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平淡平安平和平心

    傳統文化是一條千年奔騰的燦爛星河。從勞動號子,刻記文字,甲骨板竹,到刻字活版灬從《詩經》史文,詞辭歌賦,神話戲劇,到文學鉅著,從神話傳說到戲劇大全,從人文道德到以法治國,從神論到無產階級辯證理論,從古建築到現代樓臺亭榭,無不包存著豐富的文化內含!傳統文化是現代文化的源頭,是現代文化的奠基石,去消傳統文化,現代文化就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樹!

  • 2 # 杜恩龍出版藝術研究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修身、律己、慎獨都是很偉大的。在現代社會發展中仍然需要,它們永不過時。另一方面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強烈的進取精神,也是一種與世俱進的偉大精神。在現代社會發展中同樣需要。

  • 3 # 賴床的國寶or劍魔

    我眼中的傳統文化,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文化體系。

    裡面包括消極的封建守舊,也包括積極的仁義禮信,優劣並存、新舊同存、互相關聯

    包羅永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個人到世界;

    許多傳統文化永遠都不會過時,比如老子等先賢的哲學思維,

    而也有許多傳統文化已經遠遠落後於時代,比如婦女的三從四德等陳舊思想。

    我們的社會發展是連續的、線性的,當今文化的形成,基礎上離不開傳統文化。

    許多時候,我們會披上疑似新文化的外衣,但往往是對傳統文化的挖掘和翻新

    我們並非需要傳統文化,而是傳統文化已經深入我們的骨髓,與我們華夏兒女休慼與共

  • 4 # 一友良言

    謝邀回答:我知道,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傳統文化是民族文明,風俗,精神的總稱。其基本內容主要是政治、思想、經濟、藝術等各類物質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有詩,曲,樂,戲曲,禮節,傳統節日等等。我眼中的傳統文化是在生活中看到或者感覺到的。如:尊老愛幼,尊師重教,尊敬領導,服從命令,孝敬父母。還有過春節,走親戚,正月十五元宵節,五月初五端午節,八月十五仲秋節,臘月初八成道日,大年三十過春節等等。這些節日其中意義豐厚,寓意深刻。人與人之間的傳統文化在工作生活中的體現,更是處處可見,數不勝數。總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是我們建設強大國家的重要思想基礎,文化自信是我們永往直前的精神支柱,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精神基石,我們一定要把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光大,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 5 # 赭紅

    傳統文化成因屬地域環境給人生活的狀態化生思維、行為、積澱、傳承、具體、昇華而成各個具象、意識等等,具有歷史性、現實性、時空性,不能簡單說於現代有用無用。

    如果我們現代人只看用處,且用處只侷限狹小,那就太悲哀了。

  • 6 # 直又直

    我國的傳統文化即是過去的國學。包括文學、醫學、農業、工藝、建築、哲學、策論、、天文、地理、算術、文化藝術、戲劇、武術、詩詞曲賦等等,都屬於我國傳統文化。我們的前人,比起蕃邦,先進得多,高明得多,偉大得多,很多工藝品西方遙不可及,有諸多發明和創造,都是洋人的先師!我們應為我們的先人驕傲!承傳中華文化,是我們責不旁貸的歷史重任,而且要發揚光大!傳統文化對新科技的發展有著實質性的意義的。

  • 7 # 袁永祥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是一個民族特特的精神標識。文化是一條源遠流長的文明之河,五千年文化源流奔騰到如今,每到重大歷史關頭,文化都能感國運之變化。歷史越是古老悠久,文化便越是深䆳悠長。只有對古老文化歷史進行梳理,才能連線起中華文化串串絢麗的珍珠項鍊。俗稱: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所謂養,即是在中華土地上,形成的生態、民俗、傳統、習慣等文明表現,無不打上中華地域的烙印,顯現出中華文化的獨特性、包容性、開放性。必須指出,隨著現代文明的推進,中華文化的流動不是封閉的,它吸納外來文化,又向外釋放出中華文化的能量與活力。如歷史上的鄭和下西洋等。創新創造,是文化的生命所在,是文化的本質特徵。我們應該清醒認識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發展的歷史,特別是源頭古文明精華,就能繼承傳統,借鑑外來,在繼承中發揚光大,展現中華文化永桓魅力和時代風彩。

  • 8 # 九龍玉春

    無論是人還是社會,都從昨天延續而來,每個人身上都保留了昨天的痕跡,也留有昨日的基因。所以不是保留不保留的問題,而是怎樣發揚光大的問題。這樣的民族才是有根的民族。

  • 9 # 老胡看視界

    熙熙攘攘,芸芸眾生,在都市裡奔突,為工作而拼搏,有誰會關注和文化關聯的東西呢,最多也是企業文化,企業文化也是公司或者單位提供的象徵性的人文關懷而已,不外乎是在福利或者權益上發點聲音罷了!真正觸及不了內心深處。

    其實,傳統文化漸漸從我們的生活版圖上消失了,

    可怕的是,我們竟然毫無察覺。

    因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根脈環境現在已經顛覆了,農耕文明大一統的生態漸行漸遠,大家都群居在所謂的大城市裡,山鄉荒了,老屋舊了,留下幾個老幼病殘在留守著。所謂的傳統文化,就殘留在學生時代課文裡,在歲月裡慢慢風化。。。。

    生活的維艱,節奏的加快,身份的尷尬,階層的固化,回去不到原鄉,怎麼麼玩都是別人的城市,只好當作永遠的異鄉,我們為此沒有歸宿,焦慮和不安常依常伴!

    坦白講,我們本是農人,進一步可以在城市謀生;退一步,哪天競爭力下降了,老家還有一畝三分地,把三農抓起來,照樣有活路。但是一個人,精神的荒蕪是無法修補的,就像是我們無法平衡自己的情緒,失去很好的心態看待餘生和未來的世界。

    這是個生存的困境,功效的時代,功利至上並最大化,很少涉及到個人內心層面的豐富,真正要改變自己,和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和解,讓自己活的圓融智慧些,並順帶提升幸福指數,只能是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補自己,不要讓靈魂枯竭和風乾!

    讀書吧,下班扔掉手機,忘記那些消遣的遊戲和無聊的社交;閱讀吧,接觸點史書經典,抄寫詩詞或經書,尋求和靈性接近的載體。不要貪圖量,保持每日精讀,半小時足矣,一年後你會大變化,心理生理和內在體驗,都是在脫胎換骨!

    碰到長假,牽上孩子的手,逛逛周邊的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音樂廳、書城,做個精神豐滿的爸爸,引導孩子成長,你的舉止影響他(她)小心靈的燻養!

    走進自然,見識博大和遼闊,個人得失,心理波動,在山川江河面前,簡直不值一提。

    真要達到思想深度,向來祖宗經典學習,《孔孟》的仁懷和經世,《老莊》的樸厚和逍遙,王陽明的心學洞明。。。開啟你人生另一扇門。

    學習喝點茶,不時不食,養好自己的身體,最終調理好身心。否則,徒耗身體,一切歸零!

    傳統文化表面看是務虛的,無用的,

    但是你深入進去,還是可以滋補的。

    從今天開始,試試吧!

  • 10 # 楚天神運算元

    謝沁心師友邀。傳統文化是中國幾千年來流傳下來並不斷髮展壯大的一系列文化。其中被稱為大道之源的《易經》,更是精華中的精華。沒有古代的《易經》,便不會有現代的科學。

    在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一切問錢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觀念,被人們丟掉了,不知敬畏大自然,尊重大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無限制地向大自然索取,最終是要付出慘重代價的。

    傳統文化中關於個人修養方面的“修身,齊家,治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是經過幾千年潛移默化才積澱起來的觀念,被今天“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所取代,想想都可怕!過去那種親密的鄰里關係與人與人互助和尊老愛幼,助人為樂的美德,近年來都不見了,這一切都是不重視傳統文化所造成的結果。

    由此看來,在現代社會,傳統文化不僅不能拋棄,反而要大力宣傳,併發揚光大,與時俱進,才是王道。

  • 11 # 雲開山夫

    傳統文化也即是民族文化,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民族的魂,沒有了根、失去了魂的民族必亡無疑,中華民族文化博大宏厚、根深蒂固,這就是中國民族成為僅存的文化古國的根本原因。在清朝中期之前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是中國首個發起世界航行,首個進行國際貿易,直致清朝未期西方資本主義革命,適逢清朝腐敗、閉關自守導致百年奇恥,在中國生死存亡之際發起接受西方文化的破舊立新救國運動,將清未政府的腐敗歸罪於中國傳統文化,在當時危急關頭髮生激進思潮無可厚非,而時致中國已經復興崛起的當今,特別是在疫情氾濫之際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之天壤之別已顯然,我們應當恢復冷靜思維,如沒有根深宏厚的中華文化可能已與其它三大文明古國一樣不復存在,何談復興?何言救國?所以本人認為無論任何時候一個民族根不可斷、魂不可丟,只有去糟粕而取其精華古為今用、外為中用才能使一個民族永存,立於不敗之地!

  • 12 # 夕佳亭主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傳統文化是以儒學為代表的中華文化,融合了儒、釋、道三家的精神,不但產生了中華文明,還製造了被稱作“中國人”的一個群體。

    人們都說中國人沒有信仰,這是不對的。儒教、道教、佛教就是中國人的信仰,只不過不迷信罷了。但是,不同的年齡段信仰的側重點不同:年輕時積極進取,溶入社會,處於“入世”階段,多信仰儒教;中年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加深,更加註重自身的健康和養生,處於“出世”階段,以道教為主;年老後,面對疾病和死亡時,則需要佛教來解脫。

    但總地來說,中國是一個儒教文化為核心的國家。雖然歷經風雨,這個核心至今未變,使你我還當得起“中國人”這三個字。

    儒家文化的基本概念是朱熹的《大學章句》中提出的“三綱領八條目”。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後人簡稱之為“三綱八目”。這裡面從個人修養、待人接物到治理國家,無所不包。

    儒家文化最強調的是個人的修養和與人的關係。在個人修養上崇尚:“溫良恭儉讓”;在與人關係上崇尚“仁義禮智信”智信。

    看看,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行為準則,是不是都包括在內了。

    這就是我們的傳統文化。在我們當今社會生活中,仍發揮著重要作用。只不過我們平時不會意識到罷了。就如我們經常意識不到我們的心跳和呼吸。

    那麼,我要反問你一個問題:你覺得,這樣的傳統文化,現代社會還需要嗎?

  • 13 # 張春龍

    我眼中我國的傳統文化包括如下方面:

    一,甲骨文文化。這需要專家才能解讀,將解讀內容用現代文字表述。

    二,《黃帝內經》文化。這也需要專家解讀,翻成現代語言。

    三,《易經》文化。這同樣需要專家解讀,翻成現代語言。

    四,儒家文化。需要閱讀經典,如《論語》等。

    五,道家文化。需要閱讀經典,如《道德經》等。

    六,兵家文化。需要閱讀經典,如《孫子兵法》等。

    七,釋家文化。需要了解佛教如何傳入中國,形成禪宗文化。

    八,詩詞文化。需要閱讀《詩經》和唐詩宋詞。

    九,小說文化。需要閱讀《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石頭記》,《金瓶梅》等小說。

    十,工藝文化等。

    我國傳統文化很豐富,從中取其精華,有利於形成當今與未來的先進文化。

  • 14 # 自然流進我的心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我們也將成為古人!所謂傳統文化,不就是一代一代人的接力傳承嗎?即便是經典,也不等於真理,歷史在向前推進,一切都再變化,適合當下的,就是最好的!然後,再繼續前進!父而子,子而孫,生生不息,直至永遠

  • 15 # 靜一號普洱茶

    傳統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就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有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釋教類、回教類、西學格致類、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態,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傳統文化的全稱大概是傳統的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落腳在文化,對應於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而謂。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例如說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忠孝觀念之類;也就是通常所謂的文化遺產。

    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應該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再後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傳統文化是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融入我們生活的,我們享受它而不自知的東西。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傳統節日(均按農曆)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後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活動等;包括傳統曆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國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至如今,古今中外的學者們尚不能得出定論,除了多維視野的原因外,還有

    傳統文化之崑曲

    語言學角度的客觀歧義。廣義上講,文化是人類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的總和。

    首先,從時間角度上講,有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現代文化。

    其次,從空間角度講,有東方文化,西方文化,海洋文化,大陸文化。

    其三,從社會層面上講,有貴族文化,平民文化,官方文化,民間文化,主流文化,邊緣文化(姜義華先生分之為規範性文化,非規範性文化,半規範性文化。這種分法比較新穎,所以著重介紹一下。所謂的規範性文化,姜先生認為是以儒家經典為經,以歷代官修史志為緯,在長期流遷演化中廣泛吸收了道,法,陰陽,縱橫,玄,外來文化等諸家學說而形成的經史文化,是中國小農社會的具有最高權威的規範性文化。與此相應的,則是普遍存在於一般民眾中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人與人的種種關係,風俗,習慣,信仰,追求,日常心理,潛在意識及形形色色的成文或不成文制度中的非規範性文化。除去這兩種文化之外,還有介於兩者之間的半規範性文化,指雅俗程度不一的大量文學藝術作品,對經史文化呈半遊離狀態的各種文化教育,宗教娛樂活動,比如《水滸傳》《三國演義》《隋唐演義》《西遊記》等俗文化代表作。當然了,我覺得姜先生的分法似乎只針對中國傳統文化才有效)。

    其四,從社會功用上,

    傳統文化

    分為名號文化、禮儀文化,制度文化,服飾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

    其五,從文化的內在邏輯層次上,又可分為物態文化,心態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四個層次。

    其六,從經濟形態方面, 又有牧獵文化,漁鹽文化,農業文化,工業文化,商業文化之分。還有人在其中搞著色,黃色文化,藍色文化什麼的。

    除此之外,還有分得更俏皮的,比如張遠山先生在他的《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隨筆中,把文化分為頭腦文化,胸膛文化,腹部文化與下半身文化。下半身又被他分為兩段,為胯部文化與胯部以下文化。他說,以唐中葉(安史之亂)為界,此前是中國文化上半身,此後是中國文化下半身。細分的話,從堯到周,即公元前3千年到公元前552年孔誕生,約2500年,是中國文化史前時期,尚沒有頭腦。孔子誕生前後,春秋戰國,中國進入了頭腦文化時代。秦始皇在一統,集權加專制,胸脯拍得啪啪響,中國進入了胸膛時代。漢朝拍得更響了,拍得匈奴大兵都哆嗦。霍去病墓關的石豬石馬,一看就知道是最沒頭腦的人刻的。最有頭腦的司馬遷,卻被最沒頭腦的武帝閹了下半身。也是這個沒頭腦的漢武帝,宣佈獨尊儒術,導致中國兩千年的知識分子大都成了無腦人。

    傳統縱覽:

    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琴棋書畫、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發明、民間禁忌、民間習俗、精忠報國、竹、民謠、黃土、長江、黃河、紅、月亮……

    農業文化:農家、農民起義、鋤頭。

    皇宮官府:宮廷文化、帝王學。

    諸子百家:

    儒家(孔子、《論語》、孟子、《孟子》、《荀子》;仁、義、禮、智、信;《中庸》)

    佛家(《心經》、《地藏經》、《佛說阿彌陀經》......)

    道家(老子、列子、莊子;道德,無為、逍遙)

    墨家(墨子、《墨子》、兼愛)

    法家(韓非、李斯、《韓非子》)

    名家(鄧析、惠施、蘭名鈞)

    陰陽家(鄒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縱橫家(鬼谷子、蘇秦、張儀、《戰國策》)

    雜家(呂不韋)

    農家(《呂氏春秋》)

    兵家

    醫家

    文化的建設,必須堅持繼承、吸收、創新。

    主要是有價值的東西,反映事物本質和規律,一些高尚品質。但反對無限拔高。中國傳統文化是在特定時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時代侷限性,任何誇大其辭,都是錯誤的。

    這些年來,有些人看到周易、論語、禪宗等思想成果的價值,這本是一件好事。但盲目崇拜,極盡溢美之詞,那便走上了歧路了。甚至有人在看到西方文明碰到一些挫折後,便反過來大力宣揚:西方文明已經破產了,儒家文明重新復興是大勢所趨!中華文明是要復興,但並非要復興儒家文化,而是要建立科學、民主、崇高人的尊嚴和價值的新中華文化。

    整個世界文化角度來學習,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長短,應該互相學習,才能共同進步。

    對於個人而言,我們需要做到:

    一.有一定的文化積累。二.明確方向。即與社會發展趨勢相一致,與以人為本、以民為本的價值觀相一致。三.要有寬鬆環境。要允許磨擦事物存在、發展,不能視新事物為洪水猛獸,要鼓勵不同思想文化自由交鋒。四.勇氣和意志。需要整個民族的勇氣和意志。舊的文化是過去社會前進的動力,新的社會也需要新的文化持之不懈地奮鬥,並尊重事物發展規律,最終必然能取得勝利。

    中國傳統文化的斷代,已經360多年。由於我們在很長時間內不能以開闊的胸懷理解資本主義,對於資本主義文明一直保持一種強烈的警惕性,不能積極地學習西方文化那些先進成果,結果反過來損害了我民族傳統文化現代化程序。 這十多年間,又出現國學熱,湧現一些國學大師。但筆者發現,一些人只是就國學談國學,已走入歧路。今日談國學,應站在整個世界文化背景去研究。要研究國學,就必須瞭解現代社會發展趨勢。這樣,他研究國學,才能真正得出比較全面、成熟、中肯的結論。

  • 16 # 靈靜尚福

    你眼中的傳統文化是什麼樣的?你覺得現在社會還需要嗎?

    眼中的傳統文化就是: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化的歷史大國,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傳統文化包含著有形的物質文化,但更多的體現在無形的精神文化方面,體現在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心理特徵、審美情趣、價值觀念上,內化、積澱、滲透於每一代社會成員的心理深處。

    你覺得現在還需要嗎?回答是肯定的。對於傳統文化不僅是繼承,而且要批判地繼承;不僅要發展,而且要創新地發展。只有具有民族性的文化,才具有世界性;只有具有包容性與發散性的民族文化,才能夠創新。作為新時代的中國人,我們有權利也有義務儲存本民族珍貴的傳統,將其中的精華奉獻給世界。讓世界瞭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從而做到知己知彼,無往不勝。

  • 17 # 哀牢翁

    這是一個很有時代意義和很有歷史價值的問題。

    如果文明是一種體制,那麼,文化就是這種體制的執行機制,是一種管理和對人的賦能。換句話說,文明是房子骨架,文化就是血氣和經絡;文明是生活模式,文化就是生活本身。

    好,說到文化了。所謂傳統文化,其核心能力在於“統”,焦點是“統一”。凡有生命力的文化,無不具有“統一”的屬性及功能,一旦失去“統一”屬性及功能的文化必將式微和走向沒落,再怎麼想“傳”也是傳不下去的;反之,凡是具有“統一”屬性及功能的文化,就算想盡辦法破除也無濟於事,甚至表面上毀滅乾淨也會死灰復燃,正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舉凡人類史上的自以為是的移風易俗,堪稱好大喜功和徒勞無功。

    且就中國傳統文化來說,至少三種傳統文化仍然具有十分旺盛的生命力,諸如道法自然、為仁由己、緣起性空。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一言以蔽之:孝與慈、儉與讓、平常心。此外,一如漢字、書畫、詩詞、音樂、舞蹈和節氣、中醫藥、中餐都是傳統文化的載體,在可預見的未來,是不可破除和破除不了的,如何傳承發展、守正創新才是與時俱進的出路。

  • 18 # 玄谷真人

    中國文化是近現代文明的最早推動力,與現代社會緊密聯絡,也將在人類未來發揮更大作用。

    某些人問現代社會是否還需要傳統文化,這問題好似在他們眼裡現代社會里沒有傳統文化似的,這說明他們不瞭解歷史,不瞭解中國文化在近現代社會中發揮的作用。

  • 19 # iaoyuzi

    中華的傳統文化之於整個世界現代人是一種超前的思想文化,是一種未來文化,也是社會穩定發展,人類追尋自我的最優解,而社會在近代劇烈變動致使傳承脫節,不被理解實屬正常,但是時間會證明一切。猶如中世紀歐洲的暗黑時代,在經歷黑死病之後開始的反思,然後開始了文藝復興。

  • 20 # 凱戈4

    傳統文化與歷史的客觀存在於過去,被全世界人民尊重與看得起的是歷經百年革命與解放的中國與中國人民。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包容,飛速發展的現代化的社會主義的中國。

    百年的革命傳統,道德,文化與思想,社會主義的道德,文化與思想是精神的形今形新的形而上而指引前行,並踐行於客觀世界。

    從孫中山先生的天下為公,到今天的大公無私,大公大義,大公利他,大公逆行的高尚的社會主義的道德,思想與精神是振奮人民的不斷奮鬥的精神是新時代不可替代的革命傳統文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本考不上學男護還是機電一體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