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魚的眼看世界
-
2 # 湘農小覃
合作社可以直接給農民增加收入。像我這個合作社,主要是加工紅薯系列產品。為什麼說可以直接增加農民收入呢,因為我們合作社自己種植的紅薯完全不夠我們加工的,所以我們都是收購附近農民的紅薯回來加工。正因為是合作社,本意就是帶動當地經濟,所以我們的收購價格是在沒有合作社的時候基礎上上漲了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五十的。這樣就給當地農民直接增加了很多的收入。
最後一點就是創辦一個合作社,也是當地政府扶持的,帶動當地經濟,給政府部門政績。他們會更有依據的找領導部門反應,這樣更有很多機會為農民爭取到更多的利益。這一點我就不多講了,慢慢體會就行了。
-
3 # 歐陽政光
1、提高農民的市場談判地位;
由於加工商的市場地位快速攀升,其定價權迅速擴大,農民處於受支配的地位。從而認識到,要改變這一局面,必須組織起來滿足生產的特殊需求並提高談判能力。農民合作社這一組織成立以後,在提高農民的市場拓展能力方面起到了明顯作用。
2、提高社會經濟地位,增強話語權;
合作社能夠使一盤散沙的個體小農按照符合國際通行原則的《合作經濟組織法》組織起來,以合作經濟法人而不再是單個的自然人形式出現在市場經濟舞臺上。它們將與市場經濟下的其它合法組織,如有限責任公司、無限公司、獨立服務人(如註冊會計師、註冊律師、註冊醫生等等)、獨立服務機構(各種合夥制的服務機構)、股份有限公司、財團法人(國內目前還沒有這類法人機構)、社團法人,以及眾多的個人獨資企業和註冊工商個體戶等擁有了相對平等的法律地位和社會經濟地位。廣大農民不再需要社會各方面,尤其是政府來幫助他們用原本就模糊的法律方式去維護自己原本法律地位就模糊的基本權益,他們可以透過相關的法律規定所給予合作社的明確無誤的權利去維護自己的明確無誤的市場經濟中的基本權益。他們將透過合作社的聯合組織,即合作社聯社對其它利益集團施加足夠的社會和政治影響,增強對政府行政的監督,從而在政府的決策過程中行使與其社會經濟地位相適應的話語權。這樣,以各種合作社形式裝備起來的中國農民將不再是最缺乏組織資源、社會地位最為低下的弱勢群體了,還將成為中國社會人口最多,與其它社會階層地位平等的社會階層了。
3、增加會員收入。
作為一個理性人,農民是否選擇合作的重要依據取決於加入合作社的收益和成本。目前很多合作社不收會費,加入的成本接近於零,因此,參加合作社能否使農戶明顯增加收益就成為合作社能否發展壯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有6 家合作社成立的時間並不長,但其對農民增收的帶動作用已經顯現。
如二工天元糧油製品合作社,合作前,理事長自己的加工廠每年只能加工500 噸原料,淨利潤五六萬元, 合作後, 2007 年, 油料加工規模提高到了2 000噸,純收入70 多萬元,平均每個出資人(5 人)獲利超過10 萬元。鄧家湖瓜果種植業合作社目前主要的合作內容是豇豆制種、西瓜和甜瓜的種植、銷售,其中豇豆制種歷史較長,年制種量160 噸左右。2007 年,僅豇豆制種畝均純收入就達1 300 元,比種植棉花等大田作物畝均多收入500 元。合作社共有2 000 多畝制種面積,共計增收100 多萬元。2007年,全良養牛奶業合作社成員飼養1 頭奶牛1 年純收入為4 000 元左右,飼養規模最大的有80 頭,年純收入32 萬元,養殖收入遠大於種植棉花的收入。2007 年,豐園啤酒花種植合作社的啤酒花畝均純利潤5 000~6 000 元,6 家成員平均每家純收入超過10 萬元,理事長家種植面積較大,純收入超過了75萬元。而此前沒有種植啤酒花時,每戶年純收入為2~3 萬元。顯著的收益吸引了幾十家農戶包括村幹部都來要求加入合作社。可見,合作社要留住成員、吸引更多的農戶,關鍵要靠其實際經營效果。
4、提升農村人力資本。一方面,成立合作社後,合作社負責人會接受相關部門組織的培訓、學習和參觀考察等,有利於提高他們的組織、管理和經營能力;另一方面,合作社對其成員及非成員的技術培訓等,可以提高農民的農業經營水平。另外,在合作社內部,成員承擔一定的義務,擁有監督理事會、監事會的權力,這些可以提高農民的自我管理能力、組織能力等。因此,合作社具有提升農村人力資本的積極作用。
七、政府方面
1、政府為貸款提供擔保,支援農戶修建儲存、加工穀物所需的設施。
2、便於農民更直接有效享受國家對農業、農村和農民的扶持政策。國家對合作社的各項政策有效地促進增加農民收入。農民透過各種經濟組織在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和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3、合作社相比公司具有與政府直接對話的權利,各級政府都不會小視合作社,因為合作社直接代表農民群體;
4、農民加入合作社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背農民意願,強迫他們成立或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社;同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各位成員在組織內部地位平等,並實行民主管理,在執行過程中應當始終體現“民辦、民有、民管、民受益”的精神。合作社具有法人資格,可以透過貸款融資解決資金問題;
-
4 # 邊緣的荳子
大家好,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我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農民,我熱愛農村生活,喜歡農村的寂靜。我熱愛農村 ,熱愛生活,喜歡我們村裡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我有著很豐富的種植和養殖經驗,針對這個問題我希望把我在農村學到的知識分享給大家,下面是我的分享。
農村合作社的定義:農村合作社,產生於上世紀,它是為實行社會主義公有制改造,在自然鄉村範圍內,由將其各自所有的生產資料(土地、較大型農具、耕畜)投入集體所有,由農民進行集體勞動,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農業社會主義經濟組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既不同於企業法人,又不同於社會團體,也不同於行政機關,自有其獨特的政治性質和法律性質。
成立農村合作社的好處:1、合作社銷售成員的產品視同農戶自產自銷;對於電商直播銷售等資質要求降低了。
2、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從合作社購買產品可以按照13%進行進項稅抵扣;
3、合作社向成員提供農資免徵增值稅;
4、合作社與成員簽定的產品銷售合同,免徵印花稅。
5、在專案方面,合作社可作為涉農專案主體單位。
6、各地每年都安排一定數量的財政扶持資金。
7、在金融支援方面,合作社納入信用評價體系之中,給予先評級後授信再用信的辦法解決合作社貸款難問題,可以更容易獲得貸款基金扶持。
農村合作社的作用:1.合作社把千家萬戶小生產的農民組織起來,抱成一團,使農民真正成為千變萬化大市場的主體,提高農業標準化、規模化、市場化程度,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2.擴大經營規模,有利於降低農產品成本、保證農產品質量,比如統一採購農藥化肥等農資。
3.合作社是政府與社員之間的橋樑,相比公司更具有與政府直接對話的權利,各級政府都不會小視合作社,因為合作社直接代表農民群體。
4.合作社為農民的專業化生產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後服務,有利於推廣應用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提高農民抵禦市場風險、經營風險和自然風險的能力。
5.拉動經濟發展,解決發展資金短缺。
6.有利於把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實現統一產品的質量
7.統一的,有規模的合作種植可以使用現代化的管理方法,節約能源。提高生產效率
8.有利於提高農民的素質,更好地做好售後服務。
9.有效的解決了農民被土地的束縛,又不耽誤農民的收入。
目前比較成功的農村合作社的種類:
1.一些有產業基礎的農村,當地農民有了合作社這個組織,確實是得到了更好的發展,農民獲得了更好的服務和收益,組織發展的也很好。但是這類合作社比例很少。
2.因為合作社法裡有允許農民開展內部信用合作的規定,而且國家也有《農民資金互助暫行辦法》,因此有些農民合作社看到農村資金的需求,主要業務就是開展信用業務,因為資金互助相對於農村其它產業,收益還是可以的,能夠支付組織成本,並且也使農民資金借貸更方便了,所以這類以信用合作為主的合作社發展的也還不錯。
小貼士:
1.有點資源獲取能力的人或者組織為了套取國家合作社相關政策而註冊的合作社,這部分人只是把合作社當做工具。此行為不可取!
2.確實有想做點事情的農民,成立合作社之後,發現仍然得不到支援,而且現在想把農民聚在一起發展生產也是一個比較難的事情,他們仍然會面對單家獨戶的同樣問題,但是還增加了組織成本,於是熱鬧一陣子之後一切照舊。
-
5 # 洪湖明鍋
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戶生產的產品不是為了自食自用,而是為了在市場上銷售。
這就產生了千家萬戶生產與千變萬化市場之間的銜接問題。即便是國外經營規模較大的家庭農場,僅靠自己的力量,要搞好產品加工、貯藏、銷售等各個環節也是有困難的,於是很自然地就產生了聯合起來成立合作社的要求。
這些由成員自願組成自我服務的合作社,與公司有著本質的區別。雖然公司也能對農民提供服務,但公司以營利為目的,市場一旦發生變化,公司首先保護自身的利益。
而合作社是成員自己的組織,成員透過自我聯合、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興辦合作社,來創品牌、建基地、搞加工、促銷售,既可以充分發揮家庭承包經營的潛力,又可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使入社農戶真正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這就是農民之間的互助合作共贏。
-
6 # 三牛聊車
合作社模式是近十年以來在農村出現的新名詞現象,也是農村生產力價值提高的表現,我們現在先來看一下這個模式的缺點和不足:
首先,合作社需要經營,農村優秀管理運營人員缺乏,這個現象非常明顯,儘管政府相關部門也會組織培訓學習,各種資訊渠道也會提供一些管理知識的普及,但是農村合作社管理人員學歷低、學習能力欠缺、舉一反三等不足是現實存在的,這也就間接的導致了合作社出現了經營管理兩極化,有的合作社因為產品優勢明顯,管理相對完善,可以把農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形成了良性迴圈:產品價值高,收入增加,生活得到了明顯改善;另一個現象就是合作社管理不善,儘管是合作社模式,實際還是原有模式的個人單幹現象,產品沒有改善,反而因為市場出現了新的農產品,導致了守舊產品價值的貶低,這部分合作社未來會面臨破產壓力,給社員帶來經濟損失
隨著經濟發展趨勢進一步深入開展,合作社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佔有更重要的地位,管理人員要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帶領合作社開闢新產品市場,保持產品的更新換代,給社員帶來生活的希望。
我們也相信新模式必然帶來新的變革,帶來新的活力,激發更多的激情,這樣的現象是好的,代表了廣大社員新的需求,也會激發社員更多的看到不足,彌補自己的欠缺,適應社會的發展。
-
7 # 大楊樹下的故事
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合作社可以給農民帶來那些好處。
1 首先合作,就是由於同樣的需求,一群人聚集起來,共同去做一件事,由於合作,人多力量大,可以做比一個人單打獨鬥時更大的事,也更容易把事情做好。
2 透過合作來形成相對大的生產經營規模,加強自己討價還價的能力,提高產品銷售價格,降低生產資料採購價格,更方便地獲得技術服務,從而增加自己的收入,就是一個現實的選擇。 這樣的合作,在廣大農村已經有許多成功的事例。
歸納起來,農民參加合作社有以下幾個好處:提高農民的市場競爭能力和談判地位;實行標準化生產,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提高產品品質,以更優質的產品獲得更好的效益;享受更廣泛更優質的技術服務、市場營銷和資訊服務;便於農民更直接有效享受國家對農業、農村和農民的扶持政策。
-
8 # 人話簡史
一是可以優勢互補。
二是面向市場抱團取暖。
三是農特產品規模優勢會更加突出。
四是創造市場品牌效應。
五是增強鄉村團結和諧。
六是增強契約意識和法制意識。
-
9 # 豫濮yuan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戶生產的產品不是為了自食自用,而是為了在市場上銷售。這就產生了千家萬戶生產與千變萬化市場之間的銜接問題。即便是國外經營規模較大的家庭農場,僅靠自己的力量,要搞好產品加工、貯藏、銷售等各個環節也是有困難的,於是很自然地就產生了聯合起來成立合作社的要求。這些由成員自願組成自我服務的合作社,與公司有著本質的區別。雖然公司也能對農民提供服務,但公司以營利為目的,市場一旦發生變化,公司首先保護自身的利益。而合作社是成員自己的組織,成員透過自我聯合、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興辦合作社,來創品牌、建基地、搞加工、促銷售,既可以充分發揮家庭承包經營的潛力,又可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使入社農戶真正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簡單地說,就是透過農民之間的互助合作,可以獲得“1+1>2”的效果。
-
10 # 鄉村帶貨人
隨著百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戶生產的產品不是為了自食自用,而是為了在市場上銷售。這就產生了千家萬戶生產與千變萬化市場之間的銜接問題。即便是國外經營規模較大的家庭農場,僅靠自己的力量,要搞好產品加工、貯藏、銷售等各個環節也是有困難的,於是很自然地就產生了聯合起來成度立合作社的要求。這些由成員自願組成自我服務的合作社,與公司有著本質的區別。雖然公司也能對農民提供服務,但公司以營利為目的,市場一旦發生變化,公司首先保護自身的利益。而合作社是成員自己的組織,成員透過自我聯合、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興辦合作社,來創品牌、建回基地、搞加工、促銷售,既可以充分發揮家庭承答包經營的潛力,又可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使入社農戶真正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簡單地說,就是透過農民之間的互助合作,可以獲得“1+1>2”的效果。這是農民積極參加和發展合作社的根本原因。
-
11 # 山寨農夫2020
合作社模式能給農民帶來什麼好處?
談談我的看法。從實踐經驗看,合作社至少能給農民帶來七項收益。
家庭聯產承包制大大激發了農村活力,改變了農村的落後面貌,實現了我國農業、農村偉大變革和快速發展,特別是使絕大多數農民擺脫了貧困,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現階段,聯產承包的政策效應釋放殆盡,農民收入停滯不前、增收致富後勁不足,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弊端日益顯現,急需實現新的突破。在這種情況下,農民合作社作為農村新型合作主體應運而生,正在蓬勃興起,有效推動農民增收致富,充分展現出其生動活力。
農村新型合作社的出現是農村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由問題倒逼出來的,是農村發展的必然。起初的合作社一般是為了解決農業生產中某一方面、某一領域的實際問題而組織起來的,往往是為了解決一家一戶辦不到、辦不好的事情,一般都具有專業性、專門性的特點,比如:農機合作社、養殖合作社、中藥材種植合作社等。這些合作社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農民增收了、受益了,合作社也發展了、壯大了,於是就向其他方面、其他領域拓展,進而形成了功能比較豐滿、業務比較豐富、效益比較豐厚的綜合性合作組織,規模越來越大,效益越來越好,致富效果明顯,代表發展方向。
從實踐中可以看到,合作社的顯著特點是實現了規模經營。透過合作社的規模經營至少可以給農民帶來七項收益。
一是規模經營政策收益。國家鼓勵農民開展適度規模經營,對於規模經營在不同地方、不同時期、不同方面都會有很多鼓勵政策。如規模種植、規模養殖補貼,規模化機械作業補貼等等。只要組織起來,躺著賺錢。
二是規模經營集約收益。組織起來規模經營後提高了農業生產集約化程度和現代化水平,降低生產成本,增加了產出效益。比如:統一採購種子化肥,可以享受優惠價格,統一機械作業降低了機械作業成本,統一開展病蟲害防治增加了產量,加大技術措施提高了土地產出效益。
三是規模經營土地收益。由於規模經營實現了土地集中連片,使“玉米雙大壟雙行”、“間混套複種”等技術措施得以實施,同等土地上增加了播種面積、豐富了作物品種,提高了土地產出。
四是規模經營品質收益。透過規模經營實現了標準化,提高了農產品品質,自然就提高了產品價值。特別是規模經營可以實現綠色有機和產品溯源體系建立,為品牌農業、數字農業奠定了基礎。
五是規模經營產業收益。由於規模經營的標準化和產品的優質化,可以有效吸引農產品加工企業投資合作建設原料基地,有效實現農企對接,分享產業收益。
六是規模經營勞務收益。規模經營後一般都會吸引加工企業在產地投資加工專案,至少是初級加工專案,這就使從農業分流出來的農民增加了就業機會,成為產業工人。同時產業興起後服務業也隨之興旺,更能給許多農民提供了創業機會。
七是規模經營資產收益。合作社發展壯大後,一方面可以自己舉辦產業,使農民享受股份倪紅;另一方面,產業興旺後會給農民承包權入股、土地和宅基地徵收帶來更多機會,讓農民得到資產性收益。
-
12 # 蘭考小武
以生產環節為標準分
(1) 生產合作社。即從事種植、採集、養殖、漁獵、牧養、加工、建築等生產活動的各類合作社。如農業生產合作社、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建築合作社等。
(2) 流通合作社。從事推銷、購買、運輸等流通領域服務業務的合作社。如供銷合作社、運輸合作社、消費合作社、購買合作社等。
(3) 信用合作社。即接受社員存款貸款給社員的合作社。如農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等。
(4) 服務合作社。即透過各種勞務、服務等方式,提供給社員生產生活一定便利條件的合作社。如租賃合作社、勞務合作社、醫療合作社、保險合作社、利用合作社等。
市場經濟合作法
以其自身的功能標準可分
(1) 生產類合作社。其內容與前述生產合作社相同。
(2) 服務類合作社。其內容與前述服務合作社相同。在服務類合作社中,常見的有:
a. 消費合作社。消費合作社是指由消費者共同出資組成,主要透過經營生活消費品為社員自身服務的合作組織。
b. 供銷合作社。供銷合作社是指購進各種生產資料出售給社員,同時銷售社員的產品,以滿足其生產上各種需要的合作社,是當前世界上較為流行的一種合作組織。供銷合作社經營方式有兩種,一是專營供給業務,二是兼營農產品運銷或者日用工業品銷售等業務。
c. 運銷合作社。運銷合作社是指從事社員生產的商品聯合推銷業務的合作社,有時候兼營產品的分級、包裝、加工等業務。運銷合作社的業務主要集中在農產品運銷方面,源於大機器工業生產條件下,工業品主要透過各種大型的商業機構銷售,而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基於其自然特點,供應不能十分均衡,價格變化較大。透過組織合作社專門銷售,可以儘量避免經濟上的風險。世界各國的運銷合作社主要採用三種不同的運銷制度:一是收購運銷制,即合作社收購農產品後再行銷售,銷售盈利與社員無關;二是委託運銷制,即合作社代理銷售,銷售款在扣除一定費用後全部交給社員,盈虧由社員承擔;三是合作運銷制,即合作社將社員所交的同級產品混合銷售,社員取得平均收入。
d. 保險合作社。保險合作社是指個體勞動者、業主、職工聯合起來,按照保險法的規定,採取互助方式,以社員為保險物件而經營保險事業的合作社。這種保險組織,由社員交納保險費,社員自己經營與管理,共同負擔災害損失,維護社員的自身利益。保險合作社主要有三類:一是消費者保險合作社,以人身保險為主;二是勞動者保險合作社,以失業保險和意外保險為主;三是農業保險合作社,以農業生產和收穫保險為主。
e. 利用合作社。利用合作社是由合作社置辦各種與生產有關的公共裝置或者生產資料,以供社員分別使用的一種合作社。在世界各國比較普遍的利用合作社有:農業機械利用合作社、種畜利用合作社(利用良種、繁殖家畜)、電氣利用合作社、倉庫利用合作社、水利利用合作社、土地利用合作社等。
f. 醫療合作社。醫療合作社是公用合作社的一種形式。透過置辦醫療裝置,聘請醫務人員,對社員提供醫療保健服務的合作社。由於服務的範圍不同,具體形式也有區別:有的創設獨立醫院,有的只設簡單的診所,有的只設為社員提供廉價的藥房。
g. 公用合作社。公用合作社是置辦各種與日常生活有關的裝置以供社員使用的合作社.它與消費合作社不同的是,它所置辦的裝置為合作社所有,僅供社員使用,非向社員出售;它與利用合作社不同,它所置辦的裝置為生活所需,而非為生產所需。公用合作社的業務種類很多,比較普遍的有食堂、理髮廳、浴池、洗衣、託兒所、圖書館、茶館、劇場等。在歐美等國特別流行的住宅合作社和醫療合作社,是公用合作社中最發達的兩種形式。
國際合作社聯盟
h. 勞務合作社。勞務合作社是由合作社承包業務,社員使用集體或個人所有的勞動工具並提供勞動力,共同進行勞動的合作社。社員除得到應得工資外,對年終盈餘,有權再按社員提供的勞務參與分配。勞務合作社經營的業務,大多屬於勞動工具比較簡單,工作時間相對較短而工作場所所分散或易變的各種勞務,如建築、運輸、裝卸、修理、採伐等方面的工作。
以合作社是否發行股票為標準分
(1) 股份合作社。股份合作社是國外一種發行股票的合作社,它與非股份合作社相對應。股票的持有人就是合作社的股東和所有者,股票是股東股份所有權證明,可以買賣、轉讓或繼承。股份合作社成員不能退出合作社,只能通過出售其所有的股票的辦法與合作社脫離關係。實質上,股份合作社只不過是以發行股票的辦法籌集資金,其他方面仍與一般合作社無異。
(2) 非股份合作社。非股份合作社是指不發行股票,而透過發給社員入股證書以證明他們在合作社中權利的合作社的總稱。
-
13 # 這個人就會吃
農民社會地位方面
1、提高農民的市場談判地位;
由於加工商的市場地位快速攀升,其定價權迅速擴大,農民處於受支配的地位。從而認識到,要改變這一局面,必須組織起來滿足生產的特殊需求並提高談判能力。農民合作社這一組織成立以後,在提高農民的市場拓展能力方面起到了明顯作用。
2、提高社會經濟地位,增強話語權;
合作社能夠使一盤散沙的個體小農按照符合國際通行原則的《合作經濟組織法》組織起來,以合作經濟法人而不再是單個的自然人形式出現在市場經濟舞臺上。它們將與市場經濟下的其它合法組織,如有限責任公司、無限公司、獨立服務人(如註冊會計師、註冊律師、註冊醫生等等)、獨立服務機構(各種合夥制的服務機構)、股份有限公司、財團法人(國內目前還沒有這類法人機構)、社團法人,以及眾多的個人獨資企業和註冊工商個體戶等擁有了相對平等的法律地位和社會經濟地位。廣大農民不再需要社會各方面,尤其是政府來幫助他們用原本就模糊的法律方式去維護自己原本法律地位就模糊的基本權益,他們可以透過相關的法律規定所給予合作社的明確無誤的權利去維護自己的明確無誤的市場經濟中的基本權益。他們將透過合作社的聯合組織,即合作社聯社對其它利益集團施加足夠的社會和政治影響,增強對政府行政的監督,從而在政府的決策過程中行使與其社會經濟地位相適應的話語權。這樣,以各種合作社形式裝備起來的中國農民將不再是最缺乏組織資源、社會地位最為低下的弱勢群體了,還將成為中國社會人口最多,與其它社會階層地位平等的社會階層了。
3、增加會員收入。
作為一個理性人,農民是否選擇合作的重要依據取決於加入合作社的收益和成本。目前很多合作社不收會費,加入的成本接近於零,因此,參加合作社能否使農戶明顯增加收益就成為合作社能否發展壯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有6 家合作社成立的時間並不長,但其對農民增收的帶動作用已經顯現。
如二工天元糧油製品合作社,合作前,理事長自己的加工廠每年只能加工500 噸原料,淨利潤五六萬元, 合作後, 2007 年, 油料加工規模提高到了2 000噸,純收入70 多萬元,平均每個出資人(5 人)獲利超過10 萬元。鄧家湖瓜果種植業合作社目前主要的合作內容是豇豆制種、西瓜和甜瓜的種植、銷售,其中豇豆制種歷史較長,年制種量160 噸左右。2007 年,僅豇豆制種畝均純收入就達1 300 元,比種植棉花等大田作物畝均多收入500 元。合作社共有2 000 多畝制種面積,共計增收100 多萬元。2007年,全良養牛奶業合作社成員飼養1 頭奶牛1 年純收入為4 000 元左右,飼養規模最大的有80 頭,年純收入32 萬元,養殖收入遠大於種植棉花的收入。2007 年,豐園啤酒花種植合作社的啤酒花畝均純利潤5 000~6 000 元,6 家成員平均每家純收入超過10 萬元,理事長家種植面積較大,純收入超過了75萬元。而此前沒有種植啤酒花時,每戶年純收入為2~3 萬元。顯著的收益吸引了幾十家農戶包括村幹部都來要求加入合作社。可見,合作社要留住成員、吸引更多的農戶,關鍵要靠其實際經營效果。
4、提升農村人力資本。一方面,成立合作社後,合作社負責人會接受相關部門組織的培訓、學習和參觀考察等,有利於提高他們的組織、管理和經營能力;另一方面,合作社對其成員及非成員的技術培訓等,可以提高農民的農業經營水平。另外,在合作社內部,成員承擔一定的義務,擁有監督理事會、監事會的權力,這些可以提高農民的自我管理能力、組織能力等。因此,合作社具有提升農村人力資本的積極作用。
政府方面
1、政府為貸款提供擔保,支援農戶修建儲存、加工穀物所需的設施。
2、便於農民更直接有效享受國家對農業、農村和農民的扶持政策。國家對合作社的各項政策有效地促進增加農民收入。農民透過各種經濟組織在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和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3、合作社相比公司具有與政府直接對話的權利,各級政府都不會小視合作社,因為合作社直接代表農民群體;
4、農民加入合作社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背農民意願,強迫他們成立或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社;同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各位成員在組織內部地位平等,並實行民主管理,在執行過程中應當始終體現“民辦、民有、民管、民受益”的精神。合作社具有法人資格,可以透過貸款融資解決資金問題;
效益
(一)、農田效益
積極引導土地在農戶之間自由流轉,鼓勵農地向種植能手集中,使農田規模化,機械化、標準化,產業化,不僅盤活了土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而且使土地在合理流轉中產生了較大的價值,增加了農民收益。
(二)、農民效益除增收節支外
1、副食品、生活用品等下鄉直接享受產品質量的保證,價格的優惠,增加資訊溝通量,搞活農村市場。
2、豐富農民文化生活、促進農民身心健康,
逐步建立基層新農村合作社文化設施,豐富農民文化生活,提高農民科技文化水平。
3、提高農民法律意識,加大維權力度,挽回因假冒偽劣產品給農民帶來的損失,切實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
(三)、社會效益;創新了農村經營體制。
架起了農戶與市場之間的橋樑,使農民生產的產品能夠賣得出去,賣得價好。
調整了農業和農村產業結構,使農民走上了專業化生產的道路。
加快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使農民得到了產供銷一體化服務。
增進了農民的互助合作,使成員之間形成互幫、共助、誠信的和諧氣氛;倡導民主、平等、公平和團結的基本價值理念;社員信奉誠實、公開、社會責任和關心他人的道德觀念。增進鄰里友愛和關注社群發展的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農民民主意識的不斷增強。
總之,農民專業合作社科學化、合理化、規模化、工業化的發展,集合人的優勢和物的優勢,聯合合作社成員的力量共同應對外部市場的競爭,爭取規模效益,使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新,解決了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與農村小康目標高門檻的矛盾,更好地解決農業投入機制、土地規模經營、集體經濟管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等諸多問題;改善農業生產環境,發揮農業潛力,創造更大的農業效益,它是農民奔小康的有效載體,還有利於推動農村綜合改革。
-
14 # 糧倉滿農業小幫手
現在合作社越來越多,關於合作模式的好處在這裡和大家一起交流。
1、把土地集中搞規模經營,提高生產效率
我有10畝地,你有20畝地,各種各的,每家一年的產量算來算去就那麼多。而規模經營以後就可以共同出資購買大型農機具,用機械代替人工,產量直接翻倍。
2、供銷一體,大大降低成本
散戶買農資,不管種子還是化肥,買的少商家不會有優惠。合作社可以大批次統一購買農資,買的量大,價格也就相對優惠、便宜。
再說銷售,散戶找銷路不容易,因為你實力弱,產量低,沒人願意跟你合作。
合作社就不同了,作為一個農業組織有一定的實力,無論是商超還是電商等渠道,談合作找銷路的時候勝算很大。
3、合作社更容易拿到銀行貸款
困擾農民最大的問題就是錢,缺錢怎麼辦?
很多人就想到去銀行貸款,可普通個人到銀行貸款的成功率很低。
合作社就不同了,一方面合作社是集團組織,是正規的有財務流程的經營組織;另一方面對於銀行來說,信用度大大增加。再加上國家很多金融政策都為合作社降低了門檻,所以合作社貸款能力很強。
4、拿補貼
有些種了兩三畝地、養了十幾頭牛的朋友說自己拿不到補貼,那些種地幾千畝,養牛上千頭的就能拿到補貼,是不是很不公平?其實關於國家補貼,可以這麼理解:扶強不扶弱。有人不理解了,那強的都那麼強了,還用扶嗎?當然要扶!目的就是讓他們帶動更多的散戶。合作社從註冊成立開始,走的每一步都有政策扶持,可以說合作社迎來了賺錢的重大機遇。如果你也想成立一個合作社,這些稅費是可以減免的。
5、減免稅費
1、營業稅
農業服務專案免稅;農業用地轉讓收入免稅;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貸款利息收入免稅;儲備糧油棉財政補貼收入免稅;農村信用社減稅。
2、企業所得稅
農業技術服務、勞務免稅;農業初加工收入免稅;內資漁業所得稅免稅;鄉鎮企業加速折舊;林業所得免稅;農產品初加工免稅;應對禽流感享有專項優惠。
3、個人所得稅
農業稅繳納稅目免稅;青苗補償費免稅;農林義務教育相贈扣除;農村費改稅地區農業特產個人所得不徵。
-
15 # 三農小滿
套話就不說了,重點說說實質的好處:
1.最大的好處是國家有扶持政策,比如針對合作社的“農超對接”專案;
2.合作社相比公司具有與政府直接對話的權利,各級政府都不會小視合作社,因為合作社直接代表農民群體;
3.合作社有利於降低農產品成本、保證農產品質量,比如統一採購農藥化肥等農資;
4.合作社有利於開拓市場、促進銷售,合作社一方面增加了農民的談判力量和話語權,另一方面可以統一種養植規格和質量,有利於促進銷售;
5.合作社能夠更加方便地獲得資訊和技術服務,提高市場反應能力,以及農產品科技含量和品質。
-
16 # 英山小肖
朋友你好!
現在農村合作社很普遍,執行模式成熟,加入的人很多。
1.資訊共享
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將社員的各種資訊和訴求收集整理後理性地傳遞給政府,並將政府的農業政策傳達給社員。藉助農民專業合作社,政府可以透過較少的投入獲取決策所需要的比較全面、真實的資訊,又可以透過專業合作社的幫助促進政府政策的順利推行。
2.實現規模生產
把千家萬戶小生產的農民組織起來,抱成一團,使農民真正成為千變萬化大市場的主體,提高農業標準化、規模化、市場化程度,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3.統一規範
為農民的專業化生產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後服務,有利於推廣應用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提高農民抵禦市場風險、經營風險和自然風險的能力。例如,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種植習慣、經濟基礎等確定適合當地發展的產品以後,可以透過農民專業合作社註冊集體商標、地名商標,透過品牌化經營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4.整合資源
加強社員自律,協調專業合作社的內外部關係。農業生產的分散化和非組織化制約了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利用組織手段協調農戶關係,規範農戶行為,提高產品質量;可以利用其行業代表身份,協調社員與其他經濟組織之間的經濟關係;可以統一、協調社員的集體行動,爭取比較有利的市場競爭和談判地位。
加入合作社優勢明顯,會讓你生產有人指導,產品不愁賣,收益有保障
-
17 # 秋月梨小崔
簡單地說,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合作社的給農民帶來的好處就是:
第一:降低成本。以前種子,農藥,化肥的購買,如果是個體農戶去買,大都是去農資店等三級網點去買,經過層層加價,成本已經翻倍,而合作社的出現,集體購買農資,可以直接選擇廠家批發,繞開中間商賺差價,大大的節約了成本。
第二:種植經驗分享,提高產量。大家都知道三個湊皮匠頂個諸葛亮,一夥人聚在一起,互相交流種植經驗,推廣好的種植模式,在學習中尋求發展和進步,落實到結果上就是提高畝產量!
第三:國家獎補。現在國家對農業的政策已經發生了改變,實施“以獎代補”,畢竟前幾年空殼合作社套取國家補貼的事件影響十分惡劣!現在國家對合作社進行評級,“市級合作社”,“省級合作社”,“國家級合作社”都有對應的補貼。這對於農戶來說也可以算作分紅裡面。
第四:合作社的年底分紅。合作社不僅僅是簡單地1+1,合作社除了完成本社的工作外可以對外提供技術服務等換取外來收入,連同國家獎補,一塊在年底分紅大會上分發給農戶!
-
18 # 孤獨的蘑菇
合作社模式給農民帶來的好處如下:
1.資源整合,把散戶家的牲畜集中到一起,便於管理。人工,飼料,餵養,場地,技術,銷售所有問題都解決了。
2.技術難題,牲畜集中起來養殖,由專門的技術人員管理,避免了小白無技術的難題。科學的養殖更有利於牲畜的健康快速生長,提高牲畜的抗病能力和繁殖成活率。
3.銷售問題。散養戶一般養殖沒有形成規模,販子到家裡購買牲畜壓價比較厲害,集中統一管理更有利於銷售,販子也不敢壓價太多,畢竟競爭厲害,他不買別的販子會買,這就是我們俗稱的店大欺客。
4.解放勞動力,合作社把散養戶的牲畜拿來代養,散養戶就可以騰出更多時間從事別的勞動生產,可以增加額外的收入。
-
19 #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合作社模式能給農民帶來什麼好處?
好處很多,對合作社及把土地流轉出去的農民都有好處,對整體提高糧食生產和農民致富都有好處。一、有利於糧食增產
合作社模式,集中聯片大面積規模化種植,利於機械化作業,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穩定提高土地利用率,保證糧食安全生產。
二、有利於合作社流轉承包大戶致富增收
合作社透過大面積規模種植,薄積厚發,加上國家對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化肥農藥、農業機械等,均可享受一定的優惠政策,減緩降低了成本投入,獲取利潤最大化。
三、有利於廣大把土地流轉的農民致富
農民把土地流轉承包給農業合作社,每畝地會有一定的流轉費,更重要的是,農民可以無後顧之憂的放心出去打工創業,增加除種地外的收入,是一舉兩得的好方法。
四、有利於無打工條件的農民就業
農業合作社的所有農活,除了由機械化作業完成的外,仍需部分人工要乾的農活。這樣就需不定時的招聘臨時工作人員,使留守的中老年人及婦女也有了可乾的農活,掙個零花錢補貼家用。
總之,土地流轉、農業合作社模式確實不錯,對農業發展是有積極意義的措施,願農村建設、農業的發展、農民的生活越來越好!
-
20 # 老而不死
一.有利於擴大“種養加”規模,調結構,增效益。
二.有利於創品牌出精品,擴市場,促銷售。
三.有利於資訊共享機會均等,築堤壩,御外侮。
四.有利於整合各方面資源,降成本,節勞力。
五.有利於促進農業農村農民發展,惠農村,興農業。
六.有利於培養新型農業人才,促發展,富農民。
回覆列表
合作社模式,解決了農業分散小規模的弱勢。透過合作規模,可以獲得從種子採購到成品出售的最優選擇。也可以得到技術,農資農藥的選擇優勢!合作社不單單是抱團取暖,而是各種優勢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