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21 # 小劉育兒成長說

    可以是可以,但真的可能費力不討好。

    到目前為止,雖然沒有足夠的臨床證據,來表明把屎把尿有危害,但也並沒有說把屎把尿就一定沒有健康隱患。

    不當的把屎把尿,對寶寶還是有一定的潛在危害的:

    容易引起新生兒髖關節發育不良

    在新生兒期,不正確的寶寶護理方式,會導致導致髖關節偏心接觸,骨頭在髖臼內滑行或移動到髖臼外。

    如果這些因素持續存在,那麼髖關節異常接觸將導致解剖結構改變。

    因此,誘發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建議不要給新生兒持續性把屎把尿。

    容易造成寶寶尿床

    學會控制大小便是一個漸進的成熟過程。寶寶只有先感知尿意和便意,才能學會協調自己的肌肉組織去控制自己何時大小便 。

    通俗的說,兒童通常要在 4 歲左右才學會這些技能,但到 5 至 7 歲後才學會夜間控尿也是正常的。

    這個時候,如果把尿過於很頻繁,寶寶的膀胱始終沒有辦法感知到充盈,寶寶那就沒有機會學會協調括約肌和逼尿肌功能,不會自主尿尿,長大後很有可能習慣性憋尿,甚至尿床。

    如廁的心理障礙

    寶寶自己玩的正專注的時候,或是半夜睡得正香呢,忽然被大人揪過去強行把尿把便。

    還有的時候,寶寶因為抗拒把便或者把尿把便拉不出被大人訓斥。

    舒服不?害怕不?這就有可能會讓寶寶對把屎把尿產生排斥。

    影響孩子的睡眠規律

    有的家長會在半夜把孩子吵醒,給孩子把屎把尿。

    其實這種做法都是不對的。孩子是一個完整的個體,神經系統的發展會逐漸完善,如果孩子夜間憋尿,大一些的寶寶會醒,喊家長協助自己排尿,小一些的寶寶會直接尿在紙尿褲中。

    過多的干擾孩子睡眠,對孩子的生長髮育不利,希望家長在養育過程中能夠真正做到尊重孩子。

  • 22 # 湛藍藍的海喲

    我家孩子尿布用到2歲左右自動戒了,現在夜裡還用,白天自主尿尿。所以我認為,嬰兒是不可以把尿的,也沒必要過早把尿。嬰兒的骨骼和脊柱發育都不成熟,把尿的話1、影響脊柱的發育2、把尿的時間長了孩子身體彎曲也不舒服,孩子的內臟器官重心下移,容易引起肛門下垂。一般建議是在一歲多到兩歲的時候,這個時候孩子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膀胱的控制能力發育也比以前成熟,就可以對孩子進行如廁訓練。

  • 23 # 微胖小妞妞的Vlog

    不可以1,嬰兒把尿對嬰兒的腰椎不好,孩子太小,身體比較軟,經常性把尿容易傷害到腰椎2,長大得痔瘡的機率比較大,建議孩子一歲以後再把尿

  • 24 # 兒科醫生高賽君

    在把屎把尿(簡稱“把便”)這個問題上,很多父母會拿不定主意。奶奶說可以把,你們小時候不都是這麼把過來的麼,也沒見有什麼不妥。有人說不能把,把了會引發脫肛、痔瘡等等不良後果,聽起來怪嚇人。那到底把還是不把?聽聽兒科醫生怎麼說

    驚訝的孩子坐在浴缸

    把便是大小便訓練的一種,大小便訓練,也叫做如廁訓練,是培養寶寶排尿和排便習慣的一種訓練。如廁訓練的方法在歷史上不是一成不變的,20世紀初美國的《父母》雜誌認為大多數健康的嬰兒可以在8周齡開始訓練,其後,有兒科專家提出家長應該在觀察到孩子發育到一定水平再開始訓練。再後來,在這個問題上逐漸形成了兩大流派,分別是Azrin、Fox兩人提出的以家長為中心的訓練方法以及Brazelton提出的以兒童為中心的訓練方法。

    對小嬰兒來說,不能獨立行走,不會表達自己想上廁所的意願,也不具備穿脫褲子的能力,必須透過家長幫助他們完成這個過程,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給寶寶把便。而權威機構美國兒科學會的主張是,在孩子18個月後開始進行如廁訓練,加拿大兒科協會也是這樣建議。

    可以看出,把便和主流如廁訓練不同的是,前者是在孩子出生後幾個月內,家長把孩子固定在一個特殊體位,去完成這個排便和排尿的動作。而主流的如廁訓練是在18個月後,透過一定的訓練方法,讓孩子學會主動去蹲廁所排便排尿。

    那麼,把便就不好嗎?還是有什麼危害?

    把便不是中國特色,在其他國家也是比較常見的,比如非洲和印度,最早在幾周或幾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把便。目前並沒有任何證據證實把便會導致肛裂、痔瘡、脫肛門等這些問題,如果發現這些疾病,需要找其他原因,比如便秘或先天發育異常,而不是把鍋甩給把便,最好也不要用把便這件事來指責老人“陋習”。然而,也沒有很好的證據支援把便會有什麼特別的好處。

    因此,把便沒有絕對的好或不好,它是一個“天平”,如果想給寶寶把便,要仔細觀察寶寶的排便訊號(比如扭來扭去,用力憋氣,哭鬧等),而不要強迫去把,強制把便會造成天平的失衡,讓寶寶產生不良情緒,把排便當成一種不愉快的體驗。

    酷狗!!紙筒

    主流如廁訓練又怎麼做呢?

    有的家長會說,我沒有那麼多精力去觀察排便訊號和多次給寶寶把便,那麼可以嘗試以孩子為中心的主流如廁訓練,一般是在18個月以後,寶寶的發育和行為都準備好了的時候。比如:

    1、發育方面

    能步行去上廁所

    能在馬桶上坐穩

    能保持數小時不尿溼

    能穿脫衣服

    具有相應的語言接受能力,能執行兩步指令(也就是讓寶寶同時做兩件事,寶寶能夠完成,比如教寶寶拿起東西扔到房間的垃圾桶)

    具有相應的語言表達能力,能表達如廁需求

    2、行為方面

    能夠模仿行為

    能夠物歸原處

    透過說“不”來表達自己的獨立性

    表達對廁所訓練的興趣

    想要取悅他人

    想要獨立和控制排便功能

    如廁訓練是一件富有挑戰性的事情,大多數寶寶不能一次做好,即使完全學會了也可能會出現偶爾退步的現象,爸爸媽媽們要多鼓勵寶寶,耐心引導,儘量避免負面評價,可以適當的獎勵,和寶寶一起努力讓如廁這件事變得有趣起來。

    總結來說,把便有什麼好處或壞處,目前並沒有高質量的研究結論,我們沒必要把這件事情“妖魔化”,在不強迫孩子的前提下可以把。但是,權威機構美國兒科學會以及加拿大兒科協會主張如廁訓練在18個月後開始。

  • 25 # 靜墨暖陽帥

    六個月之前的不建議把尿,一、是因為孩子骨頭脆弱,脊椎不能支撐身體,不小心會弄傷孩子。二、孩子小需要多休息才能更好的長身體,把尿會影響他的休息,天冷了還容易感冒生病。三、給新手媽增加負擔,她會更累,會有洗不完的尿布。最為家人體諒體諒她吧。老一代的人跟我們的觀念不同,要耐心講解,不要因為一點小事鬧矛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歲的你會不會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