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雄風62454735
-
22 # 古姿觀察
俄羅斯聯邦委員會(議會上議院)國際事務委員會副主席弗拉基米爾·賈巴羅夫15日在接受《議會報》採訪時表示,由於社會的深層次分裂,烏克蘭可能會失去一些地區。這些地區包括敖德薩、赫爾松、尼古拉耶夫、扎波羅熱等地區,這些地區“根本不想理會迴歸統一烏克蘭的號召”,都處於一種“等待”狀態。他還指出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實際上並沒有完全控制國家,這使得某些“勢力”可能破壞國家地位。她說烏克蘭正在經歷一個非常危險的時期。
(弗拉基米爾·賈巴羅夫)
當前烏克蘭經濟本身正處於恢復期,現在也受到了疫情的衝擊,情況更是需上加霜。當前西方同樣受到疫情影響,自顧不暇,根本無力為烏克蘭提供更多的幫助。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賈巴羅夫認為烏克蘭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掌控力正在下降,勢必會出現動亂,就如同2013年的情況一樣。俄羅斯政客對於烏克蘭基本上也不可能說出什麼好話,他的這些判斷也僅僅是他自己的猜測。烏克蘭這個國家本身就是前蘇聯對外擴張過程中強行拼湊起來的,但是並沒有原生的分離主義勢力,要不然在2014年顏色革命時就已經發生分裂了,但是並沒有,而烏克蘭的分裂卻與俄羅斯直接相關。
(澤連斯基內閣會議)
賈巴羅夫的這些言論,與其說是在對烏克蘭國內的狀況的判斷,不如說是在進行惡意煽動。幾乎全世界都清楚俄羅斯才是烏克蘭現狀的始作俑者。2014年之後,莫斯科鑑於烏克蘭境內親俄派總統亞努科維奇的失勢,遂強行派兵進駐克里米亞,並且支援烏東分離主義武裝分子。克里米亞、頓巴斯(烏東),還有賈巴羅夫所提及的哪些地方,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俄語人口比重較大。所以說這其實本質上就是在利用“民族統一主義”對他國領土主權的侵犯。
(俄語人口分佈)
一個地區說俄語的多了,那麼就會從烏克蘭分裂出來,很顯然這是說不通的。有人說烏克蘭政權親西方,是導致分裂的主要原因原因,然而這從國家主權和國際法的角度來講,也是說不通的。烏克蘭親西方勢力,那是烏克蘭自己的內政,烏克蘭也沒有那一塊領土被親西方勢力送給西方國家。現如今已經是二十一世紀了,不再1945年以前,現如今出現了“克里米亞事件”,這對於當前的歐洲安全體系,國際秩序所造成的衝擊是非常大。這也就是為什麼西方國家要對俄羅斯進行持續制裁的主要原因。
(克里米亞)
賈巴羅夫在他的訪談中,還強調基輔可能在年底時推出《明斯克協議》,他強調烏克蘭當局根本不打算履行協議條款。然而事實上俄羅斯和烏克蘭東部武裝分子也從未履行過協議,到目前為止頓巴斯地區的俄烏邊境仍在俄軍的掌控之下,並沒有交給烏克蘭方面。烏克蘭東部地區武裝建立的“頓涅斯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不僅強調獨立地位,前者的領導人普希林更是要加入俄羅斯。烏克蘭的問題根本就是一個死局!
-
23 # 靜夜史
這是一句名副其實的廢話,因為烏克蘭分崩離析的尷尬現狀,傻子都略知一二;但這句話又隱藏著令人不寒而慄的殺機,因為如果烏克蘭再度分裂,推手極有可能就是俄羅斯。
作為東斯拉夫三兄弟成員,歷史上的俄羅斯和烏克蘭可以說是同宗同源,二者在經歷了300多年結盟後,更是在20世紀一起組成了叱吒風雲的超級大國蘇聯。
但,團結的旗幟下,同床異夢和同室操戈的因素不斷生根發芽並茁壯成長,尤其是1932年烏克蘭大饑荒和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事件,耗光了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最後好感,併成為蘇聯解體的重要推手。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與俄羅斯在經歷了若即若離的塑膠兄弟情後,終於在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後徹底反目成仇,而烏克蘭也由此陷入了分崩離析的噩夢中。
而在災難發生6年以後,噩夢似乎並沒有停止。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5月15日的訊息,俄羅斯聯邦理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第一副主席弗拉基米爾•賈巴羅夫表示:“敖德薩、尼古拉耶夫、赫爾松和扎波羅熱等城市可能會脫離烏克蘭。”
這個訊息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它的指向是如此的明確,明確到烏克蘭不得不再一次膽戰心驚。因為克里米亞事件的發生,烏克蘭已經確信俄羅斯不僅有肢解烏克蘭的能力,更敢於付諸實施。
而今日烏克蘭的悲哀結局,和烏克蘭東西夾縫的國情以及鼠目寸光的政客有直接關係。而根據地理決定論,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所以烏克蘭的悲劇的根源,還在於不東不西的尷尬位置。
雖然和俄羅斯同屬東斯拉夫,但由於烏克蘭西部在蒙古入侵時西烏克蘭被波蘭統治,所以和俄羅斯逐漸產生區別,這是烏克蘭民族形成的源頭。
但問題在於,東烏克蘭和俄羅斯的關係千絲萬縷,特別是1654年東烏克蘭和沙俄“結盟”後,沙俄為吞併東烏克蘭無所不用其極,使得東烏克蘭越來越俄羅斯化。
而後隨著沙俄帝國不斷壯大,西烏克蘭也逐漸被納入了沙俄版圖,烏克蘭在沙俄的擴張過程中逐漸完成統一。
從國家統一的角度來看,烏克蘭應該感謝沙俄的“努力”,但問題是沙俄努力的本質是為了吞併而不是成全烏克蘭,所以烏克蘭和沙俄終歸不可能成為同穿一條褲子的好兄弟。
而這意味著,一旦烏克蘭藉助蘇聯解體的“東風”脫離了俄羅斯的統治,必然會選擇與俄羅斯劃清界限甚至分道揚鑣。
但問題在於,烏克蘭問題,從來就不只是烏克蘭自己的問題。雖然在沙俄的“幫助”下實現了統一,但以第聶伯河為界,東西烏克蘭始終涇渭分明。而東西烏克蘭勢均力敵的局面,又是烏克蘭夾在東西方世界之間尷尬局面的直接投射。
對於烏克蘭而言,擁抱西方必然得罪東部,投靠俄羅斯則必然讓西部不爽,理論上保持不偏不倚的中間路線是最合適的選擇。
但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始終沒有出現盧卡申科或納扎爾巴耶夫式的強勢領導人,所以烏克蘭的內外國策也沒有從一而終,在艱難轉型的過程中為了迎合西方更是選擇了銷燬核武器,丟掉了安身立命的最後保險。
在失去了中立的資本後,不甘心跟著俄羅斯受窮的烏克蘭決定一路向西,和俄羅斯說再見。
於是俄羅斯很不爽,後果很嚴重!
對於俄羅斯而言,烏克蘭是不可取代的西南大門,無可爭議的黑海要衝,絕不允許成為西方國家遏制俄羅斯的橋頭堡。
但問題是蘇聯解體好多年,俄羅斯卻依然裹足不前,雖有鯨吞烏克蘭以對抗西方的野心,但終歸力不從心,只能選擇更加務實的方式。
於是面對極其不安分的烏克蘭,俄羅斯在2014年兵不血刃地奪回了克里米亞,此舉雖然距離完全“制伏”烏克蘭的目標相去甚遠,但完全逆轉了俄羅斯在黑海地區的劣勢,更讓烏克蘭相對於西方國家的價值一落千丈。
不過,失去了克里米亞的烏克蘭似乎並沒有體會到俄羅斯的“良苦用心”,反而變本加厲地要求借助西方力量給俄羅斯添堵,俄烏關係更加劍拔弩張。
老實說,從2008年南奧塞梯戰爭時西方國家對喬治亞的作壁上觀,對於西方國家而言連棋子都不算的烏克蘭理論上更不可能得到西方國家的兩肋插刀。但西方國家卻很樂意藉助烏克蘭這個平臺給俄羅斯添堵,而這樣的騷擾,雖然對俄羅斯沒有切膚之痛,但卻足以令俄羅斯不堪其擾。
所以,普京很憤怒,俄羅斯要反擊。不過當前半死不活的俄羅斯依然沒有吃掉整個烏克蘭的能力,甚至連東烏克蘭都會消化不良。但基本的威脅和震懾是可以有的,就像用核武器威脅美國同歸於盡一樣,俄羅斯點名烏克蘭地區,既是在恐嚇烏克蘭不要太過分,更是在敲打西方國家不要趁俄羅斯深陷疫情而圖謀不軌。
而這也形象地說明了,當前的俄羅斯,因為力不從心的綜合國力以及深陷疫情的尷尬處境,在對外政策上確實是無能為力,否則東部的頓涅茲克和盧甘斯克或許早已成為克里米亞第二。
當然,從烏克蘭“一意孤行”的操作來看,俄羅斯為了國家利益,必然會再度和烏克蘭短兵相接,而烏克蘭也必將會再度成為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失敗者。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24 # 非聖賢人
烏克蘭西部緊鄰北約,心裡負擔很重,所以加入北約的心裡需求很強。烏克蘭東部緊鄰俄羅斯希望與俄羅斯保持和睦關係。烏克蘭國內親歐人數隨多,但因無法產生真正的政治家,因此造成東西兩方分歧越來越大,無法共識。
-
25 # wei23035
想分食烏克蘭領土的,不僅有俄羅斯,還有波蘭。烏克蘭西部地區大部分曾是波蘭領土,二戰結束時,被強行劃入烏克蘭,波蘭至今還耿耿於懷,並不死心。
回覆列表
烏克蘭這群政客由烏合之眾組成,它們全然不顧國家民族民眾利益,站在私利或小團體利益之上,長期相互爭鬥,朝向自己選擇的方向奔走,結果只能是撕裂、流盡最後一滴血死亡。由此證明,一個民族如果不能產生自己的領袖,任由一群惡狼打鬥,只能掉進萬丈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