。

     

    二、“商鞅變法”的階段劃分

     

    商鞅變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1. 頒佈《墾令》,拉開變法序幕。

    其主要內容有:在《墾令》中,有二十種具體的辦法鼓勵及資助農耕。透過鼓勵農業生產、抑制商業發展、重塑社會價值觀,提高農業的社會認知度、削弱貴族、官吏的特權。其中的“廢井田,開阡陌”之策,是中國土地史上的重大變革,從此以後,土地私有化成為中國歷史上最主要的土地所有制度。

    2. 重賞軍功,實施軍爵制度。

    商鞅變法實施的軍爵制度主要有兩點:

    一是“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收回貴族所有的爵秩,取消特權,重新分配,只有在戰場上立下功勞,才能夠重配爵秩,列籍貴族;

    二是“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但有軍功,不分貧賤均可榮獲貴族的爵秩。並設立了二十個等級的爵位,皆以殺敵多少來決定封賜。

    3.強化中央集權,實施郡縣制度。

    郡縣制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每攻佔一地,則將當地的鄉村鎮邑合聚為縣,設立縣令、縣丞、縣尉等職務,組成官署。這與周朝的最大不同是,郡守和縣令都由君王直接任免,而且不是世襲;

    二是各地方每年要定期向朝廷彙報治理狀況,朝廷按一定的要求對其進行業績評判,賞功罰過。這些舉措有效地加強了中央集權,提高了國家的運轉效率。

     

    三、對商鞅變法的利弊分析

     

    商鞅變法革新了周王朝及之前的部落制、分封制,而實施郡縣制,郡縣制的治理模式延續至今。應當說,商鞅變法,深刻地影響了戰國乃至後來我國的政治和經濟形態,商鞅的治國方略、核心理念被眾多後來的多個王朝所承襲,足見其影響之深遠。

    但商鞅在變法所推崇的:要剷除‘仁義和平善良孝悌’,國家才會強盛;要人人互相監視互相告密,國家才會強盛;要必須‘弱民’、‘愚民’,國家才能強盛。是封建社會的糟粕,與人類的文明發展大相背離,應予摒棄。

    總之,“商鞅變法”是我國曆史上影響深遠的重大事件,我們應站在歷史的視角,多維度客觀分析其利弊。

  • 25 # 求人不求己

    商鞅變法,有利的方面是迅速增強國力,統一六國。 而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窮兵黷武,過度的攫取民力,最後國家也滅亡。

    其實從經濟學角度上來看,這是一個典型的“要黃油還是要大炮”的案例。過度的攫取民力,不重視民生,雖然短時間內會國力增強,領土也會隨之擴張。但是,這樣的狀況維持不了多久。漢武帝對外征伐匈奴,隋煬帝入侵遼東,希特勒的德意志戰車挑起的二戰,以及日本的大東亞共榮圈,這些史實都已表明,透過商鞅變法似的改革,把國家變成一架對外擴張的戰爭機器,其統治是維繫不了多久的。

    要是套用武俠小說裡的說法,商鞅變法就是秦國學習了一套叫“七傷拳”的武功。雖然殺敵一千,但是也已經受了內傷,命不久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保國大師的渾元形意太極,是耍渾,還是真的“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