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配樂詩人

    老師好!我想這是人的天性吧,別人的作品挺好,我的作品也不差,自己的作品展現出來也是對社會的貢獻,詩歌創作領域是這樣,其它領域也是這樣。只要對他人有益,對自己有益,那就都來吧,讓百花齊放,百花盛開吧!

  • 2 # 商界詩人高曉君

    好詩傳播出去才有意義,自珍自藏只能自我欣賞。我給朋友們推薦幾首詩,敬請指教。

    《一見鍾情》·高曉君

    愛上你只需要三秒鐘,

    你的美麗你的優雅你的笑容。

    握住你手的一剎那,一股電流傳遍全身讓我紋絲不動,

    甚至我的意識也變得朦朦朧朧,

    突然覺得認識你之前都在虛度人生。

    昨夜不眠今日不食這般痴情,

    心中眼前腦海都是你的身影,

    昨天今日已呼喚了一萬遍你的芳名,

    明日再見送給你一束玫瑰如熱血鮮紅。

    《致虹彥》·高曉君

    感謝你溫暖的名字,

    讓我在寒夜裡感到心安。

    感謝你溫馨的名字,

    讓我在人海中不再孤單。

    感謝你好聽的名字,

    如同靈巧的雙手把鋼琴彈。

    感謝你有趣的名字,

    讓我知道你是家中姐妹第三。

    人生何處不相見,

    生活總是充滿機緣。

    我像珍視眼睛一樣把你珍惜,

    心靈深處給你永留雅室一間。

    《後海的雨》·高曉君

    後海的雨,

    落在無人的湖面,

    湖面上是空無一人的遊船。

    後海的雨,

    擊打著五顏六色的雨傘,

    雨傘下面少了一起遊玩的女伴。

    後海的雨,

    落在酒吧的屋簷,

    遊客們在避雨,我是如此的孤單。

    後海的雨,

    一縷一縷織成密密的雨簾,

    寂寞的咖啡廳,

    閒坐著幾個不年輕的中年。

  • 3 # 喜子原創

    這個問題問的好…詩人為什麼大力推廣自己的詩歌…而不是自珍自藏?首先正能量的詩歌推廣是告訴讀者…詩歌裡的有益內涵及意境從而幫助迷惹的人某些什麼道理或是解決什麼問題?…推廣也是為了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進而自我學習的一種方式……如自珍自藏其不是自私也小人也…如老子不傳揚大道學說…不寫道德經結果會如何?…不傳揚大道學說昔師老子…又怎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呢?…對當時的社會各國至到如今…是害大於益還是益大於害?…其推廣均為尋道也…自身的問題永遠也不知道出在哪裡…有眾多的回答是為了名與利?…其可見偏極之心…則心易眾惑也…不否認有少量的這種情況…但推廣的大部分人從來不是為了名與利…如果為了名與利去推廣…其無道之人…又能寫出什麼樣好的作品……願朋友們莫誤解道之廣意……

  • 4 # 柏化林

    作者作品肯定會自珍自藏。利用網路平臺發表作品,一是互相交流學習;二是以詩會友,聯絡感情涵養德性;三是自娛自樂的一種方式;四是網路平臺與發表者可利益互補……

  • 5 # 文苑漫遊

    詩人之所以叫詩人,就是因為他們的作品被人們所知。如果自珍自藏不被人知道,他們還叫詩人嗎?

    有些自珍自藏的詩,在人們清理作者的遺作時,被發現了並傳播,或者因為其他偶然原因而被人們發現,於是就有可能得到了傳播

    許多詩人出於對國家,社會的情感而作詩,比如愛國,憤世,同情人民等等,為了實現詩人的社會責任,詩人們肯定要將詩作發表在報刊,書籍,或在人群中朗誦等等。以喚起革命,救國,反思……,比如辛亥革命前後,五四運動期間,還有七八十年代時期,那時候的詩人都發表了許多詩,比如朦朧詩。

    另外在文人的人際交往中產生,誦讀的詩,如果激起了人們的共鳴,自然會被傳播開來,何須詩人去極力推廣呢。

    對許多詩人來說,也不可能生活在空中樓閣中,名利也是需要的,媒體同樣也是,所以若是一首詩有流行的前景,詩人和媒體也就會極力推廣。

    寫著寫著,忽然覺得有些扯遠了?腦回路忽然想到最近網上的一些熱門話題,不是正在熱烈的討論某些網紅的詩嗎,於是就查了一下,發現就有什麼黃詩廢話詩犁花詩什麼的,確實有些或激起荷爾蒙,或令人一臉懵的或令人覺得好笑,搞怪的詩。詩人們把它寫出來,感覺確實應該自珍自藏,自娛自樂更好些吧,傳播開來,豈不是要教壞人?可是在這網路時代,為了流量,為了名利,或為了詩人的情懷什麼的,這些詩人(寫廢話體的,梨花體的也算嗎?)和媒體就會進行一番推廣操作,網路上討論聲一大片,於是達到目的了。

    你也無端歡喜這首“無端歡喜”嗎?!

    也許那些心有擔憂的人們不必過於焦慮,時間終究會淘汰一切不合時宜的東西!

  • 6 # 八字測算鑫隆工作室

    孤芳自賞是那種沒有別人欣賞自己的人的自我安慰。那個詩人不想自己的詩歌得到別人的認可,受到別人的 稱讚。只有得到大家的認可、喜愛,才有寫作的價值,才有寫作的動力。所以,詩人們大力推廣自己的詩歌是很正常的。

  • 7 # 印真1975

    愛的迴響[祈禱][玫瑰]

    詩緣的背影清豔一段美麗

    偶然觸動文字邂逅的極趣

    愛的擦肩回眸蕩起心漣漪

    平仄音韻裡讀著分享故事

    一千次晝夜的交替一千詩

    雁行燕語蝴蝶飛進了記憶

    窗紗弄月瑩明著荷塘月色

    幽香蘭馨處暗鎖遠方綺妮

    不變的是唐風宋愫魂如意

    伊人回首憑欄淺笑的風姿

    愛如風箏高飛線牽的天地

    我的自由有你的關注支援

    驛站風景的分享桃李杏詞

    高山流水迴盪錚簫弦笛律

    愛是互相欣賞中牽懷堅持

    [玫瑰][玫瑰][玫瑰][祈禱][祈禱][祈禱][呲牙][呲牙]

  • 8 # 塗之人995

    香山居士有言:“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詩人目有所感,心有所動,腕下有所成,勢必公諸同好,不會“自己珍藏”。他希望自家那點聲音,有人願讀,有人認可,有人共鳴,以至那言志、永言的古訓在自己這裡得以實踐。所以倘有可能,他都會“極力推廣”,期望給讀者片刻休憩,些許安慰。何況“遺人以言,勝過金珠玉帛”(荀子)——詩,心言。

  • 9 # 聞道說書

    詩人都是讀書人,讀書人最大的抱負就是入朝為官。這樣既能光宗耀祖,又能入世濟人。那如何高中勝算大些。那就需要有好的作品,開啟知名度。好的名聲和才氣對開啟仕途的道路很有益處。更能得到引薦的機會。

  • 10 # 沉於古詩

    詩歌為什麼要推廣,而不是自珍自藏?至少有以下兩個原因:

    1、詩歌的魅力在於情感共鳴。

    2、交流學習,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1、詩歌的魅力

    毋庸置疑,詩歌肯定不是日記。寫日記是為了方便自己追憶等。

    寫詩歌和其他情感文學一樣,最主要的功能是表達情感。

    如果沒有情感,為什麼不記成流水賬呢?還要費盡心思字斟句酌寫成詩歌幹嘛?

    詩歌情感魅力就在於共鳴。

    你看到黃葉滿山飛舞的時候,如果來一首“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是不是很有一吐愁腸的快感?送友離去,來一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瞬間離別傷感會減輕不少。

    2、相互學習

    詩歌畢竟是一種文學,遇到觸發心靈的景物,如果你能夠準確地用文筆寫出來,是不是很高大上?反正我會很羨慕,哈哈。

    把自己的詩歌拿出來,一起看看,琢磨琢磨,體會意境,學習提高,不是一件快事嗎?

    後海無人雨打舟,

    白珠點點傘空愁。

    咖廳閒坐中年客,

    見水成簾心淚流。

    您看,詩歌分享,一旦產生共鳴,如果再有人進行加工,同樣的情感變幻出不一樣的文字,是不是一件有趣的事呢。

  • 11 # 大象姣姣

    抬頭望天,展露無疑,天把自己藏起來,照亮不了自己。

    低頭是地,載萬物不擇,地把自己藏起來承載不了自己。

  • 12 # 東海蟹

    現代市場經濟所為。

    寫詩時可以天馬行空,快意人生。寫完詩,還是要面對煩人的“柴米油鹽醬醋茶”。

  • 13 # 元谷元

    實際上,現在的詩人或寫詩的人應該說已經不多,而且他們創作的詩作大多都是“自珍自藏”,應該說,能夠熱愛並堅持寫詩就值得給予讚譽,就不要再指摘他們“極力推廣”了。

    多虧有了自媒體,給詩人提供了一個發表作品的平臺,也讓我等能夠閱讀一些詩歌新作,使人們能夠與文學有更多的“親密接觸”,更多地感受和鑑賞文學的魅力,在這一層意義上,我們大家應該感謝詩人們。

  • 14 # 麥穗日記

    中國文學的發展與人類的生產力發展密切相關,先秦時期的人們為了協調勞動動作、鼓舞勞動情緒、征服自然社會開始創作精神產品——歌謠、神話,西周時期隨著社會政治制度的完善,開啟了以“禮樂制度”為核心的完備典章制度,力求用華麗精緻的禮儀形式和文化符號包裹等級嚴格的貴族等級制度,這種緊密結合中國政治與文化的方式,決定了中國重“文”的傳統,為我國此後三千多年的精神文化奠定基礎。由此,我國文人一直信奉“學而優則仕”的政治文化觀念,意在透過優秀的文學作品,得到朝廷重用。所以,本文認為我國古代文學史上的詩人多大力推廣自己的詩歌,希望被人所知所賞所用,正是因為詩歌的特徵、功能、創作方式和表現方法一直與政治發展亦步亦趨。

    詩歌的特徵——情志合一與詩、樂、舞三位一體

    《詩經》作為我國詩歌的發展源頭,比較關注“詩為何而作”的問題,所以我國詩歌一直注重“詩言志”。所謂“詩言志”,多是指用“詩歌”來表達思想情感、抒發人生理想。發展至魏晉南北朝,陸機在《文賦》中主張“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意在讓詩人透過詩歌表達真摯的情感,達到“情志合一”的天然狀態。據《毛詩序》記載: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這段話中把詩歌與詩人緊密結合,突出了文學的本源——人的地位,它認為作詩的人,多用詩來表達自己的志向,理想在心為情感意志,說出來就成了詩,情感在內心洶湧就用語言表達,語言表達不盡的,就用歌喉唱出來,唱得不盡興,就會不知不覺的手舞足蹈起來。

    西周時期,我國便建立了完備的禮樂制度,而文人創作詩歌,更應該符合國家政治制度的導向,把自己的的情感、志向與詩歌本身、音樂、舞蹈緊密地結合一起。如《詩經》作為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的問世主要透過“采詩”“獻詩”,其中,“獻詩”規定公卿大夫在特定的場合給天子獻詩,來考察民間俗情和政治得失。據《國語·周語》記載:“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此處的“獻”,其實就有“推廣”的含義,文人作詩以諫言,是一種關心政治、關注民生的表現。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在這句話中,詩歌的“興觀群怨”可以啟迪民智、教化社會、培養宗法觀念,恢復禮樂制度,達到國家安定、社會和諧的政治理想。其中“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重在詩的啟蒙功能,“邇之事父,遠之事君”意指詩歌在家庭、國家中的宗法秩序。“詩教”、“詩政”功能發展至漢代,便發展為“美刺說”、“發憤說”,意在突出詩歌的政治批判功能,增強文學家干預政治的意識。如北宋文人范仲淹參與西夏戰役中,寫下《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這首邊塞詩一反宋詞的中的兒女情長,而是以豪放粗狂的邊塞景色,來表達對北宋積貧積弱局面的擔憂,范仲淹在寫完這首詞之後,只有呈報給朝廷,才能瞭解到邊塞的戰爭情況,觸動宋仁宗進行社會改革,才能促進社會進步。

    詩歌的創作原則和方法——“發乎情,止乎禮”與“主文而譎諫”

    古代文人十分注重國家安危、民生和諧,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因此也十分注重個人的內在品質,強調“文以氣為主”、“文以明道”、“為文用心”,這種重“文”重“德”的傳統使得信奉儒家學說的文人們追求高尚的人格理想、有氣節的正人君子,故孔子在《論語》中解釋“人”與“文”的關係: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大意是說,一個人如果內在品質超過外在修飾,就會顯得曠野,如果外在修飾超過內在品質就會顯得浮華,只有內在品質與外在修飾旗鼓相當,相互貼合,才可以稱得上君子。後來,這個評價用來衡量詩文,力在要求文人在作詩時,應注重作品內容情感與表達形式完美結合,強調“質”和“文”的統一和諧,做到“發乎情,止乎禮”,才是詩歌的創作原則。同時,孔穎達在《禮記·經解》對“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解道:

    《詩》依違諷諫,不指切事情,故云溫柔敦厚是《詩》教也。

    孔穎達認為,公卿大臣、文武百官在上朝諫言的時候,應該採用委婉含蓄的方式,而不是直言其事、直斥是非,毫無節制的諷喻社會、責備君主。所謂“主文而譎諫”,正是主張大臣們應該情感適度、有節制的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如屈原在《離騷》中以“芰荷”“芙蓉”為衣服,早飲露水,晚食秋菊來表達自己潔身自好的人格品質,這些物化的景物,表現屈原心懷憤怒,仍然剋制的創作方法,後又以“固時俗之工巧兮, 偭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 競周容以為度”的佳句,來表達自己勤勤懇懇遵守聖賢法則,卻遭到小人陷害,自己無能為力,只能以死明志,來換取君王的明鑑、國家的安定、人民的富足。

    詩歌的體裁和表現手法——風雅頌、賦比興的“六義說”

    《毛詩序》有“六義”之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風雅頌是詩歌的體裁,強調為政治服務,其中“風”指“君主教化百姓,百姓反映風俗至君主”、“雅”指“聽各方之聲,言天下之事”,“頌”是指“歌頌道德的高尚人或事,為眾人學習的榜樣”。而“賦比興”是詩歌的表現手法,是諷喻納諫的修辭手法,宋代朱熹在《詩集傳》中說:

    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永之詞也

    朱熹認為,“賦”是直接描述一件事物,不加渲染;“比”是比喻,借物喻物;“興”“以景興起”,旨在渲染某種氣氛,來吸引讀者的注意,達到“文已盡而意有餘”的藝術效果。

    文人寫詩著文應該講政治,講治亂、講規諷,達到刺時政、達民情,揭露社會矛盾、反映民生疾苦,最終達到“補察時政,洩導人情”的社會作用。如唐代詩人白居易倡導新樂府運動時,便強調詩歌應該有所寄託、有所諷喻,提倡“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詩人著書寫詩本來就是他們的責任,再加上政治環境的影響,他們多采用“六義”的創作手法、寫作原則來表達社會生活,強調文學的政治作用,故而詩人選擇大力推廣自己的詩歌,而非自娛自樂。

    結語

    中國文學發展的變遷,一直與國家政治環境密切相關。自古以來,我國就形成了“文道統一”的文化傳統,而詩歌作為率先興起的文體,率先擔起了為政治服務的功能。由於詩歌本身具備“情志合一”的特徵,文人透過語言符號真摯的抒發情感,又藉助非語言符號輔助傳播,做到詩歌內容“文質彬彬”、詩歌韻味“適可而止”,達到“政教合一”的作用。以“詩歌風化”實現君主與百姓的溝通,故文人作詩應該被廣泛傳播,來展現社會現狀,反映社稷民生,促進國家的發展與進步。

  • 15 # 學霸小姐姐的媽媽

    賈島言:“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魯迅先生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再優秀再偉大的人,也需要有精神層面的知音;人不管有多完美,心再堅強,情感也需要慰籍。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人生在世得一知己,實是一大幸事。被人認可欣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 16 # 詩與歷史

    這個觀點其實也不完全正確,詩人極力推廣自己詩歌的情況一般出現在詩人積極入仕的時候。以作品拜謁權貴,提升名氣,以求獲得科舉成功,得以一展政治抱負。功成名就的詩人所作之詩一般是經過他人之口所傳唱。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後世名氣很大的詩人,因為當時社會地位低,流傳下來的作品很少。而有詩人明明作詩水準一般,卻因為社會地位很高,卻流傳下來大量詩歌。但是經他人傳唱流傳下來的詩歌數量要遠多於詩人自己推廣的詩歌。不論是出於什麼原因,詩人不自珍自藏主要原因都不是詩人本身,而是詩歌的傳唱特性決定的。

    若是沒有尋求功名,積極入仕的拜謁推廣,詩人自己的極力推廣就比較少了。例如黃鶴樓上崔顥的著名詩篇《黃鶴樓》,雖然被後世幾乎封為唐朝律詩第一,卻也沒能讓當時人記住崔顥更多詩篇。《黃鶴樓》的成名也不是崔顥自己推廣宣傳的結果,而是數百位詩人登上黃鶴樓之後發現,自發傳頌的結果。崔顥所作的僅僅是把自己登上黃鶴樓時所見、所聞、所想、所感以詩歌形式表達,書寫於黃鶴樓之上!類似的詩歌還有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蘇軾的《題西林壁》等等。

    與崔顥其他詩篇寂寂無名想對比的是我國曆史上詩歌產量最高的詩人乾隆皇帝。據《四庫全書》記載乾隆一生創作詩歌達到42250首。曾有人計算,乾隆活了89歲,平均每天要寫3首詩。可惜這四萬多首詩能夠被我們傳頌的幾乎沒有,若說有當是這首: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飛入草叢都不見。這首詩意境我也不用多說,乾隆皇帝的詩作水平也可管中窺豹知道大概了。其實乾隆大部分詩是因為乾隆的地位,無數臣子接著乾隆的隨口一句所創作。《四庫全書》也因為乾隆的地位,對乾隆詩歌進行了大量收錄。

    由此不難發現,除去詩人為求功名而推廣宣傳的詩作之外,能夠流傳的詩歌,要麼是作品本身值得傳唱,要麼是詩人地位有人附和傳唱。但無論是哪種原因,經傳唱而流芳百世的詩歌數量遠遠多於詩人自己宣傳推廣的數量!所以說大力推廣的說法不盡正確。

    至於詩人為什麼不自珍自藏,我想從詩歌兩個字來看,就能看出一二。詩歌的歌字所代表的就是詩歌的傳唱功能。從最初的的《詩經》到《漢樂府》再到唐詩、宋詞。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詩歌,在詩歌的功用上傳唱是永恆不變作用之一。詩歌創作之時,往往在於表達詩人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而創作詩歌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歌唱,詩人的情感,發自於內心,流露於筆尖,展現於詩歌,共鳴於讀者。由此產生的影響就是產生思想共鳴之人傳唱這首詩歌,將之傳承下去。既然創作本身就是為了表達情感,抒發心意,其意義在於分享。所以雖有自珍自藏也絕不是主流!

  • 17 # 佃璽民俗藝術博物館

    作詩是吟詠性情,是要和別人交流的。同時,是要表達自己的觀點,獲得別人共鳴的。做一首小詩:

    《永遠的雨巷》

    一首浪漫的詩越寫越長

    你永遠在我心裡流淌

    雨巷你是那麼深遠幽長

    一隻油紙傘輕輕地飄向遠方

    雨巷啊雨巷

    儲藏著愛情的地方

    張愛玲留下了腳印

    瓊瑤尋訪也瀉出了暗香

    雨巷啊雨巷

    是個情思不完的地方

    梅花出了牆兒

    掛在了火火的枝頭上

    淡妝的旗袍姑娘

    像文瀛湖畔的柳楊

    搖弋著婀娜多姿的步履

    她憂傷地徘徊在雨巷

    猛回首一位撐傘姑娘

    粉粉的臉龎春風吻過

    她像風吹的花枝一樣

    別在了那康橋的路上

    雨巷是甜甜的土壤

    長長的歲月是多麼難忘

    雨巷是三月的花蕾

    為我送來了一片清涼

    我美麗的雨巷

    是寫不完的詩歌

    是讀不完的文章

    是看不盡的紅梅

    是我永遠的雨巷

  • 18 # 漢子詩人

    《鼠年中華逢疫情》

    雄雞啼鳴迎春生

    九洲

    鼠年戰疫情

    對酒當歌眾志成❤

    誓將

    瘟神送焰紅

    《☯立春☯*二首*》

    之一,

    ☯殘寒哭疫霾

    ☯春風兀自來

    ☯神洲揮大帚

    ☯天地青翠白

    之二,

    ☯立春恰逢疫瘟情

    ☯萬眾揮刀

    斬魔兇

    ☯誰咒中華

    大繁榮

    ☯天誅地滅必報應

    《生》

    走了一夜

    哭著

    喊著

    臉上流淌著淚水

    渾身沾滿鮮血

    從天堂

    來到了

    人間……

    《媽.爸.親愛的……》

    叫一聲

    天地轟然倒塌……

    叫一聲

    日月瞬間褪色……

    叫一聲

    親愛的

    江海猶如脫韁的野馬……

    《*清.明*二首》

    其一,

    寒枝風

    中瑟,墳頂生

    飛花。

    疏煙沾

    帶淚,影落誰

    人家。

    其二,

    黃泉噴湧思

    念淚,

    陰陽相隔夢

    斷魂。

    滿天泣聲喚

    親人,

    再有來生永

    不分。

    《2020北京*穀雨*》

    高樓萬丈

    一身恨

    京城柳花

    淚紛飛

    桃梨粉紅

    無心品

    滿眼口罩

    不見人

    《2020北京*立夏*敬五月

    三大碗烈酒》

    第一大碗烈酒

    漢子敬

    五月

    先乾為敬

    我把江海喝下

    因為

    她繾綣了

    千秋太多的

    淚……

    第二大碗烈酒

    漢子敬

    五月

    先乾為敬

    我把日月喝下

    因為

    她瀲灩了

    萬古太多的

    夢……

    第三大碗烈酒

    漢子敬

    五月

    先乾為敬

    我把天地喝下

    因為

    她旖旎了

    人間太多的

    情……

    《北京立夏》

    北京立夏 柳絮

    漂如鴻毛 追路

    小童回家 恍百

    滿頭白花 驚大

    〈李恭覺~2019年5月6日*四月初二立夏日*11時26分於北京〉

    《北京*小滿*》

    花紅綠翠

    滿街生

    車輪滾滾

    囂京城

    楊柳抽打

    路人頭

    欲揭口罩

    辨美醜

    《北京*小滿*》

    迄前大風              雨冰

    桃梨芬芳              競折

    滿天飛絮              亦蕭

    小滿悄來              竊聲

    我為百花              討公

    不給說法              絕食

    友喚家去              吃水

    忍聲吞氣              暫罷

    〈李恭覺~2019年5月21日*陰曆四月初十七日^小滿^9時59分於北京〉

  • 19 # 周大琴

    當一首詩寫出來時,你會興奮的,不由得想得到認可,就想讓別人知道來欣賞,就在這個平臺推出。好與差總有人評,總比不學武術的強,尤其老年人,即便是個笑話,也樂的其樂容容,不會得老年痴呆,都挺好的。

  • 20 # 梅娜

    選擇了熱愛詩歌,便是為此抒發一生的情懷。

    凡是熱愛詩歌的人,都盼望著自己寫的詩歌有一天能登上大雅之堂,萬一有二三首被載入詩歌的歷史長頁上,也不枉自己的執念。正是這種心理,才導致詩人們廢寢忘食的耕耘著。

    詩人們渴望自己的作品被人認可,不管作品被放到哪。就象自費出版詩集一樣,沒有任何一個出版商給自己一分錢,可還是有些人願意出版。

    詩歌是詩人一生的靈魂,主宰著詩人的喜怒哀樂。其間對歲月的沉思;對國家在發展中的熱切盼望;以及對社會某些問題的審視。

    歷代優秀的詩人很多。詩人的作品體現了許多方面的探究,這種家國情懷正是詩人激勵更多人的最好表現。如果詩人寫出了這樣的篇章,把這種思想帶給更多人,無疑成為鞭策更多人的動力。

    讓更多的人感悟生命與自然,感悟社會,對國家應該懷有一種熱愛!作為詩人,透過自己的抒情,如果寫出了象岳飛的《滿江紅》、毛澤東的《沁園春•雪》這樣大氣磅礴的詩篇,極力推廣不正是最好的價值體現嗎!同時對詩歌的歷史文化而言,也算一種幸事。

    我自己作為一名詩歌愛好者,從年少時寫詩歌就渴望被更多的人閱讀,因為在這種過程中一顆詩的心靈也是快樂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很多城市都會排斥外地人,請問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