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玲子698
-
22 # 遠嫁重慶小芳
有人認為婆媳之間“水火不容”,有人則認為可以“親密無間”。其實,這兩種情況屬於兩個極端。最好的關係應該是相互理解,彼此獨立,相互照應,不針鋒相對,又不分你我。
首先,婆婆和媳婦之間要相互理解。作為兒媳,要能看到,媽媽好不容易將兒子養大,付出了很大的心力,但一轉眼,兒子就有了媳婦,兒子則開始把大部分的關注放到自己身上。難免,婆婆心中有失落感,甚至有嫉妒心理,這都是正常的。作為婆婆,要理解兒媳,兒子是媳婦在大家庭中的堅實依靠,事事都想讓老公多照顧自己也是正常的。如果,雙方都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那麼很多分歧與矛盾就能夠妥善處理。
其次,婆婆與媳婦都不要對相互之間的關係,抱持較高的期望值。有一句話叫“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用到此處,再恰當不過。很多人說,要把婆婆當“親媽”看待,把媳婦當“女兒”看待,這隻能說是比喻關係好。實際生活中,如果真當真了,什麼話都說,什麼事都做,結果關係會更糟。為什麼呢?因為,親媽與女兒之間可以不用偽裝,可以沒有隔閡,但婆媳關係則不然,如果期望過高,都會苛責對方,然後關係緊張。在帶小孩的問題上,婆媳容易產生問題,有些媳婦會在心理希望婆婆多幫自己一點,但是如果婆婆沒有按照自己的期望來做的話,就會覺得婆婆不好。同樣的道理,一些婆婆要求媳婦做這做那,如果媳婦做不到,就感覺自己受到了傷害。
第三,婆媳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很多婆媳矛盾頻發,源於大家住在一個屋簷下;還有很多婆媳之間處在不同的城市,關係又過於疏遠。到底多遠的距離才合適呢?“一碗湯”的距離,就是說,大家不住在一起,住在一碗湯不涼的範圍內。
第四,婆媳之間要注意經常互動。關係只有不斷走動,才能升溫,婆媳關係也一樣。當媳婦需要婆婆的時候,比如坐月子,帶孩子的時候,婆婆要主動提供幫助。當老人生病的時候,媳婦要主動照顧。逢年過節的時候,媳婦要主動帶一家人回到婆婆身邊,讓其享受“天倫之樂”。
第五,婆婆媳婦都要學會不攀比。媳婦覺得別人家的婆婆好,婆婆覺得別人家的媳婦好。“萬事皆有因果”,不要光看到別人的“光鮮亮麗”,看不到別人背後的“艱辛付出”。要想別人對你好,你就要加倍對別人好。“十年看婆,十年看媳”說的就是,婆媳之間,每個人都必須先付出,然後才有回報。
第六,婆媳相互之間不記仇,學會妥善處理分歧。婆婆和兒媳都是家庭的一員,維護的是共同的家庭利益,因此,婆媳之間是盟友,而不是敵人,有矛盾要及時解決,切忌相互指責,沉默冷戰。婆婆與媳婦別忘了,“兒子”“丈夫”是你們之間關係溝通的橋樑。
在生活中,我們不斷摸索,總能找到適合你們自己的相處方式。
-
23 # 生活就是平淡的
我覺得其實主要是
(1)禍從口出,無論是婆婆媳婦,家裡的事情都不要跟別人說不然可能一點事情都發生家庭矛盾
(2)兩個從沒相處過的人在一起生活肯定有摩擦,你讓一點我讓一點就過去了,如果斤斤計較太多,就越過得累過得難
(3)丈夫對妻子的態度也會很大程度的影響婆婆和媳婦之間的關係
總的來說就是一家人過日子磕磕碰碰正常的,大家互相理解下,日子就會慢慢的過下去 -
24 # 雷蕾情感
有人認為婆婆和媳婦之間是仇人,有人認為婆媳之間是親密無間。這就取絕無你的態度。如果你的冷言冷語惡語相向你肯定也不會和言悅色,你可以沉默但你要知道沉默換來的可能是她的變本加厲。為什麼有的婆媳比母女還親,因為他們懂得尊重別人,這樣的婆媳關係能不好嗎?無論是什麼關係首先要學會尊重別人,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凡事不要斤斤計較,計較的多了感情也就淡了。你覺得呢?
-
25 # 善元堂hu746327780
婆媳關係是天下最難解決的關係,每個女人都會遇到婆媳關係,每個男人都會為這個頭疼。婆媳相處的好是一個家庭幸福的開始,婆媳關係不好是一個家庭不幸的開始。所以,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都要學會怎麼解決婆媳關係這個問題,聰明的女人會注意下面這些問題。
一、媳婦不要對婆婆期望太大
女人們要知道婆婆不是媽,不要指望婆婆和自己的媽媽一樣對待自己。媳婦不要對婆婆有太高的期望,只要兩個人能夠和平相處就好。要知道,婆婆不會像媽媽那樣照顧你,對你好。對婆婆的期望小,失望就小,有時候還會有意外驚喜。
二、不要對婆婆說老公的缺點
老公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可以和自己的媽媽說,但是別和婆婆說。你和老公吵架了,是老公做錯了,和婆婆說她也不會覺得是她兒子的錯。本來你和她兒子結婚,她就覺得你搶了她兒子,你還說她兒子不好,她是不會高興的。
三、說婆婆好,給婆婆買禮物
不要說別人家婆婆對兒媳婦多麼的好,要說自己的婆婆挺好的,這樣你的婆婆才會對你好。就算她對你不好,也不會對你壞。去婆婆家的時候給她帶點禮物,平時也可以多給她買點禮物,要做一個好兒媳婦,不用太討好她,記得給她買點禮物就好。
四、不要當著老公面和婆婆吵架
就算你和你的婆婆意見不和,就算你不喜歡你的婆婆,你也不要當著老公面和婆婆吵架。你可以讓老公和她媽媽理論,讓老公幫你出氣,支援你。就是不要做一個壞媳婦,出言不遜,頂撞婆婆。心裡不高興,也不要表現在臉上。
婆媳之間的相處很簡單,不要走的太近,不要管的太多。婆婆和媳婦保持一定距離,平時和熟人那樣相處就好。不用好的和母女一樣,那樣的婆媳關係很難找到的。婆婆和媳婦都不要對對方要求太多,期望太高。男人在老婆和老媽之間要保持中立,婚姻沉默,不要偏心其中一個人。要對雙方說對方的好話,不要說老媽不好或者老婆不好。家和萬事興,不要吵架。
回覆列表
1、婆媳關係也是一種人際關係。
2、婆媳關係是一種比較特殊、比較難處理的人際關係 。因為,一是婆媳共同存在於一個經濟利益共同體中,經濟和利益要產生矛盾,二是雙方都想讓事情都由自己來控制,必然要產生矛盾。
3、婆媳相處首先要調整好雙方心態,要以溝通交流為主要原則。
觀察和研究指出,婆媳關係容易失調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幾方面。
婆媳關係家庭的基本關係有兩種:一是夫妻關係,一是親子關係,兩者構成了家庭結構的基礎。其它關係,如兄弟姐妹關係、姑嫂關係以及婆媳關係、祖孫關係都是在此基礎上派生出來的。婆媳關係在家庭人際關係中有其特殊性。它既不是婚姻關係,也無血緣聯絡,而是以上兩種關係為中介結成的特殊關係。因此,這種人際關係一無親子關 系所具有的穩定性,二無婚姻關係所具有的密切性,它是由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的延伸而形成的。如果處理得好 ,婆婆和媳婦各自“愛屋及烏”—— 婆婆因愛兒子而愛媳婦,媳婦因愛丈夫而愛婆婆,各得其所,關係就會融洽。但是如果處理不好則婆媳之間會出現裂痕,難以彌補。
婆媳同在一個家庭中生活。有共同的歸屬,自然也就有著共同的經濟利益,雙方也自然都希望家庭興旺發達。這是婆媳利益一致的一面。但同時也常常在家庭事務管理權、支配權等方面發生分歧,出現矛盾,甚至明爭暗鬥。我國家庭中有“男治外、女治內”的傳統,婆婆做了幾十年的內當家,把權力交給媳婦,媳婦在家庭事務中唱起了主角。對這種角色的轉換,做婆婆的往往不易適應。“有的婆婆雖已年過花甲,卻仍希望繼續保持在家庭中的經濟支配權,或者難以接受完全由媳婦掌握家庭經濟大權的事實;而做媳婦的也往往不甘讓步,這就難免發生矛盾。即便是婆婆和媳婦共同持家,由於各自的地位不同,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需要不同,也容易產生分歧。
婆媳原來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家庭之中,各有自己的生活背景、生活習性,而婆媳在一家生活,這就有一個逐步瞭解、相互適應的過程。如果適應不良,彼此不能接納,便會關係緊張,矛盾叢生。
在婆媳關係中,兒子起著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兒子的這種中介作用如果發揮得好,則可以加強婆媳之間的情感
聯絡,反之,則容易成為矛盾的焦點,出現 “兩面受敵”的困境。儘管母子情深,也難以避免結婚以後這種關係變得複雜的事實。因為夫妻之間畢竟在活動、打算、開支以及交往等方面有著更多的共同點。在這些問題上,夫妻觀點的一致性往往要超過母子觀點的一致性。這是因為兒子和母親相隔一代,在心理上存在著差異,這樣就容易造成兒子中介作用的失衡。如果母親不理解,就會產生“娶了媳婦忘了娘” 的心態,誤認為兒子對自己的感情被兒媳奪去了,而遷怒於兒媳。
相互尊重與諒解
婆媳雙方要妥善處理彼此之間的關係,首先得對這種人際關係有正確的認識。婆媳雙方都要承認對方有獨立的人格和經濟地位,雙方之間的關係是一種平等的人際關係,而不是一種一方必須依從於另一方的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如果雙方或一方對這種關係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對方必須或應該聽從、服從自己,從而把這種平等的人際關係視為支配與服從的關係,則必然會在行動上、態度上表現出來。由此導致雙方關係的失調。婆媳之間的相互尊重要求雙方有事全家協商處理,如經濟開支、涉及全家的事務等要共同商量,養成民主家風;而屬於個人的“私事”,則應互不干涉,個人享有“自主權”。作為媳婦,要多尊敬婆婆,因為婆婆年歲大,管家經驗豐富;做婆婆的也不要總是在媳婦面前擺架子,要看到兒媳的長處,多尊重兒媳的意見。也就是說雙方要相互配合,彼此尊重。婆媳長年生活在一起,難免會發生一些不協調的事情,這時就更需要雙方相互諒解。所謂“諒解”,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考慮問題。我們的先輩在處理人際關係中所提倡的“設身處地”,“以己度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原則,都包含著諒解的思想,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金玉良言”,也完全適合於處理婆媳關係。
要發展良好的婆媳關係,雙方都需要學會諒解對方、體貼對方。例如星期天去遊園,做媳婦的不要只和丈夫、孩子去,把公婆留在家裡,應該一同前往,這樣婆婆也就不會產生寂寞孤單的感受。反之,媳婦對丈夫照顧較多,對婆婆相對照顧不周,做婆婆的也應多予體諒。如果婆媳雙方在相處中都能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相互諒解,婆媳非但不會出現大的矛盾,而且還會發展得如同親子關係那樣密切。
避免爭吵
婆媳之間出現了分歧、產生矛盾時,雙方一定要保持冷靜的頭腦。即使一方發脾氣,另一方也應剋制自己的情緒反應,等對方情緒平靜之後再商討處理所存在的問題。心理學告訴我們,消極而強烈的情緒容易使人失去理性,導致衝突升級;爭吵還具有“慣性”,即一旦因一點小事“開戰”,日後往往有事便吵,久而久之,成見會越來越大。因此,當一方情緒反應激烈時,另一方應保持冷靜與沉默,或者尋機走脫、迴避,等事態平息後再交換意見,處理問題。
此外,婆媳雙方平日有了意見,切忌向鄰居、同事或朋友亂講。我國民間有這樣一句俗語:“捐東西越捐越少,捎話越捎越多”。說的就是“傳話”在人際關係中的不良作用。婆媳失和,向親朋鄰里訴說,傳來傳去,面目全非,只會加劇矛盾。作為婆媳,應引以為訓。
物質與精神結合
作為兒媳要和婆婆搞好關係,除了物質上孝敬之外,還應注意和婆婆搞好感情交流,消除心理上的隔閡。只有彼此心理及時溝通,雙方的心理距離才會縮短。因此,做媳婦的平日裡要經常向婆婆問寒問暖,每逢老人身體不適,更需悉心照料,使老人在精神上得到安慰。
發揮兒子的中介作用
如前所說,婆媳關係本來就是親子關係與夫妻關係各自的延伸而形成的一種新的家庭人際關係,兒子在婆婆關係中扮演著“中介”角色,兒子作為婆媳關係的中介點,對婆媳雙方的性格特點最為了解。因此,兒子在處理婆媳關係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這種作用主要是:
①兒子可以幫助婆媳進行心理溝通。所謂 “溝通”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心理和情感上的迴流。透過兒子的溝通,婆娘之間可以更輕易地消除心理上的屏障,增進感情。例如平日家中有什麼關於婆婆的好事,兒子可以多叫妻子出面,母親過生日,買了東西叫妻子出面送給老人等。這些策略都有助於婆媳之間的情感交流。
②婆媳之間發生矛盾時,兒子可以起疏導作用。由於婆媳之間既缺少母子間的親切。又沒有夫婦間的密切,因而出現了隔閡往往不容易消除,透過兒子從中周旋,可以消除心理屏障,使婆媳和好如初。
秘訣一:直接 坦率
把她當作自己的媽媽(女兒),有什麼說什麼,絕不把話擱在肚子裡。
秘訣二:相互尊重
無論碰到什麼分歧,首先想到的就是尊重對方,那麼所有的矛盾都不是矛盾了。
秘訣三:包容 不挑剔
互相理解,多一點包容,不要用挑剔的眼光看對方,那麼所有的矛盾都可以解決。
秘訣四:以心換心 換位思考
人心都是肉長的,有這麼一位好婆婆,你怎麼可能對她不好?
1、在懂得愛的家庭中婆媳關係無需刻意自然好。
事實上,家庭環境對於婆媳關係的影響是很大的。兒媳雖然作為別人家的女兒,因為兒子的關係,嫁過來,自然也應當成為一家人。在公公婆婆眼中,應當和女兒、兒子本身沒什麼兩樣。父母愛兒子,兒子愛父母,兒媳也應當享受到同等的待遇。事實上,一個好的家庭,相互之間的愛總是體現在平等、尊重、體諒和包容之上,當兒媳嫁到這樣的家庭,要想融入這個家,也只能是用情。否則,就會破壞整個家的生態,自然,不僅僅是為婆婆所不容,連自己的老公可能都不會買賬。在一個有愛的家庭中,只需要本著真誠待人,公平處事,有情有義就足夠了。所以說,女人嫁得一個好婆家,還真是福氣。
2、長輩能夠主導的婆媳關係往往相安無事。
長輩主導婆媳關係,也就是說婆婆地位和身份較高,可以恩威並施。婆婆可能在社會地位、經濟地位、人際關係等方面,佔有絕對優勢,而兒媳過門,則不得不處處尊重公公婆婆,還得處處小心在意。如果兒媳暗中不孝,婆婆可能直接批評,兒媳即使心不服也得口服才是。這種主導型的關係,媳婦自然有一個好的榜樣和標準,在這種情況下,婆媳關係不一定親如兒女,但也自守本份,相安無事。
3、性情相通往往創造天下最佳婆媳關係。
對於性情相通的婆媳,或是相互之間,都想搞好關係的婆媳,自然很容易湊在一處,天生就像是有緣的。特別是雙方因為愛著同一個人,而變得更加親近。雙方可能結伴外出購物,共同參加一些聚會,或是健身俱樂部之類的活動,兩人呆在一起,都主動為對方著想,這樣的婆媳關係,雖然算不上太多,但也會存在。為何要把這種關係模式提出來,是要說明,性情相通的婆媳才是最好的。怎樣達到性情相通,也當是婆媳相處中,值得思考的問題。當然,性情有天然的成份,但也有後天的,因為本性不可變,但情是可培養的。
4、小氣才是婆媳相處受氣的主要原因。
婆媳相處,本來是一家人,就怕你認為對方是外人,從而胡亂猜疑、指責,或是咒罵。不把對方當成是親人,而是冤家,甚至是仇人,這樣就會在心理上就疏遠了,在行為上就缺少包容和體諒。在惡劣的婆媳關係中,我們可能發現婆媳都有過錯,事實上,在與人相處中,容易受氣,往往是因為自己氣度不大,自然容易把小事化大,甚至無事找抽,弄得自己受不了。健康的婆媳關係,往往需要雙方氣度都得大一點才行,雙方都能容人容物。
5、婆媳關係矛盾兒子往往具有協調的重任。
兒子是連線婆婆和媳婦的紐帶。所以,如果兒子情商高一點,一定會在婆媳關係的處理上發揮重要作用。事實上,公平雖然重要,但用情更重要。如果兒子不懂得這一點,往往讓婆媳關係更加緊張。事實上,一個家庭的家教如何都很大程度上可以從兒子身上看出。兒子在婆媳關係中,既要做到公平待人,更要有情有義,關鍵還在於自身的智性和素養,特別自己的特殊角色來進行協調。
6、婆媳都刁蠻的婆媳關係往往不可救藥。
婆媳關係很惡劣的家庭,一般的情況,往往家庭關係本身就不正常,這樣的家庭,本來就不平靜,因為多了個厲害的,自然,更是上檔升級了。有些家庭,婆媳就算是分家過了,但依然不依不撓,相互視為仇敵。沒事,整出點事,也要相互扔磚頭,潑髒水,撒潑罵街,弄得遠近不得安寧。這種家庭中的兒子自然也不會好到哪去,要麼窩囊廢,要麼偏心眼,要麼有性格缺陷。在婆媳關係中,親一個疏一下,在處理事物中,不是添油加醋,就是坐山觀虎鬥,婆媳打架,自己樂得看“大戲”,打死哪個都能省心。
無論你是高素質的婆婆,還是沒文化、霸道、小心眼的婆婆,都離不開家常話。而家常話最容易溝通和交流,所以,和婆婆相處得哄著婆婆,得用最平常的家常話哄著。
1、您看上去還是很年輕的
其實,這句話對每一個人都適合,無論男女老少。當然對於女人來說,更喜歡別人說她年輕,但要注意尺度,不能過分的誇張,否則婆婆會認為你很虛假,一定要讓婆婆感覺你是從心裡說出的話。
2、您做的這道菜太好吃了
3、您穿這件衣服很合適
當婆婆穿了一件她自認為不錯的衣服時,你千萬別裝著沒看見,你得說“你穿這件衣服很合適”之類的話,讓婆婆感覺你對她的關注和讚美。
4、您孫子(或孫女)整天唸叨您
當你在休息日,尤其是長假,領著孩子去看公公婆婆的時候,你可以進屋就說這句話,婆婆聽了會特別高興,會覺得這個可愛的小孫孫天天想她,讓她覺得有盼頭,何況哪家婆婆不溺愛小孫子呢?
5、說得沒錯
這是一句哄婆婆很實用的話。生活中很多場合下這句話都能派上用場,只要你和婆婆在一起,婆婆總會與你說些什麼話,或者是提出什麼建議,即使婆婆是在給旁人提建議,你都可以說“說得沒錯”這樣的話,讓她感覺你是她的支持者。
6、您太會買了
這也是一句很實用的家常話,如果婆婆買菜回來什麼的,一般媳婦都要問:“這菜多少錢一斤?”不管婆婆說多少,你都說:“你太會買了,比我買的便宜。”這是誇她會持家。
其實,老年人就是需要哄,需要在平常的生活細節中誇她,人都是這樣的,總喜歡多聽溢美之詞,聽了心裡就會舒坦、高興。我想,只要做兒媳婦的平常能有意識的做到對婆婆的關注和支援,婆媳關係也就好處多了。
生活中這樣平常的家常話非常多,而且很實用,關鍵看你是否用心去做。
1、接受不能改變的
要改變一個頑固老人的想法並非一件易事,所以這時候要學會去適應和換位思考。很多時候對於一件事情的看法,比如照顧孩子的方法,消費觀都存在差異,但是並不一定存在誰對誰錯的問題。這時候不妨站在婆婆的角度來思考她看問題的角度,不要認為自己所想的都是對的。只要有這個想法,其實就是錯誤的開始。生活中,適應是最大的智慧和能力。
2、改變不能接受的
媳婦應當適應婆婆,並從婆婆的出發點來看待問題,但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如此。老人有些做法肯定有不妥的地方,這時候媳婦不能放任不管,比如孩子的教育問題。老人往往容易溺愛孩子,這時候要勇敢地堅持原則,努力改變老人的觀念。畢竟時代不同了,老人也應該與時俱進。切莫一味顧及老人臉面而聽之任之,到頭來害的可是孩子。
3、要有邊緣意識
一家裡,無論婆婆、兒媳還是兒子,都只強調家庭意識,生活在一起都希望儘快融入對方的生活,無意中在試圖改變或否定別人的生活方式。婆媳是兩代人,成長環境、生活經歷,受教育水平都有差異,她們是屬於兩個不同的系統的。邊界太清晰各過各的日子,顯然不是最好的辦法。但是,聯絡太緊密難免造成捲入過度。家庭成員們要分清,哪些事情是由小夫妻自己做主的,哪些事情是要尊重老人的意見,哪些事情是要互相協商來做決定的。
4、讓不合理期待歸零
新的家庭建立時,婆媳雙方都會對彼此有所期待,但是理想和現實總是存在差距,期待越多可能失望也就越大。婆媳相處時要允許對方不喜歡自己,允許對方有不同的觀念和處理事情的方式。此外,良好的溝通也是非常必要的。婆媳之間不妨在一開始就告知彼此的禁忌和底線。讓婆婆瞭解你有什麼習慣,什麼缺點,要對婆婆表示今後會多注意的誠意。同時,也可以主動詢問婆婆喜歡什麼,討厭什麼,對你的期待又是什麼,做了解能避免日後很多矛盾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