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陳小屋

    自然是郭嘉,曹操直至赤壁大敗,依然認為諸葛不會用兵。而對於郭奉孝則一直推崇備至,以曹操的用人來看,郭應在諸葛之上。況且,諸葛只有在劉備這裡才能有所發揮,實在是大耳手下謀士太少,如果諸葛去了曹魏,恐怕連混個幕僚都困難。一家之看法,不知列位然否?

  • 2 # 周朝文DMU

    個人認為郭嘉厲害一些。

    諸葛亮和郭嘉是三國曆史上最著名的謀士。三國演義來說諸葛亮智商家喻戶曉的高智慧人士,卻相比之下郭嘉知道的人並不多。那麼郭嘉和諸葛亮誰厲害些呢?他們兩個究竟誰更勝一籌?

    諸葛亮是以他的三篇文章和輔佐蜀漢大業聞名的。郭嘉則是以他的十勝論和三次大的戰略決策聞名於世的。

    郭嘉和諸葛亮誰厲害?有人說是諸葛亮。然而,儘管只有短短十一年,郭嘉卻留下了輝煌的業績。郭嘉在曹操軍中時,曹操可謂凱歌高唱捷報頻傳,成功地統一了北方。郭嘉一去世,曹操的軍事成就便顯得乏善可陳。用周澤雄先生的話說,也就對付了馬騰、韓遂幾個"草寇型軍閥".對付孫權、劉備這兩大"梟雄",就有點力不從心,在赤壁還差一點就被燒得焦頭爛額。當然,劉備反敗為勝,並不僅僅因為有了諸葛亮;曹操事業受阻,也並非僅僅因為沒了郭嘉。我們不可以過分誇大個人的作用。但郭嘉的去世,對於曹操確實是重大損失。因此,曹操敗退赤壁時,曾仰天長嘆,突然冒出這麼一句話:"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郭嘉是古代歷史上的軍事天才。他"深通有算略,達於事情",總能隨機應變,當機立斷,而且神機妙算,出奇制勝。比方說,曹操三戰呂布,士卒疲倦,準備撤軍。郭嘉力主再戰,而且斷定再戰必勝,結果呂布被擒。曹操征伐袁譚、袁尚,連戰連克,諸將主張再戰,郭嘉主張撤軍,結果袁譚、袁尚兄弟禍起蕭牆,曹操漁翁得利。曹操戰袁紹,有人擔心孫策趁機偷襲許都,郭嘉說來不了;曹操徵烏丸,有人擔心劉表趁機偷襲許都,郭嘉說不會來。結果呢?和郭嘉預料的完全一樣。

    郭嘉不但料事如神,而且敢於出險招,走鋼絲。比如戰官渡、徵烏丸這兩回,別人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按照常理,孫策和劉表肯定要趁火打劫,在曹操的背後插一刀子。偏偏郭嘉就敢斷言不會,也偏偏曹操就敢聽他的,冒此天大的風險。其實官渡之戰這一回,是多少有些僥倖的,這個我們以後再說。但徵烏丸那一仗,則確實體現了郭嘉的軍事天才。

    劉備得孔明,促使其避實擊虛佔據天下一隅,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這裡有隆中對的積極因素,但更重要的因素是當時的歷史大勢使然。

    可以看出,隆中對缺少中國文化的底蘊和兵法思想的淵源,不是一個很好的戰略策劃,諸葛亮也不是一個高明的戰略家。誠可謂隆中對有對無策,諸葛亮有孔無明。它較同時代郭嘉進言曹操的十勝論相差甚丁6雜諡罡鵒琳鉸隕系氖螅筆鋇娜司鴕丫興鮮丁V罡鵒戀畝允司馬懿曾說,"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陳壽在《三國志》中評價說,諸葛亮"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北宋時期的兵法家何去非也指出,"孔明有立功之志,而無成功之量;有合眾之仁,而無用眾之智。"這些都是非常中肯的評價。把劉備集團失敗的原因歸結到隆中對身上,一語中的,道前人所未道,獨步古今。

    所以對於郭嘉和諸葛亮誰厲害這個問題,自我認為是郭嘉更勝一籌的,諸葛亮的形象很大可能是被後人給放大了,也將他神化了,其實歷史上很多事情並不是出自諸葛亮。

  • 3 # 偉人的故事

    公元207年,發生了好些事情。

    這一年,郭嘉隨曹操征伐烏丸後病逝。這一年,劉備三顧茅廬見到了諸葛亮,把他請出山。

    也不管兩件事發生在年頭年尾、誰先誰後,反正就有了如今大肆流傳的一句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網上經常有人拿這句話出來問,這倆牛人之間,是否真的存在某種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除開歷史因素,郭嘉近年來的走紅離不開各類三國遊戲。當曹操的其他重要謀士都以中年大叔的形象出現的時候,英年早逝的郭嘉總是一副此間美少年的模樣,怎不叫外貌協會心疼!

    就連曹操曹老闆也心疼啊。

    曹操南征北戰,自然是拍板的那個人,但是,舉凡重要決定,在拍板前總要問一句:“奉孝,你怎麼看?”

    郭嘉總會說,我是這麼看這麼看……他看問題的角度總是異於常人,就好比別人跑到橋上看風景,他就躲在樓上看人。

    曹操很欣賞,幾乎每次聽完都說:“就依你說的辦。”

    結果,事兒都成了。

    怎麼說呢,郭嘉跟諸葛亮根本就是兩種人。他們沒法比。

    諸葛亮跟著劉備,早期的職能有兩個:一是當說客,說服東吳聯手劉備,兩個弱雞合力抗衡強悍的曹操,這個角色相當於外交部長;

    二是劉備出去幹架的時候,他負責穩定後方,確保足食足兵,這個角色相當於後勤部長。

    在曹操的陣營裡,荀彧才是幹這個活兒的人,他跟諸葛亮一樣,是不跟主公出門的。

    諸葛亮的後期就更不要說了,基本上就是蜀漢的當家人,大權獨攬11年。

    郭嘉顯然不是這種角色。前面說了,郭嘉是幫助曹操最後拍板的那個人,主要負責主公發問後的決斷。

    就跟諸葛亮很清楚自己是相才不是將才一樣,郭嘉也很清楚自己的強項在哪裡,所以他早年投靠袁紹發現其“好謀無決”,立馬就走人。

    跟著優柔的主公,郭嘉的長處是發揮不了了,但諸葛亮可以。

    直到遇到了曹操,郭嘉才算有了用武之地。

    郭嘉在曹營中的位置恰得其所。有點類似於唐太宗的智囊“房謀杜斷”,曹老闆手下的荀攸、賈詡等人主要負責“謀”,郭嘉主要負責“斷”。

    他的厲害之處,是善於讀懂人心。

    郭嘉是一名出色的心理學大師。打個不算恰當的比喻,其角色類似於前些年大火的相親節目《非誠勿擾》中的樂嘉,當女嘉賓糾結留不留燈、男嘉賓糾結牽不牽手的時候,他就啪啪啪性格分析一通,然後說“你們自己決定吧”。而曹操就是糾結的男嘉賓。

    他讀懂袁紹,知道袁紹優柔寡斷,所以鼓勵曹操直接東征先滅在徐州立足未穩的劉備,不用擔心袁紹乘機出兵攻打許都。

    他讀懂袁紹的兩個兒子,知道袁紹死後,他們必生內訌,所以進奇策,建議曹操退兵,等他們兄弟打得內傷了,再去摘果子。

    他讀懂了劉表,知道劉表是一個只尚空談、妒忌賢能的政客,所以慫恿曹操儘管放空城去遠征烏丸,不用擔心劉備乘機添亂,因為劉表自會阻止劉備幹牛逼的事業。

    他其實也讀懂了孫策,所以才能純屬偶合地預言了孫策的被刺。

    曹操的敵人,內心怎麼想,一個個都被郭嘉讀懂了。這個技能倒很像小說《三國演義》中被神化了的諸葛亮,一出空城計無非就是讀懂了司馬懿的生性多疑。

    這種高超的讀心術其實很燒腦,風險也極大,一旦對方知道你在想什麼,疑中生疑,反其道而行,那絕對是毀滅性的打擊。

    所以,本質上,郭嘉就是一個瘋狂的賭徒。他賭自己對當時天下一流人物的瞭解,勝過於這些人物對自己的瞭解。

    幸運的是,郭嘉一輩子還沒遇上“我知道你在想什麼,你也知道我知道你在想什麼,我也知道你也知道我知道你在想什麼”的同級別對手,所以他的奇招、險招才能屢試不爽。

    於是,他就從一個賭徒晉升為一代賭王。

    當然,最重要的是,郭嘉讀懂了曹操,深知他也是一個勇於冒險的主兒,一個與他臭味相投的賭徒。

    要是他遇上袁紹、司馬懿或者諸葛亮(這三人都以小心謹慎著稱)這樣的老闆,那麼,他要麼閉嘴走人,要麼讀懂越多,死得越快。

    本質上,郭嘉、諸葛亮等三國人物,之所以能在歷史舞臺上大放異彩,是因為他們都遇到並選擇了適合自己能力發揮的主公。一個人再有才,也要遇上一個對的老闆。

    唯一可惜的是,郭嘉的英年早逝,讓三國曆史缺失了另一種可能性

  • 4 # 人間話事人

    這句話出現最初的原因,是郭嘉去世和諸葛亮出山這兩件事之間存在一種時間的巧合。所以當時的人就拿來調侃了。郭嘉先後幫曹操平定了袁術袁紹和烏桓,他作為謀士的名氣已經名揚四海,但不幸的是郭嘉英年早逝,他在公元207年去世,剛剛好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所以當時的人就由郭嘉一死諸葛亮就出山這種錯覺,不過這也僅僅是錯覺而已。

    其實郭嘉的死和諸葛亮出山沒有直接關係,但有一種間接關係。曹操在遠征烏桓之前擔心劉表會偷襲自己後方,郭嘉告訴曹操劉表生性懦弱,而且他還要保持一個忠厚長者的形象來維持人設,所以不用擔心他會背刺。曹操聽了這句話放心了很多,於是專心攻打烏桓。攻打烏桓路途遙遠顛簸,體弱的郭嘉有點不舒服,最後在路上病倒了,曹操征服烏桓班師回朝的時候,郭嘉已經不行了。

    因為郭嘉的一番話,曹操專心征戰烏桓,沒有給劉表施加壓力,所以在劉表手下當官的劉備不用忙於備戰,有足夠的空閒時間來招賢納士。於是劉備就趁機找上門探訪諸葛亮,經過三顧茅廬這一齣戲之後,諸葛亮正式出山。也就是說郭嘉提出征戰烏桓這個決策,無意中讓自己丟了性命,還給了劉備機會請諸葛亮出山,所以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個說法也不是不無道理,因為它們都是徵烏桓這一件事的結果,但有人將這句話理解為郭嘉把諸葛亮壓得出不來山就不對了。

    郭嘉和諸葛亮還有一種特別的關係。郭嘉是諸葛亮的前輩,所以諸葛亮會特別注意郭嘉,而且郭嘉以前也是隱士,如果郭嘉能在三國放開手腳大幹一場事業那就說明隱士在三國也有出路,諸葛亮就可以放心出來當官,如果郭嘉受到迫害,那麼諸葛亮就只能藏著不露臉。很明顯,郭嘉受到曹操的器重,所以在郭嘉死後,諸葛亮認真地總結了他的一生,諸葛亮認為像郭嘉這樣浪蕩不羈的隱士也能在三國中遇到明主,自己出山或許也能找到自己理想的主公,果不其然很快劉備就找上門了,於是諸葛亮欣然許諾。

  • 5 # 不愛發火的小喵喵

    如果但如果單論用兵一事上,郭嘉肯定是強於諸葛亮。從他們在各自主公心中的地位就不難看出:曹操心中,郭嘉第一;劉備心中,法正第一。郭嘉無數次逆流而動,但都被歷史證明他是對的,比如他認定劉備必成雄主當殺之以絕後患,比如他的“十勝十敗”論認定袁紹必敗,比如預言孫策之死、袁軍內耗等等事件,猶如親眼所見一般,讓曹操勢力迅速擴大,最終官拜洧陽亭侯。曹操的一句表贊堪稱是對其最好的評價: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

    而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諸葛亮的種種功績,比如:草船借箭、空城計、聯吳抗曹、三氣周瑜,都是羅貫中給他強加上的傳奇故事,孔明本身只是擅長對於大局的把控與處理內政。

    至於“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我認為只是時間上的巧合,不同領域的人才很難產生干預作用。

  • 6 # 掌上看點

    郭嘉與諸葛亮,其實沒有可比性,因為不是一類人才。

    郭嘉屬於謀士,軍事參謀,跟蜀國法正是一類人,在曹老闆統一北方的過程中,郭嘉絕對是他的第一謀士,郭嘉在戰術上,戰略上都有很高的眼光,是三國時期的軍事方面的天才。

    諸葛亮則作為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從他們那個年代的人評價可以窺看一二。看過三國的人都知道諸葛亮的老對手司馬懿是三國後期最牛的人之一,司馬懿與諸葛亮打仗時評價諸葛亮是天才,很多人就以為是諸葛亮很會打仗,其實不是如此,司馬懿說的是諸葛亮治軍方面的天才。 司馬懿總評: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簡單說就是諸葛亮志向大,不識機微,考慮的多而決斷少,好用兵而不知權變,此在軍事上是不行的 陳壽三國志也說諸葛亮是治世之良才,同管仲 樂毅不相上下 北伐失敗大概是因為軍事上的臨機應變,用兵策略,不是諸葛亮的長處所在吧。

    最後來說 如果根據三國演義的話,很明顯諸葛亮略勝一籌 從三國志裡面說,郭嘉比諸葛亮強

  • 7 # 葉飄刀

    這個看自己喜歡了

    郭嘉謀士,他的成就關鍵是曹操能不能採納他的主意,所以他的水平更多的看主公的能力。就好比當初,如果袁紹聽田豐的,呂布聽陳宮的,曹操可能就敗了,這能算是郭嘉不如田豐、陳宮,一般都不這麼認為,一般都認為是袁紹、呂布不如曹操。

    而諸葛亮後期主要就是自己執掌一方,他什麼事都是自己拿主意,不需要誰點頭。所以他不是完全是謀士。

    至於誰厲害,就看你喜歡誰了,你喜歡郭嘉,那麼你可以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你要是喜歡諸葛亮,你就反過來說,臥龍不出,郭嘉不死。

    中文就是如此博大精深。

  • 8 # 九尾奶爸

    首先,不應該說三國裡,應該說的是三國演義裡。

    其次,在三國演義裡郭嘉死後孔明才登場,因此無法比較。就好比你說是岳飛厲害還是趙雲厲害一樣。

  • 9 # 使用者4308519446186戰

    郭嘉與諸葛亮是兩個陣營且代表不同觀念,不同形體的兩位智者,郭嘉為曹操只作絕斷,而沒有去設計!而諸葛亮卻捅有決策與絕斷兩項重任,二者不可相提並論!更何況郭嘉為英年早逝。

  • 10 # 歷史的天空絢麗多彩

    綜合能力諸葛亮厲害。

    郭嘉稱為鬼才,在曹操和袁紹官渡之戰有著名的[十勝十敗]論:即道勝,義勝,治勝,度勝,謀勝,德勝,明勝,文勝,武勝。從統帥方面的對比奠定了曹操必勝的信心。

    在袁紹死後,給曹操獻計暫緩進攻,他分析袁紹因為喜歡三兒子袁尚,廢長立幼讓袁尚即位,大兒子肯定不服,如果進攻太急,袁紹的三個兒子會聯合抵擋曹軍的進攻,一旦曹軍撤走,就會因為爭奪權利自相殘殺,到時候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曹操依計而行,果然袁紹三個兒子為爭權大打出手,曹操輕易收復了河北的地盤。

    郭嘉還準確的預測了孫策必然死於非命,他的謀略大都出於對人性的準確分析而制定的計劃,為曹操統一北方立下了大功。

    諸葛亮在隆中對為劉備定下了聯合東吳抗擊曹操的戰略。赤壁之戰打敗曹操後趁亂佔領了荊州,劉備有了自己的地盤,然後又伺機佔領益州,實現了自己為劉備設定的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戰略目標。

    諸葛亮加入劉備集團後,奇計百出,火燒博望,火燒新野,趁東吳周瑜和曹操大將曹仁拼的你死我活之際,巧取了荊州,劉備當時實力弱小,能取得這樣的勝利諸葛亮功不可沒。

    可以說在謀略方面諸葛亮和郭嘉難分出高下。但諸葛亮不僅僅是出謀劃策的軍師,還是一個計劃的執行者,一個統帥,郭嘉在曹操集團一直是一個頂尖謀士的角色。沒有自己統兵作戰的經歷。

    劉備死後,諸葛亮親統大軍平定了南方孟獲的叛亂。為實現劉備恢復漢室江山遺願,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雖然沒有成功,但也證明諸葛亮作為統帥的能力還是很優秀的。

    諸葛亮還是一個發明家,在北伐曹魏的時候,為解決糧草運輸問題發明了木牛流馬,還發明瞭諸葛連弩,這在當時都是先進的技術裝置。

    所以綜合考慮,諸葛亮比郭嘉厲害。

    至於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個人覺得是一個附會之說,即使郭嘉不死,諸葛亮也不會在家待著,也會出山做一番事業,就像我們一樣,怎麼也得找份工作養家餬口吧。

  • 11 # 小甜甜從來不講廢話

    肯定是豬哥亮厲害啊!說郭嘉厲害無非是演義裡曹操赤壁之戰後說的那句話而已!那些說郭嘉不死孔明不出的人無非就是想標新立異博人眼球而已!現在這個社會真不好說,總喜歡抹黑一部分人再洗白一部分人,所以,自己心裡有桿秤就行了。

  • 12 # 聽雨觀潮客

    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

    郭嘉和諸葛亮誰厲害,沒有正面交鋒還真不好論個輸贏。但從後世婦孺皆知諸葛孔明而少知郭嘉,我覺得前者這方面贏了。

  • 13 # 浮萍青虹

    從歷史的發展來看,肯定是孔明厲害,孔明是總理級別的人物,是丞相,而郭嘉官至軍祭酒,說到底是曹操的私人秘書,不是一個正式的官員。也就是說孔明的地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是無比尊崇的,相反郭嘉就遜色太多了。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史書上根本沒有這句話,這句話是讀者總結出來的,只能說明讀者都很喜歡這兩個歷史人物,也期待他們兩個人能鬥智鬥勇,那樣歷史可能會更精彩。但真實的歷史可能會讓我們失望,因為讓他們交鋒的機會會很少。孔明在治國理政方面是奇才,但在軍事方面卻比較謹慎,少奇謀,所以真實的三國,孔明是很少行軍打仗的,只有後來六出祁山時,才有顯示身手,但是沒有什麼功勞,最後無功而返,說明孔明在軍事上比較難以有大的成就。而郭嘉在人性方面研究得比較透徹,有時甚至能讀懂人心,所以郭嘉善於出奇謀,但他在治國理政這方面肯定不如孔明。應該說這兩個人沒有很強的可比性,只能說他們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裡都很厲害。

    總結一下,孔明的名氣大於郭嘉,但到底誰厲害其實什麼沒有可比性,所以“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只是一種歷史巧合,剛好孔明出山那一天,郭嘉死了,但不能說孔明不如郭嘉!

  • 14 # 強國裝備

    不能說誰比誰厲害,只能說哪個領域有自己的優勢。諸葛亮是因為三國演義的小說跟電視劇出名的,被大眾熟知度要比郭嘉高。

    郭嘉是真的天妒英才,英年早逝,郭嘉在軍事方面的才能遠遠超過諸葛亮。曹操是什麼樣的人我想大家都知道,但就是這樣一個多疑的曹操,就是這麼信任才20多歲的郭嘉。郭嘉死的時候才20多,曹操當時就大喊蒼天為什麼帶走我的郭嘉。

    諸葛亮在治國理政天文地理方面要超過郭嘉。三國演義的小說跟電視劇已經無限的描述了諸葛亮的故事了。

    總體上來說,軍事才能郭嘉優勢明顯,治國理政天文地理方面則是諸葛亮的優勢。並不是說誰比誰厲害。只能說各有各的路吧。

  • 15 # 6別無選擇6

    三國演義郭嘉和諸葛亮誰厲害?

      諸葛亮對劉備集團的主要貢獻,是確立了聯吳抗曹、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並身體力行。實際上諸葛亮是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未必是傑出的軍事家,他的軍事成就是有爭議的,他的軍事才能也不像後世傳說的那麼玄乎。歷史學家繆鉞先生就曾在《三國志選注》的“前言”中指出:“諸葛亮徵南中事,當時傳說不免有誇大溢美之處,譬如對孟獲的七擒七縱,是不合情理的,所謂‘南人不復返’,也是不合事實的。”

     郭嘉和諸葛亮誰厲害

      諸葛亮也不像文學作品和民間傳說中說的那樣迭出險招。愛出險招的是郭嘉。而諸葛亮的特點,無論是史家的評論,還是他的自我評論,都是“謹慎”。陳壽說他是“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應該說是事實求是的評價。也就是說,諸葛亮是蕭何,不是張良和韓信。 但是,到了《三國演義》裡面,諸葛亮就集蕭何、張良和韓信予一身,不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而且神機妙算未卜先知。

      任何人,只要按照他的“錦囊妙計”行事,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劉備集團的大將如關羽、張飛、趙雲輩,有如他手中的提線木偶,理解也執行,不理解也執行。這個實在是太離譜了,這個表現了什麼呢?表現了人們對他的崇拜。 郭嘉是三國時期非常著名的軍事家。曹操在赤壁之戰的最後一句話“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足以看出郭嘉的能力如何,很多人因為這句話,都覺得郭嘉是有可能改變戰局的,連曹操本人都這麼說了嘛~~~~其實不對,我們仔細看一下這句話——“不使孤至此”。

      

      諸葛亮劇照

      翻譯一下:如果郭嘉還活著,不會讓我到這個地步啊。很多人錯誤理解成了:如果郭嘉還活著,不會讓我敗啊。不用解釋了吧,自己理解一下就明白了。錯誤的理解是很多人都有的,而三國演義中更是直接用了後一種錯誤的理解。但史書原話是前一種,我們應當正確理解才對。 按歷史來說,諸葛亮政治方面確實很強,隆中對堪稱千古經典,治蜀也是經典治理。按軍事來說,在整個中國歷史當中,郭嘉在軍事方面的表現也是數得上的人物。所以這二人不好說誰強誰弱,擅長的領域不同嘛。

      郭嘉與諸葛亮誰更有才?

      郭嘉是曹操最為倚重謀臣,只可惜英年早逝,沒能更有作為的施展才華。與諸葛亮相比,他最大的不足就是一沒有軍事理論著述,二沒有獨立領兵打仗的經歷。馬謖給諸葛亮出的主意也是百發百中,如果他沒有後來的守街亭,是不是也可稱為“天生的軍事奇才、其軍事能力超過諸葛亮”?如果僅僅出謀劃策紙上談兵就可算軍事奇才,那趙括可稱“天下第一軍事奇才”了。

      

      郭嘉畫像

      如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尚不被稱為軍事家,也沒有人稱其為“軍事奇才”。而諸葛亮不僅有《將苑》、《南征》、《兵要》、《傳運》《軍令》等軍事理論著述,還發明瞭木牛流馬、連弩弓箭等武器器材,更以書生身份統領千軍萬馬助東吳赤壁破曹、從荊州直取成都、六次北伐強大的曹魏令其惶惶不可終日。但是在主公的信任上,郭嘉優;主公的任用上,郭嘉優。

      歷史上諸葛亮並不被劉備所十分看中,劉備看中龐統,法正。在劉備得到這兩個人時,他們總是後來居上。

      1.荊州四郡是諸葛亮時期奪的,但是張飛的功勞不小,而形勢是曹孫作戰,劉備揀了便宜而已。其餘關公與老黃的交戰是演義裡的時,幾個郡只是投降過來的。

      

      郭嘉畫像

      2.龐統來投,劉備與其一起攻打西川。攻閣城是,在城下龐統被射死(非在落鳳坡,演義的事)。龐統是很點悖的。但是他死時,已經完成了取川的大部分任務了,就是攻打成都和殘餘不降部隊。而此時又是張飛起了作用,而諸葛亮水軍幾乎沒有交戰。

      3.取漢中都以為是諸葛亮的功勞,其實不然,關鍵人物是法正。法正的軍事才華可謂很高,但定軍山斬夏侯淵時,夏侯的參謀郭淮在長安養病。郭淮是曹丕曹睿時期讓諸葛亮吃盡苦頭的一個人,大家可以看《三國志》。取漢中也不完全是法正的功勞,張飛也是很重要的,後成為車騎將軍,與關羽,魏延都為劉備所重視的大將。郭嘉在時,曹操基本一路凱歌,他的神算也是過諸葛亮的。郭嘉與曹操也有“隆中對”,由於諸葛亮這個人是鞠躬盡瘁的人,所以比較出名,也由於郭嘉的英才早逝和歷代的褒劉貶曹。總結一下,郭嘉聰明於諸葛亮。

  • 16 # sunjin6278

    現在談三國常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說法,不知二人有何因果聯絡。郭嘉是曹操的重要謀士,諸葛亮是劉備的貼心軍師,二人都各幫其主立下了不朽功業,都是三國出名的人物。大凡名人並行傳世,茶餘飯後的人們,總愛論個熟高熟低。那麼諸葛亮與郭嘉究竟誰更歷害呢?

    二人在各自陣營的地位作用不同。郭嘉是曹操陣營的重要謀士,但不是謀主,曹操的謀主當是荀彧、荀攸,郭嘉只是曹操的軍師祭酒,相當於曹操的高階參謀。而諸葛亮則是劉備的謀主軍師,先為軍師中郎將,又為軍師將軍,後又為蜀漢丞相,在劉備陣營中,一直處核心謀主地位。劉備白帝託孤後,更是成了蜀漢核心實際掌權人物,對蜀漢的建立鞏固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二人的長短謀略有差。郭嘉仕曹操時,曹操已經有了一定的實力根基,在一些具體軍事行動中,郭嘉為曹操出謀劃策,算無遺策,與其他謀士一起,幫曹操擒呂布,驅劉備,敗袁紹,取河北,定北土,平遼東,讓曹操順利統一了北方。如郭嘉準確預測孫策會被刺客所殺,在官渡之戰前為曹操提出十勝十敗論,先擊劉備再打袁紹,建議迅速出兵攻匈奴而不必考慮南方劉備劉表會乘機背後偷襲等,確保了曹操軍事行動的勝利。諸葛亮跟隨劉備,是在劉備寄居荊州,無立椎之地之時。未出茅廬的諸葛亮,就為劉備獻上了一個完備的戰略規劃,讓劉備從此依規劃行事,一步步取得了自己的地盤,最終達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境地。二人的作用份量有差。郭嘉只是曹操手下的一個高階謀士,從沒有單獨領兵打仗過,也沒有做過獨擋一面的事情。只是跟隨曹操,在一些具體軍事行動中,做曹操的參謀,透過曹操發揮作用。而諸葛亮就不同了,劉備一直把諸葛亮作為獨擋一面的重臣使用,劉備在前線作戰,諸葛亮多在後方鎮守,足食足兵供應。劉備白帝託孤後,諸葛亮成了蜀漢的實際掌權人,成了名符其實的統帥。和東吳,平南中,伐曹魏,都是諸葛亮一力支撐。這時的諸葛亮和曹操的統帥地位相似。二人的才能有差。郭嘉的才能,多表現在軍事行動的出謀劃策上,涉及其他方面的卻很少。諸葛亮就不同了,除了軍事方面,他還在治國理政、發明創造、化世立言等方面,都有不凡的表現,是個難得的多面人才。二人做人品德上有偏差。郭嘉為人放蕩不羈,作風有欠檢點,正是放浪的性情,才導致了郭嘉身體狀況不佳,最終致使其英年早逝。諸葛亮則是千百年來儒家標榜的忠臣賢相的楷模,他的一生品德高尚,公正無私,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很好詮釋了忠臣賢相的本分。

    總之,郭嘉和諸葛亮,都是三國時期傑出的人才,郭嘉以戰術謀劃見長,諸葛以戰略規劃見長,諸葛亮是全能之才,郭嘉是謀斷之才。二人天賦異稟,在各自的平臺上,都大展異彩,為我們中華歷史的星空,留下了各自的輝煌。至於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是毫無道理的,郭嘉即使不死,曹操南征,赤壁大戰,就一定會聽郭嘉的嗎?郭嘉也一定會為曹操提出正確建議嗎?要知道,曹操一統北方後,已有傲視天下之意,其獨斷自專,已不是一兩個謀士所能左右得了的。溫疫盛行,也不是郭嘉所能預料阻擋的。在如此情形下,曹操的失敗依然在所難免,三國鼎立,也不是郭嘉所能扭轉的。

  • 17 # 歷史的重負

    單看郭嘉和孔明,實在不好下結論,畢竟郭嘉英年早逝,,但郭嘉和曹操這一對組合,可就比孔明和劉備這一對的強太多了……郭嘉力勸曹操迎戰強大的袁紹,卻不和主公爭功,而孔明往往一個人出風頭 ,導致劉備漸漸的吃完早飯就不想理他……

  • 18 # 斜陽幾度

    在三國曆史,關於諸葛亮的話題一直被三國迷們津津樂道,爭議不斷。最核心的焦點是因為跟另一個三國奇才有關,此人是曹操的謀士郭嘉。

    郭嘉死之前,諸葛亮隱居在隆中,雖然當時諸侯林立,甚至自己身邊都有一個荊州牧劉表,而且他跟劉表還是親戚關係,但是諸葛亮卻一直始終不仕。若是諸葛亮想做一個真正的隱士倒還好理解這種不仕的行為,但事實並非如此,諸葛亮常以管仲樂毅自比,如此就可知其仍然心繫天下,還是想要出仕的,但是既然要出仕,又為何一直遲遲不出呢?

    而最後偏偏選擇的出仕時間又是在公元207郭嘉去世之後,劉備三顧茅廬,他就投奔了劉備。於是坊間就開始流傳:“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其實,這種說法是民間說法,有所不妥的,郭嘉和諸葛亮都是不世之才,兩個人都是重要謀士,但是兩個人偏重的方向不一樣。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最先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屢獻奇策,尤其是他為曹操所提出的“十勝十敗”之說十分精闢。他不僅為曹操奠定了之後的戰略目標,也因此成為了曹操最為看重的謀士。可惜,如此奇士卻於曹操征伐烏桓時不幸病逝,年僅三十八歲。

    在郭嘉生前,曹操在他的建議下以青州、幽州軍為本,建立部隊,收攏民心,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鞏固了自己的軍事力量和在諸侯中的地位。就連曾經詆譭過曹操的陳琳,也在郭嘉的建議下被其收入了麾下,可以說曹操對郭嘉是言聽計從,信任不已。

    其實郭嘉之所以能得到曹操的青睞,都是因為他往往能一針見血的分析出事情的重點,並做出詳細的應對策略,而且這些策略在之後也都被證明為是行之有效的,因此郭嘉也被人們稱為“鬼才”。郭嘉能做出這些判斷,靠的可不是運氣,而是他強大的對時局的分析和判斷能力。

    郭嘉在曹操陣營裡所起到的作用就像後世“房謀杜斷”的合體,主要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出謀劃策。類似於張良的角色。

    而諸葛亮出山之後,從火燒赤壁,南取四郡到劉備猇亭失敗。諸葛亮的主要任務是穩定後方,總理政務和發掘人才。確保劉備集團的兵員軍糧人才的供應,一直在負責後方工作。相當於西漢蕭何的角色。劉備集團相當於郭嘉位置的前期是龐統,後來是法正。

    當然,這麼說沒有貶低諸葛亮的意思,畢竟打戰打的就是後勤。要不然劉邦稱帝后功臣排位要讓蕭何第一呢?

    諸葛亮在劉備去世後才獨攬大權,然後七伐中原。但是我們也看到了,諸葛亮是穩重有餘而不善於出奇制勝。

    總結:郭嘉和諸葛亮都是三國時期不世出的奇才,兩人都有經天緯地之才,輔佐明主,匡扶社稷之志。但是兩人的側重點不同,郭嘉好劍走偏鋒,善出奇謀。而諸葛亮則中正平和,調理陰陽。如果說郭嘉是一杆鋒利的長矛,每次出招都奔向敵人的命脈。那麼諸葛亮就是堅固的盾,防守無懈可擊。讓敵人找不到破綻可循。至於兩者非要分個高下,我認為諸葛亮棋高一著,畢竟奇謀妙計只能用於一時,而打理一個穩固的後方才是重中之重。

  • 19 # 邵陽睿哥

    三國裡面很多的君王身邊都有很多厲害的謀士,劉備身邊厲害的謀士有諸葛亮,曹操身邊厲害的謀士非常多,其中一位是郭嘉。這兩位謀士就是經常被拿來做對比的,看過三國的很多謀士都會在想,到底諸葛亮厲害一點還是國家厲害一點?

    這兩位軍師身上是各有所長的,對於國家來說,他經常會幫曹操謀劃一些重大的事件,然而對於諸葛亮來說,他對劉備的貢獻是非常大的,它不僅在政治上面很有謀略,並且在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不俗,諸葛亮不僅在軍事上面能力卓越,並且發明創造的能力也很厲害,在劉備去世之後,他還掌管了蜀國的大權,說明諸葛亮治理國家也是有一套的。

    所以說,郭嘉是屬於那一種非常會出謀劃策的軍師,他非常能讀懂人心。然而對於諸葛亮來說,他更像是屬於那一種全能型的人才,不僅會出謀劃策,並且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強的天賦。

    至於人們說的“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一句話,其實是根本就沒有道理的,難道郭嘉沒有死的話,那麼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來,諸葛亮是絕對就不會出來的嗎?這中間完全就沒有關聯關係,他們兩個都是各位其主,為自己的君主做出了很多的貢獻,都是三國之中有名的謀士。

    郭嘉還有一點與諸葛亮就不一樣,郭嘉的性格是屬於那一種放蕩不羈,並且私生活也是比較混亂的人,所以他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就去世了。但是對於諸葛亮這個人的話,他信奉的完全就是儒家的思想,為人忠厚,對於自己的國家非常的忠心,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一句話表現得淋漓盡致。

    郭嘉和諸葛亮各有所長,郭嘉的謀略非常的厲害,然而諸葛亮的戰略規劃非常的厲害,兩個人都有各自的長處,在不同的地方大放異彩。

  • 20 # 掌心讀史

    對於這個問題,掌心的答案可能會讓無數“嘉粉”們失望,公正地說,無論是正史還是演義裡面,諸葛亮都比郭嘉厲害許多。

    演義當然不必說,下面我們以正史進行分析。

    一、從職位權勢上講,諸葛亮是實權丞相,後期是相當於曹操一樣的人物,而郭嘉只是一位軍事參謀。

    諸葛亮出山後,既被劉備拜為軍事中郎將,主要負責軍事後勤保障工作,相當於西漢開國功臣蕭何一樣的角色。

    劉備稱帝后,諸葛亮成了蜀漢丞相,當任不讓的執行CEO,內政、外交、經濟、文化、人事等等,除了軍事之外,一把抓。

    劉備去世前,更成為託孤重臣,劉備甚至許下了“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話,可見劉備對諸葛亮的器重,也更反應了諸葛亮在蜀漢政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

    劉禪即位,諸葛亮就成了蜀漢政權的實際掌權人執政13年,後主劉禪成了虛位皇權,軍政大事悉由諸葛丞相這位義父決斷。可以此時諸葛亮的權勢地位,已經相當於漢獻帝那麼的曹操了。

    孫權:“丞相受遺輔政,國富刑清,雖伊尹格於皇天,周公光於四表,無以遠過。”

    當時東吳最高軍政長官孫權都稱諸葛亮相當於古之周公,伊尹。而且後主劉禪在對諸葛亮的祭表中也將其比作伊尹,周公。

    劉禪:爰整六師,無歲不徵,神武赫然,威鎮八荒,將建殊功於季漢,參伊、周之巨勳。

    我們知道,曹操曾作《短歌行》,其中有“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以周公自比,因此,可以說諸葛亮當時在蜀漢的地位,就和曹魏的曹操一樣。

    "才策謀略,世之奇士",被曹操之為"奇佐"的郭嘉,在曹魏的最高行政職務是軍師祭酒。

    “軍師”一職在西漢就有,當時多為幕僚屬官名,而“祭酒”一般指古代祭祀開席的尊位,引伸為首席,主管之意。

    清代趙翼《陔餘叢考·祭酒》:"祭酒本非官名,古時凡同輩之長,皆曰祭酒。"

    軍師祭酒是曹操為郭嘉專設的官職名稱,相當於曹操行軍打仗的首席軍事參謀。

    我們知道,曹操愛惜人才,強調唯才是舉,手下良將謀士如雲,特別是謀士方面,有荀彧、郭嘉、董昭、劉曄、荀攸、司馬懿、賈詡、程昱、戲志才、毛階等十大謀士之說。

    這些人都是當時“算無遺策”的高手,其中荀彧、荀攸、程昱、賈詡、毛階等人的官職都比郭嘉要高許多。

    特別是荀彧,長期擔任沿尚書令,曹操外出征戰時,荀彧就負責代理朝政事務,被曹操比作“吾之子房”,相當倚重,可見比行軍首席參謀的郭嘉重要更多。

    所以多以上分析,可以判定,郭嘉實際上只是曹操行軍作戰時非常倚重的軍事參謀,其地位,權勢與諸葛亮相差甚遠。

    二、諸葛亮治國治軍全面發展,搞軍事後勤,選賢用能發展經濟,樣樣在行,郭嘉只在軍事謀略上有所表現。

    正史中記載,郭嘉真正出彩的地方,主要是在攻取下邳、孫策之死、二袁內訌、官渡之戰等戰役中,對戰爭走勢的預判和對方心理的洞察方面,提出了之如“十戰之敗”之類的形勢分析。

    這此分析確實都是非常獨到,算無遺策,為曹操作了作出軍事決斷,提供了有力參考。但仔細分析,郭嘉提出的形勢分析,其實大多隻是契合曹操的內心想法而已,只不是堅定了曹操作出軍事決斷的決心。

    比如,著名的“十戰之敗”,郭嘉指出曹操佔有十勝之機,袁紹有十敗之危,這些曹操心理肯定也是知道,不然怎麼敢與袁紹爭鋒。

    郭嘉侃侃而談的“十戰之敗”,只不過是曹操借郭嘉之口,鼓舞曹軍對抗袁紹計程車氣。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三國志·武帝紀》中曹操的那句“唯奉孝為能知孤意”,便可得知。

    至於郭嘉為什麼能夠準確預測孫策之死,其實是郭嘉作為潁川名士,在江東有自己內探,臥底,有著第一手情報資源,知道江東的政局內幕。

    《三國志·郭嘉傳》:“自弱冠匿名跡,密交結英雋”。

    這也是曹操赤壁戰敗後,感嘆“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的真實原因。

    所以,郭嘉作為曹操的首席謀士,其作用只是體現在軍事形勢分析判斷上,為曹操作出用兵提供參考意見,僅此而已。

    作為軍事參謀,被曹操稱為“謀主”的荀攸顯然更加亮眼,獻水淹下邳城奇計,活捉呂布;官渡之戰獻計聲東擊西,斬殺顏良和文丑,火燒袁紹糧草;力排眾議,力舉全殲袁紹諸子。無不展現了荀攸高超的謀略。

    曹操:軍師荀攸,自初佐臣,無徵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

    從實戰角度而論,荀攸的謀略比郭嘉更有針對必性,更加靈活多變,更能克敵致勝。

    而作為丞相諸葛亮在蜀漢,則是內政外交國防軍事全方位展示其才能,可謂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袁準:“行法嚴而國人悅服,用民盡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賓,行不寇,芻蕘者不獵,如在國中。其用兵也,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亮死至今數十年,國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諸葛亮有焉。”

    諸葛亮“治國有分,御軍有法,積功興業,事得其機”,各個領域都幹得非常優秀,這種全能型人才,顯然是隻在軍事參謀領域的郭嘉,所無法企及的。

    三、單論軍事方面,諸葛亮是戰略家,郭嘉充其量是謀略家,諸葛亮是大謀,郭嘉是小智。

    許多人覺得,諸葛亮治國治軍可以,但打仗用兵不行,甚至提出諸葛亮五伐中原失敗就是例證,特別是不採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來詬病諸葛亮的軍事謀略。

    其實,這要從諸葛亮所處的位子來看其打仗用兵這件事,準確地說,諸葛亮是軍事戰略家,而不是軍事謀略家,諸葛亮觀的是大勢大謀,未出山時,便提出了“三分天下”的隆中對,力舉孫劉聯盟抗曹,力主北伐以戰養戰,可以說是非常大格局的謀略智慧,這是郭嘉所不能比的。

    在具體用兵指揮上,郭嘉作為軍事參謀,和魏延一樣可以大膽假設,提出奇謀險招,但諸葛亮身處最後決斷的帥位,必須要從全域性角度考慮用兵。

    奇謀險招收益很高,但風險也是非常大,成功機率也是博弈之中,所以諸葛亮作為主帥的諸葛亮,必須小心謹慎,這也是情理之中的。

    其實諸葛亮在蜀漢勢力最為弱小的情況下,打得曹魏只有招架之功,閉壘堅守,也是其軍事用兵有才能體現。

    從以上三點分析,不難得出,郭嘉與諸葛亮完全不在一個重量級上。

    至於為什麼的”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之說,完全是時間巧合。207年郭嘉去世時,諸葛亮才26歲,正躬耕南陽,研判天下大勢。

    還有一點,那個時代,名士都有待價而賈的風氣,特別是真名士,比如司馬懿就曾拒絕曹操的徵召,自比管仲、樂毅的諸葛亮顯然更不會輕易出仕。

    諸葛亮只所以不出來輔佐曹操,或者孫權,主要是諸葛亮這個人有政治潔癖,忠於漢室,對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和孫權謀求江東基業是非常不認可的,遇到一心匡復漢室的劉備,又有仁德之風,所以才出山輔佐,與郭嘉死不死沒有絲毫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和平精英改實名驗證原來的賬號還在嗎改了身份證實名驗證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