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王談兵
-
2 # 天晴愛睡覺
趙光義並沒有把皇位傳給趙匡胤的兒子;
畢竟趙光義廢了好大勁才殺了趙匡胤奪了皇位,當然是傳給自己兒子了。
所謂金匱之盟乃是趙光義登基五年後折騰出來的東西;
想他當初登記時何不拿出來以證清白。
因為金匱之盟是偽造的
為什麼杜太后這麼配合,因為做老孃的一貫偏愛小兒子;
如果真的對大兒子那麼滿意,哪個老孃生二胎!
-
3 # 延慶卅四年
父死子繼是萬年不變之理,弟奪兄位,自然被看做是謀逆,何況還有斧聲燭影在那擺著。
當時的人也為趙匡胤打抱不平,因為他得的江山卻沒讓子孫坐上皇位,非常打抱不平。
據說宋太宗比其哥哥差遠了,縱便是統一大業最終在宋太宗手裡完成,幽雲十六州也終究難以收復,這樣的君主及其子孫連同卑微至極的北宋,又有誰去歌功頌德呢?
-
4 # 奇卡奇卡
首先第一點,趙匡胤並沒有正式傳位給他弟弟趙光義,就連宋太祖趙匡胤的死在歷史上都是千古謎題,具體可查“燭光斧影”。
北宋從公元960年陳橋兵變到公元1126年靖康之變,歷經167年,總共9位皇帝,除去宋太祖趙匡胤,剩下八位都是他的弟弟趙光義及其後代。
靖康之變,北宋滅亡,徽欽二帝被俘,康王趙構在臨安建立南宋,是為宋高宗。
有意思的是,這位宋高宗沒有後代,在這種情況下,趙構只能過繼太祖皇帝的後裔為子,也就是遠支皇族,不過其中大多數人此時早已流落民間。高宗於是派人四處尋覓,據說找到了好幾千人,最後從中選拔出了兩個孩子帶入宮裡,其中的一個名叫趙伯琮,也就是後來的宋孝宗。這位宋孝宗便是太祖趙匡胤的七世孫。所以說,天道輪迴,兜兜轉轉,宋朝政權歷經10位皇帝,最終還是回到了宋太祖這一脈。
-
5 # panpan1022
事實上是宋太祖趙匡胤死後,帝位傳到了他的弟弟趙光義那裡(宋太宗),但是趙光義並沒有把帝位傳給太祖的後代,而是傳給了自己的兒孫。直到南宋開國皇帝高宗趙構在晚年時才把帝位傳回了趙匡胤一脈。
為什麼趙匡胤傳位給自己的弟弟,據說是因為他的母親杜太后在臨終前和他約定的“金匱之盟”。因為杜太后認為後周世宗柴榮的兒子年幼繼位,無法掌控大局,才讓趙匡胤得了江山。所以她為了避免趙匡胤死後再出現幼主臨朝而失去天下的後果,約定趙匡胤死後傳位弟弟光義,光義再傳他的弟弟光美,然後由光美再傳回到趙匡胤的兒子德芳。
太祖臨終前一夜召晉王趙光義入宮,並退下了左右旁人,眾人只是遠遠見到燭光下光義走動,太祖用斧子砸地並說道“好做,好做“。第二天太祖駕崩,太宗就即位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謎團“燭光斧影”,所以太宗趙光義如何得位是一個迷,一說是太祖按照金匱之盟向太宗交待後事,另一說是太宗害死太祖篡位。但是無論如何,以後太宗沒有傳位給自己的弟弟光美,更沒有傳位給太祖的兒子德芳,北宋的皇位從此一直在太宗一脈相傳。
知道南宋開國皇帝高宗趙構,由於自己唯一的兒子幼年早逝,而他本人又失去了生育能力,而太宗一脈的其他皇子又在靖康之變是都被金人掠去了北方,所以只能在太祖的後代裡挑選了繼承人暨後來即位的孝宗。這樣宋朝的皇位菜重新傳回了太祖趙匡胤一脈。
-
6 # 歷史小廚
這個問題提的真是毫無一點水平,本想掠過,但想了想還是答一下吧!
為什麼沒被積極傳頌?因為這壓根就沒什麼值得傳頌的!
趙匡胤陳橋兵變後建立宋朝,杯酒釋兵權後加強中央集權,本來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但是在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裡,召自己的親弟弟趙匡義去喝酒,可能兩人喝醉了,趙匡義就在哥哥那睡了。
這本來沒什麼,兄弟倆喝個酒過個夜都是正常,但是在第二天清晨,也就是十月二十日清晨,趙匡胤暴斃!
兄弟倆喝了頓酒就死了?這事到底怎麼回事可就難說了,具體情況當時誰也沒見,見了也活不了,所以真相也就無從得知。最後大家一看也沒招了,只能承認趙匡胤身體不行,突然暴斃!但是“燭影斧聲”的傳說一直廣為流傳,真相反正是沒人知道了。
國不可一日無君,趙匡胤沒了,那自然就由威望僅次於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登基,為啥登基的不是趙匡胤的兒子,而是弟弟趙匡義呢?那自然就是趙匡義搬出了個“金匱之盟”的說法。
“金匱之盟”是啥?當年他倆的親孃杜太后病重,趙匡胤在身邊伺候,杜太后就召趙普入宮,讓趙匡胤答應以後傳位先傳給他弟弟趙匡義,然後將這記錄藏在了金匱之中,這就是“金匱之盟”。
你說這時候搞出個這東西,誰知道真假?但是老大說了有,那自然就得有,沒有也得有,就這樣,趙匡義順利的坐上了皇位。他還不錯,為了哥哥改名為趙光義,就是宋太宗!
話又說回來,就算宋太宗不繼位,你說傳給趙匡胤的哪個兒子?
大兒子滕王趙德秀,早亡。
二兒子武功郡王趙德昭,因為提醒宋太宗論功行賞之時被罵,回家後自殺!
三兒子舒王趙德林,早亡。
四兒子秦康惠王趙德芳,年僅22歲,早亡!
你看看趙匡胤這些兒子,不是早亡就是心理素質極差,唯一一個差不多的趙德芳還是個病秧子,這樣朝中官員也不敢將江山交到他們手裡,還不如順水推舟讓趙光義做了皇帝!
趙光義登基後也遇到傳位的難題。他最喜歡聰明的大兒子趙元佐,但是這孩子因為叔父趙廷美冤死發瘋,又因為宋太宗喝酒沒叫他,放起了火,又被貶為庶人,繼位是不可能的了。
大兒子沒了,那就二兒子趙元佑吧,也就是後來的趙元僖。這一次開始比較順利,一切按部就班的進行著,等到快要登基的時候,這傢伙上個早朝回去就病了,沒多久也死了!
你說這事鬧得,最主要是此時的宋太宗也身體不好,就問了寇準咋辦?寇準說還能咋辦?往下排唄!
就這樣三兒子趙元侃被立為太子,就是後來的宋真宗趙恆!
至此,趙匡胤一脈徹底斷絕了皇位,剩下的都是宋太宗趙光義的後代了!
那我就奇了怪了,弟弟奪了哥哥的皇位,然後再正常的傳給自己的兒子,讓自己後代享受榮華富貴,這有什麼好值得傳頌的?
這要是“傳頌”了,那還要不要臉了?!
-
7 # 歷史飛凡觀
在宋朝立國之前是一個換皇帝如同走馬燈一般的亂世五代十國時期,宋朝在剛立國的時候除了北方的契丹遼國之外,還有南方的幾個小國沒有收服,在亂世之中兄終弟及的情況也是有的,比如北漢的開國皇帝劉崇就是後漢太祖劉知遠的弟弟,而且趙匡胤在去世之前並沒有立太子,所以這也給了弟弟晉王趙光義機會。
據說趙匡胤去世之後,宋皇后讓太監傳太祖皇子趙德芳進宮,可是誰知傳旨太監都被趙光義收買了,等到進宮之後來的是晉王趙光義,眼見大勢已去,宋皇后只好認趙光義為下一任皇帝。 趙光義雖然繼承大統,但是文武百官不傻,必須要有一個過得去的藉口才能鎮住百官,這時候在太祖時期與趙光義不對付的宰相趙普站了出來,給趙光義繼位編造了一個“金匱之盟”的謊言出來。 趙普曾經認趙匡胤的父親為義父,並且趙父去世時趙匡胤有軍務在身也是趙普幫忙料理後事的,所以趙匡胤對趙普非常不錯,即使趙普貪汙受賄,趙匡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始終也沒對趙普下死手。但是做為潛在的政治對手,趙普與趙光義在朝中是政敵,曾經的政敵突然繼承大統了,這讓一直壓注在趙匡胤身上的趙普如何不吃驚?
人在重壓之下往往會有急智,畢竟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只要料理完趙匡胤的後事,騰出手來的趙光義兩個指頭就能將趙普捏死,雖然大宋有不擅殺士大夫的傳統,可是有些時候殺人未必要見血的。趙普很快就發覺了趙光義繼位的“正統性”問題,畢竟“國有長君”這個說法是靠不住的,趙匡胤兒子中年紀最大的趙德昭也二十五歲了,已經是成年人,並不是像柴恭訓那樣的小娃娃,所以趙二繼位的合法性是個問題。
於是趙普開始了他人生中的又一次投機,為趙二營造了一個上位的正當理由,竇太后不忍心見手足想殘,便想出了對天盟誓讓趙大傳位於趙二,以後趙二再傳給老三趙光美,趙光美再傳回老大家德昭,這樣整個家族的人都能當上皇帝,豈不快哉?趙二一聽,此言大善!馬上就坡下驢,維護自己的正統性再說,至於傳位給弟弟哪有傳位於兒子放心?總不能像李泰說的那樣“殺子傳弟”吧?殺弟傳子還差不多!
所以後來的事情大家都能推測出來,趙匡胤的兩個兒子都先於趙光義死去,而老三趙光美也因為觸怒趙光義被貶到房州,所以北宋九位帝王,除了開國皇帝趙匡胤出身長房之外,其餘八位皇帝都是二房的。
不過“天道好輪迴”,誰成想靖康之恥將滿朝宗室盡數擄去北方呢?整個二房只逃脫了康王趙構一人,趙構繼皇帝位是為宋高宗,誰知碰到“苗劉兵變”將趙構唯一的兒子嚇病致死,最後趙構膝下無子,又從太祖一脈過繼兒子回來,巧合的是南宋也是九位帝王,除了始祖趙構出身二房之外,其餘皆是出身長房。因為只要是正常人都知道人肯定是向著自己兒子的,而且後來趙宋的帝王們都是這麼做的,所以“金匱之盟”就是個不折不扣的謊言,只不過是用來為趙二的上位合法性遮羞的,而趙二的後代多是皇帝,史官們自然不好非議了,但是人畢竟有良知有底線,不去揭穿就不錯了,怎麼還會去傳頌呢?
-
8 # 愛追劇的歷史君
因為,從人性來看,父傳子才是正道,兄傳弟、叔伯傳子侄本來就是逆人性的。
何況,從史實上看,趙匡胤傳位給弟弟這件事本身就透著詭異。
歷史上針對趙光義得位的合法性,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
一種說法是“燭影斧聲”,即趙匡胤的突然病逝是遭到了弟弟趙光義的暗殺,這也代表著趙光義得位不正,是亂臣賊子篡位。
另一種說法是“金匱之盟”,即杜太后病逝前叮囑趙匡胤要傳位給弟弟,避免重蹈前朝周世宗傳位幼主導致皇位被外姓人所奪的覆轍,這種說法論證了趙光義即位的合法性。
我個人比較傾向於第一種說法,即趙光義得位不正。
因為“金匱之盟”經不起推敲。
1.趙匡胤病逝時,他的次子趙德昭已經25歲,性格沉著穩重,這個年紀別說在早婚早育的古代,即便是在現代,也已經是個獨立的成人了,完全可以承擔起政事。並不存在和周世宗傳位幼子導致主少國疑一樣的情形。
2.“金匱之盟”的說法一直到趙光義即位多年後,趙普所獻,而且並沒有金匱盟約的原文現世。如果此事為真,趙光義剛剛即位帝位不穩時,為何不取出金匱自證清白?
3.根據“金匱之盟”的約定,趙光義要傳位給弟弟趙光美,再由趙光美傳位給趙匡胤兒子趙德昭,而事實上,趙光義最後傳位給了自己的兒子,而弟弟趙光美被其屢屢貶斥,憂悸而卒,而侄子趙德昭也被其訓斥後自殺而亡。
最後,看看宋代皇帝譜系就知道了,父傳子才是穩定的宗法繼承。
所以,虛假的東西,又怎麼會被積極傳頌呢?
-
9 # 玉的藝術
兄弟,你聽過斧聲燭影這個詞嗎?趙匡胤的死就是一個迷,歷史有一個說法,趙匡胤是被他弟弟趙光義用斧子砸死的,趙光義繼位後,趙匡胤的幾個兒子也就相繼死了
-
10 # 琪琪盈也
趙匡胤是被不明不白死的,不是傳位給趙二,是在太祖有兩個兒子情況下被兄終弟及了。
南宋開國皇帝趙構獨子早夭,而且趙光義子嗣中近親血脈幾乎被金人包圓了,所以在各方的角逐下皇位迴歸了宋太祖後裔
-
11 # RonWang168
宋太祖趙匡胤傳位給趙光義一直有“燭影搖紅”的說法,同時史書記載當夜太祖暴斃,臨終前對其弟(趙光義)說“汝好自為之!”
因此這件事包括趙光義王位正統性一直是受到民間質疑的,更不用說傳頌了。
另一件事是宋太宗並未傳位給他哥哥的兒子,而是傳自己兒子宋真宗,此後是宋仁宗,後面都是太宗一系的了。而真宗仁宗是狸貓換太子的人物,比較熟悉的讀者知道民間演義中此時有八賢王趙德芳,據說就是太祖第八子。然後在演義中,可以看到皇帝基本很忌憚八賢王,大概也與民間對太宗王位正統性質疑有關。
綜上,這個金匱之盟怎麼會被傳頌呢?
-
12 # 牧馬時咣
因為趙光義得位不正,是歷史記載的事實,然後他一開始傳位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兒子,只可惜他的兒子接連夭折,就只能傳自己的侄子了
-
13 # 艾迪特
壞了規矩怎麼可能被傳頌?到宋時子承父業、嫡長子繼承皇位已成為慣例。趙匡胤搞了傳位弟弟,破壞了皇位繼承的傳統,可能因皇位繼承造成國家混亂。所以後代帝王不僅不會傳頌,還編出了趙匡胤被其弟暗殺予以抹黑。
-
14 # 孤江秋月
趙匡胤從來沒真心想過把位子傳給弟弟,誰不希望自己的江山由兒子繼承。本來提拔趙光義是為了抑制群臣,增強趙家的統治強度。但是隨著趙光義的經營,到了太祖末年已經成了一股巨大的勢力,連趙匡胤都不得不顧忌。實際上趙匡胤在最後幾年已經開始著手削弱趙二的勢力,兄弟倆已經開始鬥法了。比如趙二的老巢就在首都開封府,趙匡胤卻打算把首都遷到洛陽。等到趙匡胤所有的心腹將領全都出徵在外討伐北漢的時候,趙匡胤卻突然在京城駕崩。不得不懷疑這是趙二在趙匡胤最薄弱的時候來的突然一擊。此後趙匡胤兩個兒子和弟弟趙光美相繼去世,趙光義的子嗣就成為大宋合法繼承者了。
-
15 # 我在鐵路上班
斧聲燭影。這是一個至今都說不清道不明的糊塗事情了,各種版本各種猜測,眾說紛紜,以至於當時人都說不清,最後,南宋第一任皇帝把皇位傳給了趙匡胤的直系後人了事,後世也就噤若寒蟬了。
-
16 # 明月明朗明空明天
首先從趙光義接棒,就存在“斧聲燭影”的嫌疑,也就是說趙匡胤傳位給趙光義是非正常交接。
按“金匱之盟”杜太后的遺言規定皇位是這樣傳的,趙匡胤傳趙光義,趙光義傳趙廷美,趙廷美再傳回趙匡胤之子趙德昭手裡。杜太后的深謀遠慮是怕幼主鎮不住舊臣,出現比如趙匡胤奪了後周天下的事。
不妙就不妙在開頭,趙匡胤病重後,吩咐太監王繼恩召四子趙德芳入宮,但這太監沒去叫趙德芳,直接去了晉王趙光義哪,趙光義入宮後就直接發生了“斧聲燭影”的事件。
暫不管趙匡胤足否真正心甘情願的傳位給趙光義,因為太祖病重時宣趙德芳進宮,那就是要吩咐後事,甚至包括讓德芳繼位,歷史沒有假如,就按“金匱之盟”來說,趙光義後該傳位給趙廷美,再到趙德昭了,但包括趙德芳都相繼死在趙光義之前,這規定的皇位咋傳,連主角都去世了。
趙德昭是隨趙光義徵遼,趙光義打了敗仗,大家找不到趙光義了,要擁立趙德昭為帝,可後來趙光義又出現了,趙光義十分不高興,大軍回來後,因為遲遲沒有封賞,趙德昭提醒了下趙光義,這下徹底惹怒趙光義,訓訴趙德昭道:“等你做了皇帝再賞賜也不晚”就這樣,一說趙德昭自殺了,二說趙德昭喜吃肥肉吃壞了身體,死的不明不白的,反正趙光義脫不了關係。
趙德芳在趙德昭去世三年後,睡了一覺,也不明不白的死去。
趙廷美是因為謀反後,被貶官病死。看似都是正常死亡,但也死的蹊蹺。
接班人都死了,還都死的那麼詭異,怎麼接班,人都沒了,所以,沒法積極傳頌。
不過後來,宋朝18個皇帝,趙匡胤一脈九個,趙光義一脈九個,還算公平,北宋除趙匡胤外,其它八帝都是趙光義一脈,南宋,除宋高宗屬趙光義一脈外,其它八帝都是趙匡胤一脈。
-
17 # 布衣聊歷史
公元960年,“五代十國”的後周大將趙匡胤與其弟趙光義、謀士趙普等,假借出兵抵禦北漢,在都城開封以北的陳橋驛發動兵變,“黃袍加身”自立為帝,建立北宋。
為解決從“五代十國”以來,軍事將領擁兵自重、謀反奪位的“傳統”,趙匡胤導演了一出“杯酒釋兵權”的戲碼。開國大將多被削奪了兵權,但有一從例外,那就是趙光義。
公元976年十月,正值盛年的太祖趙匡胤大病,位高權重的其弟晉王趙光義探望,屏退左右。其間,有人於窗外遙見得燭光下趙光義時而離席,有躲避之狀,又聽見太祖引柱斧戳地,並大聲說:"好為之"。當夜晉王趙光義留宿宮中,次日晨宣佈太祖駕崩,趙光義繼位,廟號:“太宗”。
趙匡胤駕崩時,長子早亡,次子趙德昭年二十有五,業已成年。趙匡胤何故皇位不傳子,而傳於弟,讓人生疑。難道真是愛弟勝於愛子?“燭影斧聲”也由此成為千古之迷,後人多認為趙光義有弒兄奪位之嫌。三年後,趙德昭因故被太宗趙光義訓斥,心中驚懼自殺。
關於趙光義即位的合法性,後史書記載有《金匱之盟》。意思是,趙匡胤和趙光義的母親杜太后,擔心趙匡胤百年之後,幼主即位後會重蹈“五代十國”主弱臣強,大將奪位的情況發生。與趙匡胤相約百年之後將帝位傳於其弟光義,並將這一約定書寫記錄下來,藏於金匱之內,以作憑據。但書中記載杜太后於961年病逝前與趙匡胤等約定《金匱之盟》,當時趙匡胤三十四歲正值壯年,這時就推斷他可能早亡,幼主即位似乎不太符合情理。對此,後世史家也多有爭議。
997年,趙光義駕崩,傳位於三子趙恆,廟號真宗。這時侯,趙匡胤諸子中,長子滕王趙德秀,早亡。次子燕懿王趙德昭,自殺。三子舒王趙德林,早亡。四子秦康惠王趙德芳,早亡。
這樣一番情形,題主認為要傳頌什麼呢?是趙匡胤仁孝,以國家大局考慮“傳位”於弟趙光義,還是趙光義即位後,訓斥侄兒趙德昭使其自殺,最終把皇帝傳給了自己的兒子?應該都沒有有什麼可傳頌的!有的只是感嘆和唏噓帝王之家,親情寡淡罷了!
-
18 # 史海逐浪大徐
無論過程如何,然而結果卻是並沒有。
在那場雪夜,趙匡胤和趙光義獨處一室,飲酒作樂後離奇死亡,有斧聲燭影之說。
按理太祖皇帝趙匡胤死後應該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實際上趙匡胤死後宮內人員卻是出宮直奔趙光義家,把趙光義給請來了。說是沒有預謀,你信嗎?
趙光義上位後,最終還是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趙匡胤的兒子那是死的死亡的亡。整個北宋都是在太宗一脈傳承。一直到南宋,康王趙構為宋高宗,就是殘害岳飛的那個皇帝。趙構不能生育,出於種種原因,將皇位還給了太祖一脈。
-
19 # 溪水東流168042792
父死子繼是萬年不變之理,弟奪兄位,自然被看做是謀逆,何況還有斧聲燭影在那擺著。
當時的人也為趙匡胤打抱不平,因為他得的江山卻沒讓子孫坐上皇位,非常打抱不平。
據說宋太宗比其哥哥差遠了,縱便是統一大業最終在宋太宗手裡完成,幽雲十六州也終究難以收復,這樣的君主及其子孫連同卑微至極的北宋,又有誰去歌功頌德呢?
-
20 # 歪史
公元960年,躊躇滿志的周世宗出師未捷身先死,年僅七歲的恭帝即位,大將趙匡胤發動兵變,即位開封,是為宋太祖,建立宋朝。趙匡胤篡位以後,掃平天下割據,基本結束了唐末藩鎮以來的亂象。建立的宋朝享國三百多年,是漢朝之後的第二長王朝。他本人雖然是篡位,但是文治武功上算是繼承了周世宗的衣缽和遺志。並沒有遭受過多的非議。加上他本人、後世子孫對士大夫文人非常優待,所以文人出於感恩也沒用刻意汙衊,所以還是很多人讚揚他的功德的,其實先不說厚待文人,就是統一大部分割槽域也算是大功一件,對歷史是有大功的。奇怪的是,宋太祖死後,在有兒子的前提下,由弟弟趙光義即位,隨後引發出了爭議極大的兩個懸案,一個是金匱之盟,一個是斧聲燭影。為此後世的史學家爭論不休。依照金匱之盟,宋太宗即位是早就約定好的,順其自然。但是如果金匱之盟是假的,那麼這個就是宋太宗和趙普聯合起來搞的一個正名活動。另外一個是斧聲燭影,這個是關於宋太祖的死因的問題,按照這個記載很顯然是被謀殺。而如果是謀殺傳位給他的弟弟那就是無稽之談。並非本人意願,算不上什麼美德。依據金匱之盟,採用兄終弟及,最後皇位還是會回到趙匡胤一脈的,但是趙光義上位以後很明顯違背了這個盟約,逼死弟弟和侄子,而是傳給了自己的兒子。
回覆列表
首先說你這個問題根本不存在,太宗趙光義並未傳位給太祖之子,相反,太祖諸子分別在太宗繼位後數年神秘的死於非命。所以根本不存在這個問題,加上太祖之死"燭影斧聲"之謎,宋太宗的繼位可以說充滿了謎團和陰謀色彩,又談何傳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