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龍女5505

    曹操孫權劉備三國梟雄雖都有一統天下的才能和實力,如果他們三人中任何一位取得了天下。最有可能屠殺開國功臣的第一梟雄是曹操,既愛才,但又忌妒才華謀略強於他的謀臣良將。

  • 2 # 邇冬TL

    曹操、孫權劉備誰更有可能屠殺功臣,這個問題要看他們對自己和自己後代的統治有沒有信心。

    一:曹操

    曹操雖出身宦官之後,但家族也是一方豪強。手下功臣又以家族人才居多,對自己的統治有信心。死前把自己的位置傳給了曹丕,要求自己死後一切從簡,走的也瀟灑。荀彧之死只能說他是反對曹操的統治,曹操已經給了他機會,他死的也算應該。

    二:劉備

    劉備雖出來時是賣草鞋的,但坐擁漢室正統的名聲,對自己的統治應該也有信心。但在臨終前對自己的手下不放心,白帝託孤將劉禪託孤給了諸葛亮。

    三:孫權

    孫權是父親兄長建立起的基業,他出來時也是一方諸侯。但東吳四大都督都不得善終,大都督陸遜更是被孫權逼死,晚年又在繼承人問題上反覆無常,引致群下黨爭,朝局不穩。

    總結

    總得來說,誰都有可能屠殺功臣,但其中最有可能的我首推孫權(僅個人看法),不喜勿噴。

  • 3 # 過盡飛鴻矣

    這三人,以曹操統一的希望最大,劉備次之,孫權基本沒有希望

    若是統一後則孫權是最可能屠殺功臣的,曹劉二人有很大可能不會這樣做

    屠殺功臣是因為怕功臣造反,自己的位子坐不穩,或者直接來說,就是認為功臣某些方面的能力在自己之上,自己也沒有實力徹底收復他,自己和子孫後代也沒有能力壓制他,如果造反可能會給自己的王朝帶來大麻煩

    說白了就是對自己能力的不自信,清楚的知道自己能力不足,那麼就算下屬再忠誠,也是心懷不安的,不可能完全信任下屬

    縱觀歷史上屠戮功臣的,基本都屬於這種情況,所謂“功高震主”,若是主上能力很強,還怕下屬功勞和威望超過自己嗎?

    最鮮明的例子就是光武帝劉秀,雲臺二十八將雖然戰功無數 可是真正最善軍略 戰功最大的正是劉秀本人,所以劉秀從來不擔心諸將謀反 ,東漢開國群臣基本都得善終

    再來說三國時期 ,曹魏陣營人才無數,宗親八虎騎,五子良將,潁川眾多人才,但是仔細研究曹魏的戰爭歷史就能發現,幾乎所有重大事件戰役都是曹操自己親自領兵出征的,眾多的文臣武將大多數時間都是在麾下聽令,極少出現曹操坐鎮許都,由別人領兵出兵的情況,曹魏奠定根基的戰役,奪取地盤的戰役,擊敗袁紹的官渡之戰,基本都是曹操親力親為,曹操本人在曹軍中的威望是無可替代的,所以他基本上不擔心下屬反叛, 反而海納百川,大肆收容降將,如徐晃,張郃,張遼,張繡,李通等等,因為他自信有能力駕馭他們,結果也是如此,這些降將在他麾下都是忠心耿耿,且發揮了自己的實力 有些還打出來偌大威名

    所以 曹操若是統一天下是不會殺功臣的,因為他自信自己有能力駕馭他們

    劉備基本也是如此,不管是前期鎮壓黃巾,還是後來諸侯割據時期屢敗屢戰,顛沛流離,還有與東吳聯手的赤壁之戰,奪取蜀地的入蜀之戰,跟曹操漢中之戰,基本劉備都是親自帶兵的,從來沒有劉備在家留守,讓麾下武將領兵去打大仗的,蜀漢所有的戰果,都是劉備親自奪取的,關羽北伐之戰另有不同,但既然失敗了,就暫且不說,所以劉備本身能力極強,麾下彙集了徐州系 荊州系 益州系,諸多人才,而他也從沒有猜忌過下屬 或者被下屬“功高震主”,因為他本人,才是蜀漢最重要的核心

    所以劉備若是統一天下也不會屠戮功臣的,理由跟曹操一樣,認為自己完全可以駕馭這些文臣武將

    孫權的情況就不同了,跟曹操劉備不一樣,孫權其實是個二代目,孫氏威名遠揚是從孫堅開始 佔據江東是從孫策開始,這兩人,一人闖出了名聲,一人打下了地盤 ,孫權更多的是作為守成之主,而跟不是曹操劉備一樣的開拓之主,這個逼格瞬間就差了一大截 ,事實上他的能力和魄力也跟曹劉二人差了很多,他麾下真正的心腹就只有自己收復的一些人才,如呂蒙,甘寧等,其他要麼是孫堅留下的人才 ,要麼是孫策留下的人才,以他的能力,實在難以駕馭這些人才,所以東吳才有獨特的都督制, 以大都督領全國武將,放在魏蜀,基本是不可能的事,這是因為孫權本人的能力實在讓人捉急,帶兵十萬被張遼八百人殺得大敗,屢攻合肥不下,後來甚至聽說敵軍出戰,就馬上領兵撤退

    自身能力不足,就會越發猜忌那些領兵的武將

    就說歷史上被孫權除掉的功臣有多少?連大都督陸遜最後都被他派人罵死,別人就更不提了

    所以說孫權如果統一天下,那極有可能會屠戮功臣,因為他知道以自己的能力無法駕馭這些功勞極大的人,自己的子孫後代也未必能夠壓制他們,再加上魄力不足,心胸狹隘,最後選擇屠戮功臣也是情理之中了

  • 4 # 博仔說歷史

    至於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見解,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下面說下我自己的觀點。

    曹操,為什麼了?我從兩點概述曹操為什麼統一天下會殺功臣。

    第一點,曹操本人出了名的多疑,這是他的優點但也是缺點。曹操有多疑,從曹操睡夢中殺人就可以看出,曹操對人說睡覺做夢可能殺人,怕臣下不信故意在睡覺的時候殺死下人,讓別人信服他真的有這毛病。比如在赤壁之戰中,因東吳周瑜使用反間計,曹操多疑殺了水師大都督蔡瑁,後兵敗也是一個不可推脫的原因。還有荀彧後期在曹操稱王中站在曹操的對立面,曹操不能容忍殺了給,這還沒統一天下就把對他有這麼大功勞的荀彧給殺了,若是得了天下豈能不殺功臣?曹操成名有話,寧可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

    第二點。就是曹操自己的能力放在哪裡,文治武功權術謀略那都不差,正所謂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相比於孫權,劉備個人能力比較全面。曹操用人大部分都是自己已有想法,謀士多為印證。識人能力較強。往往能做到用人都是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從這個方面看,曹操若一統天下,必殺功臣,因為他不缺謀略,二不缺人才。個人能力強,也就自信,殺了功臣無非再識人培養。

  • 5 # 中江西

    我覺得是孫權。孫權割據東南,沒有統一天下,但是晚年留了殺害功臣的記錄。

    被孫權殺害的功臣有:

    1陸遜(183-245),本名陸議,字伯言,漢族,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歷任吳國大都督、上大將軍、丞相。吳大帝孫權兄桓王孫策之婿,世代為江東大族。於公元222年率軍與入侵東吳的劉備軍作戰,以火攻大破劉備蜀軍的“猇亭之戰”,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後因捲入立嗣之爭,力保太子孫和,孫權數譴中使責問陸遜,憂憤而死。也可以說是被孫權連氣連驚連嚇逼死的。

    2吾粲,三國時吳大臣。字孔休,吳郡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初為小吏,後遷長史,治有名跡。孫權為車騎將軍,召為主簿,出為山陰令,還為參軍校尉。黃武初,與呂範、賀齊等以舟師拒魏將曹休,遷會稽太守。後拜昭義中郎將,與呂岱討平山越,累遷太子太傅。赤烏中,孫權欲廢太子孫和,而立魯王孫霸,他堅持“嫡庶之分”,違忤孫權。後為孫霸等誣陷,下獄處死。

    3張休,字叔嗣,徐州彭城國(治所在今江蘇省徐州市)人。三國時期吳國官員、文人,吳國重臣張昭的次子。曾經輔佐太子孫登,為右弼都尉;後來累遷至揚武將軍。由於遭到全琮等人的中傷而被徙至交州,後被孫權賜死。

  • 6 # 孤魂視界

    先說曹操吧,曹操這人比較情緒化,生性多疑,像他殺過許攸、殺過崔琰,下獄過毛玠,逼死過荀彧,竟然把救他生命的華佗也殺掉了,不難看出來,曹操是個容易算賬的情感豐富的主公。官渡和袁紹對決的時候,曹操危在旦夕,於是光著腳出去迎接許攸,滅了袁紹後就因為許攸當眾叫他“阿瞞”的小名就殺了許攸。

    接著說劉備,劉備一生以“仁義”為旗幟,對待部下誠心,部下也都赤誠回報,與關羽、張飛名為君臣,實為兄弟,諸葛亮等人更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如果劉備成功了,那麼天下所有人包括劉備自己都會沉浸在一種“天命”歸於劉氏的氛圍裡。劉邦開國,劉秀中興,劉備再興,劉家就是天命所在,所有人也不可能有任何異心吧。

    最後說說“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孫權。陳壽在《三國志》裡直截了當的描寫: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然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說的就是孫權就活脫脫就是越王勾踐那樣的為人!可以忍辱負重,任用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因此能割據江東。但性格猜忌,殺起人來從不手軟。別說他統一天下了,就是沒統一呢,已經放火燒張昭、流放周瑜兒子、氣死陸遜、貶斥顧雍兩個孫子了!

    經以上分析可見,最不可能大開殺戒的應該是劉備,而曹操應該是居二者之間算比較有可能吧,這個孫權呢,絕對最有可能成為一個過河拆橋之輩!老鐵們,你們覺得呢?

  • 7 # 史海揚帆的每一天

    我覺得是劉備最可能屠殺功臣。曹操一看就是真小人,所做所為很多人都能看出他的奸詐。所謂“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越是這樣人越需要收買人心,不太可能大規模屠殺功臣。

    而劉備就是一個善於偽裝的偽君子。和金庸小說裡的君子劍嶽不群有一拼。歷史上越王勾踐不也類似嗎,沒有滅吳國以前和范蠡、文種團結一心,互相信任,滅吳國後猜忌殺害文種,正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而孫權平時對部下寬懷大度,性格豪爽。不太可能屠殺功臣。

  • 8 # 親一

    我們看看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朝代一統天下之後,殺功成的,建國之前只有兩位,一個朱元璋,一個劉邦,都是白手起家的,此二人都是為了皇權的穩固,而曹、孫、劉這三人中,誰是白手起家的,曹操肯定不是,孫權的領土的根基是其兄孫策打下的,也不算,那麼只剩下最後一個劉備了,只有他才是真正的白手起家,所以只有劉備才最後可能屠殺功臣。

  • 9 # 無雨聽風

    如果統一,孫權最有可能屠殺英雄,而曹劉可能不會這麼做。

    殺死英雄是因為他害怕英雄的反叛,他的座位不穩定。或者直接地說,他認為英雄的能力在某些方面超越了他自己。他沒有力量讓自己完全康復。他和他的後代沒有能力壓制他。如果反抗會給他的王朝帶來大麻煩。

    說白了,他們對自己的能力沒有信心,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所以即使他們的下屬再次忠誠,他們也很擔心,不能完全信任他們的下屬。

    歷史上所有屠殺英雄的人基本上都是這樣。如果所謂的“功德之主”高震有很強的掌控能力,難道他還怕下屬的功勞和威望超過自己嗎?

    最突出的例子是光武帝劉秀。雖然雲臺28將軍有無數的戰功,但真正的軍事家、戰功最大的卻是劉秀本人。因此,劉秀從不擔心將軍們的叛亂。東漢的開國大臣基本上都要有個好的結局。

    三國時期,曹魏陣營中人才輩出,包括族人、八虎、五子良將軍和潁川將軍。然而,仔細研究曹魏戰爭歷史可以發現。幾乎所有重大事件和戰鬥都是由曹操本人領導的。許多公務員和軍事指揮官大部分時間都在他的指揮之下。他們中很少有人由許都的曹操和其他人領導。曹魏為這場戰鬥奠定了基礎。奪取地盤之戰和在打敗之戰基本上都是的手在曹軍中的威望是不可替代的。因此,他基本上不擔心下屬的反叛。取而代之的是,他接受了所有流入大海的河流,並接納了許多將軍。例如,徐晃,張郃,張遼,張繡,李通等等,因為他對自己控制他們的能力很有信心,結果是一樣的,這些將軍們都忠於他的權威,並且都發揮了自己的力量,有的甚至取得了很大的聲譽。

    因此,如果曹操統一了世界,他不會殺死英雄,因為他相信他能控制他們。

  • 10 # 被搶注了的小李子

    劉備無疑。曹操是真英雄,雄才大略,個人魅力和能力讓他不用殺;孫權自己治國、打仗都不行,但善用人,殺功臣自斷臂膀不敢殺;劉備虛偽善變,得漢中稱王拜帝登基後,諸葛亮都信不過,執意伐吳,最後不得不重新託孤諸葛亮。劉備殺是因為愚昧和目光短淺。

  • 11 # 新疆駱駝奶粉

    我認為最可能殺功臣的是孫權。

    先說曹操,他在三人中應該是最會統治下屬的,而且能夠知人善任,讓別人為自己去拼命。明知司馬懿有可能會造反,在他去世前也並沒有除掉司馬懿,而是叮囑曹丕要時刻防著這個人,這就說明曹操如果稱帝應該不會殺功臣。

    再說劉備,劉備一直以仁義自居,走到哪都要跟下屬宣揚他的底線就是仁義,救陶潛、亡命時不拋棄百姓等等這些,先不論他是真仁義還是做給下面人看的,起碼不能自己扇自己的耳光吧!所以劉備應該也不會。

    然後說孫權,呂蒙在攻下荊州後,不聽勸組殺了關羽,這給孫權惹來了大麻煩,於是孫權處置了呂蒙,算是殺了功臣,當然這也怪呂蒙自己不聽領導的安排。陸遜晚年因捲入太子之爭也被孫權反覆責問,最後鬱鬱而終。孫權最忌諱的就是下屬功高震主,周瑜做大都督的時候是有點無可奈何,動不起,到呂蒙的時候他已經完全可以自己做主了。所以我認為孫權最可能會殺功臣。

  • 12 # 一葉小舟168521774

    在中國歷史上,大凡開國君主登基後,首要目標對準開國功臣,己成了一個鐵律了。所以,才會有狡兔死,走狗烹的哀嘆。那麼,假如曹,孫,劉任何一人一統天下,誰最有可能屠殺功臣呢?

    曹操的五子良將,張遼原是丁原手下,後歸附於董卓,呂布被殺後改投曹操。徐晃舊主是楊奉,初為黃巾將領,後跟了涼州軍閥李傕。

    這二個人來到曹操麾下後,憑其戰功都得到快速提升,曹操對他們也青眼有加,充分信任。

    張遼建功返還時,曹操曾兩度親自迎接,並和他同乘一車。

    張遼死後,加諡號剛侯。

    徐晃是智勇型的將領,在解樊城之圍時,徐晃帶領的是新兵,卻成功地擊敗了關羽。曹操讚道,徐晃的功勞超過了古之明將孫武。

    在馬鳴閣擊敗蜀軍後,曹操隨即授予徐晃假節。

    關羽是劉備鐵桿式的人物,但兵敗被俘後,曹操不僅對他待若上賓,即便是,後來關羽脫離曹營,曹操也是禮送出境,並沒有刀兵相加。

    所以,這三人中,曹操看似最有可能是第一名,恰恰最不可能出此下策。他太愛惜人才了。

    孫權是個機會主義者,江東利益至上,其它都可捨去。

    用坐享其成這個成語來形容孫權最恰當不過了,孫權的江山和文臣武將,基本上是他的父兄給他留下來的,某種程度上講,東吳更象是一個大家族。

    前期的孫權,為了江山的永固,也能禮賢下士,而且,做的非常到位,雖有政治作秀的成份,更多的是真心流露。

    赤壁之戰勝利後,孫權召集眾將隆重迎接魯肅,給了他很大的尊榮。

    在濡須口,孫權給手下大將周泰敬酒,並撫摸他身上的傷口是那次戰鬥中留下的。

    呂蒙患病時,孫權哀聲嘆息,夜不能寐。

    後期,孫權也有對功臣的殺閥,如逼死陸遜,對張昭態度的變化等等。但總體來說,打擊面不大。

    所以,孫權應排在第二名。

    劉備弘毅寬厚,待人有漢高祖的風範,,他對功臣的態度細思起來,也有祖上遺風。

    劉備生前,鮮有殺功臣的例子。但是,貌似寬厚的表象下,其實卻充滿了心機。

    劉備一生中很少在語言上誇讚部下,所以,對諸葛亮的如魚得水之說,和對趙雲的子龍一身是膽的誇獎,就顯得有點突兀。

    關羽,張飛是劉備親如兄弟的人,但是,為了制衡關羽,劉備不時用抬高馬超,黃忠來打壓一下他,弄得關羽時不時發一肚子牢騷。

    打下漢中後,許多人,甚至張飛自已都認為漢中太守非他莫屬。劉備卻出人意料地推出來一個魏延,其用意不言自明。

    關羽,張飛死後,劉備連一個諡號都捨不得給,還是四十年後,劉禪給了他們,何其吝嗇。

    而法正死時,劉備不僅哭了幾天,隨即加諡號翼侯。

    同樣的功臣,奈何厚此薄比?皆因,劉備對下屬的統馭用的是政治手腕,而少了些許人情味。

    所以,一但,劉備統一天下,這種刻薄寡恩的作法,將會變本加利。

  • 13 # 漁樵耕讀165

    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可以這樣想,屠殺功臣的目的是什麼?歷代屠殺功臣的君王,大都是怕功臣功高震主,或者是君王為自己的接班人掃清道路。

    曹操雖說生性多疑,但他取得天下後,由於對自身實力以及接班人的自信,他最多是讓功臣遠離朝野,逐漸撤銷他們的權利。

    再說劉備,劉備的出生可以算這三個人中最低的,雖說他平時表現的仁厚,愛仁,但劉備奪取天下後,個人覺得可以參考劉邦和朱元璋。但劉備的性格會決定他,在屠殺功臣前,又會想想這一路奪取天下的艱辛,他只會想,而下不了手。

    最後說說孫權,孫權的天下可以算是來的最輕鬆的,孫權本就是一個多疑,但他的多疑和曹操的多疑又是不一樣的,曹操的多疑會表現出來,但孫權的多疑就不會表現出來,可以參考陸遜,呂蒙,孫權這種君主得到天下後,個人覺得可以參考勾踐,孫權這種君主,是最不相信人的,我覺得他屠殺功臣的可能最大。

  • 14 # 簡運書生

    答案在孫劉之間,但劉備的可能性最大。古代開國君主統一天下後,常有大殺功臣的現象,究其原因,統一後那些驕兵悍將,功高震主,君王擔心他們威脅到自己的政權。所以行那“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之事。

    為什麼說假如曹孫劉中有人統一天下,屠殺功臣的會是孫劉,而不是曹操呢?很簡單,威望問題,無論是孫權還是劉備,他都太依賴手下的人,總有些人是他們不得不重用,想壓卻壓不住的人。

    而曹操不一樣,隨他一起征戰的人沒有不佩服他的。他不需要大殺功臣來鞏固統治。只要他在,沒有人能翻起浪來,他的兒子曹丕曹植也都不是等閒之輩,哪怕是曹彰那樣的武夫都有獨當一面的實力,所以他並不怕功臣造反。

    為什麼說劉備可能性最大,而孫權相對更穩一些呢。首先性格上,吳侯孫權更加儒雅,而且他很尊重自己的母親,吳國太寬厚,絕不會允許他濫殺功臣。其次,有人曾分析過吳國的管理更像是一個大家庭,成員之間或許會因為見解不同,有些爭執,但終究是一家人,鬧得再兇,也不太可能出現直接造反這樣的事情。

    劉備不一樣,首先血統,號稱漢室宗親的他,如果統一天下,很有可能效法劉邦,屠殺功臣。其次,他有這個必要,如馬超,本就被認定為一個不安定因素,如果用不著了肯定要除掉。比如魏延,早早就被諸葛亮定性為“有反骨”,雖然劉備很看中他,但戰事結束後,肯定會防一手,比如諸葛亮,丞相在軍中的威信很多時候還要高過劉備這個君主,當天下大定,君權與相權必然有一爭。

    所以,如果三人中有人統一天下,最可能屠殺功臣的是劉備,其次是孫權,最後是曹操。

  • 15 # 望月dai曉

    個人認為曹操,孫權,劉備一統天下之後最有可能屠殺功臣的是孫權,可以從創業者的出身,能力來分析,兩千年的皇朝史,大肆屠殺功臣的好像也就只有漢高祖劉邦創立的漢王朝,明太祖朱元璋創立的明王朝,主要也是兩者出身微末,內心的自卑,不自信或許是與生俱來的,這也導致了疑心太重,生怕別人奪走勝利的果實!

    下面對曹操,劉備,孫權分別做具體分析:

    1、曹操

    曹操乃漢初相國曹參之後,桓帝世,曹騰為中常侍大長秋,封費亭侯。養子嵩嗣,官至太尉,嵩生曹操!

    《三國志 魏書》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曹操乃是名人之後,自幼機敏好學,當時董卓亂了漢家天下,王允諸人束手無策,抱頭痛哭,曹操毛遂自薦去刺殺董卓,失敗之後逃回家鄉,散盡家財招兵買馬參與征討董卓的戰爭,而他前期的班底全是他的親兄弟,比如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等等,乃至後來破呂布,徵張繡,官渡之戰,徵烏桓平定遼東,南下拿下荊州,在這期間文臣武將歸順的越來越多,而且都是因為是曹操禮賢下士,前來投奔的,都是傾心服從的,所以說曹操一統天下沒有必要屠殺功臣!

    2、劉備

    劉備乃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孝景帝玄孫,妥妥的皇室貴胄,所說東漢末年漢室衰微,但在人們心中漢王朝依舊是正統,尤其是在漢獻帝認他為皇叔之後!你看他投呂布,投公孫瓚,投袁紹,投曹操,投劉表,大家對他都是特別的客氣,而且他三分天下有其一,完全是白手起家,東奔西走,廣佈仁義招來賢能之士輔佐,所以說就衝著這散佈在外的名聲,劉備也不大可能在一統天下之後屠殺功臣的,唐王朝初期對待功臣的態度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

    3、孫權

    孫權接掌的江東是經過孫堅,孫策父子兩代人的努力得到的!

    孫堅是當年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時的其中之一,後來在洛陽皇宮井中打撈出玉璽,想要藏匿返回江東,眾人不信,孫堅設誓說誰藏匿玉璽死於刀劍之下,好巧不巧,在返回途中,遭到劉表部將黃祖伏擊,亂箭穿身而死!所以說這人不能睜著眼睛說瞎話,還亂髮誓,上天何曾饒過誰!

    孫堅去世後,孫策只好依附於袁術,日日想著恢復父親昔日風采,後來和父親留下來的舊將程普,黃蓋,韓當商議,以亡父遺留玉璽為質,從袁術處借的三千兵馬,名曰為母舅報仇,實則想一舉拿下江東,途中得周瑜相助,又獲得魯肅,張昭等一干謀士,最終拿下江東!

    許貢與曹操暗通款曲,眉來眼去,被孫策察覺,將許貢家人盡數殺之,許貢門客為許貢報仇讓孫策身負重傷;養傷期間,于吉前來傳道,孫策不信這個邪,殺了于吉,導致怒氣攻心,金瘡崩裂,去見了他的父親!

    到孫權時已歷三世,說實在的,他確實沒有什麼能拿的出手的功績,用的全是父親,哥哥留下的人才,個人認為孫權心裡沒有個小不自信,估計也不現實,而且,他不像曹操,劉備,都有一個至少明面上能說的過去的很強大的出身,而且在三國時代依靠的都是門閥大族治理國家,沒有好的出身,祖輩沒有拿的出手的榮耀,別人是很難服從的,呂蒙傳說就是被孫權害死的;陸遜火燒連營之後,竟然被孫權派使者天天去家裡責問,最後竟憂憤致死,可見這些都是孫權那些不安的小心思在作祟,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來!

    綜上所述,曹操,劉備一統天下大機率不會屠殺功臣,孫權很可能會大肆屠殺功臣,都是祖先,出身,整個大時代惹得禍!

  • 16 # 勇戰王聊歷史

    最有可能殺功臣的是孫權。

    在《三國志》作者陳壽看來,孫權就是三國時期的勾踐。

    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句踐之奇,英人之傑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然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

    你品,你細品!

    勾踐“臥薪嚐膽”成功之後,大功臣范蠡馬上溜了,怕“鳥盡弓藏”。沒走的大夫文種,被勾踐賜劍自殺了。文種自殺前,非常後悔沒有聽范蠡的勸告,早點離開隱居。

    再看孫權,連兒子都殺,賜死了四子孫霸!!!逼死大都督陸遜、打壓老臣張昭,都毫不手軟。

    曹操最不可能屠殺功臣。曹操這個人好殺人,但是,他殺的都是政敵。對於自己身邊的大臣,曹操還是很有“知人”的能力的。以曹操的胸懷和魄力,真沒必要殺自己的功臣。除非,功臣反對他幹大事,例如,荀彧。荀彧太迂腐了,死的有些可惜。

    其次是劉備,他以“仁”著稱。不管真假,都不會在晚年毀了自己的聲譽。而且,他手下有關羽張飛二人統兵,對自己的統治也放心。

  • 17 # 仁者厚德載物

    曹操沒有一統天下,已經殺了不少功臣,比如首席謀士荀彧就是被曹操逼迫自殺的,還有許攸、婁圭、楊修、崔琰、毛玠、路粹、周不疑等謀士,陳宮為曹操獲得兗州第一桶金立下汗馬功勞,雖然投靠呂布,但最終也被曹操殺害。與謀士相比,曹操對手下的武將相對比較仁慈,按照曹操的性格,一統天下以後殺害功臣仍然會以謀士為主,畢竟曹操擁有史上最龐大的謀士集團,殺幾個也無足輕重。

    至於劉備表面上重情重義,即使一統天下應該也不會對功臣大開殺戒,劉備殺害的最有名功臣應該就是他的義子劉封。劉封畢竟不是劉備的親生兒子,劉備為了親生兒子劉禪順利接班,只能除掉義子劉封,可見即使劉備也是有私心的,其實劉封被殺非常可惜,畢竟也是蜀漢的一位名將。

    孫權即使一統天下以後,應該也不會對功臣大開殺戒,但陸遜是被孫權逼死的。因此孫權即使想殺功臣,也會採取軟刀子逼死的可能性比較大,不大可能公開處死。

    綜上所述,曹操、劉備、孫權三位領袖之中,還是殺人如麻多次屠城的曹操一統天下以後屠殺功臣的可能性更大。

  • 18 # 夕陽紅138370081

    我只說曹操不會!臨終前遺囑太子!司馬(一)本知太壞!但還是愛惜他的才幹沒殺但雖嚴防!!許褚!連壞他幾次好事!亂訓一通惜才饒之

  • 19 # 喜夢棋

    曹操最有可能殺害功臣。孫權、劉備與曹操相比,算是品質好的,較為崇尚禮、儀(義)、仁、智、信的,受到這古訓的約束,自然不肯去做殺害功臣這有悖古訓的傷天害理之事的。而曹操則不然,他奸詐得很,疑心也很重,又心狠手辣,他若奪取天下,唯恐功臣篡權奪位,貽害朝綱。於是乎,他一旦對哪個功臣有奪他江山的疑慮,便會把此人殺害,哪念舊情與功勞。他那寧願我負天下人,決不可讓天下人負我的話是其寫照。

  • 20 # 翻開歷史書

    劉備在三國演義裡面被描寫的很是善良、很是仁義。作為一個亂世梟雄不可能那麼仁義、那麼善良,關乎到自己利益時候一樣會下狠手的。大家看看劉備對呂布的態度就知道了。呂布已經被束手就擒了,結果劉備還是建議殺了他。因為呂布投靠曹操後,會反過來會對劉備不利。

    為什麼我認為劉備最有可能屠殺功臣呢?我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為什麼要屠殺功臣

    屠殺功臣這個事在我們歷史上屢見不鮮,多次發生。為什麼要屠殺功臣,理由還是滿充分的:

    1、功臣是有一定的實力,資格又比較老,時間一長可能會影響皇帝地位,所以先下手為強,先把這些人解決掉,免得日後有危險。

    2、為了下一代考慮,皇帝這個事業是要萬代相傳的。老爹在的時候還能鎮住那些開國功臣。到兒子即位後,那些功臣也許就會不聽使喚、密謀造反,畢竟實力放在那裡。

    3、一般屠殺功臣的事,發生在國家建立後、大功已告成的時候。狡兔死、走狗烹,用不上了,還有危險,不如殺之而後快。

    4、既然是功臣,功勞大、實力強、資格老,難免有點驕傲和飛揚跋扈,這也是功臣被殺的重要原因之一。

    總體來說,殺功臣是為了古代皇帝統治的需要,為了兒孫的安全。

    屠殺功臣皇帝有哪些共同點

    歷史上多次發生,皇帝屠殺功臣的事情。大家知道最多的、最出名的恐怕是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了。那麼他們二位有什麼共同點呢?

    1、出身草根都從平民當的皇帝,難免有自卑情緒、”被害妄想症“,所以常常防衛過當。

    2、草根出身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勞動成果,保護欲更強烈一些,何況是皇帝大位。

    3、下一代都不是很厲害,劉邦後來的皇帝劉盈,據說是被嚇死,年僅23歲。朱元璋時候的太子朱標英年早逝,孫子朱允炆皇位被他叔叔給奪了。劉邦和朱元璋在世的時候,估計就知道兒子是個什麼性格,掃除障礙也是在所難免。

    4、劉邦和朱元璋性格多疑,一起打天下的時候還能收斂一點。天下已定之後,那就放手去幹了。朱元璋發明錦衣衛,也是充分體現了多疑的特點。

    透過以上分析來看,平民皇帝殺功臣機率是比較大的。

    為什麼說劉備比曹操、孫權殺功臣機率大

    其實透過上面的分析,大家也許能夠知道答案了。我再細緻的說一下,劉備殺功臣機率大的原因:

    1、雖然劉備說自己是什麼皇叔,其實就是個編草蓆的。說皇叔的身份主要是為了宣傳用的。草根出身的劉備殺功臣機率肯定比宦官之後的曹操、官二代的孫權要大。

    2、劉備的兒子劉禪是公認的劉阿斗,智商、情商都很差。劉備為了下一代的安全,殺功臣也在所難免了。曹操的兒子、孫權的兒子都和劉禪不在一個水平線上。白帝城託孤就可以看出來,劉備臨死還不放心諸葛亮,非要用話逼他做出忠於劉禪的表態。

    3、劉備的性格並沒有三國演義裡面說的那麼和善。我們通過後來的夷陵之戰就知道了,大家都不同意去攻打東吳,結果劉備一意孤行還是去了。

    4、劉備手下的關羽、張飛很危險。功勞大、資格老、脾氣也不好、經常驕傲,估計劉備第一個殺的就是關羽和張飛。

    透過上面的分析,我認為劉備殺功臣的機率比曹操、孫權要大的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翡翠小精品能成主流,甚至大有代替工藝複雜的普通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