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槍魚太子

    我的第一張保單是我老婆給我買的,我老婆是做經管的,看似辦公室裡很輕鬆的活,其實累的很。

    每天整理無數的表單,整理數不清的報表,她辦公室有個同事,就在沒有任何症狀的情況下死了,就是午休一下,就沒醒過來。

    她有個保單,保險公司賠了20萬,回來我老婆就打聽保險的事,給我們一家四口都買了保險,一年交費三萬多。

  • 2 # Hi時光時光

    雖然很早就認可保險,但一直沒買。還真是遇到事情才會買保險,定是有所觸動。

    一次做入職體檢,拍片發現胸部有陰影,重做還是有。結果不是當天拿,就回去了,心中忐忑,回去趕快看保險,當時想萬一是重大疾病,去醫院要花不少錢,就看了醫療險,仔細看條款,看涉及的病種。預想很不樂觀,擔心要是體檢結果不好,連買保險的資格都沒有。短短的幾個小時,強烈的激起我對保險的渴望。這次是真的恐慌了。

    結果有驚無險,我趕緊買了保險,買完心裡踏實了很多。有了保險,人生不冒險。

  • 3 # Jack東傑

    來保險情況很多:

    第一種就是身邊朋友發生事故,才意識到風險的因素才去購買保險。

    第二種就是身邊人做保險,然後跟他講解了之後他就有點保險,他就去購買了。

    第三種情況有可能是出於支援他的朋友。

    第四種情況就是透過跟專業的保險顧問交流覺得這個人很專業

  • 4 # 百姓人家梅兒

    人生需要至少7張保單,第一張保單就是意外,因為意外不知何時會發生,沒有預知也不可抗拒,這裡有個案例:1月26號剛剛告別我們的球星科比,他曾經在汶川地震的時候給捐獻500萬美金,這樣一位有愛心的國際頂級球星,意外也無情的降臨於他及他的二女兒身上,飛機遇難無情的奪去了他們年輕的生命(科比41歲,他二女兒14歲)。

    案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個人無論再有多大的能耐和本事,有兩件事情無法掌控,第一是意外,第二是疾病,意外是沒有絲毫告知的!是突如其來的,是今天我出去了,不知道晚上會不會回來!我們只要有生命存在,不知道何時何地會發生!所以說人生第一大風險就是意外,我們人生建立的第一張保單應該是意外保單。

  • 5 # 德雲那些事

    我認為好如果是短期的意外險,在沒意識的情況下,很多人早都買過了。比如坐飛機。很多年前,大家的習慣都是預設就買了航意險。以前出行坐大巴車的次數很多,買票的時候,一般都夾帶了一張全程的意外險。

    我第一張保單可能小學就已經買了,人身意外保險,雖然不建議大家買太多的保險,但總要倍護幾個,一個是對自己的負責,更重要的是對家人的負責。當然我不是賣保險的,不要誤會,只是個人提議。

  • 6 # 煢竹雨韻

    謝邀!保險是保障家庭經濟財富的必需品,認可的人立馬就買,不認可的暫時都不買。學平險學校要求、五險一金國家要求、交強險也是強制要求…為什麼?因為把這些風險帶來的財物損失轉嫁給保險公司。當客戶意識到高昂的醫療費時 就會毫不猶豫的購買。可惜的是 一旦罹患疾病、好多保險已經買不了了!

  • 7 # 清水黃河82030486

    我家的第一張保單是孩子半歲的時候,那時候一年繳費1345元,交至孩子17歲,已經交完了,去年(孩子18歲)已經領了一次教育金了

  • 8 # 20978平安

    別人怎麼買的第一張保單我不清楚,我的第一張保單是在保險公司工作人員的忽悠下覺得有道理,於是我就買了第一張保單,就像保險公司工作人員說的那樣,有事發生保險公司可以解決你的後顧之憂,沒事平安也算是一筆存款吧,多少年以後保險到期了,取回來一筆錢很開心,感覺當時的投保也值得。

  • 9 # 唯馥兒

    我的人生第一份保單是媽媽給我買的“99鴻運”。那時的保單一年交幾百元。後來工作結婚,老公給我買的第一份保單是健康險醫療而我自己掏錢買的第一份保單是給剛出生的寶寶買的。之後,隨著經濟收入增長,家裡每個人都在不同程度的增添幾種各方面的保障,意外、投資理財、教育等。現在全家一年的保費就佔家裡總收入四分之一。

  • 10 # 南風vivi

    我的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保單是在畢業之後自己買的,因為經歷過512汶川地震,經歷過420蘆山地震,為了給自己多些保障,為了家人能多些安心。

  • 11 # 曉惠惠姐

    我的人生第一個保單,是在保險公司上班的時候買的。

    因為第一個月沒有業績,所以給自己買的。

    雖然現在,保險公司上班了。

    但我對保險還是很認可的。

    隨著通貨膨脹的加劇,我們的醫療成本逐步提高。醫保不能夠全額報銷,所以需要商業險來補充。

    國家現在也提倡大家購買商業保險,包括醫療險、養老險、大病保險等。

    保險是在你需要他時,給你的一份保障。

    不是我們隨時可以用的。所以很多人覺得,等需要再買吧。

    一旦你生病了,很有可能就再也買不了商業險了。保險是未雨綢繆。

    雖然我建議大家買,但不是亂買。

    要找專業的人,幫你分析。根據家庭收入合理規劃。

    現在在南方有保險經紀人,他們是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的。建議想買的可以去了解一下

    最後就是,多聽多看多學習。不要盲目跟風,畢竟保險是有我們很多不瞭解的地方。避免被忽悠。

  • 12 # 丫丫妮丫丫從1

    在鄰居家的小保姆做保險代理人時,照顧她,給小孩買的;當時真是在牙齒縫裡擠出來的。

    後來老出差,就買車船險;再後來,條件好了,外出旅遊時,就買旅遊險;年紀大了,為減輕孩子負擔,買了大人的人壽險;公共交通意外險推出後,買了這個保險……所以,每當我外出時,就跟老公講:我要是出了意外了,你就各個保險公司去查保單,夠你再娶個老婆、買套新房了[呲牙]

    還有,為了減輕孩子負擔,早早的買了她的人壽保險;約定她成人後,有收入後,自己付保費;結果人家出國了,掙的是外匯,所以每年保費還是爹媽給付的[呲牙]

  • 13 # 使用者68810026872

    根據經驗,有以下幾種情況。

    1.上學的孩子,必備學平險。這是強制性的,所以,他成為很多人買第一張保單的理由。

    那麼真正意義上,內心深處想買保單,一般是以下情況

    2.孩子出生。這個小生命將所有家人的愛匯合到一起,年輕的父母開始考慮責任,大部分人想給孩子買一份保險,由此而衍生出該如何購買保險。

    3.身邊突然有人重病,喚起了自己的保險慾望。重病需要大量的錢來治療,休養,3-5年內其他家人還需要正常生活,孩子要繼續接受教育。如何在重病階段,家人生活質量不改變,這引起了思考。所以,也喚起了購買保單的慾望。

    4.被保險營銷人員喚起的。雖然有些營銷人員的工作方式讓人不舒服,但是他真的是喚起了一部分購買保險的慾望,成功地用保險保護了自己。我同學的媽媽,生活在農村,家境一般。十年前因為親家在保險公司做業務員,不得已買了10萬保額重疾險。十年後,老太太宮頸癌。這十萬塊雖然數額不大,但是緩解了兒女的經濟負擔。所以,這也是一種購買保險的理由。

    不論因為什麼購買保單,都是一種保障。保險都有,保額全,保障高,但是從來沒有用上,是對每一位保單持有人最大的祝福。

    祝開心快樂每一天!

  • 14 # 雨瀟湘898

    不出意料的話,我們在生活中都被保險推銷員打擾過哈!也許是親戚,也許是朋友,很有可能是多年不再聯絡的老同學或者老熟人…,但不管怎麼樣,大家都覺得這件事是收到了打擾,他們會喋喋不休的給你講保險的好處,保險的回報率,保險的無所不能的功能…但是他越講你越煩[捂臉]。

    以上講的也是我的真實經歷,我很排斥他們佔了我好多時間,但是他們沒有問我能不能買的起保險,能拿出來多少錢買保險。其實,保險的好處我還是明瞭的,而且我也知道有能力一定要有保險,保的是一份安心,保的是一份對未來的安排!

    後來在我有不部分能支配的資金的時候,恰巧又遇到了我做了多年保險的朋友,我沒有憂鬱就買了第一份保單!

    再後來,我又根據保險專案的互補性,再購三份保單!分享一下,我的保單除了意外保和疾病保的功能外,共同特點是到年限可以一次性返還!這對於我來說是很核算的[大笑]

  • 15 # 趙雅茹

    因為自己就是做保險的,而且是做的車險。透過長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很多人除了社保就沒有買保險了。

    因為車險的交強險是強制要買的,所以很多連社保都沒有的人買的第一份保險反而是車險,可是這幾年看這種情況越來越少,說明國民的保險意識在增加。

    對於自己的人身保險,大多數人會優先買重疾險,也有人先買意外險的。可能和保險公司推出的產品政策有關係。

  • 16 # 愛吃麵條的小妞

    那是我兒子剛出生還不滿月的時候,一個鄰村推銷保險的,天天去我家推銷保險,實在是受不了他每天的推銷,於是就買了。兒子一個,我一個,馬上都要十年了,具體交的是什麼保險居然不知道。因為交的時候他說的太多了,不知道具體包含什麼,只知道要交十五年。

  • 17 # star斯塔爾

    首先,感謝邀請。我們先來看問題:大家都是在什麼情況下買了人生的第一張保單?那我先大膽假設,問題中“保單”只的是“人壽保險保單”,而這個買的主體應該是指的是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及支付保險費用能力的個人,而不是一個小孩透過家長給TA買了一份保險。

    保險之於生活實則密不可分,它僅是我們離不開的一項工具,一項金融工具,就像你想要存取款會選擇銀行,你想要讓自己的資金產生較高的收益而又願意接受較高的風險,你會選擇證券,而你想要轉移因未知風險帶來的財務損失問題,目前來說,保險這項工具具備不可替代性。

    隨著經濟的發展,資訊渠道的多元及透明,加上人壽保險在中國業已發展數十年,保險對大部分人而言並不陌生。一般而言,都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購買了人生的第一張保單呢,我大致總結了以下幾種:

    01 被某一個事件觸動

    保險是反人性的,正常狀態下,你是見不到雙十一那天,一對夫妻拿著手機在哪裡嘀咕:我們去看看有沒有哪一款保險做活動?買幾個玩玩。

    一般是身邊某人朋友或者親人突然遭遇了大病,或者發生了意外事故,家裡生活狀況瞬間改變,陷入困境;又或者是某個時間段,連續出現重大事情,比如說那一年,飛機掉了好幾架,又比如今年的新冠疫情……等等。

    在上述情況下,觸發了自己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思考,也引發了自己對於家庭責任的擔憂,故而想透過保險來解決這些顧慮。

    02 被電銷保險搞定

    相信被電銷保險騷擾過的人,一定不在少數。電話銷售保險有什麼特點呢?

    一、營造分期存小錢,到期拿大錢,出事還能賠錢的誤覺。

    每個月只需要從賬上扣款幾百塊錢,讓你沒什麼感覺和壓力,到期了這筆錢可以返還,還有不少利息,發生了某種意外,家裡人還能拿到一筆大額賠款。聽起來很不錯吧?

    一個月幾百元,一年下來也是好幾千,而且電銷保險一般也是起碼10年交,對於普通的家庭不是小數,那如果真的有用,當然可以買。

    事實上,電銷保險銷售的一般是定期意外險,通常是交10年,保20年或30年,到期沒出險,返還已交保費的120%,在30年這個期限內,如果發生意外傷殘按等級賠付,發生意外身故或高殘按保額賠付,而同等保額的一份意外險也就小几百塊錢一年,這個差距你自己可以算一算。

    二、電話銷售人員死纏爛打,防線被攻破。

    電銷人員每天拿著公司給到電話名單,桌子上擺放著相關營銷話術,號稱遇佛殺佛,遇神殺神。如果你架不住銷售人員的洗腦式話術攻擊,面子再薄一點,那麼就等著成交。

    03 親戚或者朋友做保險了,人情單買了

    據統計,在中國大陸,從事過保險行業的人(包括正在做的和以前做過的)2000多萬,所以,誰不認識幾個做保險的,還好意思說自己在社會上待嗎……

    那麼,保險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碰到專業有素質的當然是萬幸,但從現狀來看,不專業素質差的還真是為數不少。

    什麼七大姑八大姨、遠房親戚、失聯同學,以前都不怎麼聯絡,開始做保險了,然後就開始頻頻出現了。今天跟你問好,明天跟你噓寒問暖,後天約你吃飯逛街,一開口說保險,就是一大串催眠式的專業術語,吧啦吧啦吧……架不住面子,你買了。

    04 自己幹保險

    去年年底羅胖的跨年演講提到保險,裡面有一段說好好的跑去幹保險了,無非這兩種情況:一種是走投無路,一種是身懷絕技。雖然有點玩笑,但還真的很契合實際。

    自己進了保險行業,自己整明白了保險是怎麼一回事,給自己跟家人配置了保險的也有。你自己整不明白的,放心,保險公司有一萬種方式來收割你,在這種環境下,你不給自己配保險,那你就是異類,你要知道,人是群居動物,有幾個人願意明目張膽成為異類呢……

    05 其他情況

    當然,前面說了四種聽起來都不怎麼好,但大部分第一次買保險都是這樣,這也是事實。剩餘一小部分呢,肯定有透過專業的保險代理人或保險經紀人,在清晰透明的瞭解之下,意識到保險的重要性之後再做出正確購買決定的。

    最後總結一下,保險是當代文明產物,用來轉移未來不確定性風險所帶來財務損失時不二選擇之金融工具。作為現代人,你可以因為各種原因不買保險,但你千萬不要荒唐到不去了解保險,那就是新時代“文盲”了。

  • 18 # 雨文麗天

    我第一張商業保險是一個業務員來單位推銷而購買的,當時這是當存錢養老的一種方式,為自己和家人買了第一份保險。

    在家帶小孩時,在家裡覺得無聊,就到保險公司工作了兩年。工作中對保險的意義有了新的認識和了解。

    商業保險作為保險中的一種,它沒有象社保醫保和車險一樣規定購買。

    人們購買的商業,它只是靠保險業務人員和客戶進行溝通,宣傳理解保險的作用意義。從而讓客戶得到自己想需要保障的條件而進行購買。

    當時,我為自己和家人再進行了購買不同需要的保險,如教育保險,健康保險,意外保險,還有養老保險,為家人進行一個全面的保障。

    不同的時間階段,我會為自己和家人都會進行購買不同保險,讓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並駕齊驅,為自己和家人保駕護航。

    保險是保護一個人或一個家庭未雨綢繆的手段之一。

    我的客戶經過對保險的瞭解和認識,也從購買單一的保險,逐步完善地購買不同的保險,為自己及家人做更好的保障。

    家,不但是家人的生活港灣,而保險就為家人的港灣進行一個保駕護航的一種手段。讓家和家人有一種更安全的保障。這個家更和諧幸福。

  • 19 # 小小爸爸的親子咖吧

    我個人認為買保險其實是為了家人。所以我的第一份保險是在結婚後買的重大疾病險。以防萬一,不用給家人造成太大的經濟負擔,並且能給他們一份保障。

  • 20 # 80小小

    我是在2009年的時候給兒子買了一份教育基金。

    當時兒子才出生沒有多久,想到日後各方面的開銷,又希望他健康無憂的成長,所以就毅然決然的給他買了一份保單。

    記得當時保費是一年交5000元,對於當時的我來說5000元真是天文數字,為了湊這錢可是花費了不少的精力。交了第一筆保費後,以後的每年我都給自己定製一個計劃,就是每個月發了工資第一件事就是存500元交保費,剛開始的幾年確實有些困難,後來慢慢的有些積累了,交起來就輕鬆日復一日的就這樣轉眼十年已過去,我的保費也全部交齊了。

    十年來說5萬元並不是很多,但是如果不交這筆錢我想十年後我可能也不會存下這筆錢,雖然錢並不是很多但是能給孩子一個保障,也是多了一份安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地區要求上門女婿改姓?是去當兒還是丈夫,二者有何區別?