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Y路程
-
2 # 百川行
前期自然是鬥得過的,後期由於李世民帶軍打仗,積累了大量的威望,深得民心,並且手下不少能人猛將,後來李淵已經壓制不住李世民了。
當然身為父子關係,血濃於水,自然也不存在都不鬥得過的事情!
-
3 # 歷史檔案館
我是真君,我來回答。
李淵貴為皇帝,權力最大,為何李世民一逼,他就讓出了皇位?
我們都知道李世民是怎麼上位的,就是透過玄武門之變,兄弟手足相殘,然後逼迫李淵讓位,自己成功當上了皇帝,這是他一輩子最大的黑點,不可否認李世民確實是一個好皇帝。
那麼這裡面就有一個問題啊,李淵當時貴為皇帝,權力是最高的,李世民再怎麼厲害,功勞再怎麼大,也不過是秦王一個而已,怎麼就能把李淵給逼退位了呢?
第一,李淵當時已經被架在火上了,怎麼說呢?我們回到玄武門政變當天,當時李淵召集,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三兄弟一起過來,本來是想解決矛盾的,結果倒好這三兄弟先在玄武門殺了個你死我活,最後只有李世民活下來了,而打完之後呢,李世民手下的得力干將尉遲恭穿著鎧甲拿著寶劍,一身血的去見了李淵,理由是要保護皇帝,實際上就是被挾持了。所以李淵相當於是被架在了火上,他想不答應,不許好處都不行啊,因此那個時候李淵就被迫交出了兵政大權。
因為李世民的理由是,把軍隊放在他手中才能保護李淵不受傷害,說白了還是因為被挾持了。因此,玄武門事變當天,軍政大權已經到了李世民的手裡,結果三天之後李世民就成為了太子,因此李淵這個皇帝的權力在玄武門事變之後,就已經被架空了。
第二,就是李淵本身,他不希望這一場政變的影響再擴散了,不希望再有人因此而死了。你要知道李世民在玄武門事變中做的,可是想要趕盡殺絕的呀。當時在玄武門,李世民把李建成和李元吉都給辦了,接著他就馬上想帶兵殺入太子府跟齊王府,想把這兩個地方的人也都殺掉,斬草要除根,結果呢,手底下的大將尉遲公就勸他沒有必要濫殺無辜,就會留下黑點,只要殺掉最重要的人就可以了。所以李世民就把李建成李元吉的兒子都殺了。
因此你看玄武門事變帶來的惡劣影響是非常大的,如果李淵跟李世民還要去鬥爭,那麼這場政變就永遠不會結束,就不斷的會有人因此而死,殺戮將會無休無止,這是李淵願不願意看到的,因此李淵只好把位置給讓出來了。
-
4 # 大溪水長流
這個問題首先要從李世民這個人說起,秦王李世民在青年時期就開始帶兵打仗,此人英勇剛毅,身先士卒,經常冒險深入第一線,因此深受手下部將士兵愛戴,討伐王世充,大破竇建德,破隴右薛舉集團,征討突厥等很多戰役中,李世民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知人善任,取得了戰爭的勝利。用他卓越的軍事才能為唐朝的建立和發展做出無可比擬的貢獻。可以說大唐的江山有十分之八是李世民打下來的。而且他手下有很多能人異士為他效勞,有秦叔寶、尉遲恭,侯君集,屈突通、張公瑾、史大奈、柳州臣、徐世積、劉文靜、裴寂等等。可謂勢力龐大,比太子李建成都雄厚。當宣武門事變成功以後,李淵也圖之奈何,沒有辦法。實際上李淵不掌握軍隊,而李世民已經掌握唐朝大部分兵力,所以李淵鬥不過李世民。
-
5 # yaoyu1
李世民為李姓唐朝打下了半壁江山,李世民周圍聚集了很多文人武將,所以李淵鬥不過李世民,就是把李淵與李建成、李元吉捆在一起也不及李世民,所以李世民造反後很快就把亂局收拾乾淨了。李淵被逼禪讓皇位,太子李建成及弟弟李元吉幾被滿門斬絕。
-
6 # 高唐傳聖音
中國有句古話,叫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唐高宗李淵萬萬沒想到,李世民竟然會發動震驚大唐和後世的玄武門之變。這場兄弟鬩牆,殺戮喋血的奪位之戰的勝利一方,實際上已經在玄武門之變後掌握了京城。
唐高宗李淵的失敗,是對政治的考慮過於美好,又高估了幾個兒子的兄弟情義。李淵的平衡政策,讓當時身為秦王的李世民很難去說服秦王天策府賬下的眾多虎將。這些掌握實際兵權的領兵大將早已憤憤不平,再加上太子府的咄咄逼人。這些神兵虎將當然不願意束手就縛,於是在李世民的受意下,發動了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之後,整個朝堂的局勢已經明朗。唐太宗李世民率領的天策上將軍府已經完全掌握了京城。這時候唐高宗李淵面對屠戮京城的百萬雄師只能選擇屈服。所以當尉遲恭來到皇宮向唐高宗李淵問安時,李淵看到流血的兵刃,就明白大勢已去。
唐高宗李淵白手起家,他還是有一定政治領導能力,只不過他沒有李世民的心狠。做皇帝,想要江山穩固,有時候心狠也是一條必要的政治素養。
李淵的失敗在於自身,一個雄韜偉略的開國君王,應該像漢高祖劉邦那樣,在需要政治聯盟時長袖善舞,而當時機成熟,又能揮刀斬斷一切阻礙。最是無情帝王家,成為一個合格的皇帝心狠應該是必須具備的心理素質,
-
7 # 鷹在翱翔到天黑
性格,李淵太重親情,太重家庭觀念的一個人,這跟李淵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有關係。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皇位只有一個,李建成李世民他放棄哪一個他都不捨得,手心手背都是他自己的肉啊,他的幾個兒子的問題沒有處理好,不夠決斷,李淵吃虧就吃在親情第一,忘記了他自己不光是他們的父親還是一個國家的皇帝身份,這就是後世評價李淵平庸的地方。
開國皇帝哪一個不是親自領軍上陣的,偏偏李淵他自己不去,那輸了就不冤。
親自領軍上陣的皇帝有話語權,在軍隊中一呼百應的威望,在戰場上結下的情義是別人不能比的,比如朱元璋,朱元璋想把皇位給誰就給誰,誰敢反對。
李淵輸在太重親情,軍隊中威望不夠。
-
8 # 小強在昆明
李淵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一眾得力的幫手,其中就包括他的幾個兒子,不管是太子還是李世民,個人能力都不差,都極其有才華,也都有自己的一眾簇擁,只是太子更側重於治理國家,而李世民的帶兵打仗能力更強,如果沒有玄武門之變,說不準太子做皇帝以後會幹的更好也不一定。太子和李世民兩方勢力加起來基本就等於李淵的整個勢力了,所以,一旦太子失勢,整個李淵集團就是李世民一家獨大,加上李世民也是李淵的兒子,李淵也年齡大了,其它立場不堅定的臣子肯定也是倒向李世民,李淵去世後他就是未來的皇帝,有誰會和自己前途過不去呢?
-
9 # 子仙TT
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李淵知道如果和李世民鬥下去,要麼兩敗俱傷,新建立的唐朝可能會覆滅;要麼你死我活,一種可能自己失敗,李世民登基,留下弒父殺兄弟的惡名,統治根基動搖,搞不好會走楊廣的老路;另外一種可能,自己成功,李世民被誅殺,這樣自己最得力的成年兒子,包括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都沒了,會出現後繼無人的困境。權衡再三,最好的結局只有一種,就是讓李世民繼位。此時的李淵已經失去了鬥爭的動力和方向,頤養天年,何嘗不是一樁美事呢?從後續李世民夫婦對李淵的恭敬來看,事實的確如李淵所料。
-
10 # 九頭鳥漫談文史
李淵不是鬥不過李世民,而是沒想到李世民敢孤注一擲地發動政變,從正常的鬥爭手段來說,李世民是無法和李淵,以及李建成爭鬥的,李淵以為一切盡在掌握。
李淵是唐朝的頭牌,掌握著所有的權力,包括對李世民任免的權力,他可以一言而定李世民的生死和榮辱。
而李淵支援的李建成是眾望所歸的皇位繼承人,身為太子擁有參政權不說,在長安掌握的兵權也遠遠比李世民多。
特別是在武德九年的那一段時間裡,李世民已經是處於極度危險境地,根據《資治通鑑》中的記載,當時李元吉都已經敢明著勸說李淵殺掉李世民:
元吉密請殺秦王,上曰:“彼有定天下之功,罪狀未著,何以為辭!”元吉曰:“秦王初平東都,顧望不還,散錢帛以樹私恩,又違敕命,非反而何!但應速殺,何患無辭!”上不應。
李淵雖然沒有同意李元吉的勸諫,但他對在長安的李世民擁有壓倒性、且無法抵擋的優勢是肯定的,也因此,李淵並沒有把李世民當回事。
李世民之所以能夠和李建成相抗衡,且燃起熊熊的奪儲之心,本身就是李淵預設和縱容的,唐朝建立後,李淵已經不僅僅是李家的族長,而是唐朝的皇帝,對於皇帝來說,任何威脅到權力的人和事都是不可忍受的。
同時,李建成也從普通的家族繼承人變成唐朝的皇位繼承人,他和李淵身份的變化同樣意味著會成為權力上的對手。
為了遏制李建成的勢力,李淵才抬出李世民和李建成打擂臺,提高李世民的地位和權力,不是真的想讓李世民繼承皇位,而是為了自己在世時,李建成無法威脅到自己的皇位和權力。
簡單來說,李世民只是李淵為保護皇權而使用的一把刀,未來的皇位還是李建成的,在李淵心裡從未想過撤掉李建成的太子之位,除非李建成是個扶不起的阿斗,但李建成顯然不是。
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的爭鬥,李淵一清二楚,並根據自己的需要左右逢源,李建成勢大時就力挺李世民,反之,就打擊李世民。
作為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牢牢地掌握著一切權力,包括最重要的兵權,在他看來,只要李世民不掌軍,就能控制在自己手中,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李建成對抗。
武德九年時,天下已完全平定,李世民的作用也相對小了許多,李淵為了唐朝的安定,也已經決定徹底的消除李世民的爭位之心,不一定要殺掉他,但也準備將其流放在外,《資治通鑑》中就記載有李淵勸說李世民放棄皇位,讓他去洛陽:
首建大謀,削平海內,皆汝之功。吾欲立汝為嗣,汝固辭;且建成年長,為嗣日久,吾不忍奪也。觀汝兄弟似不相容,同處京邑,必有紛競,當遣汝還行臺,居洛陽,自陝以東皆王之。仍命汝建天子旌旗,如漢梁孝王故事。
但李世民的野心已經無法抑制,未來的“天可汗”唐太宗可不是個願意束手就擒的軟骨仔,李淵自以為承諾給李世民一部分權力就能讓其放棄奪儲是可笑的。
李淵之所以在“玄武門之變”中束手無策,是因為在長安,李淵沒想到有人能威脅到他的地位,即便有,也應該是手握太子六率兵權的李建成,而不應該是毫無兵權的李世民。
他沒想到的是,李世民敢帶著幾十個人就發動政變,並默許殺神尉遲敬德以武力威脅自己妥協,當李建成和李世民的人頭丟在他面前時,一切都不重要了。
因為,李淵的嫡子只剩下李世民一個,再怎麼不心甘情願,也只能承認李世民的地位,否則,就是給外人叛亂的機會了。
李世民就是典型的權力瘋子,為了皇位啥都敢做,膽子賊大,當然這和他同樣是李淵嫡子的身份有關,他只需要殺掉兩個人就勝利了。
李淵在武德九年時,無論是從政治上,軍事上,權力上,威望上,都碾壓李世民,如果李世民不是鋌而走險,根本無法和李淵抗衡。
但就是這個鋌而走險讓他鬥贏了父親李淵,而李淵之所以沒能鬥贏李世民,只能說明李淵的心沒有李世民狠,挑起了兩個兒子的爭位,卻又無法平穩的消除,或許他做父親是合格的,但就做皇帝而言?李淵比李世民差遠了,皇帝李淵怎麼能鬥贏皇帝李世民?
-
11 # 天晴愛睡覺
李淵並不是鬥不過李世民!
之所以李淵的形象顯得淡化而矮小,這都是李世民篡改史書的結果;遭受同樣淡化貶低的還有太子李建成。
要說李淵沒有對李世民下死手,原因有兩點:
第一,李淵本質上不是個剛毅果決的人,他三個成器的兒子死的只剩一個,他現在把最後一個殺了豈不是賠光了,李淵沒有不顧一切的狠勁!當然往光明的地方講:虎毒不食子!
第二,李淵對李世民缺少防備;他之所以扶持李世民就是看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結黨,為了防備太子黨對他權力的蠶食,他不得不扶持李世民;所以,主觀上他有意放縱李世民權力的增長,這才造就了自己的悲劇!
-
12 # 白秋畫嘮
李淵為什麼鬥不過李世民?
其實李淵無論性格、志向、才能都比不了李世民,說難聽點,沒有李世民的話,肯定沒大唐!李淵為什麼鬥不過李世民?有下面幾點分析:
第一、其實李淵沒有大志向。李淵起來造反是李世民逼的!李淵當時駐守太原,在鎮壓各地起義的過程中,軍隊不斷擴大,實力也不斷增強。李世民看出隋朝氣數將盡,自己先暗中結交人才,收羅天下英才,以待不時之需。但李淵知道之後,卻不同意李世民的做法,不肯起義推翻隋朝。最後李世民和裴寂找來幾個宮女,套路李淵跟宮女睡了,最後李淵沒辦法,只好答應了!
第二、恐怕李淵並沒有去想跟李世民鬥,當時太子李建成負責長安事物,李世民負責四處征戰,一個負責政治,一個負責軍事,相互制衡,自己的皇位才安穩!恐怕他自己沒想到,李世民會幹出玄武門的事!
第三、從歷史事蹟來看,李世民文成武略,一代雄才,反觀李淵,並沒有什麼突出的地方和才能,鬥不過李世民也正常!
第四、再看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是什麼職位!秦王、尚書令、領右翊衛大將軍、加右武侯大將軍、太尉、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加號天策上將,領司徒,加左右十二衛大將軍、中書令。其中天策上將比三公還要高,和秦王是虛的,代表爵位!司徒、太尉就是三公其中兩種。最主要的是,加左右十二衛大將軍、陝東道大行臺,相當於軍委主席和首都防禦部隊總司令。尚書令、中書令是唐朝三省的老大,三個總理,他一個人當兩個。說嚴重點,李淵想下旨清理李世民的話,這聖旨都下不來……
所以,綜上所述,李淵鬥不過李世民也是正常的!
-
13 # 只有不斷的學習才充實
歷史上爭奪皇位的人不在少數,前有司馬懿篡
魏後有呂后篡漢。朝代的更迭於交替大抵都是以血雨腥風換來和爭取。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踏著同胞兄弟的鮮血坐上那九五之尊的龍椅。在那種情形下,李淵不糊塗,什麼榮華富貴也沒有自已的身家性命要緊。交出皇位做一個太上皇何樂而不為!
-
14 # 以史為鑑漫浸生活
李淵年輕的時候面如冠玉。就是說長得非常白淨。中年以後的由於面部很多皺紋,加上臉色白皙,所以冷眼一看有點像老太太。隋煬帝楊廣因此經常在朝堂上取笑李淵。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李淵也因為此事心中暗暗記恨楊廣。從歷史當中對這件事情的記載來看,李淵的性格應該是隱忍穩重,但有點窩囊。隋朝末年,由於楊廣徵高麗,修運河,對國力消耗較大,民怨日深,後期起義烽火不斷。李淵在太原起兵,其子李世民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招降納叛,天下歸心。成為建立唐王朝的第一大功臣,手下名將如雲,是唐王朝的中堅力量。而李建成,李元吉兄弟功勞微簿,並不服眾。李建成被封為東宮太子後,雙方摩拳擦掌,暗中積蓄力量,爭端不斷。在得知太子將對秦王下毒手的訊息後。眾將擁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搶先動手,斬殺李建成,李元吉。尉遲敬德衝入內宮,告知高祖李淵,逼宮讓位,李淵得知訊息後,一下子蒼老了許多,親生兒子因皇位之爭紛紛喪命宮門,他已經無心皇帝之名,隨後即將帝位承讓與秦王。
-
15 # 驀然匪首
李淵明顯是被偷襲的,輸了是時也命也,不能算鬥不過。就好比一個壯漢被小個子偷襲一刀子扎進心臟了一樣,你能說壯漢鬥不過嗎?其實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的情況已經是岌岌可危了,如果不算偷襲,正面剛他已經連李建成都拼不過了。太子有皇帝支援,文武大臣支援,李世民的支持者主要是秦王府舊臣,在朝中都沒有擔任什麼重要職位。你只要看一下凌雲閣24功臣在玄武門之變前的職位就知道了。
-
16 # 666思源
李淵和李世民是,父子二人,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都是李淵的兒,李淵出生在名門望族,將門虎子,李淵也不是等閒之輩,是很有才能的一個人,只是李世民的光芒,太耀眼了,在權力和皇位之上,李淵,沒有料到,李世民會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在後人看來,這也是他的一個過失,都是他的兒子,他沒有控制好,或者是把握好,兄弟,相殘的這個悲劇,雖然李世民,透過殺死他的親哥哥,來繼承皇位,這是他一生當中的汙點,他也是我國曆史上,最有作為的一個,皇帝,父親不是鬥不過兒子,是父親要死了,兒子需要繼承他的大位,李淵,要是想和李世民去鬥,李世民早都死了,這是不可能的,一個假設
-
17 # 愛妮品歷史
我看了下歷史文獻
玄武門之變後,之所以李淵鬥不過李世民,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是因為李淵的縱容讓李世民的勢力得到了極大地增強。話說最開始的時候,李淵是想讓李建成繼承皇位的,當時李世民也被封為秦王,不過,當李淵得知李世民想要跟大哥李建成爭奪皇位的時候,李淵非但沒有阻止,反而對他十分縱容,他不僅允許李世民自己招募官員,甚至還讓李世民組建了一個自己的小朝廷。時間一長,李世民的實力不斷膨脹,逐漸可以跟太子李建成叫板。
其二是因為李淵的手中並沒有掌握太多的權力。雖然李淵是唐朝的7a64e59b9ee7ad9431333433623836開國皇帝,唐朝的江山都是他打下來的,但是李淵當上皇帝之後,他對皇位並沒有太執著,他喜歡遊山玩水,國事也就落在了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的身上。由於李建成和李世民在打天下的過程中立下過赫赫戰功,當時的開國功臣之中,大部分都是向著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忠於李淵,玄武們之變中,李世民除掉了李建成,這些開國功臣們都只能轉向李世民了,李世民的實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李淵想要壓制他也就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其三是因為李淵曾犯下一個大錯,那就是殺死開國一號功臣劉文靜。劉文靜在朝廷之中有著不小的聲望,對李淵也是絕對忠誠的,但是李淵卻聽信讒言,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處死了劉文靜。在這之後,原本忠於李淵的朝臣也轉而支援李建成或李自成,李淵逐漸成為了孤家寡人。
其四是因為玄武門之變後,李淵不願意看到父子相殘。話說當時李建成和李元吉都已經死了,如果李淵再狠下心來與李世民鬥,勢必會在宮中引起巨大的震動,甚至可能會危及皇權。所以李淵權衡之下,只能選擇退位。
也正因為這些原因,李淵才鬥不過李世民。
-
18 # 漢闕故人
就要先說一說李淵是怎麼當上皇帝的,李淵根本不具備李世民的高瞻遠矚眼光,雄才大略的本領。他根本不敢造反,是在李世民的逼迫下被動的造反。他的天下都是靠他的幾個兒子打下來的,其中李世民居功至偉。李淵本人基本上沒有帶過兵打過仗,他只是靠他是幾個兒子的父親,才坐上皇帝寶座的。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淵所依重的三個兒子,只剩李世民了,就乾脆宣佈退位,當個太上皇,樂得享清福,雖然看似李淵有點無奈,但是李淵也有自知之明,他明白他要駕馭雄才大略的李世民是不可能的,不如現在智傳位於他,豈不更好!
其實李淵根本也沒想跟李世民鬥,只不過封建社會有立長不立幼的傳統,才立李建成為太子。既然李世民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淵就順水推舟傳位李世民了。
李世民雖然殺兄殺弟,有點殘忍,但不得不承認他的雄才大略,遠見卓識,非一般皇帝可比,他在位時期,政治清明,人民安居樂業,開啟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為唐王朝雄居天下,四方來朝的盛唐時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唐太宗李世民的確是千古一帝
-
19 # 舍我談歷史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被迫把皇位傳給兒子李世民,自己去做沒有實權的太上皇。整個過程看,李淵是非常不願意讓位的,屬於被動讓位。那麼,他作為在位的皇帝,為什麼鬥不過兒子秦王李世民呢?
首先,李世民是打天下的人,打天下過程中匯聚了力量。李唐基業的建立,李世民是出了很大力的。李淵雖然是李唐王朝的首位皇帝,但在打天下的時候,李世民出力是最多的,這個也是公認的。而在打江山的過程中,李世民不斷的積攢威望和人脈,逐步形成了和太子對立的集團,也就是秦王集團。這個秦王集團因為是在戰爭年月與秦王結下的情誼,對李世民的效忠要大於對李淵的效忠,這裡麵包括許多降將都是因為李世民才甘心為李唐效力的。他們的內心是更忠於李世民的。
其次,李淵性格比較軟弱,並由此鑄成大錯。作為帝王,李淵的性格是有缺陷的。在王朝建立以後,必須考慮繼承人的事。既然已經立儲了,就必須重點扶持李建成,對於李世民必須打壓,甚至想辦法除掉,否則就是後患。李淵感念自己的次子為江山做了很多,有打壓的想法,但不是那麼強烈,這就給了次子李世民翻盤的機會。假如李淵堅定的支援李建成,並不惜為了李建成殺掉李世民,就不會有兄弟相殘的情況了。
第三,李唐文臣武將的態度,決定了結局。在玄武門事變前後,李唐的大臣們開始選邊站隊,要麼是站在李建成一邊,形成太子派。要麼站在李世民一邊,形成秦王派。還有很大一部分人,如李靖等人選擇中立。而大部分人選擇站在李世民一邊,李靖等人以皇族內部的家事為由選擇中立,實際上也是在幫助李世民,因為更應該站在皇家正統一邊。他們的這種行為是在明哲保身式的幫助李世民,助長了李世民一派發動事變的可能。
玄武門之變的最大的失敗者無疑是李淵。失去權力是一方面,更多是死去的都是他的兒子,骨肉相殘。好在他很識時務,主動退位。
-
20 # 泰山小哥往前衝
我不太明白這個問題。他們是父子,屬於血親,前期都屬於合作,幫襯,做為皇上和臣子,平定天下時,他們之間是彼此信任的。後期李淵老了,天下已定,到了誰繼承天下的時候,李世民肯定想得到天下,這就會有衝突,主要和李建成和李元吉之間的衝突,李淵做為父親,應該也很為難,這個階段李世民一直在隱忍準備,玄武門之變徹底改變力量格局。你這個問題,就像關羽和秦瓊誰厲害是一樣的
回覆列表
李淵為什麼鬥不過李世民?其因有三。
其一:性格
李淵本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沒有帝王風範,雖是當時的梟雄,但他心中沒有那麼多的權謀與陰詭,只不過是一個遵守傳統倫理綱常的老人。當年要不是李建成與李世民這兩個好兒子,一直在催促他反了隋朝,也許他還在給隋煬帝賣命。
其二:槍桿子出政權
當時在反隋朝打天下的征戰中,李淵可以說是毫無戰績的。兵馬和將領都是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帶領掌控的。李建成手下有一批文臣武將如李元吉、魏徵、羅藝、蘇定方等,而李世民有有李靖、李勣、秦叔寶、尉遲敬德、段志玄等。手裡沒有和自己過命的兄弟和兵權,此其二也。
其三:玄武之變
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李世民成為唯一一個適合繼位之人。而且他兵權在手。李淵宮中的衛士根本不是其對手,所以發動逼宮父親讓出皇位給自己。
綜上所述李淵都不過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